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主观评价技术在商用车开发中的应用

汽车主观评价技术在商用车开发中的应用

汽车主观评价技术在商用车开发中的应用

车辆工程技术13车辆技术

0 前言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汽车产品技术在不断的更新使用,汽车的产品性能和质量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汽车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汽车不再仅仅是代步或者简单的运输工具,他们对汽车本身所具有的舒适性、易操作性和安全性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在汽车的评价过程中,主观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的驾驶人员通过主观的评价结果来对汽车的性能进行判定和改良,这样才能更容易满足大多数驾驶人的需求。比如很多国外的大型汽车研发机构也是遵循“主观评价-客观测试-数据分析-技术改进-主观评价”这样一个循环流程,通过这个流程也可以看到主观评价技术在汽车开发中的重要性。

1 主观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1.1 主观评价的概念

主观评价是由专业的驾驶人员在道路上模拟不同用户可能出现的不同驾驶情况,对车辆对应的所表现出的性能进行评价和确认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评价人员通过对所驾驶的车辆进行观察、操作感受,并且在典型的驾驶道路上进行驾驶体验,另外进行常规的维修保养等等。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评价结果,提出部分解决的对策。因为专业的评价人员也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从试驾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之后针对这些信息作出对应的分析和综合。这同一般的购买车辆的用户在买车过程中的试驾体验是类似的,并且由于是专业的主观评价人员,其评价结果更具有代表一般购车用户的乘车体验,其评价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

1.2 主观性评价的作用

主观性评价技术在车辆开发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提升整车研发的质量,通过主观性评价对所研发的车辆进行分析评价,可以使整车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提升整车的研发质量。

第二可以缩短汽车的开发周期,节省汽车开发成本,通过在汽车开发应用过程中使用主观评价体系,可以为整车的开发提供改进和修改意见,使得整车性能和整车的质量逐步的提升,同时还可以避免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

第三通过借鉴其他国内外成熟的主观评价体系和标准,不仅可以完善自身公司的主观评价水平,同时还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改善整车的性能。

2 主观性评价技术在商用车开发中的应用

2.1 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主观性评价技术在提高商用车舒适性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提高车辆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我们都知道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在长距离的车程的情况中表现的尤为重要。整车的舒适性,可以有效的缓解司机的行车疲劳,减少由于疲劳驾驶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度主要包括汽车座椅的舒适度、座椅的材料、操作设备的舒适度等等。这些因素可以显著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感受,提高其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程度。第二个舒适度是指车辆内部空间的舒适度,比如车辆内部的照明、空间大小、空调等等。是否能为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驾驶环境,同时是否也能为乘坐人员提供良好的乘坐环境等。通过主观评价结果可以对这些方面生成有用的评价。

2.2 提高操纵的稳定性

操纵性能的良好是汽车驾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操纵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可以保证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操纵的稳定性主要是针对驾驶人员的驾驶操作是不是便利和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是否容易感到疲惫,在道路驾驶过程中遇到突发的问题,驾驶人是否能够及时的判断和反应,降低干扰平稳驾驶的能力。操纵的稳定性在整车的主观性评价中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它对于驾驶人是否能安全驾驶车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专业评价人员的主观评价结果,提高整车的操作稳定性,增加驾驶人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的平稳度,可以有效减低事故发生评率,对于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3 减少行车中的噪音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噪音,如果行车中噪音过大,会明显影响驾驶人的驾车体验,不仅影响驾驶人的行车舒适度,还会给驾驶人员造成一种行车焦躁的感觉,甚至可能影响驾驶人的正常听力和注意力,严重时会引发行车事故。所以在车辆开发过程中,对于噪声的主观评价也是相当重要,对于商用车而言,自身所具有的噪音原本就比小型的家用车噪音大,所以通过主观评价技术有效控制其噪音范围,也具有明显的改进意义。

2.4 提高人工智能特性

由于我国的电子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现代汽车开发的一个重要项目, 通过将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开发相结合,可以为人们的驾驶提供很大的便利。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电子导航,为驾驶人员在路线驾驶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引导作用,可以极大的方便驾驶人员的行车,同时很多导航已经安装了语音系统,驾驶人通过语音控制,可以快速便捷的获得行车路段的信息和指引,从而提高行车的便捷性。所以在主观评价技术中,也应将整车的人工智能特性注意起来,提高整车的综合性能。

3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主观性评价技术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主观评价技术在商用车开发中的应用。主观评价技术对于汽车的性能测试和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部门,应将主观性评价技术重视起来,解决主观评价技术中的不足,为提高整车的质量和性能提供更优异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葛春红.汽车主观评价技术在商用车开发中的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5(10):135-137.

[2]张博.主观评价在现代汽车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8, 49(20):251.

[3]张静涛.综合主观评价在整车开发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16 (06):11-12.

汽车主观评价技术在商用车开发中的应用

刘亚欧,丛 林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水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是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车需求,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车辆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面对着更大的挑战。而汽车的主观性评价是汽车在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汽车的生产质量。通过这种方法,技术员可以对汽车的性能、动力、稳定性等等指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判断,避免汽车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汽车主观评价技术在车辆的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主观评价技术在商用车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汽车主观评价技术;商用车;开发;应用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第一个步骤: 选定设计用的百分位人体,根据加速踏板及地板及方向盘位置选择合适的人体坐姿以初步确定H点。通过不同百分位的人体来确定前排座椅的前后及上下调节尺寸。根据车身空间通过对选定的人体布置及相关校核初步确定后排乘客的坐姿及H点。前后排座椅布置时还应对头部空 间、肩部及肘部空间等方面进行校核。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第二个步骤: 就需要对驾驶员视野进行校核,第一步要确定眼椭圆的尺寸及位置,然后再校核驾驶员的上下视野、前方视野、风挡玻璃刮刷面积及除霜部位、遮阳板、内外后视镜、仪表板盲区及反光等方面是否符合法规。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第三个步骤: 是校核乘员操作舒适性,首先要对脚踏板进行校核,以保证驾驶员舒适安全的操作。然后需要确定手伸及面,以校核所有可操作件都能被驾驶员方便的操作。此外还需要对足蹬力及手操舵力、操纵件形状、 信号显示进行校核。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第四个步骤: 主要对整车的安全性进行校核,校核内容包括车内外凸出物的校核、安全带的校核、安全气囊的布 置、上下车方便性等方面。 汽车设计用人体模型 百分位概念 百分位表示人体的某项基础数据对于使用对象中有百分之几的人可适用。换句话说就是人体尺寸数据正态分布中的累计概率。设计中一般使用的百分位人体为中国5%女性、50%男性、95%男性人体尺寸,另外也可以使用其他国家人体尺寸,H 点设计用人体模型尺寸为95%中国男性人体尺寸(如果有特殊原因,可以使用他国人体尺寸),其他人体尺寸均用于校核使用。 H点人体模型 汽车实际H点是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时,人体模型左右两H点标记连线的中点。H点是与操作方便性及坐姿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点;H点是确定眼椭圆在车身中位置的基准点;H点也影响到了驾驶员的手伸及面。总之,H点是人机工程中最关键的硬点之一。

我对车辆人机工程学的认识 摘要:人机工程学,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结合。通过对车辆设计具体实例来说明人性化设计中所包含的人机工程学因素,预测未来的产品设计面临的新课题。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等等都与人,机,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实现“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思想,必定以人机工程学为参照。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车辆人机工程学中我们必须理解,明白,并且深切的感悟出人体工程学与我们专业,设计的相关性,使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和所设计的产品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协调及统一,提高产品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尽量满足舒适和安全的使用要求,以实现“ 以 人为本” 的人性化设计思想,使我们在设计方面得到了启迪和发展。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汽车等与人体直接接 触并广泛运用的产品更为突出。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是指从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

在我国,本学科处于初创阶段,名称尚不统一,有“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程学”和“工效学”等不同提法。人机工程学包括“人”与他所对应的“物”共处于同一时间及空间时所构成的人机 系统、“人”与“机”之间能够相互施加影响、实现相互作用的人机界面 和任何一个人机系统都必然是既要尽量做到机宜人,也要设法做到人 适机的人机关系。 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基础学科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务的对象,并通过人的特性、机的特性和环境的特性来进行人-机关系、人-环境关系、机-环境关系和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人机工程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见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所以一切信息必须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得,综合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

汽车人机工程标准范本(doc 36页)

人机舒适性要求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乘坐舒适性:前排人员坐姿要求,后排人员坐姿要求; 操作舒适性:驾驶员前部手控舒适区,前车门手控舒适区,后车门手控舒适区,座椅下部手控舒适区,机盖开度舒适性要求,后背门(后行李厢)开度舒适性要求; 3.1 乘坐舒适性 3.1.1 前排人员坐姿要求 前排人员包括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在布置上需要满足相 应的布置要求,一般情况下,驾驶员与副驾驶员设计坐姿一致,驾驶员还需特别关注下肢的布置角度要求,下图为驾驶员对人体主要关节角度的一般性要求

CH:踝关节 85°<A4<110° 87° E:肩部点 25°<A5<60° C:肘关节 80°<A6<165° P:腕关节 170°<A7<190° M:指关节 T: A点 ·舒适驾驶姿态 -H点根据舒适驾驶姿态进行确定,不同车型的空间、坐姿角度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

对于不同车型来说座椅靠背角度一般:25°为最佳舒适状态,靠背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踝关节角度一般:87°为最佳舒适状态,关节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方向盘与踏板之间的关系 -方向盘和油门踏板位置根据95%美国男性四肢的舒适角度进行确定

图 ·方向盘中心与H点的间距 -纵向长度:405-415mm -垂直高度:370-380mm ·方向盘下端与座椅垫之间的关系 -我们称之为方向盘间隙 -方向盘间隙:最小165mm ·座椅调节滑轨的行程包括最前位置和最后位置。-最前位置:5%的美国女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在车辆研发过程中,CAE仿真分析、客观测试及主观评价是最主要的三种开发手段,国内各主流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CAE仿真分析及客观测试领域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已经逐步追赶上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但是对于主观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积累数据少,加上国外先进汽车企业对主观评价方法技术保密等一系列原因,虽然国内各主流汽车企业都在进行主观评价的工作,但是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整车性能主观评价体系;鉴于此,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具有专业汽车主观评价团队的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等,依托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平台,开展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技术共享的合作方式,组织专业主观评价团队进行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联合开展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研究,推出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加强各成员单位主观评价人员技术能力,最终推动我国汽车产品主观驾乘品质的全面提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19年10月18日批准该项目立项,并将《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制定列入2019年计划,标准任务书号为2019-34。 2、工作过程 2018年6月29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主观评价工作组在昆明召开CSAE团标《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编制启动会,来自国内29家汽车企业、检测机构的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商定标准制定工作。 会议明确主观评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行业内缺少通用性的主观评价标准,应充分利用海南汽车试验场及各成员单位的测试条件,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主观评价方法研究,推出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 2018年11月1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主观评价工作组在天津召开CSAE团标《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技术讨论会,来自国内19家汽车企业、检测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参会代表对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项目、评价方法等技术细节进行了充分讨论,此次会议为制定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

人机舒适性要求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 乘坐舒适性:前排人员坐姿要求,后排人员坐姿要求; 操作舒适性:驾驶员前部手控舒适区,前车门手控舒适区,后车门手控舒适区,座椅下部手控舒适区,机盖开度舒适性要求,后背门(后行李厢)开度舒适性要求; 3.1 乘坐舒适性 3.1.1 前排人员坐姿要求 前排人员包括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在布置上需要满足相 应的布置要求,一般情况下,驾驶员与副驾驶员设计坐姿一致,驾驶员还需特别关注下肢的布置角度要求,下图为驾驶员对人体主要关节角度的一般性要求 ————95%美国男性 5%美国女性 关节名称舒适角度最佳角度 靠背角 20°<A1<30° 25°

H: 胯点 95°<A2<110° 95° G: 膝关节 95°<A3<135° 125° CH:踝关节 85°<A4<110° 87° E:肩部点 25°<A5<60° C:肘关节 80°<A6<165° P:腕关节 170°<A7<190° M:指关节 T: A点 ·舒适驾驶姿态 -H点根据舒适驾驶姿态进行确定,不同车型的空间、坐姿角度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 对于不同车型来说座椅靠背角度一般:25°为最佳舒适状态,靠背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踝关节角度一般:87°为最佳舒适状态,关节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方向盘与踏板之间的关系 -方向盘和油门踏板位置根据95%美国男性四肢的舒适角度进行确定

乘用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M1和小于12座的M2类汽车的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1和小于12座的M2类汽车的主观评价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5089-1994《机动车辆分类》 所有道路试验标准。 3 试验条件 3.1 试验样车 3.1.1试验样车应按照出厂销售要求的规定:装备齐全,干净、干燥、完整,达到出厂合格品要求。 3.1.2参加对比评价试验的样车应为相同或相近级别。 3.2 试验场地 3.2.1静态评价场地应足够宽敞、明亮,以便于围绕汽车检查,同时应有举升设备或地沟等设施,便于观察车辆底部。 3.2.2动态评价场地应保证车辆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高速行驶、紧急制动、急转向等特殊操作,必要时还应选择适当的山区和凹凸不平路面。 3.3 试验载荷 车辆除规定为满载外(M1类汽车为整车整备质量加驾驶员和乘员各一名),其余在空载情况下进行。 4 评分标准 4.1 评分标准的概念 4.1.1 十分制的概念见表1 (主观评价方法) 表1 十分制的概念

十分制的蜘蛛网图 4.1.2 七分制的概念见表2 (对比评价方法) 表2 七分制的概念 0——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相当。 1——表示试验样车稍好于对比样车。 2——表示试验样车好于对比样车。 3——表示试验样车明显好于对比样车,但这可能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考虑到生产成本及市场情况,应作适当改进,降低成本。 -1——表示试验样车稍差于对比样车,应作适当改进。 -2——表示试验样车差于对比样车,应当改进。 -3——表示试验样车明显差于对比样车,必须彻底改进,不能投产。 采用蜘蛛网图进行评价语与比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整车在静态和动态状态下对操纵系统、人机工程的主观评价以及技术参数测量的客观评价等项目、指标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主要应用于对国内外目标样车和本公司开发车型的操纵系统、人机工程的全面评价。 本标准不包括对车身造型、整车外观质量、制造缺陷等方面的主观评价,不包括汽车基本性能的量化指标评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2534-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3术语 3.1操纵性 是指汽车整车所装备的操纵件的操纵方便性、轻便性和操纵的手感好坏,以及驾驶和乘坐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3.2目标样车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被本公司确定为要消化吸收、学习或超越的标杆汽车产品。 4汽车整车操纵件、人机工程主观评价指标 汽车整车操纵件、人机工程主观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整车操纵性主观评价指标(分)

5.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a)试验车辆应是经检验合格的目标样车或本公司开发的经检验合格的样车,生产一致性评价时应从批量生产的车辆中按抽样规则抽取样车; b)静态评价时车辆载荷均为空载,动态评价时车辆载荷包括空、满载两种状态; c)进行动态行驶评价试验的试验样车要求都在同一条道路上进行对比测试;测试道路选定在阳坊至海淀平直公路上进行,主要用来评价整车的平顺性及整车振动异响情况。 5.2试验要求 5.2.1操纵件、人机工程评价 5.2.1.1操纵件、人机工程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按照模块化的要求分成踏板和操纵杆模块(I模块)、座椅和人员空间模块(II模块)、仪表板及功能件模块(III模块)、车门模块(IV模块)、动态行驶模块(V 模块)、车身密封性模块(VI模块)、操纵力及人机工程模块(VII模块)等七部分进行评价。 5.2.1.2指定5名试验员和5名特定用户(包括本公司开公务车人员、开发人员)分别对试验车辆的I-V 模块项目进行主观感受评价试验,对每一测试项目的打分按照自我感觉情况并对应表头的评价值要求进行打“√”,填写到操纵件主观评价所规定的模块表格中,同时在表头“评价人”一栏处签名,评价项目中的“操纵方便性”要求按照操纵件的位置布置、操纵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试验技术员按照车身密封性评价表、操纵力及人机工程评价表中要求进行VI、 VII模块的测试。 5.2.1.3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评价人员采用独立打分形式。对于评价结果不满意的项目或有良好建议,评价人员可在评价表中相应位置详细叙述。

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的分类 日照市印刷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日文广新发〔2019〕24号,2019年11 月6 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我市印刷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内外印刷产品有关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日照市印刷质量奖的评选,由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学院和日照市印刷协会协办。 第三条印刷质量奖的评选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总量控制、好中选优。 第四条印刷质量奖一般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不向申报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所有经费从市印刷协会会费中列支。 第五条获得日照市印刷质量奖并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参加市长质量奖的评选。 第二章参评条件和评选标准 第六条参加印刷质量奖评选的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并正常运行2 年以上,合法经营,印刷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在全市印刷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鼓励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认证的企业参加印刷质量奖评选。 第七条企业近2 年内存在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或者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的,不得参加评选。 第八条日照市印刷质量奖具体评选标准为: (一)印刷质量评价标准(占总分的30%)。此为定量标准,用印品质量检测仪器进 行检测。 (1)塑料包装产品的评定标准参照GB/T 7707-2019 《凹版装潢印刷品》,其中主要 的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结合牢固度;印品外观。 (2)纸包装产品的评定标准参照GB/T7705-2019《平版装潢印刷品》和GB/T17497-1998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 其中平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柔性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实地密度、同批同色色差、墨层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 (3)彩色印刷品的评定标准参照GB/T7705-2019《平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 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结合牢度与耐磨性;网点印刷要

浅谈汽车动力性评价标准 摘要:本文研究了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各种方法和评价指标,介绍了动力性评价的主要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发动机最大功率、比功率、驱动轮输出功率、驱动力等相关评价参数;介绍了汽车的动力性衰退现象和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加权系数优化设计 1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各种方法及评价指标概述 1.1汽车动力性概述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最基本的使用性能。汽车无论是用作生产工具还是用作生活用具,其运行效率均取决于是否拉得动、跑得快,即取决于运行速度。在运行条件(地理、道路、气候条件及运输组织条件等)一定时,汽车的平均运行技术速度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显然汽车动力性越好,汽车运行的平均技术速度就越高,汽车运行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汽车工程界,用车的、购车的、爱车的都很看重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具有什么样的动力性算好,如何评定,观点不同,评价的依据也就不同,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评价指标,更无标准。汽车工程界基于具有最高的平均行驶技术速度的观点,以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为量标,评定、比较汽车动力性的优劣。对于新车的动力性,人们基本上认同这三个指标。 对于在用汽车动力性的评价量标就各不一样了。在用汽车的动力性在新车定型时便已确立,在使用时,再与其他车型横向比较动力性的高低就毫无意义了。就是在同型汽车间相互比较动力性,除了表明具体汽车间动力性存在差异外,也不能据此揭示该型汽车结构、性能的优劣。由于使用条件的差异,在用汽车间不具有横向比较的条件,缺乏可比性。在用汽车固有动力性在使用过程不是恒定不变的,是随着运行过程中部件、零件的磨损、老化等逐渐衰退变差,直至跑不动,丧失工作能力。这样动力性衰退便是汽车技术状况变差的征兆。汽车

汽车的主观评价 1. 乘坐舒适性评价 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 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 road和Rough Road。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 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 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 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 一阶振动(Primary/Bump) 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 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2. 转向性能评价 2.1 泊车/操纵性(Parking/Maneuvering) Parking/Maneuvering是指在停车场或路边停车时汽车以非常低的速度行驶和泊车的性能。 转向力(Efforts) 考察车辆静止时转向力,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转弯转动方向盘时,是否有转向力的波动,即转向力是否均匀。 回正性(Returnability) 评价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前进或倒车行驶时方向盘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考察方向盘回正是否平滑、一致、稳定,自动回正后方向盘位置接近直线行驶状态的程度,自动回正的速度,回到直线行驶状态是否需要驾驶员辅助。 操控性(Maneuverability) 评价在行驶空间狭小时车辆的操纵性。在泊车时考察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大小,是否感觉到车辆受狭窄道路、转向轮转角及车体外伸部分(转向半径)的限制。 2.2 直线行驶可控性(Straight Ahead Maneuverability) 直线行驶可控性是指方向盘在直线行驶附近时汽车的转向特性,在该位置时驾驶员是否可以精确、自信地进行转向控制;该特性反映了驾驶员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进行方向修正时,汽车的

一.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必要条件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必要条件有五项基本内容组成。 1、主观评价《用语》; 2、主观评价用《听音室的技术性能》; 3、主观评价用《电声系统的技术要求》; 4、主观评价《统计方法及人员的组成的》; 5、主观评价用《节目源》 以上五个项目互相关联,不宜分隔。只有具备上述五项基本条件时,才能对声音质作出准确地、有效的主观评价本书将对五项条件分别加以论述。 1.1主观评价《用语》的选择 对声音的主观印象是人脑对客观参数(声音的声学)处理的结果。人们评价声音时,根据听觉印象,用特定的词汇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尽管所用的词汇很丰富,但有些只是一种感受或相似感受的不同表达。对这些丰富的形容词将进行概括、总结和分类之后,通用的形容词被称为评价用语。有了大家都有理解的评价用语之后,对声音的主观感受进行交流时就容易多了。 由于听觉感受不如视觉感受那样具体、生动,所以形容起来比较困难,有时还得借用一些生动的形容视觉的词汇来形容听觉。不同的国家、不同职业的人所用的评价用语也完全相同,这与每个国家的语言文化,、每个人的职业特点有关。 我国采用的评价用语是经过长期时间,各方面的(声学专家、音乐家等)人士,商讨研究,试用后确定下来的。如用“度”来表示程序差异。这些选定的评价用语可以作为评价声音质量的主要参考依据。其评价用语及解释如下: 1清晰:语言可懂度高,乐队层次分明。清晰——模糊、浑浊。 2平衡:节目各声部的比例协调,高、中、低音配搭得当,平衡——不平衡。 3丰满:声音融汇,响度合宜,听感温暖,厚实,有弹性。丰满——单薄、干瘪。 4圆润:优美动听,有光泽而不尖噪,主要用于评价人声和其它乐器声。圆润——粗糙。 5明亮:高、中、低音充分,听起来明朗、活跃。明亮——灰暗。 6柔和:声音松弛,不尖利,有舒服、悦耳之感。柔和——尖、硬。 7真实:保持原有声音的特点。 8立体效果:声像群构图合理,分布连续,方位基本明确,宽度感、纵深感适度;厅堂室间感真实、活跃、得体。 9总体音质效果:节目处置恰如其分,音质变化流畅、自如,气势、色调、动态范围等与作品相符,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10关于《音质评价用语》的几点说明 参加音质评价的节目,必须遵循单声、立体声节目交换的有关规定,录音电平合乎标准,(VU 表或PPM表),左、右声道电平相对平衡,无附加噪声等,评价前检查发现问题,重者不予评价,轻者扣分。 前几条中的“平衡—不平衡”,圆润——粗糙“等读作,‘平衡’对‘不平衡’”,“圆润”对“粗糙”等。 音质评价用语的主客观对应关系有待探索、研究,下面的意见仅供参考。

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舒适而操纵方便的驾驶座椅,可以减少驾驶员疲惫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1]。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 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公道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天气的反应等两大方面。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 1. 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 任何系统实际上都是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境三个方面[2]。显然驾驶员-座椅也属于人机系统研究的范畴。人机系统的安全模式多以人的行为为主体,即以人为本。对人机系统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设计和使用高度复杂的军事装备中,人们逐步熟悉到必须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 1.1 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 (1)坐姿时脊柱形态 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心,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惫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 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3]。可见,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①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据此座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这是座垫设计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则。图1为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4]。

1.简述汽车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 2.汽车行驶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3.滚动阻力系数 4.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5.柏油或水泥路面经使用后,滚动阻力系数增加而附着系数下降,请说 明其原因。 6.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7.简述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的物理意义 8.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9.汽车空气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10.汽车空气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 11.附着力 12.附着系数 13.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是什么? 14.什么是道路阻力系数ψ,请写出它的表达式。 15.什么是汽车的驱动力,请写出它的表达式。 16.什么是汽车的加速阻力,请写出它的表达式。 17.什么是发动机工况的稳定性? 18.滚动阻力如何产生的?它是作用在汽车(轮胎)的切向力吗? 19.迟滞损失 20.滚动阻力偶与滚动阻力系数的关系。 21.滚动阻力是否是作用在汽车轮胎圆周上的切向力?为什么? 22.能否在汽车受力分析图上画出滚动阻力,为什么?

23.用受力图分析汽车从动轮在平路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并推 导切向力方程式。 24.用受力图分析汽车驱动轮在平路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并推 导切向力方程式。 25.作用在汽车上的是滚动阻力偶矩,但是在汽车行驶方程式中出现的却 是滚动阻力,请论述之。 26.从理论力学力系(力偶矩)平衡和汽车工程两个角度,分析汽车行驶 方程式中各项的意义和使用(适用)条件。 27.分析驱动-附着条件公式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与道路条件的关系。 28.利用驱动-附着条件原理分析不同汽车驱动型式的适用条件。 29.试从物理和力学意义分析汽车行驶方程式中的各个力。 30.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及加速阻力的力学和工程意义。 31.叙述地面法向力的合力偏离轮胎与地面接触印迹中心的原因。 32.请说明汽车最高车速与汽车实际行驶中遇到的最高车速是否一致,为 什么? 33.汽车用户说明书上给出的最高车速是如何确定的? 34.驱动力Ft是否为真正作用在汽车上驱动汽车前进的(反)作用力, 请说明理由。 35.如何确定汽车样车的最高车速?在汽车设计和改装车设计阶段如何 确定汽车最高车速? 36.用作图法或数值计算法确定的汽车最高车速是一个固定值,而汽车 (例如样车)的最高车速却是一个平均值,为什么? 37.汽车的驱动力图 38.汽车的驱动力图是如何制作的?

量产车主观评价标准 文件编号: 版本: 初版日期: 修订日期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对被评价车通过测试数据的收集、分析,同类汽车产品的测试数据的系统分析比较,实

现对车辆通过外观、噪声、动力性、同经济性、安全性、制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10分制 1-表示试验样车极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2-表示试验样车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3-表示试验样车较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4-表示试验样车稍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5-表示试验样车接近于对比样车,可接受,希进一步改进 6-表示试验样车合格于对比样车,可接受,希进一步改进 7-表示试验样车好于对比样车,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8-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比较,很好,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9-表示试验样车极好于对比样车,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10-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相比,完美。 3、主观评价的评分实施方法 1)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需认真熟悉试验车辆性能及结构,并通过多次反复操作后认真填写评价表。 2)除按照规定评分外,十分制中,当评分低于或等于6分时,对评价结果必须加以说明,对其他评分也希望有这种说明 3)试验结果取全体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的评价结果分值的平均值 4)除评分之外,对于应改进的项目,列出改进项目表,进行分级,级别分为A、B、C类,含义如下 A—用户不能接受,必须加以改进后才能生产,销售时不能出现。 B—50%的用户会发现,对整车性能和可靠性无重大影响,但会影响用户的购买欲望和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建议更改。 C—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发现,对车辆有细微的影响,可以边生产边进行改进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汽车人 机工程标准

人机舒适性要求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乘坐舒适性:前排人员坐姿要求,后排人员坐姿要求; 操作舒适性:驾驶员前部手控舒适区,前车门手控舒适区,后车门手控舒适区,座椅下部手控舒适区,机盖开度舒适性要求,后背门(后行李厢)开度舒适性要求; 3.1 乘坐舒适性 3.1.1 前排人员坐姿要求 前排人员包括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在布置上需要满足相 应的布置要求,一般情况下,驾驶员与副驾驶员设计坐姿一致,驾驶员还需特别关注下肢的布置角度要求,下图为驾驶员对人体主要关节角度的一般性要求 ————95%美国男性 5%美国女性 关节名称舒适角度最佳角度 靠背角20°<A1<30°25° H: 胯点95°<A2<110°95° G: 膝关节95°<A3<135°125° CH:踝关节85°<A4<110°87° E:肩部点25°<A5<60°

C:肘关节80°<A6<165° P:腕关节170°<A7<190° M:指关节 T: A点 ·舒适驾驶姿态 -H点根据舒适驾驶姿态进行确定,不同车型的空间、坐姿角度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 对于不同车型来说座椅靠背角度一般:25°为最佳舒适状态,靠背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踝关节角度一般:87°为最佳舒适状态,关节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方向盘与踏板之间的关系 -方向盘和油门踏板位置根据95%美国男性四肢的舒适角度进行确定

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的分类

日照市印刷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日文广新发〔2010〕24号,2010年11月6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我市印刷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内外印刷产品有关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日照市印刷质量奖的评选,由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学院和日照市印刷协会协办。 第三条印刷质量奖的评选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总量控制、好中选优。 第四条印刷质量奖一般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不向申报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所有经费从市印刷协会会费中列支。 第五条获得日照市印刷质量奖并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参加市长质量奖的评选。 第二章参评条件和评选标准

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柔性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实地密度、同批同色色差、墨层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 (3)彩色印刷品的评定标准参照GB/T7705-2008《平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结合牢度与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彩色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标准仅包括印刷质量标准,不涉及材料与印后加工质量评价标准。 (二)材料与印后加工质量评价标准(占总分的70%)。此为定性标准。 (1)体现“以人为本”的方便性,包括:方便开启,使用,携带,装填,堆码,陈列,再封。(2)具有较好的容装性:能够可靠的容装所规定的内装物数量,不得有任何泄露或渗露。(3)对内装物有良好的保护和保存功能。(4)以文字或图形的方式充分体现商品的属性,使消费者一目了然,包括商品是什么,品质如何,生产日期,安全指标等。 (5)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油墨和相关助剂等

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之间的主要差别是采用了不同的动力源,它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经过驱动系统和电动机,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的能量供给和消耗,与蓄电池的性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同时影响电动汽车行驶的成本效益。 电动汽车在行驶中,由蓄电池输出电能给电动机,用于克服电动汽车本身的机械装置的内阻力,以及由行驶条件决定的外阻力。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行驶阻力不断变化,其主电路中传递的功率也在不断变化。对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受力状况以及主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行分析,是研究电动汽车行驶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础。 1、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分析 1.1 电动汽车的驱动力 电动汽车的电动机输出轴输出转矩M,经过减速齿轮传动,传到驱动轴上的转矩Mt,使驱动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车轮与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同时,地面对驱动轮产生反作用力Ft.Ft 与F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t方向与驱动轮前进方向一致,是推动汽车前进的外力,将其定义为电动汽车的驱动力。有: 电动汽车机械传动装置是指与电动机输出轴有运动学联系的减速齿轮传动箱或变速器、传动轴及主减速器等机械装置。机械传动链中的功率损失包括:齿轮啮合点处的摩擦损失、轴承中的摩擦

损失、旋转零件与密封装置之间的摩擦损失以及搅动润滑油的损失等。 1.2 电动汽车行驶方程式与功率平衡 电动汽车在上坡加速行驶时,作用于电动汽车的阻力与驱动力始终保持平衡,建立如下的汽车行驶方程式: 以电动汽车行驶速度va乘以(2)式两端,考虑机械损失,再经过单位换算之后可得: 或 由(4)、(5)两式可以看出,电动汽车在行驶时,电动机传递到驱动轮的输出功率与体现在驱动轮上的阻力功率始终保持平衡。将(4)变换可得:

汽车人机工程主观评价 1.人机工程的概念、内容及评价的意义 1.1.人机工程的概念 人机工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含意是“人出力正常化”或“人的工作规律”,也就是说,人机工程是研究人在操作工程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和用力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通过考虑环境条件与人机系统得相互作用,定义人机工程为: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 1.2.人机工程的内容 人机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 (1)机器系统中直接由人操作或使用的部件,应设计成便于操作者有效的使用,以保证人机系统的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2)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舒适和高工作效率出发,提出环境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设计要求与数据。 (3)人机系统总体设计的最优化。 在具体的车辆设计和使用中,涉及的人机工程问题既广泛又典型,包括仪表显示、操纵控制、视野、驾驶着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车内环境等等,几乎涵盖了人机工程学的全部主体内容。 1.3.人机工程主观评价的意义 人机工程主观评价是测评人员对测评车辆人机工程设计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前期的竞品车分析和概念设计阶段尤为重要,决定着开发车型的所有信息,而人机工程主观评价作为竞品分析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与竞品车进行对比,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在整车细节决策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同时通过参考竞品车,相应得制定出整车开发的人机工程目标。 在工程设计后期,还要进行人机工程主观评价,这次评价主要是检验之前制定的目标是否到达,并通过与竞品车的再次对比,查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优化更改,是否已可以结束工程设计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总的来说,人机工程主观评价在整车开发中,从开始的制定目标、到后期的监督目标实现,在全程设计中给与参考意见。 2.主观评价的测评对象 测评对象通常是整车开发中的竞品车,可以是一辆或多辆汽车,但一次测评的车辆不宜过多。 测评车辆应该是同级别的车辆,保证评价具有可比性。 确定测评对象后,需要对各测评车辆的基本技术参数进行必要的描述,填入表格(表1)中,方便横向对比。 表1 测评车辆技术参数描述表格

汽车人机工程复习资料 1.人机工程学的英文名字是什么? 答:Ergonomics 2.作业场所光照有几种方式? 答: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方式。后者又有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三种形式。 3.室内设计中,应如何安装水银灯才能让人舒适? 答:24%的人对于安装在水平视线以上21度的水银灯感到舒适,90%对31度的水银灯感到舒适。 4. 汽车视野设计中一般以什么为依据? 答:静视野 5. 汽车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汽车人机工程学是把人机系统作为统一整体来研究,创造最适合人的汽车操控设备和作业环境。 6.在显示装置—人—控制装置链条中,哪部分的能力最关键?

答:控制装置 7.指针式模拟显示要提供哪些内容? 答:除提供定量信息外,还要表示汽车稳定状态,并给出给出检测信息等。 8. 数字、字母、几何形状、位置和色彩这几种常用视觉编码方式中,哪种最为有效?哪种效率最低? 答:数字和色彩编码最为有效,位置方式的效率最低。 9.报警采用什么方法最好? 答:变频方式 10. 显示器布局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有最佳认读区域和仪表配置方法两个问题 11.在日本人机工程学称为什么? 答:人间工学 12.人机工程学大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在什么时期?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3.下列哪个命名为我国普遍采用的学科名?

答:人类工效学 14.我国男性成年人是指什么年龄段? 答:18~60 15.在水平面内双眼视区大约在左右多少度以内? 答:60° 16.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多少Hz? 答:20~20000 17.大脑皮质的连络区中哪一区是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联络区? 答:第二区 18.视网膜能可以分辨出多少种颜色? 答:180 19.请简述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人机工程学主要由研究和实验,应用和工程两个研究方向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 (1)人的特性的研究:人体尺寸及人体测量技术,人体的力学性能。人的劳动生理功能,劳动中人的心理过程,人的信息传递能力,人的可靠性,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人的动作时间研究及人体模型等。 (2)机的特性研究:信息传递技术,操纵控制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动力学仿真技术及宜人化技术。

摘要 目前汽车尤其是乘用车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舒适性一直是汽车设计的主体和追求目标。商用车是汽车工业产品型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大量修建以及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商用车发展迅速。国商用车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但在商用车人机工程设计开发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商用车驾驶室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改善驾驶员工作环境,对于提高商用车主动安全性,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所承担的“十一五”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重型汽车集成开发先进技术(2006从110105)”,对重型商用车人机工程设计与评价方法 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对重型商用车驾驶室人机工程学设计的主要容和过程,以及采用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建立了重型商用车人机工程设计方法。 研究了根据人体测量学数据建立用于商用车人机工程设计和分析数字人体模型的关键技术,包括人体测量学参数描述、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人体肢体运动驱动和姿势求解的正向和反向运动学问题、几何建模和外观可视化、性能建模等,建立了三维数字化人体模型,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商用车人机工程设计评价系统(SHOVED)。 利用该系统对某商用车驾驶室座椅H点位置、前后方视野、A柱盲区、仪

表视野和平均观测距离、手伸及性,踏板舒适性,操纵方便性、风窗刮扫面积和上下车方便性等人机性能进行了设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车型的人机性能满足国外标准要求,并给出了进一步改善驾驶室人机性能的建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体姿势舒适度评价方法,即采用人体肌肉负荷作为姿势舒适性的客观量度,而肌肉负荷从宏观上根据关节载荷计算;通过仿真分析获得姿势空间姿势舒适性的分布;对姿势舒适性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姿势舒适性评价模型。 本文将商务车驾驶室作为一个特殊、复杂的人机系统,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了装载机驾驶室人机系统设计的计算机化。该方法为缩短装载机新机型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也为进行驾驶室设计和性能检验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字:人体测量学,驾驶室,人机工程学,数字人体模型 ABSTRACT Nowadays,the modem vehicle especially the car emphasis on that men is the center,and the designing of Vehicle is the main content and target to Heavy-duty commercial vehicle is important part in automobile product catalog,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national economic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extensiv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an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Heavy-duty truck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in China. Although domestic commercial vehicle enterprises have the abilities of self-R&D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t domestic commercial vehicle enterpris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