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河南中医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中国﹒郑州

2010年5月15日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摘要:糖尿病(DM)是当今世界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威胁人类生命

与健康的疾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糖尿病的发展,各种慢性并发症逐渐增多,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着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随着近年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临床及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也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针灸治疗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症状出现早。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损害,其次也可见到颅神经损害和脊髓损害、脑损害等。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常常先与DM症状而发生。随着针灸临床研究的进展,应用针灸方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的报告近年有所增加,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1.流行病学调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由于检查方法、记载的详细程度,调查对象与诊断标准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各家报导不一,最低为2%(儿童),最高达90%(老年、成年)。1980年上海地区调查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发现有神经病变者90%,其中周围神经病变者占85%,植物神经病变者占56%,与国外相仿。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病率有以下特点:①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等;

②患病年龄7~ 80岁不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高峰见于50~60岁组;

③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有20%;④患病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确关系;⑤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2.病因及发病机理

2.1中医认识

近年来,中医对本病越来越重视,认为本病从消渴病发展而来,其病理机转与消渴病有相似之处,但亦有其独自的特点。其病因病机归纳如下:(1)肝肾阴虚,经脉阻滞:消渴病日久,伤及肝肾,肝肾阴虚经脉失养;燥热伤阴耗血,阴虚血亏,成阴虚血瘀之家,血瘀阻络,络脉失养。

(2)肝肾亏虚,风寒湿伤:消渴病日久,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脉络疾阻,经脉失养。

(3)脾肾阳虚,痰瘀阻络:捎渴病初期以阴虚为主,日久阴损及阳,致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温煦,水湿聚而为痰。阴虚血运不畅,阳虚血运乏力,成瘀血之象。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痰瘀互结、阻于脉络,经脉失养。

(4)营卫不和,经脉不活:营在内卫之守也,卫在外营之使也,营卫调和,脏腑亦协调;营卫失和,肌表经络失养,逐成本病。

(5)燥热不除,五脏亏损: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阴虚燥热相互影响,阴愈虚,燥热愈盛,则阴愈虚。燥热煎熬五脏阴液,致五脏亏损,不能濡养经脉,经脉失养而发为本病。

(6)阴阳失和,痰瘀交阻: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不相调和,阴虚血瘀,阴虚炼液成痰,阳虚水聚而为痰,阳虚不能助血循环脉运行而生瘀血,痰瘀交阻,阻于络道,脉络失养。

(7)精亏髓乏,气血两伤:消渴病日久,耗伤气血,伤及五脏,致先后天亏虚,精亏髓乏,不能充养脏腑,四肢,经脉失养,而成本病。结合我们临床实践,以肝肾阴虚,经脉阻滞,肝肾亏虚,风寒湿伤,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较为多见。

2.2现代医学认识

2.2.1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

2.2.1.1代谢异常:

2.2.1.1.1山梨醇——肌醇代谢异常:周围神经组织山梨醇、果糖堆积,肌醇含量和Na、K—ATP酶活性降低,轴流运输及轴突生长障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高血糖竞争性地抑制一种特异的钠依赖载体(此载体可调控肌醇运输系统),使细胞摄取肌醇减少,Na、K—ATP酶功能缺损又可使上述钠依赖载体活性下降,进一步减少肌醇摄取,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依赖Na+梯度的其它生命活动也发生障碍,Na、K—ATP酶活性降低,引起许多生化和生理学异常,这些异常影响所有底物和代谢产物通过细胞膜。后期代谢和电解质不平衡最终导致周围神经结构改变,发生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

2.2.1.1.2脂质代谢障碍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第一阶段是辅酶A的乙酰化,乙酰化必需醋硫激酶,其酶的活性在糖尿病时是低下的,约降低30%,而在雪旺氏细胞内积存着过量的脂质,反应了雪旺氏细胞内脂质代谢异常,也是引起神经损害的因素。

2.2.1.2血管障碍学说: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几乎可发生于所有的脏器,微血管病变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提示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病理基础,而微血管病变则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恶化的重要原因。 WoLfman等强调血管硬化为糖尿病神经障碍的原因,在这些病人中毛细血管基膜增顾,动脉硬化,细动脉硬化,毛细血管基膜增顾伴缺血性因素存在。这些病变可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异常和某些物质中渗漏至血管周围(正常情况下,完整的血管——神经障碍可防止这种渗漏)。渗漏的物质中,毒性化学物进入神经内膜间隙,使神经元和雪旺细胞与毒性化学的接触,损害了后者的结构与机能的完整性,导致脱髓鞘与神经元中止,Gasser指出由于缺血可能出现蚁走感觉等。

2.2.1.3蛋白质糖基化:节段性脱髓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与高血糖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相关,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半长期的蛋白质普遍糖基化,神经髓鞘蛋白及其所致异常交联,可能影响微管依赖性神经结构与功能。如细胞支

架作用,轴流转运和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

2.2.1.4免疫因素:Brownlee等观察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髓鞘蛋白结合的IgG和IgM分别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及14倍,血浆蛋白长期不断蓄积于血管壁,可以逐渐使轿管闭塞而加重神经损害。

2.2.1.5维生素缺乏学说:杜氏总结外国专家研究结果: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多发性神经炎,有类似VitB1缺乏时的表现,从血中VitB1浓度低,尿中VitB1排泄量少等,有时也考虑VitB1代谢障碍为其原因,鬼头昭三认为VitB1缺乏的人易患糖尿病。

2.2.1.6静脉血气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2、3—二磷酸甘油酸(2、3一DPG)降低,是背静脉血氧分压(PV02)及氧饱和度(SV02)增高,二氧化碳(PVC02)下降。其机理可能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伴随植物神经损害,当支配末稍组织微循环的高感神经受损害和/或功能异常,可导致血管钙缩功能失调,加之微血栓形成,微循环瘀血或动脉硬化,均可使动静脉短路,而引起上述结果。动静脉短路可使:1.末梢组织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减少,组织摄氧减少;2.血氧亲和力增高,红细胞向血组织释氧减少;3.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神经疼痛,水肿和骨关节病。组织缺氧和红细胞释氧异常可致组织慢性缺氧,促成或加重大小血管损害,使周围神经病变进一步恶化。

2.2.1.7微量元素: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者血清硼和锰水平较无合并末梢神经炎者高,有显著差异,锰能抑制神经末梢的突触释放神经介质,并可抑制ATP酶,而ATP酶能直接参与突触中儿茶酚胺的贮存和释放,这些酶的改变可能防碍组织的代谢,引起神经组织的变性及突触介质功能紊乱,以此推断锰的升高与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有一定的关系。硼酸所参与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结合,并阻止其氧化过程。

2.2.2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病理学资料较少,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参考周围神经病变部分。

3.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类

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分类至今缺乏一致意见,有按解剖学分类,有按病变部位分类,有按发病机理分类,也有按治疗结果分类等等。国内上海医科大学按神经解剖分类如下:

(1)周围神经病变。见于:①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②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③神经根病变。

(2)植物神经病变。见于:①心血管系;②泌尿生殖系;③胃肠系;④瞳孔;

⑤皮肤组织如汗腺。

(3)颅神经病变。

(4)脊髓病变。见于:①糖尿病性假脊髓痨及后侧索硬化症候群;②急性血管综合征。

(5)脑部病变。见于:①慢性脑血管硬化;②急性脑血管意外;③大脑功能紊乱;④糖尿病昏迷所致的脑部病变(酮症酸中毒、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等);⑤糖尿病性脑病。

(6)糖尿病性肌营养不良症(或称肌萎缩)。

(7)糖尿病孕妇产下的婴儿神经病变。

4.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4.1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4.1.1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远端。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四肢呈对称性“手套或袜子”型感觉障碍。夜间或寒冷情况加重。

4.1.2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以坐骨神经,股神经受损害为多见、臂丛神经也较为多见。

4.2植物神经病变的临床变现

4.2.1血管失交感神经支配现象表现为血管运动反射降低而引起表皮血管持续痉挛(受寒冷刺激的明显),四肢发冷,以两足为重。

4.2.2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有吞咽困难,腹胀、呕吐、泻泄及便秘等

4.2.3泌尿生殖系有阳痿、不育症、神经源膀胱。

4.2.4心血管系有(1)早期休息时心动过速,心率90~100次/分,有的达130次/分。(2)体位性低血压(3)无痛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系植物神经病变最为严重症候群。

4.2.5颅神经病变:据报道12对颅神经中除嗅、舌下神经外,其余10对神经均可受损,其中最常累及者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一般为双侧对称性,也有单侧性,表现为视力障碍、复视等症状。眼底检查呈乳头炎或视神经乳头萎缩。当第Ⅲ(动眼)神经累及时常影响交感神经而瞳孔调节失常,有痉挛性散瞳与对光反射消失,甚而发生阿罗瞳孔,上眼睑常下垂,眼球外斜。

5.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

5.1诊断标准

1.有糖尿病病史。

2.有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症状与体征,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

3.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5.2辅助检查

(1)电生理学检查:采用肌电图测定糖尿病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早期检出或周围神经病变,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特征,下肢较上肢,远端较近端更为明显。

(2)振颤量阈值测定:振颤量阈值的测定通常采用C128音叉,用被检查的特定部位感到振动的阈值与检查者手所感觉的余振时间的差值来判定,由于不太准确,所以最好用电气C128音叉变更振幅的半定量方法测定。振颤觉异常不是单一神经障碍,而是大经神经和小经神经两者混合性障碍,可敏锐地反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糖值的变化,对于血糖控制较神经传导速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当血糖控制两周,可见大幅度改善。

(3)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主要用于心血管系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深呼吸时心搏间距变化测定、乏氏动作反应指数测定、立卧位心搏间距(立卧差)测

定、30/15比值的测定、卧立位血压改变测定、握拳升压试验、瞳孔试验还有多种药物(新福林、硝酸甘油、阿托品、心得安等)试验。

6.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涉及范围较广,其周围神经病变多属于中医的痹证,其植物神经病变多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

6.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6.1.1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临床常见以下三种证型。

6.1.1.1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兼有局部触压痛,皮肤发紫、舌体有瘀斑、脉涩等症。治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主穴:取四肢末端井穴或十宣点刺放血,上肢重者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穴;下肢重者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内庭穴。

点刺放血可以祛瘀生新,刺阳明多气多血经穴可以活血通络助气血生化之源。血旺则气足,气行则血畅。

配穴:脾俞、胰俞、胃俞、肾俞以治病之本。上肢:内关、八风;下肢:三阴交、八邪。

6.1.1.2湿热侵淫证:临床表现除疼痛外,手足心热,心中烦热,口中烦热、舌红苔黄腻、脉濡而数。治以滋阴清热兼以利湿。

主穴:大椎、曲池、太溪、养老。前二穴先刺用泻法,后二穴后刺用补法。配穴:大陵、内关以治心中烦热;太冲、悬钟以疏利肝胆气机。厥阴得平,少阴得生。另加刺肝俞、胰俞、脾俞以治病之本。

6.1.1.3寒凝血瘀证:临床表现除疼痛外,尚有周身畏寒,手足发冷,色清,遇寒则疼痛症状重,或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细缓涩。治以补气生血,散寒通络。

主穴:八风、八邪、三阴交、手三里、合谷、外关。先针后灸,或用温针灸,温经散寒止痛。

配穴:关元、气海,用灸法以助元阳之气。再配以肾俞、脾俞、胰俞,用灸法或温针灸,补气和血,助阳散寒,以通经络。

上述三型病变的治疗,在急性期针刺为主,可全部选用,每日一次;在慢性期针灸并用,也视病人自我症状的多少轻重,酌情加减,隔日一次。连针2~3周病情可趋于稳定。一个月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

6.1.2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在治疗上可以神经损害分布区域结合中医痹证的辨证施治原则进行选穴治疗。

6.1.2.1坐骨神经损伤主穴:大肠俞、环跳、委中,环跳、委中二穴针刺得气后感传下传至足趾为佳。配穴:承山、悬钟、太溪,其中,悬钟、太溪感传上达至大腿根部。针感和感传越明显,止痛效果越明显、见效越快。

6.1.2.2股神经损伤主穴:气冲、阴股、环跳、、阴陵泉。气冲针刺应注意避开股动脉。

6.1.2.3臂丛神经损伤主穴:扶突、肩井、肩髃、曲池、内关等。前二穴进针不要过深,有针感即止,快速捻转以扩大针感。

配穴:偏寒症者辅以温针法,可以灸关元、气海。腰痛明显者大肠俞拔罐,有湿热症状者加风市、大椎、阳池。病程日久,加灸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如有瘀血症者可加刺膈俞、血海或十宣穴点刺放血(每周不能超过二次)。

本组神经损害的治疗,初期症状较重,每日一次,施泻法,强刺激,以诱导感传直到病所为佳。一般在5~10次可见到明显效果。

6.2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6.2.1血管失交感神经支配现象表现为血管运动反射降低而引起表皮血管持续痉挛(受寒冷刺激的明显),四肢发冷,以两足为重。

治疗以取厥阴经穴为主,辅以取四肢末端穴位。常用穴位如内关、大陵、太冲、蠡沟、八风、八邪等,以平补平泻和长留针法。病程久者辅以温针。平素注意保暖和避免寒冷刺激,多数能在短期内获效。

6.2.2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有吞咽困难,腹胀、呕吐、泻泄及便秘等。治疗取足阳明胃经和任脉、督脉穴位为主。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中脘、内关、胃俞、脾俞等。除呕吐、便秘用泻法外,余症用补法,中脘用灸法,如腹泻重可灸关元、气海,腹胀重者加四满、天枢等穴,同时注意饮食调理。

7. 糖尿病神经病变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小勤等[7]使用针灸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5例,并与单纯使用西药组45例(采用Vit B1 100 mg、VitB12 500 mg肌注,每日1次)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68.89%和44.44%,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77.77%。曹金梅等[8]采用针刺治疗DPN 97例,并设西药组35例(口服Vit B1 20 mg、Vit B12 250μg,每日 3次)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2%,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X2=7.65,P<0.01)。刘冰[9] 采用针药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60例,并与单纯用药物治疗的120例在临床症状、空腹血糖、血液流变、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基本方:党参、黄芪各15—30g,葛根、女贞子各15—20g,当归15g,川地龙、水蛭各12g,海风藤20g,木瓜10g,生甘草6g,上肢症状明显者加桂枝l0g,桑枝20g;下肢症状重者加牛膝l2g,杜仲1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取穴:曲池、尺泽、足三里、手三里、内关、合谷、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太冲等为主穴,然后根据疼痛部位适当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提插捻转,令得气使针感传至四肢末梢为佳。虚证明显、病程较长者,可灸足三里、太溪、肾俞、脾俞。如配合按摩和点穴疗法则效果更佳。每日1次,留针10—l 5分钟.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4天,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自觉症状,检查空腹血糖、肌电图、双侧肢体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血流变。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更显其优势(P<0.01)。

8.讨论

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立足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已经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回顾和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时 ,我们面对2 1世纪 ,更应该清醒审视它的辉煌与不足 ,用现代针灸科学观点去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 ,以促其在此领域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一般认为针灸治疗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对于早期、中期病人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严格控制糖尿病是治疗本症的基本原则。针灸配合中西药物治疗、药物熏蒸、耳穴疗法等综合治疗效果更佳。近年国外运用胰岛素泵严格控制血糖

对神经病变的防治已获较好的疗效。另外,饮食疗法以及饮食控制是消渴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正如古人所云消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疗,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卤食及面。”所以针灸疗法必须与饮食控制及饮食疗法配合,在针灸同时,给患者定出合适的食谱、食量,坚持运动锻炼,有需要的话,减轻体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由于肌肤焦枯,一但受损,易发痈疽。近代有些书中,提出消渴病人少用针灸治疗之说。验之临床可见,消渴并非不能针灸,而只要消毒严格,取穴少而精,灸疗不要出现灸疮,则可避免针灸引起痈疽发生。另外,务须注意: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迷时不宜针灸;糖尿病合并有皮肤感染、溃疡者不宜针灸;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针灸;糖尿病孕妇不宜针灸;晕针者不宜针灸。

参考文献

1.朱凤山,王威.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J]针灸学报,1993;(1):10

2.鲁科达,张冰冰糖尿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2004年03期

3. 魏军平《糖尿病患者慎针灸》[J]糖尿病新世界2006年第6期

4. 谌剑飞,魏稼《糖尿病针灸治疗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江西中医药2003年03期

5. 石学敏《针灸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6. 孙华,梁晓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J]

7.张小勤,程棕鹏《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1999,24(3):236

8.曹金梅,范军铭,赵京伟.《针刺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7,1 7(1 0):627

9.刘冰.针药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6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2;20(10):27~2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定义 糖尿病足的定义最早在 1956 年由欧克利提出,就是指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与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 WH0 ( 1999 年)对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与(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溃疡与坏疽,就是糖尿病患者尤其就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痛苦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就是患者致残致死主要原因之一。 二、糖尿病足流行病学 (一)国外流行病学 1、糖尿病足就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 4 %-10 %。 2、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 40 % -60 %。 3、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 85 %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4、在糖尿病患者中, 5 个溃疡中有 4 个就是因为外伤而诱发或恶化。 5、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 1/3 花在糖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 (二)我国资料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10 %,糖尿病人数已接近 1 个亿,就是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除印度外最多的国家。 2、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 14 %,老年人就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足部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 10 年。病程超过 20 年者,约 45 %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 3、我国住院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 1、6%-6、4% ,近年来,糖尿病病足溃疡与足坏疽的患者正在增加。 总体上说 ,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 5%-10% ,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 以上,截肢后 30 天内死亡率约有 10%-14% ,其生存期中位数为 22 个月,对患者危害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目的观察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应用甲钴胺、胰激肽原酶注射剂(怡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P 0.05)。 1.2 诊断标准 (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依据美国ADA及神经病学会1988年San Aneonio会议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排除以下疾病所产生的神经病变,包括淀粉样变、麻风病、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肿瘤浸润、干燥综合征、马尾综合征等;(4)除外有其他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下肢血管闭塞、足背或胫后动脉波动消失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饮食控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达标水平(空腹血糖< 7.0 mmol/L,餐后血糖< 10.0 mmol/L)。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注射液1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胰激肽原酶(怡开)注射液40 U,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3周;治疗组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0.45 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甲钴胺注射液1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 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周。 1.4 疗效判定 记录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查,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主观神经症状和体征。(1)显效:肢体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等症状及深浅感觉、肌力明显缓解,肌电图MNCV和SNCV较前增加5.0 m/s 以上或恢复正常;(2)有效:肢体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等症状及深浅感觉、肌力减轻,肌电图MNCV和SNCV较前增加5.0 m/s;(3)无效:肢体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等症状及深浅感觉、肌力无改善,肌电图如前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临床比较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

作者:韩咏霞 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06期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见于病史较长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发病率逐渐增高。资料表明,患糖尿病5年、10年、20年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30%、60%和90%。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引起患者肢端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手足麻木,进而可导致肌张力下降,肌力减弱,甚至引起肌萎缩、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首先是严格而有效的控制血糖,预防、延缓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其次是选用合适的改善神经病变药物,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推荐用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是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首选钙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神经血流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效应,每次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2降低血黏度药物:藻酸双脂钠、葛根素、丹参等注射液,具有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增加神经血流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可选择其一作为症状加重期的治疗措施之一。藻酸双脂钠按每公斤体重1-3毫克缓慢滴注,每日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每日最大用量不能超过150毫克。葛根素每次200~4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500毫升中滴注,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3疗程。 3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神经细胞内用于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合成,还与神经髓鞘、神经细胞膜、神经突触和受体的功能发挥密切相关,有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每次100微克,每日1次,10~20天为1个疗程。可与维生素B1联合应用,每次50~200微克,每日或隔日1次,以增强疗效。 4a-硫辛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E:均为抗氧化剂,通过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壁、降低血黏度和保护神经细胞,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起到辅助治疗作用。a-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量表1

xx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 MDNS可与MNSI联合应用以确定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在一段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评分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1.临床xx: 感觉: 拇指的振动觉,10g丝的触觉,拇指的针刺觉。 肌力: 手指展开,拇指伸展,踝关节背屈 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股四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临床xx临床症状得分 右拇指振动觉正常0 减退1 消失2 左拇指振动觉 右拇指10g丝测试 左拇指10g丝测试 右拇指背侧的针刺觉 左拇指背侧的针刺觉 右手指伸展肌肌力 左手指伸展肌肌力

右拇指伸展肌肌力 左拇指伸展肌肌力 右髁背屈肌肌力 左髁背屈肌肌力 右侧肱二头肌反射 左侧肱二头肌反射 右侧肱三头肌反射正常0 减退1 消失2 正常(10次中感觉8~ 10次)0 减退(10次中感觉1~ 7次)1 消失(10次中感觉0次)2 正常(10次中感觉8~ 10次)0 减退(10次中感觉1~ 7次)1 消失(10次中感觉0次)2 有疼痛感0 无疼痛感2 有疼痛感0 无疼痛感2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左侧肱三头肌反射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右侧股四头肌反射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左侧股四头肌反射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右侧跟腱反射存在0 亢进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量表

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 MDNS可与MNSI联合应用以确定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在一段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评分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1.临床体格检查: 感觉:拇指的振动觉,10g丝的触觉,拇指的针刺觉。 肌力:手指展开,拇指伸展,踝关节背屈 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股四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临床体格检查临床症状得分 右拇指振动觉正常 0 减退 1 消失 2 左拇指振动觉正常 0 减退 1 消失 2 右拇指10g丝测试正常(10次中感觉8~ 10次) 0 减退(10次中感觉1~ 7次) 1 消失(10次中感觉0次) 2 左拇指10g丝测试正常(10次中感觉8~ 10次) 0 减退(10次中感觉1~ 7次) 1 消失(10次中感觉0次) 2 右拇指背侧的针刺觉有疼痛感 0 无疼痛感 2 左拇指背侧的针刺觉有疼痛感 0 无疼痛感 2 右手指伸展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左手指伸展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右拇指伸展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左拇指伸展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右髁背屈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左髁背屈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右侧肱二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左侧肱二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右侧肱三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左侧肱三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右侧股四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左侧股四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右侧跟腱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左侧跟腱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1.计算方法: 感觉损伤得分=左右两侧感觉检查项目的分数之和 肌力得分=左右两侧肌力检查项目的分数之和 反射得分=左右两侧反射检查项目的分数之和 体格检查得分=感觉损伤得分+肌力得分+反射得分 2.临床体格检查部分:最低得分0 最高得分46,分数越高,周围神经病越重 临床体格检查得分周围神经病 0~6 无 7~12 轻度 13~29 中度 30~46 重度 MDNS > 6分为异常。 一般资料 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院诊断入院日期病史入院前降糖史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在治疗时一定会问: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为此求医网编辑根据医生指导、患者反馈和网友评论,整理筛选出了5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常用药品,希望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以下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品均已经过药监局审批,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放心服用: 1.加巴喷丁 参考价格:¥57 成分:加巴喷丁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常规抗癫痫药物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的局限性发作,也用于局限性发作并继而全身化的癫痫患者的治疗。加巴喷丁已成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所有神经性疼痛疾病的此类药物。该产品被英国批准治疗所有神经性疼痛,包括糖尿病性神经病、疱疹后神经痛、脊髓损伤痛、幼肢痛和神经性背痛。 禁忌症:已知对该药中任一成份过敏的人群、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禁服。 生产商: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526 2.硫辛酸注射液 参考价格:¥176 成分:戊酸。辅料为苯甲醇、乙二胺。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引起的感觉异常。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生产商: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869 3.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Ⅰ) 参考价格:¥157

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粒含格列本脲1.25mg,盐酸二甲双胍250mg。 功能主治: 1 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和/或运动疗法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 2 可作为单用磺酰脲类或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二线用药。 禁忌症:以下患者禁用:1;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男性:血清肌酐;女性:血清肌酐≥1.4mg/dl。或肌酐清除率异常),由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败血症引起的肾功能不全。2;需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3;对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过敏者。4;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性的酮症酸中毒。5;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影前、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6;1型糖尿病患者。 生产商:湖南金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99 4.伏格列波糖片 参考价格:¥60.7 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伏格列波糖,其化学名为 (+)-1L-[1(OH),2,4,5/3]-5-[2-羟基-1-(羟甲基)乙基]氨基-1-碳-(羟甲 基)-1,2,3,4-环己呋喃。分子式:C10H21NO7,分子量:267.28。 功能主治:改善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本品适用于患者接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没有得到明显效果时,或者患者除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外还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制剂而没有得到明显效果时。) 禁忌症: 1.严重酮体症、糖尿病昏迷或昏迷前的患者慎用; 2.严重感染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患者或严重创伤的患者慎用; 3.对本品的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4.老年人慎用; 5.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生产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030 5.格列吡嗪片 参考价格:¥14 成分:Glipizide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疗规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疗规范》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一、定义: 周围神经病变(DPN):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二、DPN概述: 渐进、隐匿的过程;病理改变与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致; 三、DPC危害: 增加足部受伤的危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感觉异常或痛性神经病变)。 四、DPN发病率: 中华医学会学分会在1991年1月—2000年12月对24,496例DM 患者的分析发现神经病占60.3%,1型44.9%,2型61.8%;DM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五、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型: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类型;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为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和脊神经;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为腰段

f、排除其它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排除诊断:VitB12缺乏症、甲减、酒精中毒、尿毒症、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CIDP)、肿瘤压迫、炎症。 九、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 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加强足部护理。定期进 行筛查及病情评价:全部患者应该在诊断为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DP N;对于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 十、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1、对因治疗:积极控制高血糖是防治DPN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手段。 2、血糖控制、神经修复:如甲钴胺、抗氧化应激:如α-硫辛酸、、改善微循环:如前列腺素E2、改善代谢紊乱: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其他:如神经营养。 3、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疼痛的治疗: 4、治疗顺序:甲钴胺和α-硫辛酸→传统抗惊厥药→新一代抗惊厥药→度洛西汀→三环类抗药物→阿片类止痛药等。 5、对症治疗 a、甲钴胺和α-硫辛酸:可以作为对症处理的第一阶梯用药。 b、传统抗惊厥药物:主要有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 c、新一代抗惊厥药:主要有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 d、三环类抗药(TCA):最常用阿米替林、丙米嗪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西肽普兰等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 一、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 1.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药方是什么2. 治疗气阴两虚型和脾虚湿滞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用什么中药3. 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用什么中药二、黄芪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还有哪些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 1、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药方是什么1.1、局部治疗:方药:苏木30g,透骨草15g,地龙15g,木瓜20g,鸡血藤30g,路路通15g,白芥子15g,桑枝30g,川芎20g。 1.2、用法:上方加水煎煮成4000ml,每日1剂,倒入专用袋内,再将袋放置药浴箱预热致所需温度,双足浸泡袋内,药水浸泡踝关节以上10cm,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水温在38℃~40℃为宜,疗程为3周。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以阴虚为本,痰、瘀血为标,痰瘀阻络,不通则痛,故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等症状。我们应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功效,可以使瘀血化、痰浊消、络脉通,从而达到很好的疗效。中药在热能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抗炎止痛,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和神经病变,能使皮肤发凉、麻木或刺痛,感觉迟钝症状改善。2、治疗气阴两虚型和脾虚湿滞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用什么中药 2.1、气阴两虚型:表现为手足麻木灼痛,渐至整个肢体,盗汗自汗,五心烦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口干思饮,大便偏干不畅。治以益气养阴,佐以活血通络。取黄芪30克,黄精、女贞子、丹参、枸杞子、当归、鸡血藤各15克,水煎服,日一剂。 2.2、脾虚湿滞型:表现为手足麻木沉重,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头身困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专家共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 起草专家 胡仁名樊东升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崔丽英樊东升高鑫郭晓慧洪天配纪立农母义明宁光王毅肖海鹏邢小平邹大进周智广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定义、流行病学及分型 1.1 定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1.2 流行病学: 糖尿病诊断10 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 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1.3 分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最常见的分型如下:?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类型。 ?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为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或脊神经。

?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为腰段多发神经根病变,主要为L2、L3和L4等高腰段的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等系统。 ? 2.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学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其主要为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NGF)缺乏等。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DPN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学改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无髓鞘神经纤维轴突变性,甚至消失;有髓鞘神经纤维髓鞘节段性或弥散性皱缩或脱髓鞘,以及髓鞘再生引起的朗飞氏结结间长度改变。 3. 诊断: 3.1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糖尿病类型及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等。 3.2 症状及体征: l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病情多隐匿,进展缓慢;主要症状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通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多从下肢开始,对称发生,呈长度依赖性。症状夜间加剧。体格检查示足部皮肤色泽黯淡,汗毛稀少,皮温较低;痛温觉、振动觉减退或缺失,踝反射正常或仅轻度减弱,运动功能基本完好。

凯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与分析_张志敏

凯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张志敏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凯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130例患者分成两组,取其中65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6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凯时注射液治疗,经过15d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周围神经体征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经过15d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73.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7.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 神经功能评分总分、周围神经症状评分、周围神经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总分、周围神经症状评分、周围神经体征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凯时注射液治疗疗效理想,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总分、周围神经症状评分、周围神经体征评分,用药安全可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凯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9(a)-0017-03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ZHANG Zhi-m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umadian,Zhumadian,Henan Province,46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2011to December2015in our hospital130case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130patients,65patients were taking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pplication set the control group,the other65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on the basis of injection therapy Kay,15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reatment efficiency,neurological function after periph-eral nerve symptoms scores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Results After15days of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73.8%.Control group,the effective rate of47.7%,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P<0.05);before treatment,two groups of nerve function score,peripheral nerve symptom score,peripheral nerve symptoms score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wo groups of nerve function score,peripheral nerve symptom score,peripheral nerve symp-toms sco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P<0.05).No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tients using Kai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deal cu-rative effect,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peripheral nerve symptom score,peripheral nerve symptoms score,the medica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value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Kay time;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简介]张志敏(1979.8-),女,河南驻马店人,本科,主治 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 https://www.doczj.com/doc/cf6854803.html, 中外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足-1780-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80- 糖尿病 周围神经 病变与糖尿病足 备注: 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 [ 正确答案] ”为正确选项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 1、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错误的描述是 A、通常为对称性 B、上肢较下肢严重[正确答案] C、肢体疼痛在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 D、常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 E、病情进展缓慢2、糖尿病神经病变中以何种神经受累最为常 见() A、自主神经 B、第三对脑神经 C、脊髓神经根 D、周围神经[正确答案] E、脊髓前角3、下列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不符的是() A、四肢麻木 B、肢体疼痛 C、感觉过敏 D、尿失禁[正确答案] E、肌力减弱4、DPN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是() A、足部减压[正确答案] B、控制血糖 C、控制血脂 D、控制血压 E、加强运动强度和频率 5、关于糖尿病单一神经病变,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由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B、病程可持续数周到数月,直到侧支循环建立才但也有些患者

得到痊愈,经治疗毫无改善 C、动眼神经麻痹者眼内肌常受累[正确答案] D、以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居多 E、感觉、运动神经均可受累 6、对于中度痛性神经病变,不属于一线用药的是() A、加巴喷丁 B、度洛西汀 C、阿片类止痛药[ 正确答案] D、去甲替林 E、普瑞巴林 7、DPN患者为了预防糖尿病足,需要做到哪些() A、穿鞋前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 B、不赤脚行走 C、不用脚试水温 D、每天检查趾甲的长度、厚度 E、以上都需要[ 正确答案] 8、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为不对称性 B、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正确答案] C、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一般不受累 D、通常下肢重于上肢 E、以上都正确9、DPN筛查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A、温度觉 B、压力觉 C、振动觉 D、神经反射检查 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10、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病变是() A、周围神经炎[ 正确答案] B、动眼神经麻痹 C、坐骨神经痛 D、自主神经病变 E、腕管综合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