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七下5伤仲永

1、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2、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15孙权劝学

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2、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刮目相待启示:示例: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20口技

1、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简单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失火、救火。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0狼

1、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

2、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上21桃花源记

1、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2、在陶渊明的眼里,“桃花源”为什么是理想社会?用自己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

①环境优美②社会太平③生活安逸(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渔人的行踪。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4、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记号。

22陋室铭

开篇从山水写起,有何作用?

这是比兴手法。比喻类比引出中心,惟吾德馨。

2、结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回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

22爱莲说

1、《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2、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示例1:我喜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示例2: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3、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是什么?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23核舟记

1、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第②段的结构形式是?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空间顺序(1分)总——分(1分) 原因: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

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

3、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刻上的这16个字有什么作用?

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或:说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表明主题是赤壁泛舟。“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选自苏轼的《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24大道之行也

1、“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第一方面:人人都能受得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贷尽其用,人尽其力。

3、“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大同”与“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人与人之间都是自由,平等互爱,和睦相处,是一个理想社会。

26三峡

1、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2、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7答谢中书书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情感?

作者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7记承天寺夜游

1、“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解析: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2、仿照示例,赏析文中的句子。(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8观潮

1、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2、概括课文的段意。

第一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第二段,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复杂的演习,动静相衬的写法。

第三段,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观潮人数之多。从侧面衬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29湖心亭看雪

1、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

3、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八下21与朱元思书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水的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避世退隐,热爱自然。

3、这一封书信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

22五柳先生传

1、找出文章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你最喜欢哪一点?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2、解释“好读书,不求甚解”。表现了陶渊明的什么?

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陶的读书是求精神上的安慰,不是荣利,率真自然。

3、课文“不”突出与世俗不同,三大志趣,又表现了什么?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率真放达,安贫乐道,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4、文章三个典故的作用。

箪瓢屡空,颜回比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黔娄之妻,清高。无怀氏,葛天氏,纯朴自然。

23马说

1、理解食马者,千里马,伯乐。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2、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今天,如何当千里马?

4、找出全文的“食”字,分别注音解释。

一食(shí)或。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食(shí)不饱,。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24送东阳马生序

1、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2、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

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守信用,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5、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2分)

缊袍敝衣(粗袍敝衣)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26小石潭记

1、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27岳阳楼记

1、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2、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瘦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

3、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任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

4、《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不衰的名篇,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语言美:多用对偶句,骈句与散句结合;②精神美:思想境界高尚,具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③情感丰富;④叙述、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28醉翁亭记

1、“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

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3、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4、醉翁亭美在何处?山水相映,朝暮变化,四季变化,动静对比。

29满井游记

1、从全文看,第①段采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2、翻译本文的画龙点睛的句子,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明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

3、举例分析白描,拟人,比喻的妙用。体会作者的情感。

白描,“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简练,鲜明。春回大地的喜悦,欣赏和赞美。九上21陈涉世家

1、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

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2、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4)有鸿鹄之志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4、陈胜的一番话为什么会使“徒属”“敬受命”?

他的话让士卒们明白已没有出路;给士卒们希望和信心

5、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故,诈。

22唐雎不辱使命

1、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2、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愤怒,威胁,害怕(色挠)。

4、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3隆中对

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2、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

3、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4、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

24出师表

1、你从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3、“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九下17 公输

1、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3、《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文中体现了孟子的怎样的治国主张?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回答。

要施行“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

2、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2、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可以增长才干,取得成功。

3、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1、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2、《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大量使用排偶居,有节奏感,文采,气势。比喻,形象,有说服力。

3、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0庄子故事两则

1、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志向高洁功名利禄

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欣赏庄子,因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21曹刿论战

1、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2、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4、作者如何安排详略?为什么?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1、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邹忌:①有勇气;②说话讲究技巧;③忠诚;④有自知之明等。齐王:①胸怀宽广;②虚心纳谏;③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2、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3、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23愚公移山

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

2、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教学内容

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则 20 虽有嘉肴《礼记》25 河中石兽 30 *寓言四则(选二)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口技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礼记》) 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 *马说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欧阳修 29 *满井游记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 策》 23 *隆中对陈寿 24 *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孟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左传》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 国策》 23 *愚公移山《列子》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上 1、《论语》六则《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 古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 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七下5伤仲永 1、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2、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15孙权劝学 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2、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刮目相待启示:示例: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20口技 1、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简单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失火、救火。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0狼 1、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 2、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上21桃花源记 1、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2、在陶渊明的眼里,“桃花源”为什么是理想社会?用自己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 ①环境优美②社会太平③生活安逸(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渔人的行踪。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4、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记号。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

文言文 整理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性活用 句式 ~ ?

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伤仲永》 ]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 — 18、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矜”(guāng)通“鳏”《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望岳》 25、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 (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通“啭”《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马说》 29、才美不外见“见”(xiàn)通“现”《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 31、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中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解析

2012年阅读理解及分析 8.(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腰:腰佩②知:通“智”,聪明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甲】段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语录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分析】译文参考: 【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20、虽有嘉肴《礼记》---------------------------------------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纪昀---------------------------------------第六单元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10、木兰诗---------------------------------------------------- 第三单元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第六单元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完整版 一册 1.《论语》十则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有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3.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 乐羊子妻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这首诗写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军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________和对侵略者的________写下此诗。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_______的情感。 (2)赏读诗歌,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说说“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在国家危难之时,像《雷电颂》《我爱这土地》都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精粹的语言几乎众所皆知。你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试写两句。 【答案】(1)挚爱(或热爱);痛恨(或仇恨);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或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 (2)“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隐喻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人自问自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4)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分析】(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此诗。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的情感。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2)中间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原文)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mǎo)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yā)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注释】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 罢:通?疲?。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 ①天又雨, 公将焉之 ? 译: ②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 ! 译: 2. 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 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 2. 翻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译: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译: 3.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三)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译: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四)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 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4.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五)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 惧而谋诸医(谋划) B. 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 疾未易为之(变换) D. 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 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一、古今异义的单音词汇集 1、去今义: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古义:离开所在的地方。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有孙母未去,出人无完裙。(《石壕吏》) 2、汤今义:煮东西的汁水。古义:热水,开水。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3、郭今义:多用于姓氏。古义:外城。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4、社今义:常用于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古义: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 例: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 5、乃今义:是、就是、于是;你,你的。古义: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6、寻今义:找,寻找。古义:不久例: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7、走今义:行,离开。古义:跑。现代汉语中的“走”,在古代汉语中常用“行”“步”“趋”“徙”代替。 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8、儿今义:儿子。古义:泛指儿女。例:百千儿哭。(《口技》) 9、裙今义:专指裙子。古义:衣服。例: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10、致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或悼念的话。古义:对……说话。例: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11、良今义:美好,好。古义:实在,真。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12、但今义:常用作转折词。古义:只是、只。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13、赞今义:赞美,夸赞。古义: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例: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五柳先生传》) 14、方今义:今常指数学中的几何体: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物体的形状。古义:方圆。 例: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在翼州之南。(《愚公移山》) 15、请今义:请求、要求。古义:请允许……。 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文言文原文(全部)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初中文言文目录(人教版)

初中文言文目录(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5、童趣(沈复)10、《论语》十则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0、*山市(蒲松龄)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课外古诗词: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七年级下册 5、伤仲永(王安石)10、木兰诗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20、口技(林嗣环) 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两小儿辩日《列子》30、*狼(蒲松龄) 课外古诗词: 山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渊明)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24、大道之行也(《礼记》)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第六单元26、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野望(王绩) 送友人(李白)黄鹤楼(崔颢)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吴均)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马说(韩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柳宗元)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 课外古诗词: 赠从弟(其二)(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无题(李商隐)

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 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 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 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 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作者既然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D. 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C (2)A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范仲淹苦学》)(注)①粥:稠粥。②日昃: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日昃始食(________) ④去之南都(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2)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 (3)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心”是一词多义: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 微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微”是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微小;卑贱;隐隐;稍稍。 日昃始食: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始”是一词多义:才;开始;最初。去之南都:离开到南都。“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居,处在。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之上。则,就。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②遂,于是。大通,博通。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