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版)(朝信息办发〔2007〕1号)

(北京市朝阳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函(朝信息办发〔2007〕1号))

一、前言

本技术规范以《北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为主要依据,针对朝阳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朝阳区的具体建设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朝阳区建设中涉及的平台、指挥中心、视频源和基础网络的技术要求,作为朝阳区各单位进行图像信息管理系统规划、建设、联网以及系统运作的技术指导。随着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本技术规范还会进行不断的增补和修正。

本技术规范中明确的内容以技术规范为准,未明确的以北京市技术规范为准。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朝阳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二、建设管理原则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意见》(京政发〔2006〕

17号)文件要求和指示精神。

?参照《北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参照《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

?朝阳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数字方式为核心,兼顾模拟方式。具体原则为:

1、街乡(地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采用数字模式:

1.1街乡新建图像信息系统必须采用数字方式。

1.2街乡(地区)已建模拟图像信息系统暂时保留,和区级采用数字化

方式对接,但新增信息点必须采用数字方式。原有已建模拟图像信

息系统逐步改造成数字方式。

1.3街乡(地区)已建数字图像信息系统依照区级标准改造和对接。

2、专项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原则上必须采用数字方式;已建模拟系统应逐步改

造成数字模式;新建或已建非共享性质的特殊图像信息系统经区级审核通

过可采用模拟方式。

3、社会单位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及对接可采用数字或模拟方式,原则上在区级

建立独立的汇聚平台,通过互联网方式连接的图像资源应在区级统一处

理。

?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各图像节点实现局部自治,任意局部故障不影响系统整

体运行,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便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全网实现统一图像资源编号,统一权限体系,统一控制协议,资源共享,确保各图

像节点互联互通,实现全网图像资源共享。

?图像信息系统各部分本着谁建设谁维护的原则,按照统一技术规范执行。

?各街乡在建设图像信息系统时需事先要求承建方在系统建成后,当区平台与街乡互

连时,应无条件配合区平台对接的工作,并落实工作责任到人。

三、系统结构及说明

根据系统部署的地理位置分布,系统包括各区域的摄像头、各分控场所、派出所、街乡(地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场所、专项指挥中心场所、应急指挥中心场所、区核心平台场所等。其中街乡(地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整合了基层单位的政府总值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公安分局派出所指挥、城市网格化管理指挥、城管监察指挥、图像信息指挥等多种职能单位,是一个物理集中的工作场所。

依据北京市图像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并根据朝阳区具体的实际情况,为便于理解与设计,将图像信息系统以图像信息采集、处理、使用及传递的逻辑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平台

图像信息的处理调度中心

第二部分:指挥中心

图像信息的使用单位(注:指逻辑上的功能,不是地理位置)

第三部分:视频源

图像信息的采集点

第四部分:基础网络

视频信息的传输系统

朝阳区图像信息系统总体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逻辑结构示意图

1.区级平台指图像信息的处理中心,地理位置分布在区核心平台的机房及街乡(地

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的机房;指挥中心指图像信息的使用单位,地理位置分布在各指挥中心的物理场所;图中的箭头示意图像信息的传递方向。

2.地理位置上存在即有视频资源又需要看图像信息的地点(如派出所),为便于总体

分析,在逻辑上还是分开考虑,此地点分为视频采集及指挥中心两部分。另外由于各街乡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各派出所的日常业务基本都在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执行,派出所本地的图像显示要求需适当调整。

3.街、乡(地区)、专项建设的每路视频源都传输至汇聚平台(位于街乡城市综合管

理指挥中心的机房),并编码成数字信号,传输至街乡(地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场所,解码显示。

4.数字信号经数字视频干线(视频转发服务器-视频转发服务器)上传至区核心平

台,提供给区应急指挥中心、区公安分局等十二个专项指挥中心、需要视频资源的区属其它单位、以及北京市图像信息管理平台,解码显示。

5.非共享性质的特殊专项图像信息模拟系统有选择的上传视频图像至市专项平台及

区核心平台。

6.社会单位图像信息经社会资源汇聚平台汇聚到核心平台,可在各级指挥中心显示。

7.视频源在汇聚平台(街乡)存储实时图像,在区核心平台存储减帧图像,各级指

挥中心可直接调用存储的录像信息。

8.所有图像管理控制器构成一个整体权限控制系统,对实时图像和录像的使用进行

权限控制。

9.视频专网包括图像传输子网(模拟+IP)及控制子网(IP),视频专网利用已有及新建的

各种裸光纤资源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视频专网从汇聚平台往上原则上为高速IP 网并与政务专网逻辑隔离。

四、平台

1.平台分类

1.1核心平台

区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是朝阳区图像信息资源的控制、汇聚、共享和管理中心,具备图

像的共享交换和控制管理等功能。该平台接入朝阳区各街乡、相关重点行业和社会单位图像资源,并能够共享市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图像信息,主要为朝阳区各管理部门提供图像信息共享服务,并向市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和市级相关重点行业平台提供图像信息。

1.2汇聚平台(街乡)

汇聚平台地理位置设置在各街乡,主要负责接入、整合辖区内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等图像资源,完成政府投资建设的图像资源的信息存储,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具备共享区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图像信息等功能。

1.3其它平台

1.3.1专项平台

各专项委办局根据各专项业务管辖范围内自身监控的需要建立自用的图像信息监控系统,依照市、区安全要求,可选择性的接入区级核心平台交换数据。

1.3.2社会资源汇聚平台

社会资源汇聚平台主要针对朝阳区范围内各社会单位内部保护监控系统等,依照市级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图像信息通过互连网方式传送的系统平台应建设在核心平台的机房。

其中区图像信息管理平台的重点是核心平台和汇聚平台(街乡),以下依次对核心和汇聚平台提出建设标准。

2.平台通用性能要求

2.1视频格式与编码

?详细指标参照《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视频格式与编码》执行

?模拟图像传输格式采用复合视频信号PAL制

?数字图像传输的压缩编码格式宜采用MPEG4,必须可升级到AVS或H.264。选用产品须

通过市级、区级有关部门检测和认可,并出示有效证明。产品厂家必须提供升级承诺,承担违约责任。

2.2图像质量要求

?详细指标参照《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执

行。

?区属单位有线网络传输数字图像的传输质量应为D1,社会单位和无线移动视频系统的

图像传输质量不小于CIF。

?模拟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应达到4级(含)以上;数字图像单路监视、回放图像画面信

息不应有明显的缺损,物体移动时图像边缘不应有明显的锯齿状、拉毛、断裂等现象。

?模拟图像水平清晰度黑白电视系统不应低于500线,彩色电视系统不应低于420线,图

像画面的灰度等级按10级划分不应低于8级。

2.3系统时延

?详细指标参照《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执

行。

?图像的一次编解码延时不得大于300毫秒。

?每个IP网络传输控制命令数据的延时不得大于30毫秒,传输视频图像数据的延时不得

大于30毫秒。

?当任意一个用户欲控制平台中的任意一个摄像机,通过网络路由(模拟或数字)发出云

镜控制命令时,从他开始发出命令到看到图像按要求移动的整体时延不得大于400毫秒。

2.4图像存储与回放要求

?详细指标参照《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图像存储与回放要求》执行。

?核心平台采用SAN存储系统方式。

?汇聚平台存储方式采用视频存储服务器磁盘阵列方式,应具备热插拔和RAID5功能。

?存储文件格式采用MPEG4 PS流,并可平滑升级至符合GB/T 20090.2的AVS PS流或符合

ISO/IEC 13818-1(2000)的H.264 PS流。

?录像存储图像的分辨率应为D1,社会单位和无线移动图像系统的记录质量不得低于其

上传图像的质量。

?实时图像每秒25帧,可根据需要设定图像存储时的减帧帧数,但最小的存储帧数不得

小于5个有效帧/秒,不能连续减帧。

?全系统录像存储时间应保持30天以上,其中实时图像存储应15天以上,每秒25帧,

所有视频源的实时图像数据存储在汇聚平台辖区内;15天后汇聚平台的数据可传输到核心平台减帧存储。重大事件和重要场所的录像不进行减帧处理存储在核心平台;重大事件永久保存,重要场所的录像存储时间应保持在6个月以上。

3.核心平台

3.1系统组成

3.1.1实时视频部分

3.1.1.1管理控制系统

管理控制系统是平台的分布式管理控制服务单元的核心部分,实现用户管理、干线管理、矩阵控制、报警信息的接收与处理以及业务支撑信息管理。

3.1.1.2视频转发系统

视频转发系统是平台的视频流服务处理单元,实现视频请求、接收、分发,支持多级级联和分布式部署。

3.1.2录像回放部分

3.1.2.1视频存储点播系统

存储点播系统通过网络接收视频码流,转发至磁盘阵列或SAN存储系统,并支持多人同时对历史图像文件进行检索和点播回放,可实现分布式部署。

3.1.2.2视频减帧系统

视频减帧系统对已储存的历史视频录像数据进行减帧处理,转存至磁盘阵列或SAN存储系统。

3.1.2.3索引检索系统

为所有视频录像资源建立快速查找索引标记。

3.1.3管理部分

3.1.3.1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提供全网一致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完成用户的永久授权、临时授权、黑名单,实现基于PKI体系的分布式权限实现,具备全网权限的同步与检查等。能实现调度、协调等行政授权方式。

3.1.3.2边界管理系统

边界管理系统负责向市级平台和其他区县级平台交换视频数据和接收控制指令,必须完

全符合《北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讯控制协议》的要求。

3.1.3.3配置管理系统

提供全网一致的配置管理软件,完成全网资源对象的配置和管理,主要的功能包括系统初始化、批量数据导入、配置数据的调整和资源设置等,方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3.1.3.4网管系统

提供全网一致的网管软件,完成全网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维护管理,主要的功能包括设备在线巡检功能、远程设置时钟、设备远程重启、视频源状态查询、设备录像状态查询、设备性能参数查询及统计等。

3.1.4其它

3.1.

4.1电子地图系统

面向全网用户提供摄像机点位的GIS电子地图系统,用户可及时获取并更新地图信息,方便直观地定位和查看前端监控点图像。GIS基础平台由区里统一部署,各单位根据需要进行上层应用的开发。

3.1.

4.2应用集成系统

应用集成软件基于各平台软件提供的开发包,按照管理部门的具体应用要求,进行定制开发,将各部分功能集成,以统一的界面提供给操作用户。

3.1.

4.3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提供实时及批量智能分析视频数据功能的能力,生成关联视频标签,供应用单位有效使用视频资源。

3.2性能要求

3.2.1核心平台视频处理能力

?视频转发系统可同时转发500路不同实时视频

?存储点播系统可同时进行500路实时视频的存储,同时处理200路录像视频的点播

?视频减帧系统可同时处理1000路视频数据

3.2.2平台间图像交换能力

?区核心平台和市级平台各交换不少于8路数字和模拟视频信号

?汇聚平台(街乡)和区核心平台之间双向交换不少于16路数字视频信号

3.3其它要求

3.3.1机房环境动力

?详细指标参照《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执行

?面积不小于300平米,要预留80个设备机柜以上(600×1000)的空间;

?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装修材料应为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

抗静电等;

?采用两路独立电源供电,自动切换装置,符合设备总体电量要求,预留外部柴油发电机

接口;

?提供UPS稳压和断电应急,UPS待机时间不小于4小时;

?机房所在建筑物应有避雷系统,避雷地和弱电地应分开。机房内应作等电位和安装多级

避雷装置。弱电系统接地应采用专用地线。专用地线的引线应和大楼的钢筋网及各种金属管道绝缘。弱电系统接地应小于1欧姆。

?安装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应有双机或备机措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环境温度要常年保

持在18℃-28℃之间,湿度在50%-75%之间。此外,应安装温控报警系统。

?机房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和气体灭火系统。

?机房要考虑建筑结构承重能力。

?根据环境情况,可增加门禁、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防静电、防鼠害、防电磁波、防盗、

防尘、防水等措施。

4.汇聚平台(街乡)

4.1系统组成

4.1.1实时视频部分

4.1.1.1管理控制系统

管理控制系统是全网的分布式管理控制服务单元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用户管理、干线管理、矩阵控制、报警信息的接收与处理以及业务支撑信息管理。

4.1.1.2视频转发系统

视频转发系统是平台的视频流服务处理单元,实现视频请求、接收、分发,支持多级级联和分布式部署。

4.1.2录像回放部分

4.1.2.1视频存储点播系统

存储点播系统通过网络接收视频码流,转发至磁盘阵列或SAN存储系统,并支持多人同时对历史图像文件进行检索和点播回放,可实现分布式部署。

4.1.2.2索引检索系统

为所有视频录像资源建立快速查找索引标记。

4.2性能要求

4.2.1汇聚平台视频处理能力

?视频转发系统可同时转发至少100路不同实时视频

?存储点播系统可同时进行本平台所有视频源实时视频的存储,同时处理至少50路录像

视频的点播

4.3其它要求

4.3.1机房环境动力

?详细指标参照《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执行

?面积不小于30平米,要预留6个设备机柜以上(600×900)的空间;

?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装修材料应为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

抗静电等;

?提供UPS稳压和断电应急,UPS待机时间不小于4小时;

?机房所在建筑物应有避雷系统,避雷地和弱电地应分开。位于高层的机房内应作等电位

和安装多级避雷装置。

?机房内应安装空调,应有备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环境温度要常年保持在18℃-28℃

之间,湿度在50%-75%之间。

?机房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和气体灭火措施。

?机房要考虑建筑结构承重能力。

?根据环境情况,可增加双路供电系统、门禁、通讯、温控报警、视频监控、入侵报警、

防静电、防鼠害、防电磁波、防盗、防尘、防水等措施。

五、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从平台中选择所需的数字视频图像,通过模拟键盘或客户端软件进行管理控制,送往监视器、电视墙、大屏幕等显示设备,并接受平台统一的权限管理。

1.划分

朝阳区指挥中心系统依据行政职能及专项分为四级,如下图所示,

一级指挥中心:区应急指挥中心;

二级指挥中心:区公安指挥中心等12个区专项指挥中心;

三级指挥中心:街乡(地区)图像信息系统指挥中心。

四级指挥中心:派出所等分控中心

区应急指挥中心设置在区政府,具有最高的使用权限。

区公安指挥中心以及区专项指挥中心设置在各专项委办局内,具有本专项视频图像资源的使用权限,通过授权可访问其他专项及社会单位视频图像信息。

街乡(地区)图像信息系统指挥中心设置在各街乡的街乡(地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具有本辖区内视频资源的使用权限,通过授权可以访问其它地区的视频图像信息。

派出所等分控中心设置在派出所、城管等地的分控中心,可以从汇聚平台经授权获取本辖区的视频图像信息。

2.结构功能

各级指挥中心集指挥、监督、管理于一体,依托于区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指挥中心设备须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图像解码器、管理控制设备、视频转发设备、控制键盘、存储系统、电视墙/大屏幕等显示设备。同时指挥中心还需要安装平台应用集成软件的客户端,接受平台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各级指挥中心根据级别、需求以及实际情况的不同,在电视墙/大屏幕/等离子辅助设备等可选择的方面,做到物尽其用、整合节约,组成适用的指挥中心系统。

为了实现全区图像资源的共享、调用,需要对图像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控制。统一管理控制涉及的设备包括:图像管理控制设备、视频转发设备、图像存储管理设备等,由全区统筹考虑。

在指挥中心通过管理控制设备,实现全网的权限统一,用户可利用相应权限管理控制调用图像信息,实现平台要求的各项功能。

视频转发设备通过网络接收来自平台的图像信息,转发给本地的图像解码器,再由图像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传送给模拟监视器(电视墙)/大屏幕进行显示,用户可通过连接在管理控制设备上的控制键盘进行切换显示和PTZ控制,也可通过运行在PC上的客户端软件或虚拟键盘程序进行切换显示和PTZ控制。

指挥中心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对接收的图像通过本地存储系统进行录像存储。

3.建设内容

以下建设内容仅限于图像管理系统相关的内容,如果与其它系统合并建设,则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指挥中心布局、装修和其它专业系统的建设。

3.1 区应急指挥中心

?图像路数

具备同时从平台调取不少于64路图像的能力

?办公场所

至少能容纳4 个以上操作员工位

?图像信息系统专用机房

要预留6个设备机柜(600×900)的空间;铺设防静电地板,接地符合要求;电力供应采用独立线路,符合设备总体电量要求;提供UPS稳压和断电应急,UPS待机时间不小于4小时;安装机房空调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环境温度要常年保持在18℃-28℃之间,湿度在50%-75%之间。安装监控、火灾报警、灭火器、防雷等安全措施。

?网络系统

建设局域网并接入视频专网。百兆连接到桌面,千兆连接核心平台汇聚交换机,并预留足够的网络端口。

?显示系统

至少可同时显示8路图像信号。

配备6台以上电脑,作为数字显示终端。

?装修

指挥中心设备存放区域的装修尽量参照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标准,装修材料尽量采用防静电不起灰的材料。指挥中心人员操作区域的装修尽量考虑人员24小时长期工作的舒适环境。

区公安指挥中心

?图像路数

具备同时从平台调取不少于64路图像的能力

?办公场所

至少能容纳4 个以上操作员工位

?图像信息系统专用机房

要预留6个设备机柜(600×900)的空间;铺设防静电地板,接地符合要求;电力供应

采用独立线路,符合设备总体电量要求;提供UPS稳压和断电应急,UPS待机时间不小于4小时;安装机房空调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环境温度要常年保持在18℃-28℃之间,湿度在50%-75%之间。安装监控、火灾报警、灭火器、防雷等安全措施。

?网络系统

建设局域网并接入视频专网。百兆连接到桌面,千兆连接核心平台汇聚交换机,并预留足够的网络端口。

?显示系统

至少可同时显示8路图像信号。

配备6台以上电脑,作为数字显示终端。

?装修

指挥中心设备存放区域的装修尽量参照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标准,装修材料尽量采用防静电不起灰的材料。指挥中心人员操作区域的装修尽量考虑人员24小时长期工作的舒适环境。

区专项指挥中心

?图像路数

具备同时从平台调用不少于32路图像的能力

?办公场所

至少能容纳2 个以上操作员工位

?指挥中心专用机房

要预留4个设备机柜(600×900)的空间;铺设防静电地板,接地符合要求;电力供应采用独立线路,符合设备总体电量要求;提供UPS稳压和断电应急,UPS待机时间不小于2小时;安装机房空调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环境温度要常年保持在18℃-28℃之间,湿度在50%-75%之间。安装监控、火灾报警、灭火器、防雷等安全措施。

?网络系统

建设局域网并接入视频专网。百兆连接到桌面,千兆连接核心平台汇聚交换机,并预留足够的网络端口。

?显示系统

配备显示设备不少于6台,提供地区范围内视频信号的24小时监控图像;还需配备4台以上电脑,作为数字显示终端。

?装修

指挥中心设备存放区域的装修尽量参照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标准,装修材料尽量采用防静电不起灰的材料。指挥中心人员操作区域的装修尽量考虑人员24小时长期工作的舒适环境。

街乡(地区)图像信息系统指挥中心

?图像路数

可同时从平台调取16路图像

?办公场所

至少能容纳2个以上操作员工位

?指挥中心机房

建议与汇聚机房共用,标准参照3.4.1

?网络系统

建设局域网并接入视频专网。百兆连接到桌面,千兆连接汇聚平台接入交换机,并预留足够的网络端口。

?显示系统

不低于8台显示设备,提供地区范围内视频信号的24小时监控图像;还需配备2台以上电脑,作为数字显示终端。

?装修

指挥中心设备存放区域的装修尽量参照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标准,装修材料尽量采用防静电不起灰的材料。指挥中心人员操作区域的装修尽量考虑人员24小时长期工作的舒适环境。

派出所等分控中心

?图像路数

可同时从平台调取8路图像

?办公场所

至少能容纳1个以上操作员工位,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24小时独立办公环境

?指挥中心机房

满足自身使用要求,自行配置

?网络系统

建设局域网并接入视频专网。百兆连接到桌面,百兆连接汇聚平台接入交换机,并预留足够的网络端口。

显示系统

不低于4台显示设备,提供地区范围内视频信号的24小时监控图像;还需配备1台电脑,作为数字显示终端。

六、视频源

视频源指接入汇聚平台的视频资源,包括前端摄像机、传输线路、传输设备以及本地的监控室。

1.建设内容

摄像机选型和安装

要根据安装地点、周边环境、光线照度及图像控制目的等因素,考虑选择带云台的枪型摄像头或一体化的球型摄像头(按类型分);选择定焦镜头摄像头或变焦镜头摄像头(按镜头分),变焦范围建议(10-30倍);选择彩色摄像头或黑白摄像头、或彩色/黑白转换的摄像头(按色彩分)。黑白摄像头,水平清晰度应大于520线,最低照度小于或等于0.05LX,信噪比大于50dB;彩色摄像头,水平清晰度应大于470线,最低照度小于或等于1LX,信噪比大于50dB,动态范围大于50dB,应有OSD中文显示功能。

若打算实施系统的扩展功能建设,应考虑选择带自动巡航和预置位功能的摄像头(但应注意:长期使用自动巡航功能,容易加快摄像头云台机械老化)。摄像头安装位置与高度要适当,尽量避免图像信息控制死角、扩大可视范围。

传输设备和线路

传输线路及传输设备因地适宜的选择视频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光端机、交换机等传输线缆及设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的以光纤为主要传输线路。

本地监控室

本地监控中心根据建设规模、功能需要及投资预算,按照本规范中汇聚平台和指挥中心

部分的技术要求,合理选择相关设备。

建设方式

朝阳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数字方式为核心,兼顾模拟方式。

1、街乡(地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采用数字模式:

1.1街乡新建图像信息系统必须采用数字方式。

1.2街乡(地区)已建模拟图像信息系统暂时保留,和区级采用数字化

方式对接,但新增信息点必须采用数字方式。原有已建模拟图像信

息系统逐步改造成全数字方式。

1.3街乡(地区)已建数字图像信息系统依照区级标准改造和对接。

2、专项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原则上必须采用数字方式;已建模拟系统应逐步改

造成数字模式;新建或已建非共享性质的特殊图像信息系统经区级审核通

过可采用模拟方式。

3、社会单位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及对接可采用数字或模拟方式,原则上在区级

建立独立的汇聚平台,通过互联网方式连接的图像资源应在区级统一处

理。

为了实现全区图像资源的共享、调用,需要对图像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控制。统一管理控制涉及的设备包括:图像管理控制设备、视频转发设备、图像存储管理设备等,由全区统筹考虑。

朝阳区各单位新建的监控系统须采用数字化方式建设和改造,如属于非共享性质的特殊图像信息系统需要建设模拟系统,须上报信息办审核通过后才能实施。

数字系统

对于新建数字系统,采用符合建设规范的编码器将模拟视频数字化,通过视频专网上传至平台。

同时将控制信号通过管理控制设备数字化后也通过视频专网上传至平台。

模拟系统

矩阵只能在MAX、PELCO,或者完全兼容以上产品协议矩阵范围内选择。模拟系统与区核心平台数字化对接。采用矩阵控制设备对矩阵输出进行控制。

已建模拟系统过渡模式

街乡及委办局已建模拟图像信息系统暂时保留,过渡期间模拟和数字方式并存,和区级采用数字化方式对接,但新增信息点必须采用数字方式。原有已建模拟图像信息系统逐步依照2.1数字方式进行改造,最终逐步改造成全部数字化方式。

原有数字系统改造模式

对于原有数字系统,如果编码器符合区建设规范的要求,通过视频专网上传至平台,如果不符合要求则改造后编码上传。

同时将控制信号通过管理控制设备数字化后也视频专网上传至平台。

建设实施要求

街乡建设向区信息办上报,审核通过后实施。

七、基础网络

是指利用已有和新建的光纤资源,建立视频专网,作为连接区图像信息平台、指挥中心、视频源的传输基础网络,视频专网逻辑上包含控制子网、图像子网两部分。

控制子网为IP网络,图像子网包括IP网络和模拟网络,汇聚平台以上为IP网。

1.视频专网

?详细指标参照《北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传输网》的规定执

行。

?以光缆为主要传输介质,其它传输方式为辅

?模拟网络以光端机为主要传输设备,IP网络以网络交换机、路由器为主要传输设备

?IP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和汇聚层的设备放置在核心平台,

接入层的设备放置在汇聚平台

?接入层采用千兆交换机与管理控制设备千兆连接,与客户端百兆连接,千兆链路上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验收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系统安装/验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号;

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过程,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的各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安装调试项目; 3.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制定本规范; 3.2 技术部负责在信息系统集成安装及调试过程的质量控制; 4工作程序 4.1.设备的外观检验 各设备包装完好齐全,封条完好,所附装箱单与设备一一对应无遗漏。 各设备的表面涂敷应均匀、光滑、满足防腐、防锈的要求;所有喷漆(塑)零件的表面光滑平整、色泽一致、无划痕等脱离和破损,电镀零件的表面应有金属光泽,无裂纹、斑点、毛刺和缺陷。 见<外购设备验收记录> 4.2单设备性能测试 对单个设备按照生产厂家出厂说明书中所具备的各种功能测试,要求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应与系统要求相符合。 见<项目日志>及<验收报告> 4.3.线缆安装、测试指标标准 ●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信号线缆与强电线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 ●线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 ●室外埋地的弱电配管,应该套钢管敷设,埋深应不小于0.8m,并作外防 腐处理,结构内预埋管可用PVC管敷设时,每隔0.8m处应同钢筋网绑 扎牢固; ●控制线缆长度如果超过该设备允许的距离(通常100m),则增加补偿器; ●机房内活动地板下部的低压电路应采用铜芯屏蔽电缆,电源线尽可能远 离弱电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 4.4系统联机检测

系统检测时,我公司将提前发出书面通知,有关在何处、何时进行某系统、的何种检测。 如经检验或测试不符合工程规定时,我公司将依照建设方的指示作无偿改善,并且由此引起的延误,不得作为延期的理由。 当建设方对设备的测试、检验感到满意时,应用书面认可通知我公司。如果测试、检验未能通过,我公司将组织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的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在测试、检验项目完成后的3日内,我公司会将测试检验证书和报告提交建设方。我公司负责提供检验的现场条件、设备和相关专用工具。 4.5系统初步验收 我公司将在初步验收之前提供下列文档: ●系统的施工日志 ●系统的操作手册 ●产品手册 ●系统的调试报告 ●系统竣工图 5.相关文件 5.1 6.相关记录 6.1 <项目日志> 6.2 <工程竣工验收单>

XX中学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使用规定10

XX中学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管理使用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公共安全,有效发挥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的实战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结合我校公共安全防范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是指在涉及公共安全的场所或者区域,采用技术设备进行视频信息采集、传输、显示和存储的综合系统。 第三条学校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行为,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四条涉及学校公共安全的场所或者区域应当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 第五条学校校长负责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资源整合共享。 第三章值班监看 第六条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按照规定建立值班监看、资料管理、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根据监控区域范围的大小和重要程度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人员监看和

管理,确保视频系统正常运行。 第七条门卫室是学校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枢纽,承担着学校视频监控信息的搜索、查询、调度、存储、传输分析研判等重要工作任务。 第八条监控中心应确定专人管理,并派员值守,实时监看,对视频信息的录制、使用和去向情况进行登记,遇到可疑情况,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九条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工作机制,全天候地监看辖区域范围视频报警信息。 第十条值班监看人员工作职责: (一)掌握本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和基本的维护保养知识,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爱护设施,严守操作规程,熟悉设备的分布情况,熟记常见案件的处置原则和程序以及监控摄像头所处位置; (二)按规定详细、规范地做好值班记录。发现嫌疑情况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并向值班领导汇报,做好详细记录; (三)不得无故中断监控。监控设备出现异常发热、异常噪声、引线脱落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通知维护人员尽快排除故障,做好维修记录; (四)保持监控中心的清洁卫生。上岗后和离岗前打扫室内外卫生,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章信息保存和使用 第十一条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视频图像信息的有效存储期不得少于九十日。

成都铁路局安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成都铁路局安全信息监督 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运用安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切实强化安全监督检查、现场作业控制、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和安全责任制落实,促进管理规范化、检查整治常态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建设(简称“三化”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托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的安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具有检查量化任务下达、检查信息管理、问题管理、安全考核、安全谈心、统计分析等功能,能广泛应用到局、站段、车间(班组),实现安全信息共享。 第三条路局机关有关部门、各运输站段、非运输企业、运输辅助单位、建设指挥部(包括局管合资铁路公司)、铁路办事处均应充分应用信息系统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三化”建设,促进安全持续稳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安监室牵头负责系统建设、运用管理和基础数据维护,协调科研所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指导督促各系统用

好信息系统,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安全分析、考核,及时加强全局安全风险预警提示,促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和安全风险控制。 第五条科研所负责信息系统的具体建设、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和升级工作,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满足运用需要;信息技术所负责系统主机、存储、网络、机房等计算机设备购置、更新、维护工作。 第六条业务处室负责本系统信息系统运用、管理和本部门有关基础数据维护,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安全分析、考核功能,强化干部履职尽责,及时分析本系统“三性”问题,组织抓好问题整改,促进系统安全稳定,切实深化“三化”建设。 第七条站段单位负责信息系统在本单位的运用、管理和有关基础数据维护,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安全分析、考核功能,强化现场控制、问题考核追究,深入分析突出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阻断风险发展,切实解决具体问题及背后的管理根源,促进“三化”建设落到实处。 第八条人事、监察、宣传、教育、总工、劳卫等综合部门应运用信息系统,加强对各系统、各单位干部作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职工教育培训、规章制度管理、岗位准入等指导,切实强化安全保障。 第三章安全检查管理

智慧政务信息化方案、政府单位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方案

【智慧政务】政府单位大数据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 技 术 方 案 北京XX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设计概述 (7) 1.1 项目概况 (7) 1.2 总体设计原则 (7) 1.2.1 可行性和适应性原则 (7) 1.2.2 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7) 1.2.3 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8) 1.2.4 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 (8) 1.2.5 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 (8) 1.2.6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 (8) 1.2.7 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原则 (8) 1.3 总体设计目标 (8) 1.4 总体设计依据 (9) 第2章信息化需求描述 (11) 2.1 网络系统需求 (11) 2.2 主机系统需求 (12) 2.3 办公设备需求 (12) 2.4 公共广播系统需求 (12) 2.5 音视频会议室需求 (13) 2.6 信息发布系统需求 (13) 2.7 安防监控系统需求 (13) 2.8 道闸系统需求 (14) 2.9 门禁考勤系统需求 (14) 2.10 服务评价系统需求 (14) 2.11 机房系统需求 (14) 2.12 大数据政务云平台需求 (15) 2.13 点位统计表 (17) 第3章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19) 3.1 计算机网络系统 (19) 3.1.1 网络特点 (20) 3.1.2 网络建设目标 (20) 3.1.3 设计说明 (21) 3.1.4 整体架构设计 (26) 3.1.5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8) 3.1.6 防火墙构架 (41) 3.1.7 入侵防御构架 (46) 3.2 主机存储系统 (49) 3.2.1 系统建设目标及内容 (49) 3.2.2 系统方案结构及拓扑 (52) 3.2.3 服务器方案说明 (55) 3.2.4 存储方案说明 (57) 3.2.5 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说明 (58) 3.2.6 桌面虚拟化方案说明 (75)

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 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本管理办法规定了XX银行(以下简称“我行”)信息系统的变更和发布管理,变更和发布管理作业操作流程和控制要点,确保变更需求的受理 符合业务的优先需要,并使变更和发布过程规范化,控制变更对银行业务和 已投产系统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达到降低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风险的目 的。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依据:本管理办法根据《XX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制订。 第三条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行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 第四条定义 (一)软件产品:泛指信息技术开发的生产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项目。 (二)生产业务系统:指我行从事金融服务的应用网络系统,包括综合业务系统、国际业务系统、支付系统等银行对外营业的各种核心业务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指我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具体指OA办公系统、信贷管理、报表系统等用来进行内部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 (四)业务部门:指我行总部相关业务部门。 第五条遵循原则 (五)监督制约原则:针对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六)计划性原则:信息系统发布应纳入每年计算机应用计划,确保全行计算机系统资源、应用环境、维护力量、操作技能能满足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七)可行性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八)风险控制原则: 若为新项目或新业务功能变更和发布,需进行以下风险分析:

1.备份机建设情况; 2.应用系统投产后的集中监控方案; 3.生产数据备份方案; 4.程序及系统备份方案; 5.数据库建库/建表/建索引方式等; 6.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职责划分 (一)需求部门: 1.提出需求,并确认《用户需求说明书》; 2.用户测试阶段确认用户测试计划、记录用户测试问题、确认用户测试报告; 3.接受用户培训并提出反馈。 (二)科技信息部安全科: 1.在需求阶段审阅和提出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方面的要求,在项目开发阶 段对有关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审阅; 2.在项目实施后审阅阶段对有关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要求的实施效果进行 审阅。 (三)科技信息部运行维护中心: 1.负责受理所有变更和发布需求,会同IT其他相关部门(IT软件开发中心、安全科 等)对变更和发布需求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意见向IT部门领导、业务部门领导汇报沟通,获取所需的授权; 2.在详细设计阶段审阅和提出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方面的配置和容 量要求; 3.在设计与编程阶段提供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参数配置;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规范标准

南京同庆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宁煜致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工程实施规范 TQW22-2012-A/0 编制:倪春华日期:2012.1.12 审核:闵益明日期:2012.1.20 批准:汤慧萍日期:2012.1.21 受控状态:受控 2012-1-25发布 2012-1-25实施南京同庆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煜致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总则 第1条为规范本公司系统集成的经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鉴于本公司的实际工作分工,本规范所指的系统集成并不包括工程的前期方案设计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第3条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组织结构、工程工作流程、工程经管与考核、工程准备经管、工程实施经管、工程验收经管、工程维护经管、出差经管、培训体系共九大部分。 第一章工程组织结构 第1条工程的系统集成工作采用工程负责制,即由部门负责人指定、报公司批准确定一名工程经理。 第2条工程经理接受任命后,必须与用户工程组协调,确定用户现场负责人,制订出可行的工作进度表。根据工程的情况,划分子系统,并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工程经理提名,部门负责人批准配备工程参与人员组成一任务小组,任务小组可以由一名或多名人员组成。工程经理也可以作为工程参与人员。 第3条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工程经理指定一个工程参与人员为任务小组负责人。 第4条工程经理的主要职责: 1)与用户和原厂商进行工程总协调。 2)协助本公司商务部写成国内产品的采购。 3)计划工程进度,划分工程的子任务。 4)负责工程参与人员的配备并安排的实施过程,负责工程的成本、包括住宿、长途交通费、市内交通费等。 5)根据实际需要向部门领导请示宴请客户及其规范。 6)对用户所提出要求的响应。 7)制作和经管工程文档。 8)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

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规定

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联网整合、应用、维护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场所、区域及重点部位进行视频图像信息采集、传输、显示、处理和存储的系统。 第三条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应当坚持统一规划、联网整合、资源共享、规范应用、分级保障、安全可控、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工作的领导,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联网整合、应用、维护和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

理责任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社会公共区域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联网整合、应用、维护的组织实施,并监督、指导社会公共区域以外其他区域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联网整合、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司法行政、文化、林业、水利、体育、新闻出版广电、通信管理、铁路、民航、金融、电力等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具体规划、建设、联网整合、应用、维护、管理和标准化改造。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公共安全管理的需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编制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社会公共区域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专项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按照本级人民政府总体规

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2) 2系统设备选型 (2) 2.1 DS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2) 2.2 DS3.0系统具备条件 (4) 3标准规 (4) 4系统工程围 (4) 5系统方案设计 (5) 5.1 BMS集成系统实施技术措施 (8) 5.2 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和实现的途径 (9) 5.2.1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功能 (9) 5.2.2系统软件构架 (9) 5.2.3用户界面的选择 (11) 5.3 系统硬件配置的选择 (11) 5.4 功能描述 (12) 5.4.1对工业园区所有设备进行统一和全面的监测 (12) 5.4.2管理功能 (13) 5.4.3浏览界面的组织和实现 (14) 6对各分系统要求 (15) 6.1 系统集成对楼宇自控系统的要求 (15) 6.2 系统集成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16) 6.3 系统集成对安保系统的要求 (16) 6.4 系统集成对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要求 (16) 6.5 系统集成对生产装置(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16)

1系统概述 延长中煤能源化工工业园区中央集成管理系统,是以通过实现工业园区,包括厂前区如行政办公楼、宿舍、酒店、辅助设施等,生产区域如水处理、空压机、甲醇、液化气、聚乙烯、罐区等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各分系统的互操作和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以达到自动化监视与控制的目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模式,本着“按需集成”的主导思想,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能源、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及复杂性,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 系统集成是将建筑物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这个大系统不应是各个分系统的简单堆积,而是借助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和综合布线网络系统把现有的、分离的设备、功能及信息组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把先进的高技术成果,巧妙灵活地运用到现有的智能建筑系统中,以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潜力。 2系统设备选型 系统采用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统--BMS DATA SERVER 3.0(以下简称DS3.0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以网络集成、数据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等一系列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以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他综合通讯系统构架信息传输网络,将楼宇自控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及生产区域各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分系统集成为智能化的BMS弱电监控与管理系统,DS3.0系统允许用户最大限度利用微软操作系统下的各种应用软件。 2.1DS 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 标准化和开放性 集成系统是建立在标准的以太网的基础上的,数据从各分系统网关到集成系统,再

信息系统上线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上线管理办法 信息化项目实施完成后,进入系统上线阶段。系统上线阶段分为上线评审和系统试运行两个步骤进行控制和管理。 一、上线评审 上线评审条件:系统实施单位提出申请信息系统上线评审;相关业务部门已提交系统上线运行管理办法;对于新老系统切换上线情况,还需提交新老系统详细迁移方案和系统应急预案。 上线评审重点:重点检查合同对照表,确保合同任务目标达到要求;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文档检查、数据准备、数据备份、管理办法等进行评审,检查项目文档的完整性、系统测试结果的合理性和系统上线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备性。 上线评审流程:对于200万以下项目,由公司生产技术部会同各业务部门,成立系统评审组,并召开评审会议。评审组出具上线评审审查报告。对于200万以上的项目,由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批复。 二、系统试运行 系统通过上线评审后,必须进行系统试运行工作。 系统试运行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系统消缺、功能试用和 功能完善 试运行时间应按照合同执行,原则上应不少于三个月,并完成缺陷整改。试运行结束后,应形成用户 使用报告和系统消缺报告。 三、系统验收 系统试运行结束后,可申请进行项目验收。 验收条件:拟验收系统已经完成上线试运行,且系统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运行可靠、稳定,并 提交用户使用报告、系统消缺报告及项目建设文档。 验收重点:重点评审消缺情况,以及系统功能、性能、文档资料、培训及售后服务等内容是否全部满 足合同要求。 验收流程:对于200万以下项目,由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各业务部门召开系统验收会,并出具验收评 审报告。评审合格,系统进入正式运行阶段;评审不 合格,要求实施单位限期整改后组织评审。对于200 万以上的项目,由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系统集成施工规范(试行)

新疆亿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工作施工规范(试行) 结合公司实际,在弱电集成施工一般步骤为:调研、方案设计、土建施工、技术安装、信息点测试、文档整理、维护,为了提高每个步骤工作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系统集成的施工规范。 总则 第1条为规范本公司系统集成工作的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鉴于本公司的实际工作分工,本规范所指的系统集成并不包括项目的前期方案设计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以及实际工作中涉及到强电内容的工作。 第3条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组织结构、工程工作流程、工程管理与考核、工程准备管理、工程实施管理、工程验收管理、工程维护管理、出差管理、培训体系共九大部分。第一章工程组织结构 第1条工程的系统集成工作采用项目负责制,即由部门负责人指定、报公司批准确定一名项目经理。 第2 条项目经理接受任命后,必须与用户项目组协调,确定用户现场负责人,制订出可行的工作进度表。根据工程的情况,划分子系统,并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项目经理提名,部门负责人批准配备工程参与人员组成一任务小组,任务小组可以由一名或多名人员组成。项目经理也可以作为工程参与人员。 第3条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项目经理指定一个工程参与人员为任务小组负责人。 第4条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 1)计划工程进度,划分工程的子任务。 2)负责工程参与人员的配备并安排的实施过程,负责工程的成本、包括住宿、长途交通费、市内交通费等。 3)与用户和原厂商进行工程总协调。 4)协助公司相关部门制定产品的采购计划并报上级审批。 6)对用户所提出要求的及时的响应。 7)制作和管理工程文档。 8)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 9)向部门和公司领导汇报工作进度。 10)负责监督和考核工程参与人员的工作。 11)保证项目按合同期限和技术要求完成,承担完成工程目标的责任。 12)承担用户满意度责任。 第5条工程参与人员的主要职责: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958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 理办法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详 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是指利用图像采集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区域进行信息记录的视频系统。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并协助做好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

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公安机关负责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建设、使用、维护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下列单位和区域,应当安装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 (一)党政机关、国家机关所在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邮政、金融、服务单位,博物馆、档案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危险物品生产、销售、存放场所等重要单位; (二)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学校、幼儿园、文化娱乐场所,举办体育赛事的场馆、场地,住宅区、停车场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 (三)重点道路、路段和主要交通路口,地下通道、过街天桥,机场、火车站、地铁和城铁车站,公共电汽车的重要交通枢纽等;

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确保正确、安全的操作信息处理设施,防止资产遭受未授权泄露、修改、移动或销毁,以及因操作原因造成的业务活动中断。 2 适用范围 需要对公司内部信息系统访问、操作及维护信息处理设施的员工。 3 术语和定义 移动介质:是指存储了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U盘和刻录设备等。 4 职责和权限 公司所有员工以及第三方服务人员使用本公司的信息处理设施均因遵守本程序的规定。 5 相关活动 5.1 信息系统操作原则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各种信息处理设施的有关使用规定,并按照相关规定操作。 未经授权不得操作信息系统,已授权用户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信息系统,不得使用其他员工的权限操作系统,更不得恶意使用系统。 对信息系统设施和系统的变更、维护都应有明确的记录,由专人负责。 5.2 设备管理 各部门的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消耗材料均由DXC一配备和管理。 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原则上不允许借到公司外使用,如确实需要,须经公司领导层同意并明确归还日期后方能借出,归还时要重新进行验收,如有损坏将按购入时的市场价格赔偿。 为保证每台计算机的完整性,各部门人员不得随意挪换计算机内、外部配件,计算机更换部件须经DXC同意。

使用中出现技术性故障,应及时分析,对于人为操作不当或非正常使用软件所造成的问题由DXC技术人员协助排除;对于硬件本身或非人为因素所造成大型故障由技术人员报DXC 给予解决。 软、硬件设备的原始资料(软盘、光盘、说明书及保修卡、许可证协议等)由DXC专人保管,使用者必需的操作守册由使用者保管。 计算机机房必须配置防火、防雷电、火险报警及空调等设施。并对性能进行经常性检测,建立相关的应急措施。 对与计算机应用有关电源接口、通讯接口等设备由DXC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 5.3 使用管理 操作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时,必须使用ID和口令登录系统,保持桌面清洁和离开锁屏等良好习惯。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爱护设备,保持清洁,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下班时,务必关机切断电源。 未经许可,使用者不可增删硬盘上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严禁使用计算机玩游戏,登录非法网站。 重要部门要采取措施保证输入到信息系统的数据是正确恰当的,同时,对使用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对数据的更改要设置权限;对输出的数据也要验证,确保是正确、完整的。 5.4 安全管理 计算机一些内部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料列入保密范围。未经许可,严禁非相关人员私自复制。 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不得保存与工作有关的机密性的文件与资料。 涉及工作秘密的文字材料或信息不得在互联网上发布,或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 使用者必须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严防被窃取而导致泄密。 网络管理人员要控制诊断和配置端口的物理和逻辑访问,一般情况下这些端口应设置为禁用或取消。 5.5 移动介质管理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使用移动介质。若需要使用,仅限使用公司配发的移动介质。严禁将私人的移动介质带入公司使用。 移动介质由DXC统一编号,建立“移动介质配发使用登记表”。一般情况下移动介质不允许存储机密级信息,存储有机密级信息的移动介质严禁带出办公场所。确应工作需要,需将存储由机密级信息的移动介质带出办公场所须经公司领导批准。

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第十五章系统集成 目录

1 系统概述 深圳地铁对本工程的整体信息服务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利用国际上现有的、领先的、成熟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及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的技术,在保证投资性能价格比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地铁的系统集成水平。使其系统集成真正实现国内领先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内智能建筑的典范工程。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应满足业主对管理的需求,使大楼的运行经济化,达到较好投资回报率。 本系统集成是充分利用了集成的方法,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以中央管理层、部门监控层和现场信息采集与控制层组成的结构模式,通过系统一体化的公共高速通信网络,同时采用同一的计算机平台,运行和操作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共享,完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功能,从而使在提高大楼整体管理水平的同时节省能耗、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灵活的环境空间,从而确保用户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系统集成设计总体目标 系统集成不是单一的网络关系的集成,是通过对本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的多学科、跨行业、多技术的系统的综合与优化,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与被集成对象有机结合,在全面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集各种优秀产品与技术之长,追求最合理的投资和最大的灵活性,以取得长期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管理与环境效益的总目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系统的集成已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通

过对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大楼内设备的自动监测与优化控制,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使大楼实现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并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灵活特点的目标。具体可分解为如下子目标:◆集中管理:可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统一式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重点是要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运行状态。并能提供建筑物关键场所的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报告。 ◆分散控制: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 ◆系统联动:与各子系统之间,实现监测信息的通信,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软件联动。 ◆优化运行:在各集成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基础之上,提供设备节能控制、节假日设定等功能。 ◆信息共享:实现与通信管理系统及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通信的能力,实现各系统数据库的共享,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系统通过对各子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各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大大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信息主要包括:管理信息和联动信息。 ◆跨子系统联动: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的功能水平。弱电系统实现集成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上,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控制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 ◆易于升级:采用先进的组网结构,充分考虑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今后的系统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办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行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维护质量和效率,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是指我行日常经营和业务办理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基础IT设施,包括各类业务软件系统、机房设施、网络设施、服务器设施、电脑终端设备等。 第三条本办法中出现的词条解释如下: (一)运行维护手册:针对运行维护人员编写的有关系统日常维护、监控、备份、一般性故障处理、软件安装、操作、配置方法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文档。 (二)运行维护:由运行维护人员按照运行维护手册的要求,进行日常的运行监控、备份、安全管理、一般故障处理,受理用户维护申请,解答用户疑问的工作。 第四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做好系统或设备上线投产、升级、日常监控、备份、安全管理,预防、处理各类系统故障,提高我行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保障我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运营管理部系统运维岗位人员负责我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系统运维岗按运行维护手册的要求进行一级维护,如无法按时解决问题,需第一时间请求主发起行协助,并在主发起行运行维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下完成相关维护工作。

第六条系统运维岗应积极接受相关设备厂商或项目组组织的运行维护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系统的体系架构、软硬件安装、配置、日常维护方法、备份和恢复策略、一般性故障的处理方法等。 第七条运营管理部运行维护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做好系统上线投产的环境准备工作,包括网络、不间断电源等。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系统软硬件的要求。 (二)在项目组的协助下,完成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工作。 (三)利用培训和系统上线机会,掌握系统维护技术。 (四)制定系统日志、负载监控、系统备份和恢复策略。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八条系统运维人员应按既定的策略和《运行维护手册》的要求,承担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包括运行环境监控、软硬件运行状况监控、系统备份管理、安全管理、一般性故障处理、用户申请受理等。 第九条系统运维人员应做好硬件及网络的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第一时间报告项目组和运行中心负责人。 第十条系统运维人员需详细记录日常运行维护情况,并定期向项目组提供运行情况汇总和统计数据。 第十一条系统运维人员需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提出软硬件升级或修改建议。

《安徽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 第270号 《安徽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0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李国英 2016年11月2日

安徽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维护、使用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视频图像设备、技术,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场所、部位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显示、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教育、文化、商务、水利、民政、卫生计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做好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使用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供电、通信、网络运营等单位应当配合做好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相关保障工作。 第五条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资源共享、合法使用的原则。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使用,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编制。 第七条下列涉及公共安全的场所和部位应当安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一)公路和城市道路的重要路段、路口、隧道; (二)旅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共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大厅、通道、出入口;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保障本中心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规定,结合信息统计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目的: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化进行,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使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信息化建设。 第三条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中心管理效率低下。 (二)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三)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漏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第四条职责: (一)信息统计中心负责中心信息化管理总体规划,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负责中心各科(所)信息化项目总体协调及中心办公自动化网络和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工作。 (二)各科(所)负责指定专人担任本专业信息化网络工作,并负责本科(所)日常信息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作要求: (一)各科(所)在开展涉及信息化建设及申报信息化建设项目之前,需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将业务需求、建设规划等报信息统计中心,信息统计中心应按照中心信息化建设规划及相关要求进行审核。 (二)经信息统计中心审核同意后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信息中心提出信息化技术要求及软硬件需求,同意规划整合后报市卫生局信息中心。 (三)各科(所)申报的信息化项目批准后,信息统计中心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的招标、实施、验收。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六条信息统计中心根据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提出项目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经费保障和进度安排等相关内容,按照规定的流程报批通过后配合相关公司实施。 信息统计中心负责监督开发流程,明确系统设计、安装调试、验收、上线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 第七条信息统计中心需要深入了解各个业务科(所)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处理规则、用户范围以及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等较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需求点。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当按照不同业务的控制要求,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权限管理功能控制用户的操作权限,避免将不相容职责的处理权限授予同一用户。 应当针对不同数据的输入方式,考虑对进入系统数据的检查和校验功能。对于必需的后台操作,应当加强管理,建立规范的流程制度,对操作情况进行监控或者审计。 应当在信息系统中设置操作日志功能,确保操作的可审计性。对异常的或者违背内部控制要求的操作,应当设计系统自动报告并设置跟踪处理机制。 第八条信息统计中心需要组织开发单位或开发人员与各科(所)的日常沟通和协调,督促开发单位或开发人员按照建设方案、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编程工作。 第九条统计中心应根据配备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相应的硬件厂家或软件开发商的技术人员入场安装调试。对于关键的软硬件设备,应安排专人负责跟踪、记录整个安装调试过程;在完成软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后,应注意做好有关文档的验收及归档保存工作。 第十条信息系统上线前,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等保定级,没有定级的信息系统不能正式上线。另外,信息统计中心都应当切实做好上线的各项准备工作,应查验设备厂商或软件开发商或开发人员提交的有关运行维护资料,包括技术手册、操作手册等,并负责监督设备厂商或软件开发商提供对相关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制定科学的上线计划和新旧系统转换方案,考虑应急预案,确保新旧系统顺利切换和平稳衔接。系统上线涉及数据迁移的,还应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明确项目组织与职责分工,规范项目活动和交付质量控制,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合同生效后到项目验收前的整个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分类与组织、项目里程碑管理及项目管理规范。其中项目里程碑管理包括项目的里程碑划分、关键任务规范、主要的交付件模板和评审点,项目管理规范主要包括计划与会议管理、问题与风险管理、变更管理。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项目和参与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业务部门和供应商人员。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项目分类:根据项目的实施性质分为应用实施、定制开发、硬件集成类项目。根据实施方式分为外包、自主实施、自主实施部分外包类项目。 第五条项目小组由供应商、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项目部门共同组成,项目组根据专业分工分为项目管理组、业务组、开发组和系统支持组。 第六条不同项目分类,参与项目的角色有所不同,项目启动前,双方项目经理需根据项目要求和资源状况重新确定项目组织和项目组人员,明确项目职责分工后予以正式发布。 第七条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过程的计划与会议管理、问题与风险管理、变更管理,为项目执行过程管理的责任人。应用类项目可分别设立业务项目经理和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经理,业务项目经理由项目主办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经理由信息化建设项目部门项目管理人员担任。 第八条项目业务组:由业务分析、实施顾问、关键用户组成,业务分析由主办单

位的业务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担任,负责项目需求和业务管理方案的确认;实施顾问由供应商或信息化建设项目部门具备业务咨询和分析能力的业务顾问担任,参与或负责项目需求的分析、设计与变更管理。关键用户参与需求调研、测试。 第九条 项目开发组:由供应商或信息化建设项目部门系统架构师、技术支持、开发顾问、软件测试、软件配置等角色,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软件或定制开发需求的设计、开发、测试与质量控制,其中大型应用或基础类项目,必须设立系统架构师,负责总体方案的设计或评审。 第十条 系统支持组:由信息化建设项目部门的运维中心系统管理人员担任,负责系统正式环境管理、系统环境规划、搭建及系统管理规范的建立,参与技术方案评审和协助系统环境优化,负责系统移交的正式接收人。 第三章 项目里程碑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组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后,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过程包括项目准备、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实现、上线运行、项目移交等六大里程碑,里程碑的关键工作任务如(图一)所示。 第十二条 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特点制定项目计划及项目的交付要求,所有项目实施交付文档按里程碑每月定期在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部备案。 第四章 项目准备阶段 成立项目组 建立项目章程 制定项目计划 业务调研 需求分析 需求评审 需求确认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实施方案编制 软件编码 硬件安装 验收方案编制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安全性测试 验收报告评审 上线方案编制 上线评审 最终用户培训 正式环境部署 项目初验 试运行跟踪 项目初验 系统移交 制定系统规范 制定业务规范 项目终验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值班监看、信息保存使用、运行维护等管理制度

校园视频监控值班监看制度 一、校区监控系统由学校负责管理,由校值班领导负责监督检查监控室的工作。 二、值班人员当班时间内应认真履行职责,通过监控设备密切关注防区安全情况,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汇报,并作好当班的交接记录。 三、严格按规定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密切注意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保证监控设备安全有序,不得无帮中断监控,删除监控资料。 四、监控用计算机不得做无关工作,值班人员利用监控用计算机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等,一经发现将受到严肃处理。五、确保监控范围内夜间照明,发现路灯缺失、损坏,及时向学校安全处报告。 六、学校领导、保安及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电子监控设备的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使用方法,熟练应用监控设备。学校应确保安保监控室显示设备图像画面清晰,系统运行正常。 校园视频监控图像信息保存使用登记制度 一、校园监控系统图像实行自动保存,图像保存时间不少于15天。 二、外来人员需要查看监控图像需经主主管领导批准,填写监控信息图像查看记录表,对图像信息的内容、调取时间、调取用途等事项进行登记。 三、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制、查询或者向公安机关以处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传播图像信息。 四、任何人不得擅自删除、修改监控系统的运行程序和记录。

五、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用途和摄像设备的位置。 六、任何人不得干扰、妨碍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安全保障制度 一、安防设施管理员要定期对监控用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及时清除。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设备,严禁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 二、定期监测系统线路和设备,超出服务期限的设备要及时更换。 三、严禁带零食进入监控设备中控室,室内严禁烟火,水杯应放置在远离电器设备的地方。 校园视频监控安全保密制度 一、学校要及时为本校监控用计算机设置密码。 二、严禁将计算机密码告知无关人员。 三、未经相关领导批准,任何人员不得将学校监控数据、软件及资料复制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四、未经学校许可,学校以处任何人员不得使用操作监控系统及相关设备。 五、任何人不得擅自提供、传播图像信息。 六、对涉及学校秘密、教职工员及学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要予以保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