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示例:
①项王军壁垓下:驻扎(名词+名词)
②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词+代词)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词+而+动词)
④项王乃引兵而东:东进(动词+而+名词)
⑤亦足王也:称王(副词+名词)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能愿动词+名词)
⑦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所+名词)
⑧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做官(名词+介词结构)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小羊)
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雨灌溉)
③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架梯子)
④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称霸)
⑤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征收赋税)
⑥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搭台阶)
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表现、显露)
⑧涕出而女于吴(嫁女)
⑨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⑩径匈奴,匈奴得之
⑾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后面是动词,而两者间又不是主谓关系)1.示例:
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表时间)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表方位)
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堂上(表处所)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工具)
⑤至于颠覆,理故宜然:按道理(表依据)
⑥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表状况)
⑦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表态度)
⑧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表比喻)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特殊用法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驻扎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册名作动
3、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成为帝王名作动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名作动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名作动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名作动
7、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作动
8、扣弦而歌.唱歌名作动
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做诸侯名作动
10、驴不胜怒,蹄.之用蹄踢名作动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标记名作动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作状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一天天一月月名作状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名作状
1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名作状
1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一样的礼节名作状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名作状
19、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作名
2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收入动
作名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动用法
22、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银财宝动作名
2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作名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而人之力所罕至焉。危险僻远的地方形作名
2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疏远形作动
26、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作动
2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形作名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
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文言文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练习一)(教师版)
一、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而
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连词,表修饰)
②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③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连词,表修饰)
④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⑥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连词,表转折)
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连词,表顺承)
⑧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连词,表假设)
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2. 乃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副词,才)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副词,才)
③羝乳乃得归(副词,才)
④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副词,才)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副词,就)
⑥良乃如,具告沛公(副词,就)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
⑧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竟然)
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是)
⑩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副词,是)
⑪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3.其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人称代词,我)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称代词,它)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指示代词,那些)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示代词,那)
⑤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
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
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婉商)
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⑩其无知,悲不几时(连词,表假设)
4.为
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给予)
②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动词,演奏)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动词,成为)
词类活用、句式练习专题
第一篇:词类活用、句式练习专题
词类活用练习
一、找出下列例句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并说明活用的依据。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2、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触龙说赵太后)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4、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5、李祐、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李愬雪夜入蔡州)
6、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中山狼传)
7、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譟,尽甲。(段太尉逸事状)
8、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0、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
1、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2、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中山狼传)
3、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4、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中山狼传)
5、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中对)
6、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伯乐荐九方皋)
7、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1.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伤仲永)
2. 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4. 鞭数十。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童趣)
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口技)
7.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狼)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陋室铭)
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陋室铭)
10.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陋室铭)
11. 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爱莲说)
12. 石青糁之。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核舟记)
13. 巨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核舟记)
14.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三峡)
15. 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三峡)
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观潮)
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湖心亭看雪)
18.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策,驱使。(马说)
19.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送东阳马生序)
专题05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版)
考点穿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典例在线
一、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
特殊句式
[高频考点1]文言文阅读-宾语前置式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一古之人不欺余也。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一大王来操何?
3.用“之”“是”复指宾语,并将宾语前置。
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一宋有何罪?
[高频考点2]文言文阅读-定语后置句式
1.中心语+定语+者例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人,未得。
2.中心语+之+定语+者
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一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高频考点3]文言文阅读-状语后置句式
1.“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
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
例如:例: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高频考点4]文言文阅读-主谓倒置句式
1.名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
2.(疑问)代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如: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
[高频考点5]文言文阅读-被动句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的形式。例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译: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3,在动词前用“受”字,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练习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此帝王之资也
C.我,子瑜友也 D.此乃天也
2、“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3、“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4、“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5、“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 .蔺相如者,赵人也;
C .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 .其人勇士;
7、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 庭中始为篱
C. 灭六国者六国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
8、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 禹,汤被之矣;
B. 恐为操所先;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A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7、唯才是举。(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
9、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
11、会宾客大宴。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13、且人患志之不立。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
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案(大全)
第一篇: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案(大全)
文言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例句:范增数目项王。
左右欲刃相如。
二月草已芽。
非能水也。判别:
(二)例句:其一犬坐于前。(比喻)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方式)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
卒廷见相如。(处所)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时间)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趋向)判别:
三)
例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汗牛充栋判别:
(四)译法:
例句:鱼肉百姓
粪土当年万户侯
稍稍宾客其父判别:
二、动词活用
(一)例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判别:
(二)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卒廷见项如,毕礼而归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判别:
三、形容词活用
(一)例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将军披坚执锐。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判别:
(二)例句: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
山多石,少土。判别:
(三)译法:
例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足以荣汝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判别:
(四)译法:
例句:登泰山而小天下。
邑人奇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判别:
四、数词活用
数作动
例句: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判别:
五、动词名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名词带宾语,表示为宾语怎样。译法:
例句:等死,死国可乎?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名我固当。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
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其类型有四:
1.事物——成为该事物:
微禹,吾其鱼乎!《左传》
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
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
从左右,皆肘之。(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
范曾数目项王。(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
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史记·留侯世家》
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史记·项羽本纪》
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史记·项羽本纪》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候雁北。《吕氏春秋》
二、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其类型主要有四:
1.比喻动作的状态。例如:
豕人立而泣。《左传·庄公八年》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战国策·秦策一》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