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实用版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实用版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实用版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实用版

YF-ED-J199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

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通过总结吸取近些年来全国发生的重特大

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亡人火灾事故的深刻

教训,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

的认识:消防救援设施是火灾情况下,保障消

防人员通过利用、使用这些设施,更加便捷、

高效地实施灭火和救援的重要途径和显要工

具。20xx年新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

消防救援设施的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

善,体现出消防设施与你、我、他在生命安全

方面的紧密联系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密切关系,

因此,人们应该倍加爱护,像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来建设和维护。下面介绍有关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

一、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是保障消防车安全、快捷通行的救援车道,也是生命通道,应满足事故情况下消防车通行、火场供水、灭火和救援需要,因此,应禁止破坏消防车道路,并禁止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道。具体设置要求是:

1城市街区内的道理应考虑消防车通行,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宜大于160米;

2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米或总长度大于220米时,应设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3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

馆、2000个座位会馆、占地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4对于住宅建筑和比邻山坡或河道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5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车道净宽度和净高度不应小于4米;

(2)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需要;

(3)环形消防车道应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

(4)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米X12米;高层建筑不宜小于15米X15米,供重型消防车使用的

不宜小于18米X18米;

(5)消防车道靠近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外墙,不宜小于5米;

(6)消防车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种植、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电线等障碍物;

(7)消防车道坡度不宜大于百分之八;

(8)消防车道应满足承载消防车(重量)压力的要求。

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火灾情况下停放消防车,供消防人员利用消防车及其车载的设施设备,通过室外对建筑进行灭火和救人的消防车操作场,火灾时可能面对众多受火灾围困人们的唯一生命希望,是是非之地,应注意爱

护。具体设置要求是:

1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距离不宜大于30米,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符合上述规定;

2高层建筑应至少在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四分之一,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此范围内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米;

3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

(1)场地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或车辆出入口;

(2)场地的长度和宽度不应小于15米和8米。超过50米建筑的场地长宽均不应小于15米;

(3)场地与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够承受消防车的压力;

(4)场地与消防车道连通,并且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外墙5米大于10米,坡度不宜大于百分之三。

三、救援入口

消防救援窗口是火灾情况下,消防人员进入建筑室内灭火和救人的又一个有效的渠道和途径,应注重维护和管理好。具体设置要求是:

1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2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3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米和1米;其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米,间距不宜大于20米,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4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有明显标志。

四、直升机停机坪

建筑屋顶建设和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是解决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逃生的另一渠道,是危急情形下人员脱离险境的唯一途径,应注重建设停机坪,并维护好停机坪及附属的设施。具体设置要求是:

1建筑高度大于100米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援的设施,平台上的突出

物不大于5米高度;

2屋顶平台上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周围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和应急照明设施,并且在停机坪适当位置设置消火栓。

五、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是在火灾事故情况下,供消防人员进入建筑层内灭火和运输灭火救援装备以及运输受伤人员的垂直消防专用运输工具,平时禁止乘坐和使用。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1建筑高度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高度大于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1)能每层停靠;

(2)电梯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电梯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4)电梯轿箱内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5)电梯轿厢内应使用不燃材料装修。

六、室外消防系统

设置原则是利用室外消防给水设施给消防车供水或者与消防车和水泵接合器的连接组合,对建筑物实施的灭火。主要是由市政消火栓系统和建筑室外消火栓系统两部分构成,具体设置要求是:

1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

消防人员与灭火救援的安全关系

消防人员与灭火救援的安全关系 —由心理素质来决定灭火救援中的人员安全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居乐业,谱写了一曲曲辉煌壮烈的奉献之歌。为了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牺牲,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本文将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应战能力”的指导思想,结合近年来全国所发生的各类事故和各种数据来说明,在灭火救援中思想和人员安全的关系。 一、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的基本思想和牺牲的基本数据、原因 (一)、以人为本思想与消防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将“救人第一”始终作为灭火救援战斗的最高准则,始终坚持将抢救人的生命作为消防抢险救援战斗的最重要的目的。然而在历次灭火抢险救援战斗当中,由消防队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集体有时为了抢救受害者的生命而牺牲。从灭火抢险救援战斗的恶劣环境来看,消防队员受伤牺牲的可能性远比不参加灭火抢险救援战斗的人高;但是从消防部队长期建设的发展来看,近可能的减少灭火救援战斗当中的人员伤亡,既是部队发展的需要,更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我国消防救援队伍既担负着灭火抢险救援的重任,还担负着监督消防法规的

职责,“以人为本”一直是消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消防事业人命关天,所以在消防部队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表1我国消防部队职能 (二)、近几年来我国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牺牲人数情况和牺牲原因分析 表2近几年来公安消防部队人员伤亡原因及比例

消防灭火救援是艰辛的劳动和工作,灭火救援现场情况异常复杂,经常发生不可预料的事件和灾难,导致消防官兵受伤甚至死亡,根据近几年来的案例和自己一点浅薄的经验来分析,可以将消防官兵伤亡原因作如下分析: 表3 我国消防部队消防官兵伤亡原因分析 (三)、相应的对策 根据伤亡原因和近几年来的案例再结合目前消防部队的现状,主要对策有以下四点: 第一、开展科技大练兵,大力提高消防部队指挥队伍素质和救援一线人员的各项技能、素质、应变能力。 第二、认真学习给种类操作规程和规范,真正按规范指

灭火救援设施消防车道

灭火救援设施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是供消防车灭火时通行的道路。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火灾时确保消防车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为及时扑灭 火灾创造条件。消防车道可以利用交通道路,但在通行的净高度、 净宽度、地面承载力、转弯半径等方面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 需求,并保证畅通。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室外消火 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左右,按规定一般设在城市道路两旁,故将道 路中心线间的距离设定为不宜大于160m。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根据当地消防部队使用的消防车辆的外形尺寸、 载重、转弯半径等消防车技术参数,以及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周围 通行条件等因素确定。 一、消防车道设置要求 (一)环形消防车道 1.对于那些高度高、体量大,功能复杂、扑救困难的建筑应设环形 消防车道。

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 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 于山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 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沿街的高层建筑,其街道的交通道路,可作为环形车道的一部分。 如图:2-11-1 (a)环形消防车道(b)沿建筑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图2-11-1消防车道示意图 2.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 大于1500㎡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 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时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必要时还应设置与环形车道相连的中间车道,且道路设置应考虑大型车辆的转弯半径。 (二)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1.对于一些使用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长的建筑,如L形、U形口形建筑,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为了日常使用方便和消防人员快速便捷地进入建筑内院救火,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如图2-11-2 图2-11-2穿过建筑物进入内庭院的消防车道示意图

高层地下灭火救援训练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36-70 高层地下灭火救援训练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高层地下灭火救援训练调研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13”会议以来,全国消防部队围绕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灭火救援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训练,部局、总队也先后开展全面督查检查。有关情况反映,我省该项工作开展总体较好,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各级都很重视,各项训练认真扎实,效果很好。譬如:总队、支队两级举办的专项培训班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全体战训骨干。针对性强,对高层灭火战术、供水方法、装备应用、地下空间排烟等高难课题进行专题研讨,推广了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各级各地都认真开展了高层供水测试、登高训练,贵阳等单位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技术规程;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中心城市高层供水能力都能

顺利达到当地最大建筑高度;大部分支队针对性地开展装备性能测试,并改进和加强了高层供水器材的配备。特别是贵阳支队单车、双车耦合供水顺利达到228米的最大建筑高度,供水成绩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名列前列,而且水带不爆破、接口不脱落、发动机运转平稳,实施过程井然有序,一气哈成,训练有素。半年来,围绕贴近实战,从难从严,科学施训,部队实战能力取得了明显提升,高层、地下火灾和重特大火灾攻坚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摸清了全省大、中城市高层灭火救援实力,做到了“心中有数”。总队还通过搜集、研究、总结、借鉴,制定了《贵州省消防部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勤务规程》,是一个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重要文件,对于规范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有重要作用。 在部局、总队两级督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够注意、容易忽视的问题。有些还造成了一些轻微的事故,当然,这只是个别的,万幸的是大部分问题都没有导致不良后果。但我们绝不能因为没有造成后果就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445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标准版本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标 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通过总结吸取近些年来全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亡人火灾事故的深刻教训,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消防救援设施是火灾情况下,保障消防人员通过利用、使用这些设施,更加便捷、高效地实施灭火和救援的重要途径和显要工具。20xx年新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体现出消防设施与你、我、他在生命安全方面的紧密联系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密切关系,因此,人们应该倍加爱护,像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来建设和维护。

下面介绍有关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 一、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是保障消防车安全、快捷通行的救援车道,也是生命通道,应满足事故情况下消防车通行、火场供水、灭火和救援需要,因此,应禁止破坏消防车道路,并禁止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道。具体设置要求是: 1城市街区内的道理应考虑消防车通行,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宜大于160米; 2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米或总长度大于220米时,应设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3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2000个座位会馆、占地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展

如何有效把握灭火救援现场疏散救人行动

如何有效把握灭火救援现场疏散救人行动 疏散救人是消防人员使用各种消防器材和技战术方法,将受火势围困或其他险情威胁的人员疏散、解救至安全区域,或通过改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避免伤亡发生的战斗行动,本文就如何把握疏散救人行动进行探讨。 1.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救人与灭火相辅相成,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合理部署救人力量和灭火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火场指挥员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1.1全力实施救人 当火灾现场被困人员较多且目标明显,救人任务重,到场消防力量明显不足时,应首先采取果断措施,快速部署行动,堵截火势,强攻突破,千方百计地营救疏散遇险人员,同时快速出水,破拆结构开辟疏散通道,掩护被困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1.2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 火灾现场有人员被困,但短时间内不会受到火势威胁, 到场灭火救援力量足够时,救人与灭火应同步进行。同时,集中优势力量,快速控制和扑灭火势。组织力量实施救人行动时,要结合火场实际,把灭火力量部署在火场的主要方面,防止顾此失彼。

1.3先灭火后救人 当疏散救人的途径被火势封堵,不扑灭控制火势就无法进行疏散救人时;当火势不大,但疏散救人任务重,如果先疏散救人就有可能失去灭火战机,造成火势扩大或增加伤亡时;当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可能发生爆炸,不及时出水灭火,有可能扩大灾情,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的情况下,火场指挥员应在火灾现场的主要方面集中部署兵力,迅速控制和消灭火势。 2.抢救人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合理选择救人的途径和正确使用救生器材,是成功救人的关键。疏散救人行动必须根据起火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情况,以及火势对被困人员的威胁等情况综合考虑,利用最便捷、最安全的方法和途径来进行。 2.1搜救是救人的有效方法搜救包括搜索、搜查、搜寻,这是火场救人的有效方法。搜救是消防队伍到达火场后的前期行动,后期的清理不是搜救,搜救主要内容有引导疏散、救助疏散和紧急避险疏散。引导疏散是首先启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遇险人员情绪,指引人员疏散方向;救助疏散是对失去行动能力的遇险人员,采取背、抬、抱等方法进行救助,对一时无法疏散的遇险人员,应为其提供简易的防护面具,利用各类设施进行救助;紧急避险疏散是当疏散通道被烟火严重封堵且外部救人措施也无法实施时,可采取各种如喊话、电话通知等措施,将遇险人员转移至屋顶、毗邻建筑的平台、避难层等相

灭火救援实战训练操法总汇编

灭火救援实战训练操法汇编 1、地下建筑灭火进攻操 2、高层建筑综合灭火操 3、交通事故处置操 4、400米综合体能训练操 5、单绳速降操 6、负重登高操 7、利用泡沫钩管沿油罐旋梯强攻扑救油罐火灾操 8、梯次进攻百米纵深操 9、氯气泄漏堵漏操 10、泡沫钩管与九米拉梯联用扑救油罐火灾操 11、多层建筑攻操 12、救人自救操 13、危险化学品槽车交通事故堵漏操 14、登高翻越障碍灭火进攻操 15、液化石油气泄漏堵漏操 16、利用拉梯强攻操 17、穿越障碍综合破拆操 18、地下侦察救人操 19、利用三脚架深井救人操 20、有毒区域侦检救人操 21、人员密集场所救人、控火、排烟同时展开操 22、钢结构建筑侦察、救人、灭火操 23、大跨度钢结构建筑“五车四炮”攻冷却操

24、易燃建筑区(露天)百米纵深进攻操 25、易燃建筑区(露天)双百米纵深进攻操手语

一、地下建筑灭火进攻操 一、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攻坚组人员掌握在高温浓烟条件下,地下纵深进攻、攻坚组交替战斗、实施紧急救助等方法。 二、适用条件 已查明地下建筑起火部位、燃烧围及蔓延方向等情况,人员疏散完毕,排烟、照明、通信等措施已部署到位,需派出攻坚组强攻灭火。 三、场地器材 在地下室入口前10米处标出起点线,在起点线一侧放置记录板、记时器,另一侧5米处停放1辆水罐消防车,车辆器材配备不低于最低配备标准,另外配置热成像仪、测温仪、止水器、导向绳、分支导向绳、照明灯具、机(电)动等破拆器材。三个攻坚组队员着灭火防护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起点线后站成三列横队,指挥员与记录员站在记录板一侧。 四、操作程序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第一攻坚组各号员相互固定好导向绳,1号员铺设1盘65毫米水带,连接止水器和水枪,2号员携带1盘65毫米水带、1个止水器、热成像仪,3号员携带金属切割机,4号员铺设1盘80毫米水带,一端连接分水器一端连接消防车出水口,并用手语示意出水;记录员进行登记(、压力表数值、进入时间)并计时后,攻坚组按3-1队形进入;当进入地下室负一层时,1、2号员利用止水

消防救援设施

第三节救援设施的布置 (一)消防电梯检查内容 7.3.1 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1 建筑高度大于33m 的住宅建筑; 2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 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7.3.2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 台。 7.3.3 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1台消防电梯,但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1 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的高层塔架; 2 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的丁、戊类厂房。 7.3.4 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消防电梯。 7.3.5 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外,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 的通道通向室外; 2 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应符合本规范第5.5.28 条和第6.4. 3 条的规定;

3 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本规范第5.5.27 条规定的户门外,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4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 7.3.6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7.3.7 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7.3.8 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每层停靠; 2 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4 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 5 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6 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7 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直升机停机坪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面积超过2000m2的旅馆、办公楼、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的屋顶宜设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7.4.2 直升机停机坪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在屋顶平台上时,距离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不应小于5m; 2 建筑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 个,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 3 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4 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消防中队灭火救援个人述职汇报.doc

消防中队灭火救援个人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 本人自1993年入伍以来,从事灭火救援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期间曾就读过全日制昆明消防指挥学校防火管理专业中专、函授制武警学院消防管理专业大专和利用业余时间研读相关灭火救援理论书籍,参加过数千次灭火救援工作,现就本人对灭火救援的认识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入伍十余年来,我深知灭火救援理论知识基础地位的重要性,注意加强消防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中专毕业之后,为提高我的灭火救援技术理论,1999年参加武警学院大专函授招生考试并被录取,在三年的大专函授学习中,系统学习了灭火救援技术理论知识,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大专学历文凭。日常工作中,我注意对业务理论的学习和积累,时常对《消防灭火救援》、《灭火扑救研讨资料汇编》、《国内外典型火灾战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手册》、《特种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书进行自学,作读书笔记3万余字,为灭火救援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矗 二、严格落实执勤备战,充分做好灭火救援的准备 根据上级和中队的《执勤业务训练计划》、《岗位练兵实施方案》、《大练兵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中队实际,以“练为战”为指导,立足中队现有装备,立足责任区、立足人员岗位、立足务实创新的思维,积极开阔思路,抓准着力点,积极完成执勤备战所要求的训练任务的同时,研究开发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多个训

练项目。并从丰富官兵业务理论水平入手,先后组织中队人员学习了《消防灭火救援》、《执勤战斗条令》、《消防法》、《特勤业务训练》、《执勤中队训练》等业务书籍,坚持集中授课,通过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兵的理论水平。此外,针对各地发生的化学灾害事故和典型火灾案例及抢险救援战例进行了研讨分析,编写了关于化工、高层、地下等方面的战例研讨材料,根据中队的实力情况编写了灭火救援战斗编程,使战例研讨转变成一种技能。根据保卫对象的重要性和其特点共收集重点单位的“六熟悉”资料卡。通过对人员、装备等一系列的管理和训练,达到落实执勤备战制度,充分做好救援准备。 三、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发挥救援力量的效益 现代火灾多为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工程火灾,能源、交通火灾等,这些火灾可能是多种物体等燃烧爆炸共存,重大的工业事故、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恶性的火灾并发,火势凶猛,蔓延的速度非常快,很容易形成立体、纵深、全方位的区域性火灾。这些火灾的扑救难度大,采取的战术、技术复杂多变,对消防官兵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应用技术的改革刻不容缓,对此,我深深体会。十多年来,我所参加的数千次灭火抢险救灾当中,基本上遵循灭火救援战术原则和灵活的战斗方法。其中能较好的运用各种战术要领并完成好战斗任务的如曾成功处置南化酒精罐燃烧火灾等,能遵循基本处置程序,及时消除灾害,防止事故扩大,这都得益于较好的运用灭火救援战术和技术,坚决贯彻“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和坚持救人第一的思想。 四、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灭火救援体系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通过总结吸取近些年来全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 亡人火灾事故的深刻教训,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 的认识:消防救援设施是火灾情况下,保障消防人员通过利用、使 用这些设施,更加便捷、高效地实施灭火和救援的重要途径和显要 工具。2014年新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项 目和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体现出消防设施与你、我、他在生命 安全方面的紧密联系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密切关系,因此,人们应该 倍加爱护,像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来建设和维护。下面介绍有关消 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 一、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是保障消防车安全、快捷通行的救援车道,也是生命通道,应满足事故情况下消防车通行、火场供水、灭火和救援需要,因此,应禁止破坏消防车道路,并禁止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道。具体 设置要求是:

1城市街区内的道理应考虑消防车通行,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宜大于160米; 2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米或总长度大于220米时,应设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3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2000个座位会馆、占地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4对于住宅建筑和比邻山坡或河道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5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车道净宽度和净高度不应小于4米; (2)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需要;

(3)环形消防车道应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 (4)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米X12米;高层建筑不宜小于15米X15米,供重型消防车使用的不宜小于18米X18米; (5)消防车道靠近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外墙,不宜小于5米; (6)消防车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种植、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电线等障碍物; (7)消防车道坡度不宜大于百分之八; (8)消防车道应满足承载消防车(重量)压力的要求。 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灭火救援基础理论试题三级

基础理论(三级) 一、单项选择题 1、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A)。(易)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光电反应 D、分解反应 2、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B),有分解反应。(易) A、氧化反应 B、化合反应 C、聚合反应 D、连锁反应 3、可燃物质与( D )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中) A、空气 B、氧化剂 C、助燃剂 D、空气或氧化剂 4、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 B )。(易)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着火源 D、易燃物 5、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D)四种。(中) A、闪燃 B、自燃 C、着火 D、阴燃 6、(A)、磷、钾等单质固体物质着火后先熔融,后燃烧。(难) A、硫 B、沥青 C、石蜡 D、松香 7、有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称为(B)。(难) A、内部燃烧 B、表面燃烧、 C、放射燃烧 D、阴燃 8、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C)的不同,燃烧可分为两大类。(难) A、混合时间 B、混合浓度 C、混合状况 D、混合方式 9、(B)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中)

A、预混燃烧 B、蒸发燃烧 C、分解燃烧 D、扩散燃烧 10、(A)、石蜡、松香等物质先熔融,后蒸发成蒸气,分解、氧化燃烧。(难) A、沥青 B、金属钾 C、电石 D、黄磷 11、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燃烧称为(A)。(中)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完全燃烧 D、扩散燃烧 12、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份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B)。(中)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完全燃烧 D、预混燃烧 13、某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发生热分解,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即(A)。(中) A、表面燃烧 B、放射燃烧 C、蒸发燃烧 D、扩散燃烧 14、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C )。(中) A、蒸发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均相燃烧 15、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转变为(A)。(中) A、有焰燃烧 B、无焰烧烧 C、自燃 D、闪燃 16、在固体可物中,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A)固体。(中)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自燃 17、下列不是固体物质的燃烧方式是(D)。(中)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自燃

15灭火救援业务训练

三级消防岗位资格 一、单择 1.( A )是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进行本职、本专业必备知识和技、战术的训练活动。(易) A、灭火救援业务训练 B、指挥技能训练 C、技术训练 D、战术训练 2.业务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依据( A ),在总结几十年业务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中) A、业务训练的基本规律 B、火灾扑救的基本规律 C、灭火救援的总要求 D、业务训练的总要求 3.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基本原则不包括( D )。(易) A、从难从严原则 B、训养一致原则 C、训战一致原则 D、科学施教原则 4.贯彻训战一致原则,应坚持( C )标准。(中) A、质量 B、效益 C、战斗力 D、素质 5.贯彻从难从严训练原则,就是要立足于( D ),加强战法研究,提高训练质量。(难) A、打好常规战 B、练好基本功 C、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 D、灭大火、打恶仗 6.贯彻分类施训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结合战斗人员专业特点和( A ),分类实施训练。(难) A、装备情况 B、火灾特点 C、身体素质 D、辖区情况 7.实施分类训练时,要根据各类战斗人员(B)和各年度兵的训练要求及素质情况区别对待。(中) A、职务级别 B、专业特点 C、理论水平 D、战斗能力 8.( C )原则是指按照训练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严格、正规的训练,加强训练管理,保持良好的训练秩序。(易) A、分类施训 B、从难从严 C、正规系统 D、训养一致 9.贯彻正规系统原则,必须严格依法治训,( B ),克服训练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易) A、按标施训 B、按纲施训 C、按质施训 D、按量施训 10.训养一致原则是指注重提高正课训练效率,加强( D ),坚持训练与养成相结合,提高巩固训练成绩。(易) A、理论知识教育 B、规章制度教育 C、条令条例教育 D、平时养成教育 11.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基本的组训形式主要有( B )种。(易) A、三 B、四 C、五 D、六 12.不属于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基本的组训形式是( C )。(易) A、按建制训练 B、按岗位训练 C、按技术训练 D、按基地训练 13.( D )通常以轮训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中) A、按建制训练 B、跨区域训练 C、实地训练 D、基地训练 14.( B )能避免训练内容上的重复,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易) A、按建制施训 B、按岗位分训 C、按专业分训 D、基地训练

/消防中队灭火技术个人述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684-19 /消防中队灭火技术个人述职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消防中队灭火技术个人述职报告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本人自1993年入伍以来,从事灭火救援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期间曾就读过全日制昆明消防指挥学校防火管理专业中专、函授制武警学院消防管理专业大专和利用业余时间研读相关灭火救援理论书籍,参加过数千次灭火救援工作,现就本人对灭火救援的认识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入伍十余年来,我深知灭火救援理论知识基础地位的重要性,注意加强消防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中专毕业之后,为提高我的灭火救援技术理论,1999年参加武警学院大专函授招生考试并被录取,在三年的大专函授学习中,系统学习了灭火救援技术理

论知识,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大专学历文凭。日常工作中,我注意对业务理论的学习和积累,时常对《消防灭火救援》、《灭火扑救研讨资料汇编》、《国内外典型火灾战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手册》、《特种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书进行自学,作读书笔记3万余字,为灭火救援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严格落实执勤备战,充分做好灭火救援的准备 根据上级和中队的《执勤业务训练计划》、《岗位练兵实施方案》、《大练兵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中队实际,以“练为战”为指导,立足中队现有装备,立足责任区、立足人员岗位、立足务实创新的思维,积极开阔思路,抓准着力点,积极完成执勤备战所要求的训练任务的同时,研究开发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多个训练项目。并从丰富官兵业务理论水平入手,先后组织中队人员学习了《消防灭火救援》、《执勤战斗条令》、《消防法》、《特勤业务训练》、《执勤中队训练》等业务书籍,坚持集中授课,通过学习很大程度上提

民用建筑灭火救援设施防火案例分析,附答案解析!

民用建筑灭火救援设施防火案例分析,附答案解析! 某房地产开发项目,拟建一栋高层四星级旅馆,地 上12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50m,框架剪力墙 结构,设有集中空气调节系统,主体建筑长度 120m,宽度40m,裙房部分尺寸见下图,总建筑 面积71345m2;高层主体南侧裙房外为旅馆主入口,设置了长30m、宽6m、高5m的雨棚,建筑 周围设宽度为9m的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内 边缘距离建筑外墙15m,沿建筑高层主体南侧和东 侧设置了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登高操作场 地的坡度为2%;该旅馆共设有8部电梯,其中有1部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 合用前室使用面积为8.5m2,合用前室设置的门设 置了耐火极限为3.00h的防火卷帘,并设置了挡水 设施,在消防电梯的井底设有排水井,其容量为 3m3,排水泵排水5L/s,消防电梯竖井与普通电梯 竖井相互连通;该旅馆建筑内已按现行有关国家工 程建设消防技术标规定配置了消防设施及器材。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定该宾馆的建筑分类与所需最低耐火等级。 答: 该宾馆的建筑分类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所需最低耐火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 (2)该宾馆在消防车道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提出相关建议。 答: 该宾馆建筑周围设置了宽度为9m的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内边缘距离建筑外墙15m,消防车道的坡度3%,符合规范要求,但题设中未提及消防车道净空高度、转弯半径均等相关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消防车道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车道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②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 ③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 (3)该宾馆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中a1、a2、a3、a1+a2十a3、b1、b2、cl、c2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有哪些相关要求? 答: 该宾馆建筑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满足下列设置要求: ①a1、a2、a3的长度分别不应小于15m,还需满足: ai+a2+a3≥L=120m且a1+a2+a3≥80m(建筑周边长度的1/4) 注:L为高层建筑主体的一个长边长度;建筑周边长度指高层建筑主体的周边长度。 ②bl、b2的长度分别不应大于30m,规范要求: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 ③cl、c2的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0m。 (4)该宾馆消防电梯设置方面有哪些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答: 该宾馆消防电梯设置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a I时'间H 卜/ / 1 / 6

通过总结吸取近些年来全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亡人火灾事故的深刻教训,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消防救援设施是火灾情况下,保障消防人员通过利用、使用这些设施,更加便捷、高效地实施灭火和救援的重要途径和显要工具。 20xx 年新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救援设施的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体现出消防设施与你、我、他在生命安全方面的紧密联系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密切关系,因此,人们应该倍加爱护,像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来建设和维护。下面介绍有关消防救援设施的功能和设置要求,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 、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是保障消防车安全、快捷通行的救援车道,也是生命通道,应满足事故情况下消防车通行、火场供水、灭火和救援需要,因此,应禁止破坏消防车道路,并禁止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道。具体设置要求是: 1城市街区内的道理应考虑消防车通行,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宜 大于160 米; 2 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米或总长度大于220米时, 应设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3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20xx 个座位会馆、占地面积大于3000 平方米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4对于住宅建筑和比邻山坡或河道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长边 设置消防车道,但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5 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车道净宽度和净高度不应小于 4 米; 环形消防车道应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面积不应小 于 12 米 x12 米;高层建筑不宜小于 15 米 x15 米,供重型消防车使用 的不宜小于18米X18米; 5)消防车道靠近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外墙,不宜小于 5 米; 6)消防车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种植、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 木、架空电线等障碍物; 7)消防车道坡度不宜大于百分之八; 8)消防车道应满足承载消防车(重量)压力的要求。 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火灾情况下停放消防车,供消防人员利用 消防车及其车载的设施设备,通过室外对建筑进行灭火和救人的消防 车操作场,火灾时可能面对众多受火灾围困人们的唯一生命希望,是 是非之地,应注意爱护。具体设置要求是: 1 建筑高度不大于 50 米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 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距离不宜大于 30 米,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的总长度仍符合上述规定; 2高层建筑应至少在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四分之一,连续布置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此范围内裙房进深不应大于 4 米; 2) 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需要; 4)

灭火救援基础知识

灭火救援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选不给分,选错倒扣1分) 1.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做C。 A.爆炸温度下限 B.爆炸浓度下限 C.爆炸浓度上限 D.爆炸浓度极限 2.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C。 A.自燃 B_闪燃 C.阴燃 D.着火 3.磷燃烧时发出─A───火焰。 A.黄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 4.闪点─A───口C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 A.<28 B.≤28 C.≤60 D >60 5.苯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B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6.一般情况下,木材的燃烧形式属于─B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扩散燃烧 7.《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D───负责。 A.省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8.《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标准型普通消防站责任区面积不应大于──B── 1Km2。 A.4 B.7 C.8 D.9 9.《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特勤消防站配备车辆为─D───辆。 A.4~6 B.4~5 C 7~8 D..6~8 10.《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灭火战斗中非紧急情况下的组织指挥原则是: 统一指挥和─B───。 A.越级指挥 B.逐级指挥

C.计划指挥 D.临机指挥 11.公安消防部队战备等级分为 A 、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A.经常性战备 B.日常战备 C三级战备 D.经常战备 12.依据灾害类型可将灭火救援预案划分为 C类。 A.4 B.5 C 6 D.7 13.消防水源通常分为──D──两大类。 A.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池 B.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 C.地上式消火栓和地下式消火栓D.人工水源和天然水源 14.─B───属于二级战备要求。 A.各级首长和机关人员就位 B.严格控制人员外出 C.根据需要派出力量进入执勤区域 D.停止人员休假和外出 15.公安消防部队火场组织指挥通常分为─C───个层次。 A.3 B.4 C. 5 D.6 16.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应按─B───的程序进行。①科学计算,确定参战力量和装备;②调查研究、收集资料;③确定作战意图;④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⑤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整。 A.②一④一③一①一⑤ B_④一②一①一③一⑤ C.②一④一①一③一⑤ D.②一④一⑤一①一③ 17.容积为6I。,压力为30MPa的空气呼吸器最大使用时间是──C──min。 A.30 B. 50 C.60 D 80 18.救生气垫一般适用于─A─── A.10 B.15 C.20 D.80 19.高层民用建筑系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C m且层数为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 A.20 B.22 C.24 D.26 20.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间距应不超过─B──m。 A.20 B.30 C.40 D.50

高层地下灭火救援训练调研报告

高层地下灭火救援训练调研报告 “2·13”会议以来,全国消防部队围绕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灭火救援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训练,部局、总队也先后开展全面督查检查。有关情况反映,我省该项工作开展总体较好,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各级都很重视,各项训练认真扎实,效果很好。譬如:总队、支队两级举办的专项培训班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全体战训骨干。针对性强,对高层灭火战术、供水方法、装备应用、地下空间排烟等高难课题进行专题研讨,推广了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各级各地都认真开展了高层供水测试、登高训练,贵阳等单位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技术规程;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中心城市高层供水能力都能顺利达到当地最大建筑高度;大部分支队针对性地开展装备性能测试,并改进和加强了高层供水器材的配备。特别是贵阳支队单车、双车耦合供水顺利达到228米的最大建筑高度,供水成绩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名列前列,而且水带不爆破、接口不脱落、发动机运转平稳,实施过程井然有序,一气哈成,训练有素。半年来,围绕贴近实战,从难从严,科学施训,部队实战能力取得了明显提升,高层、地下火灾和重特大火灾攻坚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摸清了全省大、中城市高层灭火救援实力,做到了“心中有数”。总队还通过搜集、研究、总结、借鉴,制定了《贵州省消防部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勤务规程》,是一个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重要文件,对于规范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有重要作用。 在部局、总队两级督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够注意、容易忽视的问题。有些还造成了一些轻微的事故,当然,这只是个别的,万幸的是大部分问题都没有导致不良后果。但我们绝不能因为没有造成后果就把问题视而不见,或者让侥幸成为一种习惯,否则终将造成严重后果。现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希望引起广大基层战训骨干同志们应有的重视。 一、不重视火场供水问题,屡屡导致供水中断 大家都知道,19mm水枪充实水柱15m时流量是6.5l/s(升/秒),每分钟出水390l(升),第一出动通常每台车铺设1条80mm干线出2支水枪。如果是8t(吨)

灭火救援设施消防车道(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86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灭火救援设施消防车道 (正式版)

灭火救援设施消防车道(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消防车道是供消防车灭火时通行的道路。设置消 防车道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火灾时确保消防车畅通 无阻,迅速到达火场,为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消 防车道可以利用交通道路,但在通行的净高度、净宽 度、地面承载力、转弯半径等方面应满足消防车通行 与停靠的需求,并保证畅通。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 防车的通行,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 左右, 按规定一般设在城市道路两旁,故将道路中心线间的 距离设定为不宜大于160m。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根据当地消防部队使用的消防 车辆的外形尺寸、载重、转弯半径等消防车技术参

数,以及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周围通行条件等因素确定。 一、消防车道设置要求 (一)环形消防车道 1.对于那些高度高、体量大,功能复杂、扑救困难的建筑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山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沿街的高层建筑,其街道的交通道路,可作为环形车道的一部分。如图:2-11-1

消防灭火救援

消防灭火救援 1 物质的燃烧条件和相应的灭火方法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现象发生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燃烧三要素。 1.1 隔离法:把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 1.2 窒息法:减少空气中氧的含量 1.3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 1.4 化学抑制法:抑制燃烧连锁反应的进行 2 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火灾的定义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分为 A、B、C、D 四类。 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 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3 灭火器材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1 消火栓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1.1 构造:消火栓设备通常装置在具有玻璃门的专用箱内,由水枪、水带和消火栓三部分组成。 3.1.2 使用方法:消火栓使用时需二人以上进行操作,一人将水带铺

开(采用滚动),接好水枪头,另一人将水带与消火栓水阀进行连接,并开启水阀。 3.1.3 使用注意事项:(1)当开启水阀时,水带将产生较大的力,应防止水带滑落伤人;(2)当水带注满水后,应防止重物压水带防止水带瀑裂;(3)在铺开水带时,应防止水带打结;(4)使用后的水带应及时晒干及卷好放入消火栓箱内。 3.2 干粉灭火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3.1 构造: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有内装式、外置式和贮压式三种结构,现以内装式为主,一般由筒体、筒盖、贮气钢瓶、喷射系统和开启机构等部件构成; 3.2.2 使用方法: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在离火几米远处,将灭火器立于地上,用手握紧喷嘴胶管,另一手拉住提环,用力向上拉起并向火源移近,这时器内就会喷出一股带大量白色粉沫的强大气流; 3.2.3 灭火注意事项: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喷射。3.3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3.1 构造: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由钢瓶、瓶头阀和喷射系统组成; 3.3.2 使用方法: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可手提灭火器的提把,或把灭火器扛在肩上,迅速赶到火场。在距起火点大约 5m 处,放下灭火器,一只手握住喇叭形喷筒根部的手柄,把喷筒对准火焰,另一只手或者旋开手轮,或者压下压把,二氧化碳就喷射出来; 3.3.3 灭火注意事项:(1)灭火时应注意在密闭的空间内要采取防止人员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