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计算机拆解实验详解

简单计算机拆解实验详解

简单计算机拆解实验详解
简单计算机拆解实验详解

课程名称:《计算机结构》实验类别:课程实验计算机拆装实验报告

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班级:

组员姓名:

组员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10月23日

一、实验目的

1、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

2、通过实验,了解计算机的配置原理,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接认识。

3、掌握计算机主机的拆装方法。

二、实验步骤

(1)学生分组:2-3人为一组拆装一台机箱。

(2)计算机就绪,了解计算机型号,拔除主机背后的所有连接线,卸掉机箱盖。(3)对照主板说明书,认识主板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接口类型。

(4)拆掉硬盘、光驱、软驱,它们的数据线与主板相连,两头都可以拨出来,电源线保持连接主机电源。拔掉连接的电源线和数据线后,拧掉固定螺丝即可将它们从机箱里取出。

(5)拆掉各种功能卡,注意拔功能卡的时候用一只手压住主板,另一只手抓住卡,垂直地拔出,以免主板被弄坏。

(6)拆卸内存,注意内存拆掉时需要掰开两边的卡子,然后取出内存条。(7)拆掉风扇,观察CPU的外观及构造。

(8)按原样组装机箱。

三、实验数据记录

本次做实验使用的电脑参数:

产品名称:Lenovo联想微型计算机

产品型号:开天A4000

P4/2.5G

生产日期:2003年10月20日

(附主板说明书,见下页)

1、主板构造

① CPU ②北桥SB ③南桥NB ④软驱接口⑤内存插槽⑥ PCI插槽

⑦ BIOS 芯片⑧ CMOS电池⑨ IDE接口

⑩外部接口

2、实验数据记录

部件名称图片与主板连接方式性能描述主板(此项不用填)

内存内存插槽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

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

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

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

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

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

成的。

CPU Socke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

机软件中的数据

显卡 AGP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设备,承担输出显示

图形的任务。显卡接在电脑主板上,它将电脑

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让显示器显示出

来,同时显卡还是有图像处理能力,可协助

CPU工作,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

声卡声卡的基本功能是把来自话筒、磁带、光盘的

原始声音信号加以转换,输出到耳机、扬声器、

扩音机、录音机等声响设备,或通过音乐设备

数字接口(MIDI)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

硬盘 EDI 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

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

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

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光驱 EDI 光驱,电脑用来读写光碟内容的机器,也是在

台式机和笔记本便携式电脑里比较常见的一个

部件。

3、测测你的电脑的硬件数据

电脑型号联想 B5400 笔记本电脑

操作系统Windows 8.1 64位 ( DirectX 11 )

处理器英特尔 Core i5-4200M @ 2.50GHz 双核

主板联想 20278 QB0 ( 英特尔 Haswell )

内存 4 GB ( 三星 DDR3L 1600MHz )

主硬盘希捷 ST500LM012 HN-M500MBB ( 500 GB )

显卡Nvidia GeForce 820M ( 2 GB )

显示器联想 LEN40B0 ( 15.3 英寸 )

光驱飞利浦-建兴 DVD-RW DU8A5SH DVD刻录机

声卡瑞昱 Realtek @ 英特尔 Lynx Point 高保真音频网卡博通 BCM4313 802.11b/g LP-PHY Network Adapter

四、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的拆机和组装。在团队合作下,进展也挺顺利,体会到了团队集思广益的作用,更加懂得了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的必要性。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具体的了解了计算机的一些内部结构,使我们对计算机认知更近了一步,更清晰了起来。尤其是一些部件被我们亲自拆解下,知道了它们在计算机内部的位置及功能。

这次的计算机拆解,让我们与计算机的实体打了一次交道。小组成员都是拆解并学习着,动手并快乐着。这次实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加大了学习的乐趣,受益匪浅。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篇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是一门基础应用类课程,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简单的运行原理,以及各类常用软件的使用。 这个周末,我们完成了基础实验6、7、8。本来以为会 很简单的几个实验却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名且发现了很多问题,我才知道这门课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单学到的知识恰恰和难度成正比,这三个实验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实验作业中,主要的问题都出在word文档的应用中。我们普遍都用惯了老式的word2000或者word20XX,所 以对word20XX不熟悉,于是造成了很多麻烦,尤其是添加 目录这个新功能,摸索了好久依然毫无头绪。最后不得已只能拿出教材自习阅读,同时上网找了很多详细的讲解,最后才完成了实验6。 在做powerpoint时候,可能是因为平时做过很多的原

因,并没有遇到什么很明显的问题和困难, 但是为了能把ppT 做得精美和详细,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最后一项是excel的应用。我以前对它的接触不多,所以对其应用也是最不熟练最不明白的。但是通过自主的对其学习,尤其是对教材的阅读,使我能运用一些比较基本的功能进行表格制作。同时也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简便功能。可以说,动过这次试验,我学到的最多的知识,就是excel 的应用了。 虽然这次试验作业已经完成,但是它给我的启发让我思考至今。首先,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为什么在这次的试验中我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这就告诉我以后不要轻视这门课程,同时也是再告诉我不要轻视任何一门我正在学习的课程,不论是简单还是难,他都肯定有让我学习和实践的必要性,并且,在进行试验之前一定要吃透课本上的知识和本次试验的要求。其次,这次试验让我学会了怎么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有人引领,所以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解决方法,自己去学习其所需要的知识。最后,在这次试验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努力去克服,去解决问题。这让我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解决。 简而言之,这次的试验作业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不光光

【微机实验报告(含思考题)河畔下的哈】实验3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号学生姓名: 课程名称: 任课老师: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三 ARM汇编实现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ARM 的串行口工作原理。 2.学习编程实现ARM和PC机的UART通信。 3.掌握ARM裸机下汇编语言编程方法。 【实验内容】 1.学习串行通信原理,了解串行通信控制寄存器。 2.编程实现ARM 和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预备知识】 1、ARM汇编基础 2、ARM处理器通用IO口的操作 【实验设备和工具】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PC 机一台,并口线,串口线,JTAG板 ?软件:RVDS,H-JTAG 【实验原理】 1.异步串行I/O 异步串行方式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例如先低位、后高位)地传送。数据的各不同位可以分时使用同一传输通道,因此串行I/O 可以减少信号连线,最少用一对线(输入,输出)即可进行。 2.串口通信流程 串口通信就是读写寄存器的操作,通过配置相关寄存器,查询寄存器就可以操作串口通信。需要配置的寄存器有系统时钟,UART行控制寄存器,UART控制寄存器,UART FIFO控制寄存器,UART MODEM控制寄存器,UART波特率控制寄存器;需要查询的寄存器是发送/接收状态寄存器。 【实验步骤】 1. 打开CodeWarrior for RVDS,建立一个工程,通过查S3C2440处理器手册的UART通信寄存器,serialcommutication.s文件中添加代码实现串口通信传输 2. 设置工程配置选项,Language Setting->Realview Assembler和Realview Compiler中的Architecture设置为ARM920T,配置RVDS下的连接器Linker->Realview Linker中的RO Base 为0x30000000

计算机组装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报告 学号:09123226 学生姓名:阮少聪 合作作者:

一.实验所属课程名称: 《微机组装与维修使用教程》 二.实验日期与实验地点: 5月10号~5月14号,在于学生宿舍区5号楼二楼组装实验室二。时间:上午8:30—11:30 下午2:30—5:30 三.实验环境和器材: 环境:通风透气,干燥………. 器材: 计算机配件: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卡、声卡、显示器、音箱、机箱电源、键盘鼠标,十字螺丝刀等…… 四.实验目的: 计算机整机组装的原则、各主要部件装拆要领及整机组装的过程等。整机组装的好坏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一些硬件故障往往是组装不当所造成的,能够独立的完成一台电脑的组装至系统的安装直至一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 五.实验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台计算机的完全拆卸,和完全还原的组装拆卸训练.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完成。 五.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准备好一个装机工作台 2、准备好装机工具:十字螺丝刀 3、准备好所需的计算机配件: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卡、

声卡、显示器、音箱、机箱电源、键盘鼠标等。 4、消除静电:人体在穿着某些布料制成的衣服时,与布料摩擦后易产生静电,如果不注意的话有可能对电脑配件造成损害。 方法①:洗一下手 方法②:用手摸一下自来水管 二、计算机组装过程 1、拆卸机箱 拧下机箱后面的4颗固定螺丝,然后用手扣住机箱侧面板的凹处往外拉就可以打开机箱的侧面板。打开机箱侧面板后可看到机箱的内部结构,包括光驱固定架、硬盘固定架、电源固定架、机箱底板、机箱与主板间的连线等。 2、安装电源 ?目前的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机箱厂商是搭配了电源出售的,也就是说已经将电源安装在了机箱的相应位置,但也有机箱和电源是分离的。主机电源一般安装在主机箱的上端靠后的预留位置上。?打开电源包装盒,取出电源。 ?将电源安装到机箱内的预留位置。 ?用螺丝刀拧紧螺丝,将电源固定在主机机箱内。 ?、将CPU安装在主板上 ?把主板的CPU插座旁杠杆抬起; ?把CPU的针脚与插座针脚一一对应,一般处理器的一个角或几个角是少针的;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篇一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基础实践二 姓名:王明班级: 学号: 实验时间: 2017 年 5 月8 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心 实验五 实验题目1: 输入两个整数数组,每个数组有5个整数,将两者合并并排序输出。 设计思想:定义两个5个元素的数组,一个10个元素的数组,数据类型为整型,通过for循环输入前两个数组的值,并依次存入第三个数组中。另外编写排序函数,在主函数中调用对第三个数组中的元素排序并输出。 实验代码及注释: void f1(int *a, int i, int j) { int m, n, c; int k; m = i; n = j;

do { while (a[m]k&&n>i) n--; if (m <= n) { c = a[m]; a[m] = a[n]; a[n] = c; m+=1; n-=1; } } while (m <= n); if (mi) f1(a, i, n); } int main() { int a1[5],a2[5],c[10]; printf("请输入两个数组,每组五个整数:\n"); for(int i=0;i<5;i++) scanf("%d %d",&a1[i],&a2[i]); for(int i=0;i<5;i++) {

c[i+5]=a2[i]; } f1(c,0,9); printf("排序后为:\n"); for(int i=0;i<10;i++) printf("%d ",c[i]); putchar('\n'); system("pause"); return 0; } 验证与结论: 程序运行正常,结果输出正确。 总结与心得体会: 本实验用到了循环结构对数组输入,这是对多个数据同时输入的一种非常方便的方法。利用指针进行排序,由于形参和实参在数据传递上有单向性,在进行元素交换类数组函数的编写时,需要借用指针。本实验将其中一个主要功能编写为函数,使代码模块化,利于阅读查错。 实验题目2: 某公司生成5种产品,每周记录生产的每种产品数量和销售数量。在每个月月末,公司将对其生产规划进行评估。该评估需要以下一个或多个信息: (a)每周生产和销售的数量; (b)所有生产产品的总量;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_微机与接口技术第页共页 系别__生物医学工程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级_____组别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 姓名__ 学号__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b6000p实验教学系统基本操作; 2、掌握8088/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 3、熟悉8088/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装有emu8086软件的PC机 三、实验内容 1、有一个10字节的数组,其值分别是80H,03H,5AH,FFH,97H,64H,BBH,7FH,0FH,D8H。编程并显示结果: 如果数组是无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如果数组是有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2、将二进制数500H转换成二-十进制(BCD)码,并显示“500H的BCD是:” 3、将二-十进制码(BCD)7693转换成ASCII码,并显示“BCD码7693的ASCII是:” 4、两个长度均为100的内存块,先将内存块1全部写上88H,再将内存块1的内容移至内存块2。在移动的过程中,显示移动次数1,2 ,3…0AH…64H(16进制-ASCII码并显示子

程序) 5、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转换成大写字母 显示:请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 转换后的大写字母是: 6、实现4字节无符号数加法程序,并显示结果,如99223344H + 99223344H = xxxxxxxxH 四、实验代码及结果 1.1、实验代码: DATA SEGMENT SZ DB 80H,03H,5AH,0FFH,97H,64H,0BBH,7FH,0FH,0D8H;存进数组 SHOW DB 'THE MAX IS: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把数据的基地址赋给DS MOV DS,AX MOV DX,OFFSET SHOW ;调用DOS显示字符串 MOV AH,09H INT 21H MOV SI ,OFFSET SZ ;数组的偏移地址赋给SI MOV CX,10 ;存进数组的长度给CX MOV DH,80H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DH NEXT: MOV BL,[SI]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BL CMP DH,BL ;比较DH和BL中数的到校 JAE NEXT1 ;如果DH中的数大于BL中,将跳转到NEXT1 MOV DH,BL ;如果DH中的数小于BL中,将BL中的数赋给DH NEXT1: INC SI ;偏移地址加1 LOOP NEXT;循环,CX自减一直到0,DH中存数组的最大值 ;接下来的程序是将将最大值DH在屏幕上显示输出 MOV BX,02H NEXT2: MOV CL,4 ROL DH,CL ;将DH循环右移四位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答案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102 学号109074057 姓名王徽军 组号一组D 指导教师毛绪纹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8)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0)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 q....U 00000010: 85 48 D2 78 62 13 47 24 58 25 00 00 00 00 00 00 .H襵b.G$X%...... 00000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00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记录实验结果 表1-3实验结果 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 主机B 8C89A5-7570BB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D 8C89A5-771A47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E 8C89A5-757110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 F 8C89A5-7715F8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四:编辑并发送LLC帧 ●实验结果 帧类型发送序号N(S)接受序号N(R) LLC 001F 0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答:一是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二是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用于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思考问题: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答:出于厂商们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的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 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总结 WIN98安全设置(1).对系统进行安全设置的基本思路公用微机的操一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拥有对系统的绝对控制权,一般来说没有必要对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进行限制;第二类是普通用户,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工作,因此必须获得一定的权限,不过也要防止普通用户超越权限或破坏系统;第三类为非法入侵者,入侵者根本无权使用计算机,对入侵者一定要将系统的一切功能全部屏蔽。按照这个思路,首先必须对Windows 98的正常操作人员(包括超级用户)进行设置,将操作人员名单全部输入到系统中,然后分别对他们的权限进行适当设置,这样既保证了他们的安全,又禁止他们越权操作,最后便是采取措施,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确保系统安全。(2).微机操作人员的设置Windows 95系统是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但它在用户管理方面却十分混乱,非法入侵者甚至可以在启动时通过密码确认框直接添加新的用户,这对控制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过Windows 98对此进行了改进,它提供了用户名的选择性登录功能,所以可事先将所有用户全部添加到系统中,然后由系统在启动时将这些用户列表显示出来,不同用户从中选择自己的用户名并输入相应的密码之后即

可以自己的名义启动系统,而非法用户则无法通过密码确认框直接创建新用户,他们只能通过按下“取消”按钮或Esc键来进入系统。这样,机器便能明确地区分正常用户(包括超级用户和普通用户)与非法入侵者通过登录框选择用户名并输入密码进入的是正常用户,使用“取消”按钮进入的是非法入侵者,可以据此分别对他们的权限进行限制。须要说明的是,Windows 98在默认情况下仍然采用与Windows 95相同的“老式”用户名登录方式,我们想要使用用户名选择性登录方式则应执行如下步骤: 下面1~4步骤主要用于在Windows 98中设置用户名及密码,若用户已经设置过,则可跳过这些步骤,直接从第5步开始。1.双击Windows 98“控制面板”中的“密码”图标,打开“密码属性”设置框。2.复选“用户可自定义首选项及桌面设置,登录时,Windows将自动启用个人设置”选项。3.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选择将“开始”菜单添加到用户的自定义设置中(一般应选择“是”),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接着根据屏幕提示设置适当的用户密码。4.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设置框。重新启动计算机,此时系统就会弹出一个常规性的密码设置窗口,可输入刚设置的用户名及密码,按正常方式启动Windows 98。5.启动“控制面板”,双击“网络”图标,打开“网络”设置框。128910 ... 下一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总结

微机实验报告(1)

《微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KeilC的使用与汇编语言上机操作 指导教师刘小英 专业班级中法1201 姓名肖洋学号 U3 联系电话 一、任务要求 1.掌握KeilC环境的使用 1)字节拆分、合并:调试程序,观察相关寄存器和单元的内容。 2)数据块填充:调试程序,观察相关寄存器和单元的内容。 2. 编写两个十六位数的加法程序。 有两个十六位无符号数,分别存放在从20H和30H开始的数据区中,低八位先存,高八 位在后,和存于R3(高八位)和R4(低八位),进位位存于R2。 二、设计思路 1.字节拆分、合并程序:利用汇编语言中的 XCHD 和 SWAP 两个语句来实现将八位二进制 数拆分为两个四位二进制数并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存储空间的功能,BCD 码与 30H 相或(加 上 30H)得到 ASCII 码。将两个 ASCII 码和 0FH 相与(高四位清零)得到 BCD 码,利 用 SWAP 语句将高位数放至高四位,将高位数和低位数相或可实现字节的合并。 2.数据块填充程序:将 R0 用作计数器,DPTR 用作片外数据指针,A 作为原始数据来源, 依顺序在片外的存储单元内容填充数据。利用循环语句来减少程序长度,并控制填充单 元个数为片外 100H 个。(通过 R0 的进位控制) 3.两个十六位数加法程序:把第一个十六位无符号数的地八位和高八位分别存于 20H 和 21H 中,把第二个十六位无符号数的地八位和高八位分别存于 30H 和 31H 中,对 20H 和 30H 中的两个低八位进行 ADD 加法操作,结果存于 R4 中;然后对 21H 和 31H 中的两 个高八位进行 ADDC 带进位的加法操作,结果存于 R3 中.然后将累加器 A 清零,并和#00H

计算机拆装实验报告

计算机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概述 【目的及要求】 1、了解计算机配置原理和方法 2、掌握计算机拆卸方法和注意要点 3、掌握计算机安装方法和注意要点 4、学会组装电脑 【基本原理】 计算机几个主要部件通过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连接构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实施环境】(使用的材料、设备、软件) 计算机完整部件一套、螺丝刀 二、实验容: 【项目容】 了解计算机各个主要部件,熟悉主板各个插槽的作用和接线柱的识别,掌握计算机组装技术。 【实验过程】(步骤、记录、数据、程序等) 1.计算机拆卸步骤 第一:首先把机箱后面的各种数据线先拔掉(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第二:用螺丝刀拧下机箱侧面板的螺丝拆开机箱。 第三:把主板上的各种数据线和电源线拔掉(注意记住它们的位置)。 第四:依次把主板上的存、显卡、网卡、CPU风扇,CPU拆下。 第五:把主板上的螺钉卸了,把主板拆下。 第六:把硬盘,光驱,软驱拿下来。 2.拆卸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拆卸可插入主板硬件。通常包括存、显卡和PCI扩展卡。 1、存:在拆卸时请大家注意,一定要把两边的卡子放到底,这样便不会伤害到存金手指,以及主板存接口了!(清理时,如发现在金手指处有明显氧化,可用软性橡皮按顺时针方向匀力擦拭,氧化面即可被清洗掉)。 2、显卡:拆卸和清理时的注意事项和存基本一致。进一步清理。偶用的另一台机器是9550(穷人),在拆下显卡后,发现在散热片和PCB版交接处存在大量积尘,而散热片却找不到一个膨胀螺栓。故此时想到是用硅胶固定。拆卸方法:可用无静电的专业吹风机对散热片加热(家用不可,家用吹风机出风口太大,容易造成显卡PCB板穿孔,切记切记!)或开机运行三型3D 游戏、执行3DMARK,使显卡持续高温,迅速关闭计算机后把显卡拆下,用细线把散热器和PCB 板分离! 3、PCI扩展卡:其拆卸注意事项和存、显卡基本相同,只需注意,在清理后,装回主板时,一定要远离显卡,否则造成显卡通风不畅哟^__^。 二、主板插槽拆卸。在主板上存货最多的地方无非就是三点,北桥芯片、处理器托架以及存插口旁。 1、北桥芯片:其散热量并不亚于显卡、CPU。由于北桥芯片是用两颗塑料的膨胀螺栓进行固定,拆卸时,把主板翻到背面,右手用钳子(最好是尖嘴钳子)轻轻夹住膨胀螺栓,使其合并,左手则轻轻向下提取散热片。注意:用钳子夹住后不要左右晃动!这样会很容易划伤主板!紧记! 2、处理器托架:不要小看这里,在关闭电源的一瞬间,此处收货量是所有散热系统的状元!原理:一般情况下,处理器托架是由4个塑料膨胀螺栓来固定,但其和北桥散热片不同之处在

微机实验报告

微机实验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次实验 实验01 I/O端口地址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如原理图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 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90H OUT DX,AL(或IN AL,DX) Y2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 Y4输出一个负脉冲。 (II型机) 2. 接线 II型机: I/O 地址/Y2(290H---297H) 接 D 触发器/CLK I/O 地址/Y4(2A0H---2A7H) 接 D 触发器/CD D 触发器/D 接 D 触发器/SD 接+5V D 触发器/Q 接逻辑笔或L7 I型机: I/O 地址/Y4 接 D 触发器/CLK I/O 地址/Y5 接 D 触发器/CD

…… 三、实验内容 利用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四、实验内容实现分析 分析实验连接图;说明实现该内容的原理;画出流程图。 五、实验程序 DATA SEGMENT OUTPORT1 EQU 290H OUTPORT2 EQU 2A0H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驱动桥的拆装实验报告

驱动桥的拆装 一、实训目的 1、掌握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功用、构造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拆装顺序,以及一些相关的检测与维修知识 二、实验原理 根据驱动桥的种类、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以及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进行驱动桥总成的分拆装实训。 三、设备和实训用具 1、驱动桥总成1个(非断开式驱动桥) 2、工作台架1个 3、常用、专用工具全套 4、各式量具全套 四、实验步骤 1、用专用工具从驱动桥壳中拉下左、右两边 半轴主减速器 2、松下主减速器紧固螺栓,卸下主减速器总成 3、松开差速器支撑轴承的轴承盖紧固螺栓,卸下轴承盖,并做好记号 4、卸下支撑轴承,并做好标记,以及分解出差速器总成 5、从主减速器壳中,拉出主减速器双曲面主动齿轮(可视需要进行分拆装) 6、分解差速器总成,直接卸下一边半轴锥齿轮,接着卸下行星齿轮,以及另一边半轴锥齿轮 7、观察各零部件之间的结合关系,以及其工作原理

8、装配顺序与上述顺序相反

五、注意事项 1、拆卸差速器轴承盖时,应做好左、右两边轴承盖的相应标记 2、驱动桥为质量大部件,需小心操作,必要时用吊装,切忌勿站在吊装底下 3、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及装配标记进行装合,防止破坏装配精度,如差速器及盖、调整垫片、传动轴等部位。行星齿轮止推垫片不得随意更换 4、差速器轴承的预紧度要按标准调整 5、差速器侧盖与变速器壳体的接合面装复时要涂密封 6、侧盖固定螺栓要按规定的扭矩拧紧 7、从动锥齿轮的固定螺栓应按规定的扭矩拧紧 &差速器轴承装配时可用压床压入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驱动桥的动力传递路线: 从万向传动轴到主减速器小齿轮,到从动锥齿轮,差速器壳T十字轴T行星齿轮T半轴齿轮T左右半轴。 2、主减速器、差速器等的支撑方式,及轴承预紧度调整: (1)主动锥齿轮与轴制成一体,主动轴前端支承在相互贴近而小端相向的两个圆锥滚子轴承上,后端支承在圆柱滚子轴承上,形成跨置式支承。其轴承预紧度可通过相对两个锥齿轮中加减垫片进行调整。 (2)从动锥齿轮连接在差速器壳上,而差速器壳则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主减速器壳的座孔中。 (3)在从动锥齿轮背面,装有支承螺栓,以限制从动锥齿轮过度变形而影响齿轮的正常工作。装配时,一般支承螺栓与从动锥齿轮端面之间的间隙为0.3~0.5mm。 3、齿轮啮合间隙调整方法:

微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五版)实验课时 实验项目汇编语言实现c=a+b 实验时间 1 指导老师实验成绩 实验目的(本次上机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熟练掌握编写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框架熟练使用debug调试程序 掌握用Dos功能调用,实现字符的输入与显示 汇编语言实现c=a+b 实验环境DosBox 0.74 实验内容汇编语言程序上机——通过键盘输入两个数(两个数相加不超9),两数相加后输出在屏幕上步骤: 汇编语言的汇编过程 程序运行步骤及生成的文件 (1)编辑程序(try1.asm文件) myfile.asm 编辑程序 汇编程序 链接程序 myfile.crf otherfiles.obj myfile.lst myfile.obj myfile.map myfile.exe 编辑汇编链接 无错 编辑程序 EDIT 可执行文件 EXE 二进制目标文件 OBJ 源程序 ASM 有错

在dos界面下输入try1 *.asm可以看到d盘中的masm文件夹下有try1.asm文件 (2)汇编程序 给list文件命名:try1 引用文件名可以默认, 会发现无警告性错误,也无致命性错误 在无错的情况下汇编成二进制文件try1.obj

(3)链接程序 (4)执行程序 总结(对上机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上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通过本次上机,我学习到了如下内容: (1)我对汇编语言的汇编与执行一个程序有了一定了解 首先用notepad(不只是notepad) 编辑程序,将其放于masm文件夹下。然后,在dos环境下通过“masm 文件名.asm”命令生成汇编语言源程序文件(ASM文件)。源程序不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所以要经过汇编程序加以翻译,这个翻译过程称为编译过程或汇编过程,就是把源程序文件翻译成二进制代码所表示的目标文件——OBJ文件。若源程序中有语法错误,则汇编结束后,汇编程序将指出源文件中的语法错误,就需要重新使用编辑程序来修正源程序中的语法错误,直至得到无误的ASM文件和OBJ文件。若无错,OBJ文件虽然已是二进制机器指令码的形式,但计算机仍不能直接执行,还必须用“link 文件名”命令把目标文件与库文件或其它目标文件进行链接和在内存中重新定位,生成可直接执行文件(EXE文件)。这时的EXE文件才可以由DOS装入内存储器并运行。通过“文件名.exe”命令即可运行程序。 (2)我对常用的dos功能调用有了一定了解 1号调用——单字符调用 通过键盘输入字符,将字符的ASCII码送入寄存器AL中,并在屏幕上显示该字符 2号调用——单字符显示 将DL寄存器中的字符送显示器显示 9号调用——显示字符串 将当前内存缓冲区中以‘$’结尾的字符串送显示器显示。 0a号调用——回车 0d号调用——换行 存在的问题: 分别输入两个数后,必须要分别将各自的高位屏蔽,如果不屏蔽结果就输出符号(错误的),但是我想既然是两个加起来不大于9的数相加,那是否屏蔽高位应该没有影响吧?这里有疑问

郑大计算机实验报告答案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 1946 1957 电子管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 1958 1964 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第三代计算机 1965 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 第四代计算机 1972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2.主要应用:计算机的应用极其广泛,早期的计算机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慌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

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总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大方面. 1.办化自动化 2.计算机辅助系统 3.虚拟现实 4.人工智能 5.电子商务 3.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监视资源 2)决定分配资源策略 3)分配资源 4)回收资源 2.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1)命令行界面 2)图形化界面 4.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 简单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 5.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程序。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计算机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计算机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计算机实训室建设所涉及的规范及技术繁杂,为提高建设质量,必须在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前期做好计算机实训室工程设计。 下面是带来的计算机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这个暑假,学校安排了我们三、四班学生到四川省国信安信 息安全培训基地进行实训,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仅仅为期五天, 但是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训,让我对网络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 深的了解,对此次实训,颇有体会。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学会局域网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 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 深彼此的了解。刚到培训基地,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能力,不清楚我们会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师进行沟通是很必要的。通过沟通了解,老师对我们有了大体了解,便有针对性的教 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让 我们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实训的课程中,老师给 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如何进行网络的部线,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防火墙和网络检测器IDS的安装和配置

等等。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我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 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 握了新知识。此外,老师还特地带我们去参国家软件孵化器科技园。参观中我懂得了真实生活中,网络的部线原理和方式以及从 硬件上是如何实现网络的互联和保证信息的安全的。 此外,在此次实训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分组 完成一个网络系统的构建策划,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网络拓扑 图的制作以及网络搭建方案的撰写。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仅知道 了整个项目的竟标和项目开发的流程,而且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 个团队中的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 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个大项目的,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还要考虑技术上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才可能在进行组合的时候能得到更完美的组合。 这次实训让我学到的东西太多,使我受益非浅,它让我知道 了工作上的辛苦,让我知道工作并不像在学校里学习一样轻松。 不过,虽然辛苦了点,但能让我学到不同的东西,我心里还是高 兴的。人非生而知之,要学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没有 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就是我在成都的进行 实训的心得和感受。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步入社会的我们,面临 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压力,我想我们更应该把握住最后的一 段时间,充实、完善自我,争取做一名出色的大学生! 计算机实训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我感觉自己还有好多东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指导书 班级 学号 099074 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一存贮器读写实验 一、实验容 对指定地址区间的RAM(4000H~4FFH)先进行写数据55AAH,然后将其容读出再写到5000H~5FFH中。 二、实验步骤 l、将实验系统与PC机连接; 2、在PC机上启功DJ-8086k软件,实验系统进入联机状态; 3、在DJ-8086k软件环境下编辑、调试程序,将程序调试、编译通过; 4、运行程序。 5、稍后按RST键退出,用存贮器读方法检查4000H~43FFH中的容和5000~53FFH中的容应都是55AA。 三、实验程序清单 CODE SEGMENT ;RAM.ASM ASSUME CS:CODE PA EQU 0FF20H ;字位口 PB EQU 0FF21H ;字形口 PC EQU 0FF22H ;键入口 ORG 1850h START: JMP START0 BUF DB ?,?,?,?,?,? data1: db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88h,83h,0 c6h,0a1h db 86h,8eh,0ffh,0ch,89h,0deh,0c7h,8ch,0f3h,0bfh,8FH START0: MOV AX,0H MOV DS,AX MOV BX,4000H MOV AX,55AAH MOV CX,0200H RAMW1: MOV DS:[BX],AX ADD BX,0002H LOOP RAMW1 MOV AX,4000H MOV SI,AX

MOV AX,5000H MOV DI,AX MOV CX,0400H CLD REP MOVSB call buf1 mov cx,0ffh con1: push cx call disp pop cx loop con1 call buf2 con2: call disp jmp con2 DISP: MOV AL,0FFH ;00H MOV DX,PA OUT DX,AL MOV CL,0DFH ;20H ;显示子程序 ,5ms MOV BX,OFFSET BUF DIS1: MOV AL,[BX] MOV AH,00H PUSH BX MOV BX,OFFSET DATA1 ADD BX,AX MOV AL,[BX] POP BX MOV DX,PB OUT DX,AL MOV AL,CL MOV DX,PA OUT DX,AL PUSH CX DIS2: MOV CX,00A0H LOOP $ POP CX CMP CL,0FEH ;01H JZ LX1 INC BX ROR CL,1 ;SHR CL,1 JMP DIS1 LX1: MOV AL,0FFH MOV DX,PB OUT DX,AL RET

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一、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管理技能,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信息,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学校的需要,在实习单位领导的帮助,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事业有一个实习了解的过程。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对于锻炼学生能力,了解社会、熟悉民生,看清自己的定位是很有帮助的。而从就业角度来看,拥有丰富实习经历的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二、实习意义 生产实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计算机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熟悉有关计算机专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大学四年学习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得到的是学习能力、处事能力和一些专业知识。可面对社会,我们经验太少,思想单纯!毕业实习,给了我们一个了解社会,增加经验,熟悉工作单位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还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有利于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实践者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此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三、实习单位调研情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名称: 实验一了解微型机基本硬件系统 实验目的 1.了解微型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2.培养对微型机硬件各组成部件的识别能力 3.为实验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 开机观察机箱内的计算机硬件配置 实验步骤 了解认识、CPU、系统主板、内存、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与光盘、显示卡与显示器、键盘与鼠标器、机箱与电源、其他外设介绍和连接方式。 实验报告: 一台小小的计算机,不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还可发展成让世界都、系统主板、内存、软盘CPU注目的机器。那么一台厉害的机器,却只是主要由.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与光盘、显示卡与显示器、键盘与鼠标器、机箱与电源组成。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叹不已的事啊! 微型机基本硬件系统虽然都只是有很小的体积,可是,它却拥有着无穷的 可能性。那么一个小的软件却是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的微型小电脑组成,就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我感到无比的神奇。我不由得的发出感叹:科学真是厉害,拥有

着超高的技术含量。 一个小小的CPU内部的一切都是高科技的技术组成,他是中央处理器,同时它 又是很小体积的看似一块铁板,既不起眼又在电脑内部像似要隐藏起来一般的,但是无可否认,CPU是组成主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再例如显示卡,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张长长的铁片,但是我们也更清楚它是由无数多的微型电脑组成的,没有了那么一张“铁片”,尽管你的主机是多么的优秀,系统是多么的完美,它们都无法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还有…… 总之,微型机基本硬件的世界是无穷广大的,它也是一个奥妙无穷的神奇海洋,只能让人深迷其中。 实验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装 实验目的 1.了解微型机硬件配置、组装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 2.学会自己动手配置、组装一台微型机。 实验内容 1.了解微型机硬件配置、组装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 2.自己动手配置、组装一台微型机 实验准备 1.磁性的平口、十字螺丝刀各一把 2.尖嘴钳子一个 3.困扎电缆线用的困扎线 4.组成微型机的各部件及设备 实验步骤 1、安装主机:主板、电源、CPU、内存条、显卡、声卡、网卡 2、外围设备:显示器、键盘、鼠标、网线 3、检查各部件是否正确安装。 4、接通电源。 实验报告: 经过一轮对主机的认识后,就要马上组装电脑了。对于电脑并不是太熟悉的我来说可是一番的困难。但是我又有一种期待的感觉,真想要试一下组装,心中满怀着兴奋。以下是一些零件的图片: 首先是拆开电脑主机,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花费了我一段很长的时“那么间,终于打开了。一眼看到的是很多不同的部件,让人眼花缭乱,心想: 一台厉害的机器就是由这些零件组成的啊!”心中有一股惊叹不已的感觉。我们这一小组也都兴奋起来了,一起动手把显卡、网卡、内存卡一一拆下来,把电源、硬盘也都顺利的拆下了。说时迟那时快,一下子就把主机都拆开了,我们都满脸大汗的笑着。 可是……,到了要重新组装的时候,却遇到了更大的难题。那是因为我拆开的时候并没记清楚位置,使得组装所用的时间是拆开时用的时间的几倍。组装需要的是细心,技巧,而恰这两样都是我们所欠缺的。就例如我们第一次组装好啦,当我们接上电脑电源的时候,我们都兴奋的看着显示器,等着,等着,等着……最终还是不见显示器有任何的反映,这时,我们都失望了,着急了。在毫无办法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