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浅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浅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作者:赤水五中游奇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执政党最高政治文件和最高政治决策的形式,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引导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深化各种体制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宪法,为了体现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改变了以往放在“国家机构”之后的惯例。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其作为宪法的第五条第一款。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还特别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合乎逻辑地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是中央对这一问题长期思索的结果,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到一个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我们不仅要为有形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而且要为无形的“第五个现代化”,也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奋斗,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201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更是一部全面、具体、更有针对性的依法治国路径图。

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所以具有开创历史新阶段的划时代意义,是因为这次全会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全会通过的《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比如,《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一次以全会文件的形式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一次将守法提高到与立法、执法、司法在依法治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等等。《决定》的创新之处很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决定》的起草情况向全会所作的《说明》中特别提醒我们要关注以下10个方面: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建设本质规律的深刻

把握,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领会和把握。

坚持依法治国保证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社会主义法制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损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实现,保证全国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利,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序进行。

坚持依法治国与解放思想

在依法治国的问题上,“左”和右的思想束缚都存在。“左”是拒绝变革。右的表现是一讲法治就是多党制、三权分立。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我们的思想从对法治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既讲清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理;又讲清楚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些重要论述,振聋发聩,澄清了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模糊认识、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关系的片面看法,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具有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意义。

实现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体系的维系,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国与国之间约定的法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就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实现依法治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几代人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前进的道路上也必然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就必须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各种破坏、犯罪活动能受到有力打击和有效控制,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能得到正确有效地处理。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实行依法治国。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