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管路布局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液压管路布局规范

QJ/LG03.

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液压管路(钢管、软管)的布局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液压管路的布局设计。

2 职责

2.1 各研究院(所)设计人员负责管路布局的正确性。

2.2 液压件研究所协助各研究院(所)设计人员布置管路,确保布局合理性。

3 管路布局基础

3.1 钢管布局:固定不动的布局采用钢管连接,成本较低。

3.2 软管布局:活动件间的布局采用软管连接,成本较高

3.3 在成本、外观差异不大,特别是有震动影响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软管布局。

4 钢管布局规范

4.1 布局时,钢管长度不要太长,管径合适,流速过高会损失能量。

4.2 两固定点之间的连接,应避免紧拉,须有一个松弯部分,便于装卸,也不会因为热胀冷缩而造成严重的拉应力,如图4-1:

图4-1 两固定点之间的连接

4.3 钢管最小弯曲半径至少为直径的2.5倍,管端应留出直线部分,其距离为管接头螺母高度的两倍以上,同时应确保钢管在弯曲时有足够的直线段进行装夹,如图4-2:

图4-2 钢管弯曲半径和管端直线段

4.4钢管较长时,需加管夹支撑,不仅可以缓冲振动,还可以减少噪音。在弯管中的两端直线段处要加支撑管夹固定,在与软管连接时,应在钢管端加管夹支撑,管夹应采用可调防松式的,管夹间距如图4-3:

图4-3 管夹位置图

4.5避开障碍物时不要使用太多的90°弯曲钢管,流体经过一个90°弯曲管的压降比经过两个45°的弯曲管还大。如图4-4:

图4-4

4.6布置管路时,尽量使管路远离需经常维修的部位。如图4-5:

图4-5

4.7 布置管路时,要求钢管排列有序、整齐,便于查找故障、保养和维修,如图4-6:

图4-6

4.8 钢管不可悬空布置,应采取防震及固定措施,如图4-7:

图4-7

4.9 高压油缸上不可焊接搭子作为钢管固定的方式,应采用合适的管夹固定,以保护油缸,如图4-8:

图4-8 高压油缸钢管固定方式

5 软管布局规范

5.1软管要有一定的松弛,来补偿受压时发生的软管收缩现象,受压时软管通常会有-4%~+2%的长度变化率。如图5-1

图5-1

5.2安装胶管时,切勿让其扭歪,否则当受压力时胶管会被破坏或令联接处松脱。若软管扭曲30°,则寿命降低90%,如下5-2:

图5-2

5.3 当胶管受压时,其长度会改变,因此切勿在弯曲位置上加任何夹子,使其能自由移动。如图5-3:

图5-3

5.4 为避免胶管破坏及流量限制,胶管弯曲半径应尽可能加大,可确保流体流动畅通,实际软管弯曲半径应大于或等于标准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如图5-4:

图5-4 软管弯曲半径

5.5 当弯曲半径太小时,应采用直角接头以免胶管出现急弯。如图5-5:

图5-5

5.6 安装于移动物体间的胶管,应预留足够的长度,并避免和其他物体摩擦。如图5-6:

图5-6

5.7软管接头附近应预留足够的直线长度,避免接头附近弯曲。直线段为管子外径的1.5倍以上,确保管子处于正常寿命状态,软管弯曲半径缩小20%,可降低软管90%的寿命,如图5-7:

图5-7

5.8使用管夹来确保软管的定位,有效减少软管与相关部件的摩擦或摆动,如图5-8:

图5-8

5.9使软管避开过热的表面和尖锐的边缘,避免与部件的摩擦或摆动,要有足够的自由长度来做弯曲活动,如图5-9:

图5-9

5.10当胶管易与周围硬物接触产生摩擦时,应在胶管外部加钢丝或尼龙保护套。如图5-10:

图5-10 软管护套

5.11 软管数量较多布局路径相似时,采取适当的捆绑措施,避免管路散乱,如图5-11:

图5-11

5.12布置管路时,要求软管排列有序、整齐,便于查找故障、保养和维修,如图5-12:

图5-12

5.13自身重量较重的大规格软管,除了使用管夹,还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振动、摆动及重力作用下接头被拉扯漏油。如图5-13:

图5-13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审批表编号:

1. 技术标准委员会(总会);

2. 土方机械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

3. 产品特性检验和性能试验技术委员会;

4. 工业车辆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

5. 起重机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

6. 建筑机械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

7. 电气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

8. 液压气动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

9. 传动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10. 工业工程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11. 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12. 铸造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13. 机械振动与冲击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14. 机械安全专业标准分委员会;

标准修改意见汇总处理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