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论语十则》教案 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935.50 KB
- 文档页数:3
论语十则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二、相关介绍:孔子、《论语》简介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生自由朗读。
指句朗读,老师指导正音。
四、1、老师交待本节课任务:疏通文意。
、2、学生自由合作疏通文意,老师指导。
【文本内容讲析(选择难点讲析)】1.“学而”篇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中的前十则经典语句。
所选内容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论语》前十则。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涵盖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教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孔子的主要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论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提升自身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以及孔子思想的内涵。
教学重点:《论语》中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朋友间的诚信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论语》前十则,了解大致内容,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课文解析:逐则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释文言文词语,分析句子结构,阐述孔子思想。
4. 例题讲解:挑选两则具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翻译文言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翻译其他则《论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学习的《论语》前十则,右侧列出重点词语和翻译。
2. 在黑板中央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论语》前十则,并选择其中一则进行深入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对文言文阅读和孔子思想的认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论语》内容,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将所学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论语》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尤其是对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孔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2 《论语》十则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格言警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目标2和3。
指导法、诵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圣人”,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理解的孔子。
(生说)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义和“为政以德”,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生难字词(1)字音论.语(lún)三省.吾身(xǐng)弘.毅(hóng)传.不习乎(chuán) 不成人之恶.(è) 其恕.乎(shù)一箪.食(dān) 一瓢.饮(piáo) 曲肱.而枕之(gōng)(2)词义①古今异义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一加二所得的和。
士.不可以不弘毅古义:读书人;今义:士兵。
不舍.昼夜古义:止息;今义:舍弃;施舍。
③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听朗读划节奏,自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至二则讲的是做人要有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第三至九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抱负,要惜时,要宽容,要取之有道,成人之美。
第十则讲的是人要专心一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士/不可以/不弘毅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孔子所说的君子应具备有怎样的品德?交流展示: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22 《论语》十则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格言警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目标2和3。
指导法、诵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圣人”,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理解的孔子。
(生说)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义和“为政以德”,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生难字词(1)字音论.语(lún) 三省.吾身(ǐng) 弘.毅(hóng)传.不习乎(chuán) 不成人之恶.(è) 其恕.乎(shù)一箪.食(dān) 一瓢.饮(piáo) 曲肱.而枕之(gōng)(2)词义①古今异义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一加二所得的和。
士.不可以不弘毅古义:读书人;今义:士兵。
不舍.昼夜古义:止息;今义:舍弃;施舍。
③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听朗读划节奏,自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至二则讲的是做人要有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第三至九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抱负,要惜时,要宽容,要取之有道,成人之美。
第十则讲的是人要专心一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士/不可以/不弘毅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孔子所说的君子应具备有怎样的品德?交流展示: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22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
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
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
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22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
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
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
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论语十则教课重点1.认识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观点,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领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此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朗读、熟习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习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课重点、难点: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此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以前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确实,我国两千年来,无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即是最精髓最靠谱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即是这个意思。
二、有关介绍:孔子、《论语》简介孔子(公元前 552 或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概成书于战国早期。
比较集中地反应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首创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生自由朗诵。
指句朗诵,老师指导正音。
四、 1、老师交待本节课任务:疏导文意。
、2、学生自由合作疏导文意,老师指导。
【文本内容讲析(选择难点讲析)】1.“学而”篇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堪称勤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坦,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当心慎重,到有道的人那边去匡正自己,这样能够说是勤学了。
” 解读:此则讲的是勤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君子能够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坦,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靠性,会对个人涵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散;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矫捷、仔细,并且要当心说话,俗语说得好“饭能够乱吃,话不能够胡说”;到有道德的人那边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同样。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论语》十则第九至十则,讲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六、讨论质疑: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七、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美读吟诵1、指名朗读2、齐读全文。
二、试译检测抽十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他同学纠错三、分析理解:品读赏析,探究内涵——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析。
四、拓展创新:1、学生朗读,分齐读、个人朗读①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②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2、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补充)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五、品读赏析:1、《论语》主要记言,是语录体散文。
所选十则中,每则字数不多,仅三言五语,所记述的言论,直起直落,仅提出观点或提出结论,并没有论据或论证。
2、语言凝炼,思想内容极其深刻,所以一些语句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成语,至今仍活跃在人民的语言中。
六、合作探究,自主实践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
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
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
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
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
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掌握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份读书报告。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2《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2《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1)的全部内容。
22 《论语》十则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格言警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目标2和3。
指导法、诵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圣人",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理解的孔子。
(生说)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义和“为政以德",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生难字词(1)字音论.语(lún)三省.吾身(xǐng)弘.毅(hóng)传.不习乎(chuán) 不成人之恶.(è) 其恕.乎(shù)一箪.食(dān) 一瓢.饮(piáo)曲肱.而枕之(gōng)(2)词义①古今异义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一加二所得的和。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十则。
2. 理解《论语》十则的含义,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格言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论语》十则。
2. 理解《论语》十则的内涵,学会运用其中的智慧。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格言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准备:1. 《论语》十则文本。
2. 《论语》译文。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儒家经典之一。
2. 引导学生了解《论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十则,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对《论语》十则进行讲解,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十则的内涵,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论语》十则的理解和感悟。
四、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论语》十则中的格言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应用实例和心得体会。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十则的主要内容和智慧。
2. 学生反思自己从《论语》十则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十则。
2. 学生能够理解《论语》十则的含义,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3.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格言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十则的内涵,学会运用其中的智慧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年级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九年级上《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检查复习朗读全文。
三、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
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四、翻译课文6-10则1.教师讲解下列难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五、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片断写作:当堂完成学习__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
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
(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七、小结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八、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九、作业A.课后练习三、四题。
B.默写课文[说课精要]学以致用,本课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点九年级上《论语》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二、诵读感知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研读分析1、“学而时习”章(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利地朗诵、背诵课文。
③累积成语、格言、警语。
学习要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利地朗诵、课前准备① 收集资料:认识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略;认识《论语》的主要内容;收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导文意,掌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积厚流光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灿烂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可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此中的一部绚烂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异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便在今日,它仍旧光辉四射,熠熠生辉。
此刻就让我们怀着一种骄傲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沟通研究沟通相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沟通。
②班上沟通: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余同学作必需的修正、增补。
③师生沟通:教师用多媒体展现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期间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 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以致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假如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含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能够看出很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品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虑本文内容主要包含哪三个方面。
学生沟通后,教师概括:本文主要包含学习态度、个人涵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侧重谈学习,后五则侧重谈涵养做人。
(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错,教师应当在剖析中给学生讲明。
语文版九上《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
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
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
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
22 《论语》十则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格言警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目标2和3。
指导法、诵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圣人”,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理解的孔子。
(生说)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义和“为政以德”,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生难字词(1)字音论.语(lún) 三省.吾身(ǐng) 弘.毅(hóng)传.不习乎(chuán) 不成人之恶.(è) 其恕.乎(shù)一箪.食(dān) 一瓢.饮(piáo) 曲肱.而枕之(gōng)(2)词义①古今异义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一加二所得的和。
士.不可以不弘毅古义:读书人;今义:士兵。
不舍.昼夜古义:止息;今义:舍弃;施舍。
③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听朗读划节奏,自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至二则讲的是做人要有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第三至九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抱负,要惜时,要宽容,要取之有道,成人之美。
第十则讲的是人要专心一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士/不可以/不弘毅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孔子所说的君子应具备有怎样的品德?交流展示: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22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
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
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
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22 《论语》十则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
“文宣帝君”等。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
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过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
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补充: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
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七零年至公元前四七六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2、《论语》是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朗读课文:教读、自读、齐读四、自读翻译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理解并翻译课文。
五、理解分析:课文十则分为三部分,讲述的是做人的道理。
第一至三则,讲个人的道德修养。
一日三省、见贤思齐、宽容第四至八则,讲个人的抱负追求。
远大的理想抱负,讲求仁义道德第九至十则,讲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六、讨论质疑: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七、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美读吟诵1、指名朗读2、齐读全文。
二、试译检测抽十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他同学纠错三、分析理解:品读赏析,探究内涵——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析。
四、拓展创新:1、学生朗读,分齐读、个人朗读①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2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
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
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
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
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
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
“文宣帝君”等。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
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过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
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补充: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
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七零年至公元前四七六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2、《论语》是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朗读课文:
教读、自读、齐读
四、自读翻译
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理解并翻译课文。
五、理解分析:
课文十则分为三部分,讲述的是做人的道理。
第一至三则,讲个人的道德修养。
一日三省、见贤思齐、宽容
第四至八则,讲个人的抱负追求。
远大的理想抱负,讲求仁义道德
第九至十则,讲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六、讨论质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七、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美读吟诵
1、指名朗读
2、齐读全文。
二、试译检测
抽十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他同学纠错
三、分析理解:
品读赏析,探究内涵——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析。
四、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个人朗读
①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②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2、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补充)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五、品读赏析:
1、《论语》主要记言,是语录体散文。
所选十则中,每则字数不多,仅三言五语,所记述的言论,直起直落,仅提出观点或提出结论,并没有论据或论证。
2、语言凝炼,思想内容极其深刻,所以一些语句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成语,至今仍活跃在人民的语言中。
六、合作探究,自主实践
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
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
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
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
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
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掌握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份读书报告。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
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