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潘虹)
- 格式:docx
- 大小:10.42 KB
- 文档页数:5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之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从读中感悟,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在创设的“记者采访“活动中,学生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震
的图片、资料(学生异常积极,查找的资料有十几本之多,特别是孙中恺、邢中浩从网上下栽了智利大地震等的图片。文字,用磁盘拷贝了带来。)。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选择印发,做到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灾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点击画面,出示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2、观看动画
1989年,美国洛杉机一带发生一场大地震,在不到
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那是怎样的灾难哪?
3、说议:看到满地狼籍,满眼废墟,你想说点什么吗?
二、展开对话感受形象
(一)师生对话
过渡: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废墟更危险,因为那
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1、(引读)在混乱和废墟中,————(读第2节)
2、读议: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父亲的话吗?
3、读中体会重点句:
(引读)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
(点击句子1)出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好!我来把前半句改一下,你
们说后半句,谁敢试一试?
(1)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
(父亲和阿曼达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
(2)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
(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助他恢复健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案
三星小学潘巧群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冇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读悟结合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了。
4.感受父子之间深深的爱,学会爱别人,壇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回想画面,直奔主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是地震后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欣赏。(边播放边
解说)
昔n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压得面0全非
整洁干净的教室转眼间变得破烂不堪
原本美丽宁静的家园如今已变成一片废墟
地震后的大爆炸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2、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人的生命变得更加脆弱,
但是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8个小时, 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二:聚焦父亲的“ 了不起
1、让我们再次走近这对了不起的父子,默读课文2至12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
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用横线划出來,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在混乱屮,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
A: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B:“冲”字说明父亲当时的心情怎样?你來读出父亲当时的心情。
(2)“他顿吋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父亲当时的心情怎样?
B: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面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冯建菊
教学目标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学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爱。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生字难词,并对课文有初步的感悟。在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用心领会父子的了不起。在感悟父亲的了不起过程中,紧紧抓住父亲的动作外貌和父亲的信念,让学生品读和感悟伟大的父爱。感悟儿子的了不起,主要是抓住倒数第二段,从儿子的语言与行为中感悟他对父亲的信任,还有勇敢的品质。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评价鼓励。)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一个句子。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
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课文哪些词,哪些句
子告诉你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呢?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板书: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和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美国作家马克
·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师指板书)
(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为了救出埋在废墟中的儿子,坚持不懈的挖,最终救出儿子和其他十几位同学。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课文主要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牢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坚持不懈的挖,最终救出儿子和其他十几位同学的事。
师:是的,课文讲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事。(相机板书:父、子),刚才在交流时几位同学都提到了地震,谁能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地震的前兆是井水冒泡,动物惊慌不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看课外书和查阅资料。
生:我还知道地震发生前老鼠在洞中乱叫。
师:很好,我发现大家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
关地震的场景,请看大屏幕(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家破人亡的视频资料。)师生一起感受。
师:同学们,像这样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30多个小时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
生(齐答):不大。
师: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十四个小孩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后却得救了。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得救?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
师(接着):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平常话(屏幕出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点评:通过回顾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交流地震资料”“梳理情感主线”为纲,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重点感悟文本奠定基础。师:是普通的五个字,“跟你在一起”。(相机板书:跟你在一起。)同学们,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课程主题阅读》的课文,翻到137页,《转弯处的回头》生自由看书。
师:我想请四人小组来读,哪个组?
一连叫了四个小组轮着逐段往下读
学生读,师纠音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看他们哪里读得好?
师:他们读完了,点评一下谁读得好?
生评价:我觉得…读得好,好在哪?
生评价:梁明辉
师:好在哪?
生评价:有表情。
师:有感情就有表情的呀?
生评价:我觉得张惠读得不好,他读得句句都很重。
师:你能示范读一句吗?
生示范读
师:到这一组往下读了(指一四人小组)
师:有什么意见?
生:梁凯莹读得不太好,很小声。
师:我们读书有三个层次:1正确,2流利,3感情(师板书)
师:刚才哪个小组有没做到流利?
生:没有。
师:继续往下读。
(读得抑扬顿挫)
生热烈掌声
师:你觉得谁读得好?
生:我觉得明明读得好
生:我觉得谢娜读得不好
师:你能示范读两句吗?
生示范读
师:有一处地方读断了。我示范读一下
师:继续往下读。
生继续往下读
师:再次掌声给他们。通过朗读的方法我们初读完了这篇文章。
师:第一遍,画出好词好句,生字
师:好词有哪些?
生:伤心委屈深情不约而同
师:谁来补充一下
生:一刹那
师:第二遍默读,默读有助于思考:哪些句子感动了你?并且写上批注。
生开始默读,写批注
师:先做第一题,完了,再做第二题。
生默读,写批注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完成了。(指一生汇报)
生:第五段“很久以来……转弯处的回头”,写出父爱的伟大。
师: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回头充分表达了父亲的爱。
生:“大家……”这位父亲真了不起,居然关心起儿子了。是不关心儿子还是不善于表达呢?师:你说呢?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地震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
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3、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检查字词
阿曼达砸着血迹
3、引出中心句: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
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
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
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
⑵挖了多久?(38小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但篇幅较长.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以情感体验为载体,以听、说、读、写、思为平台,以质疑问难、解决问题为效益优化,展开教学,抓住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的重点,突破在读中领悟语言表情达意的特色的难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
1、谈话回顾旧知。
2、教师导入。ﻭ
二、以情入境,突出重点ﻭ
1、提领全文关键句,解读全文,学生边读边划出父子了不起的语段。
2、默读相关语段,思考他们怎样了不起,写出体会.ﻭ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其真情流露,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体会其语言的真意。用教师的驱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随机利用远程教育**
播放相关镜头,音乐引导学生读中想,读中说,读中写。让学生从父子的了不起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ﻭ
三、品读感悟,突破难点ﻭ
在品读感悟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规律,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利用评价语言顺水推舟,渗透语言表情达意的特色和读书方法:
切入句:ﻭ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ﻭ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切入情景:ﻭ
16自然段感受儿子在绝境中冷静、勇敢。想象在长38小时中,漆黑的瓦砾堆底下会有怎样的感人镜头。结合课后练习,读写有机结合,落到实处。
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设计概说:
《地震中的父与子》向我们介绍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设计前,我深读教材,发现作者通过三个场景:地震之初、多人劝说、用力挖掘;三个写法: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三次诺言的回顾等方面,写出了地震中父亲的了不起,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而在学前调研学情时,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父爱漠然,于是我从学情出发,带领学生逐层深入文本,感受父爱的了不起,期间的随文练笔:父爱是……和文中的两次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感悟从父子的角度给对方写的诗,都是让学生巧妙地把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习得语言融合在一起。
二、教材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 1994 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 38 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 38 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三、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在真实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学情,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和评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师指板书)
(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为了救出埋在废墟中的儿子,坚持不懈的挖,最终救出儿子和其他十几位同学。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课文主要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牢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坚持不懈的挖,最终救出儿子和其他十几位同学的事。
师:是的,课文讲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事。(相机板书:父、子),刚才在交流时几位同学都提到了地震,谁能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地震的前兆是井水冒泡,动物惊慌不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看课外书和查阅资料。
生:我还知道地震发生前老鼠在洞中乱叫。
师:很好,我发现大家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地震的场景,请看大屏幕(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家破人亡的视频资料。)师生一起感受。
师:同学们,像这样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30多个小时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
生(齐答):不大。
师: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十四个小孩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后却得救了。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得救?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
师(接着):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平常话(屏幕出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点评:通过回顾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交流地震资料梳理情感主线为纲,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重点感悟文本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