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沫若与范文澜对于中国古代是分期的不同观点

郭沫若与范文澜对于中国古代是分期的不同观点

郭沫若与范文澜对于中国古代是分期的不同观点
郭沫若与范文澜对于中国古代是分期的不同观点

郭沫若与范文澜对于中国古代史分析的

不同观点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什么要讨论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理由有二:一,讨论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革命实践的需要。要革命就必须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的国情,而中国社会的现状是从过去的历史发展来的。二,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相信历史是有发展规律的,研究中国古代史就应阐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社会形态的演变情况,因此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中国古代史分期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古代史的分期,但从字面上来看,就需要了解古代的历史,这样才能够更加的确定古代史的分期。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只能够通过古代的文献,遗址、文物等等来研究古代的经济发展。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确定了某个时代的政治基础,这样才有划分古代史分期的依据。而古代的文献,遗迹、文物并不是就在那里摆着,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发掘,所以在不同时点我们所掌握的不同的史料决定着我们对古代史分期不同的了解,这就使得中国的古代史分期讨论经历了三个阶段或时期。三个阶段的古代史分期讨论产生了两种影响深远的学说,一种是郭沫若老先生的战国封建说,另一种就是范文澜老先生的西周封建说。

战国封建说是五十年代郭老提出的,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春秋以来,随着铁器和牛耕的发明使用,奴隶社会的生产力迅速发展,各诸侯国的“私田”大量出现,各诸侯国国君为保证税收,实施了一些改革(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变法导致土地私有制在法律上得到初步确认。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各国国君纷纷支持变法(如秦国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这些变法不仅在经济基础上改变了西周以来的井田制,而且最终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了封建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终私有制的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西周封建说是一种主张中国封建社会从西周开始的学说。范老所指出的西周封建说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体现,即一个社会的性质是由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即基本的所有制来决定的。西周初期,建立的封建土地制度,井田制,将田地按块划分给农民去耕种,而土地是属于周天子个人的私人物品,并不完全属于耕种者,农民之时享有耕种土地的权利。这之中周天子就属于当时主导地位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而为之耕种的农民就是生产资料的不完全占有者。所以体现出来的关系就是封建地主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而周公推行分封制,巩固了西周中央政权,结束了殷商小邦林立的局面。周公还制定了封建礼乐这套思想体系和礼乐制度对巩固周朝政权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也影响极大。

综上看来,范老所提出的西周封建说和郭老所提出的战国封建说各有各的依据。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同经济的方面来看待历史分期的问题,范老所偏重的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郭老所偏重的是生产力发展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和政治变革。两者都同意在周朝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一个是在周朝初期,另一个是在周朝末期。这两个观点目前在学术界还是有争议,但是我还是更支持西周封建说,因为在我看来生产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生产关系所属生产力的三要素之一,这本就属于经济基础,而西周的生产关系无疑就成就了西周的上层建筑。所以我比较支持西周封建说。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乃胡编乱造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乃胡编乱造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乃胡编乱造 小大打印 2014-04-30 06:20:57 中国网 最近,一则《出身多么重要》的帖子在网间热传。该帖大致内容如下: “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梁启超生了个儿子叫梁思成,梁思成娶了个老婆叫林徽因,有个单恋林徽因的人叫徐志摩。曾国藩女儿嫁给了宰相陈宝箴,抱了个孙子叫陈寅恪。陈寅恪的儿子过继给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生了个娃叫叶剑英……叶剑英的老婆是曾宪植,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宪植的表兄的女儿的儿子叫蒋经国,他爸叫蒋中正。范文澜有两学生,一个叫郭沫若,还有一个叫汪兆铭。汪兆铭的老婆是陈璧君,陈寅恪的外甥女,这个兆铭兄脑子和别人不一样,总想填海,后改名为汪精卫。” 乍看这个帖子简直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但是仔细琢磨人物之间的连带关系却是胡编滥造,漏洞百出,让人贻笑大方。为了减少谬误流传,特寻根溯源、逐一澄清。 先看第一句:“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他曾多次在中国近海粉碎英国人的武装挑衅,“虎门销烟”尤称壮举。林则徐有四个女儿,次女林金鸾夭折。长女林尘谭,河南布政使刘齐衔妻,刘家在光禄坊;三女林普睛,两江总督沈葆桢妻,沈家在宫巷11号;小女林金銮,秀才郑葆中妻,郑家在宫巷。她们都在福建,与湖南的左宗棠、曾国藩有什么关系? 左宗棠娶妻周诒端,字筠心(1812-1870),湘潭黄荆坪辰山人;曾国藩娶妻欧阳氏,其岳父是欧阳凝祉,和左宗棠又怎么成的连襟? 再看第二句:“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给现代人以启示。曾纪鸿是曾国藩的次子,他不喜仕途而酷爱数学,并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可惜的是,由于曾纪鸿平时勤奋用心过度,事业未竟就因病逝世了,年仅33岁。曾广珊(1871-1949)是曾国藩的孙女,曾纪鸿的独生女。她自幼爱吟诗填词,亦可称清代著名女诗人。曾广珊是前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俞大维之母。而梁启超娶妻李氏、王氏,怎么会是曾国藩的孙女婿? 还有这两句:“曾国藩女儿嫁给了宰相陈宝箴,抱了个孙子叫陈寅恪。陈寅恪的儿子过继给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生了个娃叫叶剑英。”陈宝箴是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客家人。虽然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江总督曾国藩所赏识,但是他和曾家并没有婚姻关系,最大的官是湖南巡抚,从未做过宰相。陈寅恪是陈宝箴子陈三立继室俞明诗所生次子。 而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他的父亲叶钻祥(1871-1921),自幼随二哥叶钦祥习武,曾考取梅县武秀才。母亲陈秀云(1872-1944)。这和江西陈家、湖南曾家有什么关系?叶剑英夫人曾宪植倒是出生于显赫的曾国藩家族,是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

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

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考点1) 夏、商、西周的更替 复习过程: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曾论述到:“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只有在公社瓦解的地方,人民才靠自身的力量继续向前迈进,他们最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利用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甚至对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而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2、关于“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 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分封制崩溃:春秋时期。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①它始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②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称为井田。 ③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 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④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⑤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4)、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 4、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夏、商、周的经济(考点2) 复习过程: 1、夏、商、西周三代的农、牧业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和原因。 ①农业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是君王恣意淫乐的物质保障,三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 ②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是促进三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第二学期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历史展室!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历史这面镜子中得到启示,找到答案,振兴中华,再现昔日的辉煌,延续华夏不败的文明。在过去几个月的学习中,相信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请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你的大朋友们展现出来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各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把答案填入答案卡内) 1、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①吐蕃②回鹘③突厥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金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①春秋②战国③汉朝④唐朝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一个被枪毙的新中国高考状元

一个被枪毙的新中国高考状元 每年高考都会涌出一大批“高考状元”,他们先后步入政界、商界、学界,成为社会精英,民族栋梁。 他也曾是高考状元,以全国文科第一名考入北大,一个妥妥的学霸,青年史学权威,在全中国的研究领域曾掀起过不小的风浪。郭沫若、周予同、黎澍等著名学者,都对他不吝赞叹之词。他所发表的论文被称赞过国学大师王国维,他在《人民日报》上创下整版被摘录的记录。倘若他还活着,日后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史学界的,泰斗、大师级人物。遗憾的是,他生错了时代,年仅32岁时,就陨落于政治运动中,不幸地被错误地枪决。 他就是:沈元1938年,他出生于上海的书香门第,父亲沈昌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南京政府成立后,曾任镇江县县长,后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因“涉历巨险,忧劳至疾”而病逝。母亲何天予,毕业于早期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汉语言学家,书法家。姑母是协和医院医学博士,姑父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医学系主任、医学院副院长等职务。父亲沈昌 从小他的功课就好,刚上初中时,他是班上第一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加入了少年儿童团,(少年先锋队的前身)。进入高中后,他文理各科,均为全班第一,

近乎满分。 毕业后参加高考,以当年全国文史类,总分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北大历史系,致力于古代史,专攻秦汉史。 学习期间,他像饿牛进入水草地一般,每日早出晚归,除了上课就是自修,终日埋头于学校的图书馆,在这里,他写下了数十万字的历史学论文。他不仅学习勤奋,还心系天下,关心时政要闻,常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自许,曾志向远大地对同窗说:“我们就是未来的“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在当时提倡做“螺丝钉”的社会背景下,谁出头,谁遭殃,一切壮志凌云,都被视为“狂妄”、“无知”、“自大”,他出众的才华,高调的言论,招来了不少异样的目光。1956年,国际形势动荡,赫鲁晓夫发表长篇“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问题,国际上也对斯大林议论纷纷,引起强烈反响。年仅20岁的他十分关心政治形势,有一次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看到一份英国《工人报纸》,上面全文刊载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他读后大为吃惊。当时大学生的外语都是选择地学习俄语,不能阅读英语报纸,因为他在中学学过英语,便借助字典摘译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私下供同学们传阅,其中特别惊人的是,斯大林在肃反中大开杀戒,受害者达七十万人之多。那时候,宿舍每晚都在议论斯大林问题,他政治敏锐、颇有胆识,发表了很多独特见解,让人叹为观止。而当时意识形态尚存,信息的管制比今天更加严格,很多资料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吴中四杰”: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故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高启成就最高(1)诗作多表现当时战乱生活。《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白骨横马前”、“前行尽空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2)诗中表现出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境界。《青丘子歌》将自己塑造成降谪人世的“仙卿”,“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放达孤傲,体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3)登览怀古之作较有特点。《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其代表作。“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才气横溢、笔力豪健而不锋芒毕露,词句俊逸清秀而不事藻饰,具有俊秀自然之美。宋濂,字景濂,号潜溪:1“以道为文”的主张,2、“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2简朴清雅。 台阁体:词气安闲,雍容典。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体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诗文内容贫乏,多为应制之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台阁体流行的原因:1)处境优裕,多怀有受朝廷礼遇而产生感恩心理2)国力强盛3)限制思想自由。茶陵派: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诗歌艺术审美特征。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前七子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体体。反对台阁习气与理学风气,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李梦阳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以为“真诗乃在民间”,反映了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一种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强调模拟,食古不化。重视时政题材,表现民间生活。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其成员除李、王外,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王世贞影响最大。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重视“篇法”、“句法”,对当时的唐宋派文人“惮于修辞,理胜相掩”的现象提出了批评。3后七子创作难脱蹈袭的窠臼。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文坛出现了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卓然自成一家)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提倡唐宋文风。推崇韩愈、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王慎中、唐顺之对曾巩推崇备至。茅坤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主张文以明道,道是指儒家道德原则。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如唐顺之的《叙广右战功》。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归有光的散文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富有感情色彩,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记叙平常事件,或书写亲人之情,具有描写质朴自然、书写真切感人的特点。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童心说”(叛逆色彩,反抗精神)天下之至文皆出于童心。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创作都因是作者本然的情感和欲望的真实表现。创作要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割断与道学的联系。3对公安派的性灵说有直接的影响。文艺观:反对贵古轻今;强调文学要真实,反对虚假;文学作品是作家激情之作,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公安派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提出“性灵说”。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摆脱儒家道理的束缚,保持人性的活泼、纯真。这一说法受到了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的流露于表现。所谓“任情而发,尚能通宇人之喜怒哀乐嗜好和情欲。”为“可喜”的“真声”。意味着独特的个性表现,表现出人的独特创造。创作特色(如袁宏道《戏题斋壁》“举眼尽无欢垂头私自鄙”《感怀诗》“上书金商门,傍人笑我迂”即为代表。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含有生活的哲理和情趣;风格明朗流丽,活泼清新;语言庄谐杂作,饶有风趣。缺陷:矫枉过正,写作率意而为,难免流于浅俗,如“禄食渐渐多,牙齿渐渐稀…”。除诗歌之外,公安派的散文创作成就也较高,是晚明小品的代表。影响深远。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钟、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看重向古人学习,达到一种所谓“灵”而“厚”的创作境界。提出“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创作要求。如钟惺《宿乌龙潭》诗。3竟陵派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和公安派的浅俗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晚明小品文体制序、记、跋、传、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1.(湖南常德)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湖北宜昌)我市的一中、夷陵中学分别在美国、德国和越南等国开设了“孔子课堂”,教授汉语。把在国外开设的教授汉语的课堂取名为“孔子课堂”是因为孔子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有卓越的教育思想与成就 C.反对苛政D.主张法治 3.(湖北宜昌)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4.(湖南常德)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5.(湖南常德)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6.(湖北宜昌)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7.(湖北宜昌)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白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8.(江苏扬州)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山东泰州)秦国太守李冰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改善民生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大运河 10.(江苏泰州)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1.(安徽)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12.(湖北黄冈)“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13.(湖北黄冈)秦统一全国以后,规定通行全国的货币是 14.(四川内江)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管理监察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户部尚书 15.(广东汕头)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广东大部分地区在秦朝时属于 下列哪一郡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选择、填空: 1、开皇九年正月,隋攻入建康,灭掉了陈朝。 2、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 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隋王朝的统治基础是以关陇士族集团为核心的南北士族地主阶级。 4、三省六部制度,自隋定型。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早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 始于隋。 5、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改革,使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从而巩固了府兵制。 6、开皇三年,隋文帝命苏威、牛弘等进行修订,制成《开皇律》。制定《开皇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的需要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 7、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是以九品中正制为考核。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 始。 8、杨坚集团在夺取政权后,首先是确保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隋代的均田令,扩大了品官授田数量,实质上 就是利用法令强行扩大贵族官僚的地产。 9、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称帝后立即颁布均田令。隋初曾实行均田,但主要是解决官僚的永业田,此即所谓“方 蒙爵土”;而民田问题尚未全面推开,故出现“民田不赡”的现象。 10、“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 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11、大业元年,营建东都,于宫城东建含嘉仓,据考古发掘,含嘉仓已探出粮窖259个,大窖可储粮一万数千石, 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朝建国20年,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隋代仓储之丰实是前所未有的,它为后代封建史家所艳称。 12、隋代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提炼或控制胎料和釉料中铁的成分的方法,因此烧造出色调比较稳定的 白瓷。 13、造桥技术:河北省宁晋县著名的安济桥(又名赵州桥),隋代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 14、隋炀帝时,日本开始采用汉人的衣冠制度。 15、隋炀帝的暴政主要表现为役赋繁重和刑法苛暴两方面。他即位后,隋朝的国力、武功达到极盛,他修建东都, 开凿运河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 16、隋炀帝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隋炀帝即位后,凭借着国家的富强,威胁高丽王高元来朝,高元不理, 炀帝即以此为借口,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 17、隋炀帝为了张扬国威而连年出巡,他曾三下江都,六巡北塞。 18、大业七年十月,山东(首先爆发)邹平王薄起义于长白山,王薄起义具有明显的反徭役、反兵役的性质。 19、隋末农民起义的各地义军逐渐汇合,在617年前后形成三支主要力量:一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二为窦 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三为杜伏威,辅公袥领导的江淮义军。 20、正当农民起义勃兴之时,一些地主官僚也乘时起兵。首先是礼部尚书杨玄感于大业九年起兵黎阳,进围东都。 21、隋朝自开皇元年(581年)建立,到大业十四年(618年)灭亡,前后历时37年。 22、唐朝中央政权的主要机构仍然是三省六部制,在地方上,唐朝仍实行州、县两级制。 23、唐高祖时,命裴寂等人以隋《开皇律》为基础,与武德七年(624年)损益而成《武德律》。太宗时对《武德 律》加以修订,修成《贞观律》,至此,《唐律》基本形成。高宗时,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律》,后又对《永徽律》作出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卷,后《疏议》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中国古代史综合问题

1、试选一种理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特征与途径进行解说。(试就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点分析我国文明起源与国家产生路径的特色)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其他文明起源最大的不同是:古代中国在进入文明时代时,氏族制度不仅没有被炸毁,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顽强地保存着,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氏族制度和分封制度相结合,不仅是夏商王朝统治的基础,而且是当时社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通过氏族组织剥削劳动者的力役地租是当时最主要的剥削形式。 文明是如何在古代中国兴起的?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关键是政治权威的兴起与发展。任何文明的产生都建立在财富的绝对积累和集中上,而财富的积累和集中首先需要凭借政治权力的行使来实现,政治王朝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一直形影不离。政治权力在中国的成长为几个内在联系的因素所促动:①亲族层序系统的建立②统治者的道德权威③武装力量④对神与祖先沟通手段的独占⑤对财富本身的独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天地神人沟通手段的独占。红山文化就是以规模宏大的祭祀建筑群及其所表现的“通神为礼”作为其进入文明社会特征的。张光直认为,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以人和自然关系的改变为契机,通过技术的突破、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的变化引起社会的质变,另一种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改变为主要动力,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是通过政治权威的建立与维持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前者以苏美尔文明为代表,特征是金属工具在生产和灌溉领域的大规模运用,贸易的扩展、文字对经济的促进,神权与国家的分立等。它成为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主要来源;后者则以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为代表,特征为金属在政治与宗教活动中的广泛运用,政治分层系统与网状结构的形成、文字和艺术成为宗教的附属品,成为天人沟通的工具。前者在兴起的时候突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束缚,并与旧时代之间产生了断裂,后者则从史前继承了各种制度观点与仪式。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即认为中国---玛雅文明曾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而苏美尔文明只是一种例外。这个观点无疑是对传统历史观的严重挑战。古代中国文明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把世界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如天和地,人和神,生与死。上天与祖宗是知识与权力的源泉,天地之间的沟通必须以特定的人物和工具为中介,这就是巫师与巫术。统治者只要掌握了这二者以及附属于他们的艺术、文字等物品,就占有了与天和祖先的交通大权,也就取得了权威。三代的统治都带有强烈的巫术色彩,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所谓“萨满式”的文明。 2.结合中华文明形成的自然条件特点,说明我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严重宗法血缘性的原因。 参考答案:中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印度河、两河、尼罗河三个河域加在一起都没有中国的这块地方大。换句话说,中原腹地之大等于一个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没有严重的交通阻碍,黄河流域也不象印度那样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于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从东到西都有差不多的风貌。这种横向的延续性表明交通良好,可以彼此相互学习。就物资来说,以安阳为中心,向外画50公里到60公里的半径圈里,什么样的资源都有。而黄土层又构成特殊的条件,黄土并不天然地肥沃,有赖人为的努力,有一分力气下去出一分东西,放两分下去出两分,不放就什么都没有。耕作也象尼罗河一样,需要长期地保持一块耕地才可能有好的收获。长期改良小耕种地区的条件造成中国地缘的土著和亲缘的结合,同一地点的乡亲住在一切久了就变成了一家人,使得在土著之外也有亲缘上的紧密结合。

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高考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先秦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5.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6.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留。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字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8.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9.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1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中国古代史研究热点问题

中国古代史研究热点问题 一、秦汉简牍学研究: 新史料的出现是推动历史研究纵深发展的动力之一,尤其是秦汉史的研究,传世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制约了史学研究的发展。本世纪初,在西北的新疆、甘肃等地,陆续出土了不少汉简,一些学者开始利用这些资料对秦汉社会进行研究。建国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考古成果似乎十分垂青秦汉历史,秦汉简牍大量的出土。主要有1975年云梦秦简、1990-1992年敦煌悬泉置汉简、1993年连云港尹湾汉简、2001年张家山汉简、2002年江西里耶秦简、2002年长沙东牌楼汉简等等,大量简牍的出土,为秦汉史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研究者们利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相结合的方法,在秦汉官僚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法律制度、民族关系、社会史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云梦出土了一千多支竹简,主要是秦代的法律制度,还有反应当时社会风俗的《日书》。1996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达三万多枚,主要是地方的官方档案文书,1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大大充实了少得可怜的秦史资料。这批简牍是秦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资料,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含罚没财产)登记和转运、里程书等。运用简牍这批简牍,学者们对秦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文书制度、邮驿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张家山汉简主要有《二年律令》是汉初的法律条文。学者们不仅对汉初的法律、行政制度有了深入的研究。利用这些制度资料,研究汉初国家对社会关系的整合情况,推动了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尹湾汉简的出土,为研究汉代地方郡县机构中官吏组成,官吏的的升迁、职能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推动了汉代行政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另外,简牍的整理、文字的识读、简牍文书的特点规律等都成为研究热点。 借助于新史料,不仅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还出版有《简帛研究》等专业期刊、以及简帛网站等。还出版了一些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汉代官文书研究》、《简牍文书学》等等。 二、中古社会变迁研究 中古社会变迁是近几年史学界在探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新领域提出的命题。中古即魏晋——隋唐时期,上承秦汉、下启近古,跨越了约7个世纪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诡谲,经济形势波浪起伏,文化图景绮丽瑰伟,既与前后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衔接,又存在着许多可以标识为“中古特色”的时代个性和历史内容。中古社会演变的社会特征表现为:经济上,战国秦汉,是商品交换经济、城市经济非常繁荣的时代。自汉末三国开始,社会经济转变为“自然经济”。其时,城市破坏,城市商品交换经济衰歇,钱币废而不用;社会经济生活农业为主,自给自足为主。到唐中叶才又开始转化。唐中叶后,商业交换复兴。在劳动者身份上,汉代以编户齐民和奴隶,中古时期人们则主要是被称为“部曲”、“客”、“门生”、“故吏”等等的半自由的依附民。政治上,秦汉是官僚社会,中古则是贵族社会。这样一个更为深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李鸿宾 中央民族大学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分) A、仰韶文化中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B、仰韶文化中是以老者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C、仰韶文化是以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D、龙山文化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2东汉时期豪强势力突出,下列对豪强说法正确的是(D)。(1.0分) A、豪强势力主要来自于洛阳地区 B、豪强来源于小地主阶级 C、豪强来源于官僚世家D具有武装力量3东汉社会的民族问题主要体现为(C)。(1.0分) A匈奴问题和突厥问题B、突厥问题和西域问题C、匈奴问题和西域问题D、匈奴问题和鲜卑问题 4以下不属于北京猿人特点的是(A)。(1.0分) A、颧骨较低 B、脑容量相比现代人小 C、嘴部突出 D、眼睛比较深陷 5南朝的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在公元(C)年。(1.0分) A、537年 B、547年 C、557年 D、527年 6学术界把商朝社会划分于(B)。(1.0分) A、后期氏族社会 B、奴隶社会 C、早期王朝社会 D、早期封建社会 7汉武帝时期,汉朝选拔人才的新途径是(C)。(1.0分) A、赀选制 B、任子制 C、郡首举孝廉 D、建立太学

8属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代表是(B)。(1.0分) A、阳明学派 B、乾嘉学派 C、太谷学派 D、稷下学派 9假如你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你不能做以下哪件事情。(C )(1.0分) A、蓄养家畜 B、种植农作物 C、学习甲骨文 D、烧制陶器 10( A)开始商鞅变法。(1.0分)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9年 C、公元前366年 D、公元前359年 11(B)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1.0分) A、中康 B、桀 C、相 D、启 12明朝以前的统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1.0分) A、赋税问题 B、南北问题 C、对外交流问题 D、徭役问题 13西周实行的(D),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权力变化的空间。(1.0分) A、禅让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4汉初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这一政策是根据(D)的思想。(1.0分) A、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 B、儒家仁孝思想 C、纵横家纵横捭阖的思想 D、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 15到东汉时期,中朝官直接形成了一个(A)机构。(1.0分) A、尚书台 B、内阁 C、军机处 D、国子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