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课 简单的图像处理

第三课 简单的图像处理

第三课  简单的图像处理
第三课  简单的图像处理

课题:第三课简单的图像处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用绘图工具制作一些简单的图像。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变换图像尺寸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熟悉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

教学重点

用phtoshop编辑图像。

教学难点

能使用phto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教学课时:1课时(理论+上机)

教学工具:媒体教室、凌波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Photoshop6.0。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ph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平面图像的设计,许多人放下画笔,拿起键盘和鼠标,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无数奇妙的数字艺术作品。

讲授新课

一、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就来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简单处理图像的有关内容。

2、制作下图所示的“雄鸡报晓图”。

第一步:新建一副空白图像。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出现新建对话框,按下图所示设置对话框中的参数,然后单击

按钮。以“雄鸡报晓.psd”为文件名保存图像。如图所示:

第二步:选定一个不规则区域。选择工具箱中的套索工具

,把鼠标指针移到画面中,拖动指针选定一个任意形状的区

域。如图所示:

第三步:添加羽化效果。执行“选择→羽化”对话框时输入羽化半径值。单击按钮。如下图:

注意:值越大,边缘柔化效果越强。

第四步:给选定区域填充颜色。设置前景色为浅绿色,选定工具

箱中的工具,然后在选定的区域内单击,给选定的区域填充浅绿色。执行“选择→取消选择”命令,取消选定区域。

第五步:添加画笔的笔尖。选定工具箱中的画笔工具,然后在选项栏中单击画笔右侧的按钮,打开笔尖选择框,单击选择

框右上角的按钮,打开一个下拉菜单,再单击其中的“混合画笔. abr”命令,出现“是否替换当前画笔?”对话框后,单击按钮,载入混合画笔的笔尖。

第六步:画草地。把前景色设为浅绿色,然后打开笔尖选择框,

分别选择和形的笔尖,在画面的浅绿色区域中单击多次,画出草地。

第七步:画大雁。把前景色设为黑色,然后打开笔尖选择框,选择形的笔尖,画出大雁。如下图:

第八步:选择椭圆选框工具。把鼠标指针指向

工具后按住左键稍作停留,弹出隐藏工具栏时,把指针移

到“椭圆选框工具”就可以选择工具。

第九步:画太阳。以鼠标指针到画面的右上角,按住键拖动鼠标指针选定一个圆形区域,然后执行“选择→羽化”命令,

在“羽化选区”对话框中设置适当的羽化半径,再单击按钮,接着把前景色设为红色,然后用工具在选定区域内单击,画出具有羽化效果的太阳。

第十步:打开雄鸡图像。执行“文件→打开”命令,出现“打开”对话框时,找到并选定名为Cock.tif的图像文件,然后单击

按钮,图像就会显示在窗口中。

第十一步:把Cock.tif图像的白色背景变为透明背景。

?执行“选择→全选”命令,选定整个图像。

?执行“编辑→拷贝”命令,把图像复制到剪贴板中。

?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出现新建对话框时,选定内容栏中的

“透明”选项,然后单击按钮,新建一副透明背景的图

像。

?执行“编辑→粘贴”命令,把剪贴板中的图像复制到透明背景中。

?选定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在新建图像的白色背景中单击,选定白色区域,然后敲一下Delete键,把图像的白色区

域变为透明区域。如下图:

第十二步:把雄鸡图像添加到“雄鸡报晓”图像窗口中。

?调整图像窗口,使“雄鸡报晓”窗口和透明背景的雄鸡图像窗口可见。

?选定工具箱中的工具,把指针指向雄鸡图像,把他拖到“雄鸡报晓”窗口中后放开鼠标,在适当调整它在画面中的位置。

?第十三步:保存图片。

3、实践操作

上面的内容边演示,边让学生实际操作

4、课后小结:

讲完本节课学生对phtoshop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新建一副空白图像,怎样把白色背景变成透明背景,学会了羽化,学会了添加笔尖工具,学会了油漆桶工具等等问题。相信学生会有一定的进步,对以后的phtoshop学习奠定了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三课简单的图像处理

制作雄鸡报晓图

作业设计:

实际操作

课后反思:

第二课 图像的局部处理

第二课图像的局部处理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选择区域工具(selection tool):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进行区域选择; 2、学会对选择区域进行填充和羽化处理。 教学任务 使用选择区域工具: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进行区域选择和简单处理(羽化、填充)。 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区域工具: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裁切图像的某部分和调整图像的大小。从练习情况来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对图像的任意区域进行处理。在处理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区域的选择,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区域选择的几个工具。 一、选框工具 1、工具简介 选框工具一般用于选择矩形和圆形。单击选框工具组右下角的三角形,就会弹出矩形、椭圆、单行、单列四种选框工具。选定一种工具后,鼠标变成“十”字形,在图中按住左键拖动,形成的矩形(或椭圆形)虚线框就是选择的区域,简称“选区”。单击图像中选区外的地方可取消选区。 2、实例一:使用选框工具,绘制图形,填充颜色 操作步骤: 1)单击菜单“文件”->“新建”,新建图像文件,图像宽度600像素,高度300像素。 2)使用圆形选框工具,在画布上画圆(按下Shift画圆,否则画椭圆)。画布上出现闪烁的虚线框,虚线框内就是选区。 3)选择油漆桶工具,设置前景色(红色),填充选区。 4)使用矩形选框工具,画长方形选区。 5)选择渐变工具,设置前景色,拖动鼠标,在选区填充渐变色。

3、练习一:在photoshop中新建一个600×300的文档,在文档中绘制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矩形填充为你喜欢的单一颜色,圆形填充为渐变色。 4、实例二:将“狮子王”图片剪切成椭圆形,突出主体。 操作步骤: 1)打开“狮子王”图片,使用选框工具组中的椭圆工具,画椭圆选区。 2)单击菜单“选择”->“反选”,选区变化为椭圆的外面部分。 3)按Delete键,删除选区的图像(椭圆的外面部分)。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章课后习题及中文版解答

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版,第二版)课后习题及解答(部分) Ch 2 2.1使用2.1节提供的背景信息,并采用纯几何方法,如果纸上的打印点离眼睛0.2m 远,估计眼睛能辨别的最小打印点的直径。为了简明起见,假定当在黄斑处的像点变得远比视网膜区域的接收器(锥状体)直径小的时候,视觉系统已经不能检测到该点。进一步假定黄斑可用1.5mm × 1.5mm 的方阵模型化,并且杆状体和锥状体间的空间在该阵列上的均匀分布。 解:对应点的视网膜图像的直径x 可通过如下图题2.1所示的相似三角形几何关系得到,即 ()()220.20.014 d x = 解得x =0.07d 。根据2.1节内容,我们知道:如果把黄斑想象为一个有337000个成像单元的正方形传感器阵列,它转换成一个大小580×580成像单元的阵列。假设成像单元之间的间距相等,这表明在总长为1.5 mm 的一条线上有580个成像单元和579个成像单元间隔。则每个成像单元和成像单元间隔的大小为s =[(1.5 mm)/1159]=1.3×10-6 m 。如果在黄斑上的成像点的大小是小于一个可分辨的成像单元,在我们可以认为改点对于眼睛来说不可见。换句话说,眼睛不能检测到以下直径的点:x =0.07d<1.3×10-6m ,即d <18.6×10-6 m 。 下图附带解释:因为眼睛对近处的物体聚焦时,肌肉会使晶状体变得较厚,折射能力也相对提高,此时物体离眼睛距离0.2 m ,相对较近。而当晶状体的折射能力由最小变到最大时,晶状体的聚焦中心与视网膜的距离由17 mm 缩小到14 mm ,所以此图中选取14mm(原书图2.3选取的是17 mm)。 图 题2.1 2.2 当在白天进入一个黑暗的剧场时,在能看清并找到空座位时要用一段时间适应,2.1节(视觉感知要素)描述的视觉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起什么作用? 解:根据人眼的亮度适应性,1)由于户外与剧场亮度差异很大,因此当人进入一个黑暗的剧场时,无法适应如此大的亮度差异,在剧场中什么也看不见;2)人眼不断调节亮度适应范围,逐渐的将视觉亮度中心调整到剧场的亮度范围,因此又可以看见、分清场景中的物体了。

三年级数学上册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 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情境图片、口算卡片、习题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口算: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出示情境问题: 1.师生谈话,引出问题: 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掌握了这些计算的本领,我们才能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小主人。比如“购买日常用品”——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每个保温桶65元,每个垃圾桶17元。6个班一共要用多少钱?(相机贴示图片与价钱) 2.学生尝试自主解决: 指名完整口述所给信息和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决。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1.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65×6 = 17×6 = 65+17= 390+102= 82×6= 【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化解题思路的空间】 2.结合板书,鼓励学生将分步的几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65×6+17×6 (65+17)×6 【如果学生直接列成了一个综合算式,教师及时予以表扬,但要追问其运算顺序与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一致。】 3.重点指导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65×6 + 17×6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 4.“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大连版(2015)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3课图像文件探秘--图像文件概述 教案

第三课图像文件探秘—图像文件概述 一、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1.图形文件概述的课程内容基本以理论知识为主,相对实践课来说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因此应设计课程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先导,可采用演示讲授和小组探究等形式组合开展教学。 2.计算机获取图像的方式和图像处理软件部分看似为理论课程,实则很适合做成活动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习小组学习。例如可引导学生尝试下载和安装教材中或者实际应用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如截图软件、美图秀秀等,这些简单文件较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或者分小组合作探究教材的某一部分,让学生进行汇报讲授,教师进行适当的辅助和点评,把课堂交给学生。 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的教学上,可以采用演示教学为主,也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同的图像格式有什么区别。可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总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计算机获取图像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有哪些 (2)了解常见的图像格式和分类 (3)了解矢量图和位图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本课内容的实际需求开展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的情感意识 (3)激发学生对图像文件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和分类 难点:位图与矢量图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演示讲授、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尝试挖掘和尝试教材提及的知识。强调学生自学后的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总结。 五、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数码相机、具有照相功能的照相机都不陌生,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使用过。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过画图软件并上网下载过图像文件,所以,学生对计算机获取图像文件的工作过程及图像文件具有不同的格式在理解上不会太困难。而本课的难点就是图像文件的文类。因此,这部分知识在课堂讲解中花费的时间比重应当大一些。在讲解中,此处以采用举例、对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清楚“矢量图”和“位图”这两个概念。 六、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一个具有照相和照片传输功能的手机 2、准备3张不同类型的图像文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获取信息的技能及了解图像文件的知识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活动】教师演示3张图像文件,提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可获取类似于当前三张类型的图片,学生运用第二课中掌握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进行思考后回答可通过手机拍照获得第二张和第三张类型的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当前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画面 (2)【教师活动】第二、第三张图片确实可通过拍照的形式获取,第一张图片可通过截取当前屏幕显示内容的方式,具体方式为使用键盘上的“Print Screen”按键截取当前屏幕显示的内容,再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软件或第二单元中要学习的Photoshop软件复制保存后获取(此处可简单介绍图像处理软件“教材22页第二部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介绍”),也可通过其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70~72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安排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单元。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以及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复习学过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 1、口算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请看大屏幕: (1)80÷10 = 8(2)5×4 = 20 8 + 12 = 2027–20 = 7

师:上面每组有联系的两道算式能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大家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上题答案:(1)80÷10 + 12(2)27–5×4 师:我们来看,第一组,可以合并为……,第二组可以合并为……,同学们都写对了吗?那这两道算式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电脑出示下划线)你们看,算式中的划线部分要先算,像这样的算式要先算乘或除法,后算加或减法(电脑揭示板书:1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下棋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我们学校的张老师准备组织一个“棋乐无穷”社团,“棋乐无穷”社团一共有5个小组,张老师正在文体商店为大家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最后的问题吗?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练习纸,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练习纸。 3、小组汇报、交流 4、师:这是一道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三步混合运算)。 5、师: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怎样算呢?同学们能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自己算一算吗?请大家在自备本上先试一试,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6、小结算法 师:同学们的算法一样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请你比比看,哪一种计算过程更简便?简便在哪里呢?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教材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第三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上节课学习的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乘除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知识,把两个加减法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以及上节课学习的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做了有力的铺垫。 说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解答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简单的三步四则运算。(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依托情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

第一课 图像及其简单处理教案

第一课图像及其简单处理 教学目的: 1、认识和区分两种图像的类型:位图和矢量图。 2、了解位图的图像分辨率、图像格式。 3、掌握位图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启动、裁剪图像、调整图像大小、保存图像等简单的图像处理技巧。 3、学会运用图像处理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图像的基本属性,学会运用Photoshop软件裁剪图像、调整图像大小、保存图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图像处理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 教学过程: 一、图像的种类 1、计算机中的图像有2种:矢量图和位图 矢量图由线条、曲线等组成,同时图形也包含了色彩和位置信息。 位图使用一格一格的小点来描述图像,即是用小点的位置和色彩值来描述图像。 2、观察两幅图像,外观有何不同: 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1、位图放大后会失真而矢量图不会 2、位图容量大而矢量图所占空间较小 学生思考:1、为什么位图会失真呢? 2、购买数码相机时,如何判断相机的拍照清晰度?

二、常见的位图格式: 常见的位图格式有: bmp 、jpeg 、gif 、tif 等 1、Bmp 图像没有经过压缩,占空间大。 2、jpeg 图像是真彩色压缩图像格式,用较少的空间,保留了较高质量的图像。 3、gif 图像只有256色,可存储图像,也可存储动画。 三、图像的裁剪 1、裁剪图像 例1:使用裁切工具,“扶正”比萨斜塔。 第一步:打开原文件。 单击菜单[文件]→[打开],打开图像原文件“图1-1.5”。 第二步:选择裁切工具 ,画裁剪区域。 第三步:将鼠标移到矩形区域任意一个对角控制点外面,拖动鼠标 386 400×300 TIF PSD GIF 400×300 400×300 385 77.4 91.6 400×300 JPEG BMP 400×300 351 791 BMP 600×450

【K12学习】第一课 图像及其简单处理教案

第一课图像及其简单处理教案 第一课图像及其简单处理 教学目的: 1、认识和区分两种图像的类型:位图和矢量图。 2、了解位图的图像分辨率、图像格式。 3、掌握位图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启动、裁剪图像、调整图像大小、保存图像等简单的图像处理技巧。 3、学会运用图像处理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图像的基本属性,学会运用Photoshop软件裁剪图像、调整图像大小、保存图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图像处理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教学过程: 一、图像的种类 1、计算机中的图像有2种:矢量图和位图 矢量图线条、曲线等组成,同时图形也包含了色彩和位置信息。位图使用一格一格的小点来描述图像,即是用小点的位置和色彩值来描述图像。 2、观察两幅图像,外观有何不同:位图和矢量图的区

别: 1、位图放大后会失真而矢量图不会 2、位图容量大而矢量图所占空间较小 学生思考:1、为什么位图会失真呢? 2、购买数码相机时,如何判断相机的拍照清晰度? 二、常见的位图格式: BMP BMP JPEG GIF PSD TIF 600×450 400×300 400×300 400×300 400×300 400×300 791 351 385 386 常见的位图格式有: bmp、jpeg、gif、tif 等 1、Bmp图像没有经过压缩,占空间大。 2、jpeg图像是真彩色压缩图像格式,用较少的空间,保留了较高质量的图像。 3、gif图像只有256色,可存储图像,也可存储动画。 三、图像的裁剪 1、裁剪图像 例1:使用裁切工具,“扶正”比萨斜塔。第一步:打开原文件。 单击菜单[文件]→[打开],打开图像原文件“图”。 第二步:选择裁切工具,画裁剪区域。 第三步:将鼠标移到矩形区域任意一个对角控制点外

第2课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第2课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课程描述: 本课详细讲解了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像时,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另外还讲解了在Photoshop中获取图像的方法。学员要重点掌握图像文件的模式、格式等知识,并能够根据图像处理需要,灵活应用图像文件来完成设计任务。 本课知识点: 图像的基本知识 图像的色彩模式和常用格式 获取图像的方法 课时:2 讲课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的讲解 (二)本次课程具体内容的讲解 第1节图像的基本知识 课时:1 操作要点: 1.像素的概念 在Photoshop CS中,像素是图像的基本单位。图像是由许多个小方块组成的,每一个小方块就是一个像素,每一个像素只显示一种颜色。它们都有自己明确的位置和色彩数值,即这些小方块的颜色和位置决定该图像所呈现的样子。当文件包含的像素越多,文件量就越大,图像品质就越好,如下图所示。

像素构成的图像放大后的效果 2.位图和矢量图 图像文件可以分为两大类: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图像。位图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组成的,每一个小方块称为像素,每一个像素有一个明确的颜色。位图与分辨率有关,如果以较大的倍数放大显示图像,或以过低的分辨率打印图像,图像就会出现锯齿状的边缘,并且会丢失细节,如下图所示。 位图图像放大后的效果 矢量图是由各种线条及曲线或是文字组合而成,它以数学的矢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矢量图像中的图形元素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独立的,具有各自的属性。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可以将它缩放到任意大小,其清晰度不变,也不会出现锯齿状的边缘。在任何分辨率下显示或打印,都不会损失细节,如下图所示。矢量图的文件所占的容量较少,但这种图像的缺点是不易制作色调丰富的图像,而且绘制出来的图形无法像位图那样精确地描绘各种绚丽的景象。 矢量图像放大后的效果 3.分辨率 分辨率是用于描述图像文件信息的术语。在Photoshop CS 中,图像上每单位长度所能显示的像素数目,称为图像的分辨率,其单位为像素/英寸或是像素/厘米。 图像分辨率是图像中每单位长度所含有的像素数的多少。高分辨率的图像比相同尺寸的低分辨率的图像包含的像素多。图像中的像素点越小越密,越能表现出图像色调的细节变化。下图所示为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效果。

图像的简单处理教案

设计思想: 目前,学生在互联网等媒体上接触到很多经过计算机处理过的图片,他们知道这些图片是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过的,但却不知道是怎么样处理的,也对处理过程很好奇。在上节课里,学生已经对photo shop这个软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了用软件处理图像有了很大的兴趣,本课的学习以一幅图像的处理为例,通过分析不同的处理效果来引导学生认识图像的选取和裁减、图像的复制、图像的缩放和旋转以及图像的色彩调整。通过实例效果来调动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使学生在实例的分析处理过程中将知识习得并内化。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比较分析图像实例的处理效果; 2、学生能够运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 3、学生对图像处理的运用范围有正确的认识,远离恶意修改的行为。教学重点: 对图像实例的分析和处理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对图像处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安装了photoshop的学生机、经过处理的图例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例,引入目标

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展示一些经过处理的趣味图片,比如:被换脸的《无间道》海报、一个人组成的逼真集体照等,调动学生处理图像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分析、处理实例 1、比较图1和图2 图 1 图2 图2比图1裁去了一截天空的画面,主题更突出。 由此引出矩形选取工具,教师演示操作 2、展示图3,请将图3中的鸽子放入图2的蓝天里

图3 师生讨论如何进行这步处理,尝试用矩形选取工具,引出图像的复制,操作得到图4 图4 但是,图4的效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是否有更细腻精确的选取工具呢?引出套索工具 3、学生尝试自己使用套索工具将鸽子放入图2里,注意比较普通套索与磁性套索的使用方法与效果,并且尝试放入多只鸽子可以得到以 下图5 图5

简单图像处理 优秀教学设计

简单的图像处理(雄鸡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羽化的特点,学会设置羽化效果。 2、学会灵活使用套索工具、画笔工具、魔棒工具。 3、会把一幅画的背景设置为透明背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机实践,能综合应用photoshop工具,绘制一幅雄鸡报晓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在制作完成雄鸡报晓图的过程中,养成合理选择绘图工具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用套索工具、画笔工具画出有羽化效果的草地,把白色背景变为透明背景。 【教学难点】: 画出有羽化效果的草地、把白色背景变为透明背景。 【课时课型】: 新授课实践课 1课时 【教学手段】: 微机室、多媒体设备、Photoshop软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交流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巧妙引入: 教师:天蒙蒙亮,我们还在熟睡中,有位“好朋友”每天准时叫我们起床,它的叫声是那么充满活力,它不是闹铃,农村的孩子对它的体会会要深一些,大家知道这位“好朋友”是谁吗? 生:(答公鸡) 师:对,看来大家还记得我们的这位“好朋友”。那大家想想,在我们听到这一声“起床了”之时,你能想象到这位“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是缩着脖子?还是升着脖子呢? 生:畅想欲言。 师:对了,公鸡呢是昂首挺胸,精神饱满地叫我们起床的,预示着新的一天要以新的精气神开始,那同学们知道我们一般把这个时候叫什么吗? 生:黎明、破晓时分…… 师:大家说的都对,所以我们会说“雄鸡报晓”,公鸡在这个时候打鸣告诉我们天亮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时候的画面,想不想自己亲手把这样美好的画面用我们学过的Photoshop软件制作出来呢? 生:想! (二)回顾旧知,打好基础:(3分钟) 师:好,那这节课大家就准备好各显身手。在这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几节课学习的Photoshop的几种工具,以及其使用方法。哪位同学来简

三步计算式题

二步计算式题 宜黄县水北新区小学范莉玲 一、说教材。 三步计算式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三步计算式题和两步计算文字题等内容。此知识是在学过的三步式题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学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中的判断能力。 2、能正确计算含有两级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及可以同时进行计算的简便运算式题,提高计算技能技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3、培养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教学重点是运算顺序的掌握,难点是每一步计算准确无误,关键是提高计算技能技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二、说教学过程。 设计的教学思路,突出了以下两方面。 1、贯穿全课的读式训练,以往传统教学对于混合运算只是纯计算技能教学而忽视正确的读式训练,这样对于数学文字的训练和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是很大的漏洞,故我在本课复 习、新授、练习中都加上了读式训练这一项,让学生用准确无误的语言

来读题,这样既加深理解题意,又强化了计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文字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参与发现,实现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再创造,故本课的设计有这几层。 A、巧妙转换,引发新知。 在复习题中我特意安排这样两道口算题:70+20 X3、(440-280) X 40 口算完要学生把70+20 X3中的20用两数的商的形式表示。(440-280) X 40中的40用两数的差表示出来。从而有计划出示例 1、例2 ,继而问两道口算题与引发的新题74+100弋X3、(440-280) X300-260)在形式上运算顺序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很自然地引发新知。 B、说说议议,解决新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爱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创设一个民主、自主、和谐的氛围,更有利新知的解决,首先针对口算题与改编题,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从而突出三步计算式题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74+100 * 5X3的运算顺序,通过数据的情节性变换方法,使学生更快知道应先算

【K12学习】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 算》教案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 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情境图片、口算卡片、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口算:100-9432+2858-3460×64×6+2×7 ÷324÷824×227÷3100-40×2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0×5-10079-40÷4÷9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出示情境问题: 师生谈话,引出问题: 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掌握了这些计算的本领,我们才能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小主人。比如“购买日常用品”——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每个保温桶65元,每个垃圾桶17元。6个班一共要用多少钱? 学生尝试自主解决: 指名完整口述所给信息和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决。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5×6= ×6=65+17= 0+102=82×6=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息烽县石硐小学黄孝国 ,例1及练一练,练习十一1-4题。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 70-7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300-200+50= 45÷9×5= 40×3-20= 40+20÷10= 2.回忆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或除,又有加或减的,要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 (出示简单的计算题,目的是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不耽搁时间。)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 自从我们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参加象棋、围棋兴趣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所以学校原来准备的棋不够了,于是就到超市去购买,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新知 (一)引入 1.出示情境,让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2.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提问:你能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计算解答。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1) 12×3=36(元)(2)15×4=60(元)15×4=60(元) 12×3=36(元) 36+60=96(元) 36+60=96(元) 4.教师提问:你们能列出综合式是吗? 5.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指明板书:12×3+15×4 6.揭示课题:这是一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样的算式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

人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简单图像处理》教学设计

简单的图像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用绘图工具制作一些简单的图像; 2.掌握变换图像尺寸的基本操作; 3.进一步熟悉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 【教学重点】用phtoshop编辑图像 【教学难点】能使用phto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教学方法】演示、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一、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导入新课 ph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平面图像的设计,许多人放下画笔,拿起键盘和鼠标,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无数奇妙的数字艺术作品。 本节课就来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简单处理图像的有关内容。 3、教学过程: 制作下图所示的“雄鸡报晓图”。 第一步:新建一副空白图像。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出现新建对话框,按下图所示设

置对话框中的参数,然后单击按钮。以“雄鸡报晓.psd”为文件名保存图 像。如图所示: 第二步:选定一个不规则区域。选择工具箱中的套索工具,把鼠标指针移到画面中,拖动指针选定一个任意形状的区域。如图所示: 第三步:添加羽化效果。执行“选择→羽化”对话框时输入羽化半径值。单击按钮。如下图: 注意:值越大,边缘柔化效果越强。

第四步:给选定区域填充颜色。设置前景色为浅绿色,选定工具箱中的工具,然后在选定的区域内单击,给选定的区域填充浅绿色。执行“选择→取消选择”命令,取消选定区域。 第五步:添加画笔的笔尖。选定工具箱中的画笔工具,然后在选项栏中单击画笔右侧的按钮,打开笔尖选择框,单击选择框右上角的按钮,打开一个下拉菜单, 再单击其中的“混合画笔.abr”命令,出现“是否替换当前画笔?”对话框后,单击 按钮,载入混合画笔的笔尖。 第六步:画草地。把前景色设为浅绿色,然后打开笔尖选择框,分别选择和形的笔尖,在画面的浅绿色区域中单击多次,画出草地。 第七步:画大雁。把前景色设为黑色,然后打开笔尖选择框,选择形的笔尖,画出大雁。如下图: 第八步:选择椭圆选框工具。把鼠标指针指向工具后按住左键稍作停留,

图像处理技术完整版

图像处理技术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课程名称:图像处理技术 课程编码:C101 课程学分:3 适用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是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通讯、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较深入地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本课程通过介绍图像的数学描述、图像的数字化、图像正交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编码、图像分析和彩色图像处理等基本的图像处理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过程,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以后,具有阅读各类图像处理文献的能力和进行图像处理系统的开发能力,并为学习图像处理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了解) 1、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2、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内容; 3、图象的数字化处理 第二章图象变换(掌握) 1、连续、离散傅立叶变换; 2、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3、离散余弦变换(DCT) 第三章图象增强(掌握) 1、灰度级修正; 2、图象平滑; 3、图像锐化; 4、伪彩色和假彩色; 5、图像的几何校正 第四章图象的恢复(了解) 1、退化的数学模型; 2、连续系统的图象复原;

3、离散情况下的退化模型; 4、离散情况下的复原; 5、维纳滤波复原。 第五章图象编码(掌握) 1、预测编码; 2、变换编码; 3、熵编码; 4、行程编码; 5、混合编码方法 第六章彩色图像处理技术(掌握) 1、基本概念; 2、颜色空间模型; 3、彩色补偿; 4、彩色平衡; 5、彩色增强 第七章图象分析及检索(了解) 1、图像分析系统概述; 2、图象分割; 3、图象纹理分析; 4、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语言 后续课程:多媒体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讯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实践内容:图像变换(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图像增强(直方图均衡化)实践要求:根据算法写出相应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调试并显示,显示结果应与理论分析和算法所期望的结果一致。 六、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 课内外学时比:1: 课外作业:每章有1-2个作业题 课外练习:自学相关章节并结合上机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七、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便于生动直观地进行课程的讲授。教学方式采用Powerpoint、Word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总评成绩采用百分制,通过两方面进行考核: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其中: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及专题讨论成绩;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课程内完成。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 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d311857746.html, 教学内容:三步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https://www.doczj.com/doc/d311857746.html,]的归纳、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 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伏: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XX年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青岛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在心修建的海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吧。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景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学生可能会提出: (1)、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米? (2)、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5000米海有多远? (3)、小强一家离500米还有多远? (4)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 2、师: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 谁来为第一个问题列算式呢?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说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写完之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意见? 70×30=2100(米) 0000-70×30-60×30 60×30=1800(米) =10000-2100-1800 0000-2100-1800=6100(米) =7900-1800

数字图像处理第2章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1.将一幅光学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的过程叫做图像的数字化,包括扫描、采样、量化 三个过程。采样点数越多、量化级数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2.图像数字化过程中造成失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采样过程中,如果采样 点数满足取样定理(即采样频率不小于最高截止频率的2倍)的情况下,重建图像就不会产生失真,否则就会因为取样点数不够而产生所谓混淆失真;第二个方面,在量化过程中,若图像不产生失真,则需要量化级数无穷大,而实际量化级数往往无法满足这样的取值而造成图像的失真。 3.人的眼睛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外界景象通过眼球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上 成像后,视网膜产生相应的胜利电图像并经视神经传入大脑;人眼的视网膜由感光细胞覆盖,感光细胞吸收来自于光学图像的光线,并通过晶体透镜和角膜聚集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相当于普通光学镜头,对光线有屈光作用。 4.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指单色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发光强度。 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照度指物体被被照面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光通量。 主观亮度是指由观察者判断出的亮度称为主观亮度。 5.常用的颜色模型有RGB模型、CMYK模型、HSI模型等。RGB模型是色光的彩色模型, 因为是由红、绿、蓝相叠加形成其它颜色,因此该模型也叫加色合成法。所有的显示器、投影设备,以及电视等许多设备都是依赖于这种加色模型的;CMYK模型也称减色合成法,主要应用于印刷行业中;RGB和CMYK颜色模型都是面向硬件的,但从人眼视觉特性来看,HSI模型用色调、饱和度和亮度来描述彩色空间能更好地与人的视觉特性相匹配。 6.由于彩色图像为RGB图像,利用三元组(R,G,B)来表示每个像素的值。根据题意,三 基色灰度等级为8,而23=8,则存储一个颜色分量所需的比特数为3,存储一个三元组所需的比特数为3?3=9,该图像大小为1024*768,则存储整幅图像所需的比特数为9?1024?768=7077888bit=864KB。 7.略 8.通过图像采集模块,利用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等方法。

三步混合运算方法

从“易错题”入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步混 合运算》教学反思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但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一些极小的错误经常出现,却不易发觉。我们老师不能忽视这些小错误,因为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关键之处。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孩子计算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正因为纠错在计算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教学中,针对易错题型,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题是改错题。 下面的运算对吗?不对的改正过来。 87+(510-150×3) 140+20×5+35 =87+510-450 =160×40 =597-450 =6400 =147 从这组错题中,让学生体会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有哪几种运算;然后说说运算顺序,可以在先算的那一步下划上横线,然后再计算。 学生通过改错题,进一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极大的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有些学生学了简算后,不管碰到什么样的计算题,都想方设法地进行简算。从而许多学生为了简算而简算,形成思维定势。为了避免这样的思维定势,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600÷25×4+70 有些学生为了算起来简便这样计算: 600÷25×4+70 =600÷100+70 =6+70 =76 我随即让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和正确计算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从错误处发现“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明白,这道题是不可以简算的。 在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会诊”,达到了既“治病”又“预防”的目的。

七年级下_信息技术《图像及其简单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课图像及其简单处理教学设计学习章节第一单元第一课图像及其简单处理 教学目标1、了解位图和矢量图两种图像格式的区别及常见的位图和矢量图文件类型; 2、了解什么是像素,了解图像模式的概念和常见的图像模式; 3、知道图形和图像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对已有图像进行恰当的裁剪和大小的调整。 教学任务 1、Photoshop图像处理基本概念与菜单命令的认识; 2、图像的裁剪和大小调整。 教学方法实例演示、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重点、 难点1、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2、对已有图像进行恰当的裁剪和大小的调整; 3、图形和图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引入】 给学生展示一些利用photoshop处理过的漂亮图片,如:从网上搜集到一些合成的比较有意思的图片等,引出图像处理软件功能的强大。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CorelDRAW、PhotoImpact等。在本单元我们将学习用Photoshop处理图像。 一、图像基础知识 (一)位图与矢量图 1、位图:能够真实地描述图像,但它的缺点是容量大、放大后会失真。 常见的位图格式图像文件:bmp文件、jpeg(或jpg)文件、gif文件、tif文件等。 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2、矢量图:由线条、曲线等组成,图形本身包含色彩和位置信息。矢量图所占

的空间小,放大与缩小时不会失真。如Office2000中的剪贴画(扩展名为wmf)和自选图形,动画制作软件Flash中绘制的图形。 两种格式图片放大后的效果图: 3、像素:位图由一格一格的小点来描述图像,即使用小点的位置和色彩值来描述图像,由像素引伸到显示器的分辨率。 4、图形与图像:图形是亲手绘制的,而图像是用工具获得的。 二、图像的裁剪及大小调整 1、Photoshop6.0界面布局简介 2、演示裁剪图像实例:“扶正”比萨斜塔 操作步骤: Step1:单击菜单【文件】->【打开】,打开图像原文件“比萨斜塔.jpg”。 Step2:利用裁切工具,画裁剪区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