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用的统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呈现方法;通过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统计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过程,能运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以及如何呈现统计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和过程,运用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统计表、磁性教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挂图,上面有各种交通工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它们有什么不同?”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交通工具为例,讲解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呈现。
演示统计过程,引导幼儿参与其中。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统计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收集、整理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进行统计?”六、板书设计1. 《有用的统计》2. 内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呈现交通工具统计示例各小组统计结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统计家里的玩具数量,并进行分类整理。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统计表,如下:| 玩具类别 | 数量 ||||| 积木 | || 拼图 | || 玩偶 | || 其他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和过程。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
2.能够理解大班同学的需求并收集相关数据。
3.能够使用统计方法将数据进行呈现和解读。
4.能够掌握大班同学喜欢的活动和食物,并进行分类统计。
二、教学重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什么是统计?2. 如何让幼儿理解统计数据的呈现和解读?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视频和图片介绍统计的含义和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统计现象。
例如,电视上播报统计报告、商场购物时的销售数据等。
2.教学内容(15分钟)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明确调查数据的来源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呈现。
然后,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大家喜欢吃什么食物?大家喜欢做什么活动?在提问时需要让学生了解调查问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3.实际操作(30分钟)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记录数据并分析数据。
这一环节可以在课后进行。
4.统计和呈现(20分钟)通过制作图表等方式呈现统计结果,让学生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解读。
如:制作折线图、饼图、柱形图等。
5.总结(5分钟)在本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调查结果,并简单总结学生们对结果的看法和分析。
四、教学后记1. 调查问卷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简要明确,不要出现歧义/误解的问题。
2. 在实际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
3. 在图表设计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软件,例如Excel等,以提高呈现效果。
4. 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检查并改进自己的数据调查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课题:有用的统计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的概念。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调查统计。
2. 学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学会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彩色纸张、彩笔、计数器等。
2. 图表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平时喜欢的食物、颜色等。
2. 引导幼儿思考,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回答。
二、讲解统计的概念(10分钟)1. 准备一些关于幼儿喜好的问题(如:你喜欢的动物有哪些?),并展示给幼儿。
2. 解释统计的概念,即通过对大家的喜好进行调查,统计出大家最喜欢的动物。
3. 引导幼儿思考,统计有什么用?三、调查统计活动(20分钟)1. 分小组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最喜欢的水果、最喜欢的运动等。
2. 分发彩色纸和彩笔,让幼儿记录自己的选择。
3. 引导幼儿互相询问,然后统计每个选项的数量。
四、展示与分析(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统计结果。
2. 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数据,制作相应的图表,如柱状图、条形图等。
3. 帮助幼儿分析数据,解读图表。
五、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出关键词。
2. 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自主设计调查问题,继续进行统计活动。
2.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和差异。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调查统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幼儿在展示与分析环节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二)教案名称:有趣的拼搭年级:幼儿园大班学科:数学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辨和判断能力;2. 锻炼幼儿的思维逻辑和动手操作能力;3. 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活动准备:1. 多种不同形状的积木或拼图;2. 分组名牌;3. 活动板和橡皮擦;4. 记分板。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简单的统计图表来表示和解释数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能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展示。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描述,以及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展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挂图等。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班级水果喜好调查,让学生记录调查结果。
2. 教学新课(20分钟)a. 数据的收集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引导他们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记录。
b. 数据的描述教师示范如何用表格和图表表示数据,引导学生学会描述数据。
c. 数据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探讨班级水果喜好情况。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图表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统计2. 内容:a.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b.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c.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班级调查结果,绘制水果喜好统计图表。
1) 哪种水果是班级里最受欢迎的?2) 有多少同学喜欢苹果?2. 答案:a. 略b. 1) 略;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对其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自己的统计能力。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用的统计”,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统计表,学会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记录数据,并能通过统计表获取信息;掌握基本的分类和排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够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记录数据,并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统计表的认识,数据的记录和获取。
难点: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表、卡片、挂图。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挂图中的物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有多少个苹果、香蕉和橙子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挂图中的水果数量。
(2)将记录结果整理到统计表中,并解释统计表的含义。
(3)通过分析统计表,回答引入部分的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2页的练习题,巩固统计方法。
4. 小组合作(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生日月份,并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并引导学生通过统计表发现班级生日的分布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有用的统计2. 内容:(1)统计表的认识(2)数据的记录与获取七、作业设计(1)家人中谁最高?谁最矮?(2)家人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2. 答案:(1)最高:爸爸;最矮:弟弟(2)平均数: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统计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据的记录和整理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记录数据。
(2)引导学生将统计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如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家庭成员的爱好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用的统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第三节《有用的统计》。
内容主要包括: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分类和计数,让孩子们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统计的概念,能够独立完成统计任务。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卡片、计数器、多媒体设备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引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5分钟)(1)讲解统计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统计的意义。
(2)通过实例,教给幼儿简单的统计方法,如分类和计数。
(3)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用的统计》2. 板书内容:(1)统计的概念(2)统计方法:分类、计数(3)例题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统计家里的玩具数量,并进行分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独立思考,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职业、家庭成员的年龄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教案设计《有用的统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探究》第四章第三节,内容为有用的统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表,学会用简单的图表记录数据;掌握用画圈、画线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能够理解统计的意义,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图表记录数据,理解统计表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表、画有各种水果的卡片、画圈、画线的工具。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张画有各种水果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种类和数量。
2. 讲解统计方法(10分钟)(1)教师展示统计表,讲解表格的构成和作用。
(2)教师示范如何用画圈、画线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发放画有水果的卡片,引导幼儿用画圈、画线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对正确性进行评价。
6.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统计小能手”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统计表2. 水果种类:苹果、香蕉、橙子、葡萄3. 水果数量:8、6、4、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统计家里的水果种类和数量,完成一张统计表。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用统计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用统计「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教师自制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一)、(二)。
2、幼儿人手一份统计表,铅笔等。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统计单(一),请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并明确记录单的要求。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这张记录单上有什么?师:我们可以用这张记录单做什么事情呢?师:怎么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张记录单统计的'是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二、师幼讨论记录的策略。
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师:如果第一组男生有3小朋友,在表格中怎么记录呢?(男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女生呢?三、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
师: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将你们一组上的男生、女生人数统计到记录单上。
1、幼儿操作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做必要的提醒。
2、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再集体检查验证统计人数是否正确。
师:谁来像我介绍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四、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表中。
1、教师事先出示好画好的表(二)。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师:这种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竖行的呢?我们可以用这种表做什么呢?讨论:怎么样在这张统计表中记录每组男生、女生的人数?师: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五、师幼共读表,了解统计图的意义。
1、每组选派一名幼儿在表格中记录本组幼儿的统计结果。
2、这张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的?(合计人数)3、每横排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竖排呢?4、这张统计表告诉我们什么事?总结:统计表能够比较快而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做起事情来比较方便、简洁。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用统计「篇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用简单的图表记录和整理数据,以及通过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用途,学会制作和解读图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模板、磁性教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校园活动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说出照片中各种活动的人数吗?”引导学生发现统计的必要性。
2. 教学新知(15分钟)(1)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和用途。
(2)示范制作统计图表,讲解制作方法。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统计图表记录和整理数据。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一道实际例题,让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表,并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另一部分为实际例题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据如下:《格林童话》:12本《安徒生童话》:18本《十万个为什么》:15本《西游记》:20本问题:(1)哪种书籍销量最好?(2)哪种书籍销量最差?2. 答案:(1)西游记销量最好。
(2)格林童话销量最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学会了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统计数据,尝试用图表整理和分析。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如折线图、饼图等,并学会制作和应用。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教案:统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4.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生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2.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3.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统计的方法和思想的掌握;2.学生对真实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份学生喜欢的水果调查问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随后,老师询问学生,如何能通过这份问卷中的数据,得到哪种水果最受欢迎。
二、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统计的定义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老师讲解常用的统计术语,如样本、调查、频数等。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5分钟)1.参考之前的水果调查问卷,老师向学生解释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包括设置问题、发放问卷、收集回馈等步骤。
2.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每组制作一份水果调查问卷,并向其他同学发放,在一定时间内收集数据。
四、数据的分析和解释(20分钟)1.学生收集好数据后,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2.学生分析问卷中的数据,计算每种水果的频数、相对频数和累计频数,并用图示法展示数据结果。
五、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向学生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掌握统计的方法和思想;2.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3.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统计相关的书籍、杂志等扩展自己的统计知识;4.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统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学生在数据收集和整理中的表现;2.学生在数据分析和解释中的表现;3.学生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中的表现;4.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
【拓展阅读】统计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在数理统计学中有重要的理论基础,也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统计。
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整理方法。
3.能够理解和应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概念。
4.了解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线性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数据手册。
2.学生准备:活动纸张,铅笔,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什么叫统计吗?”并请学生发表自己对统计的理解。
2. 数据的收集1.首先,教师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身高和年龄。
2.将学生写下的身高和年龄数据汇总到教师的数据手册中。
3.向学生解释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数据的整理方法,并使用在教师数据手册中整理出收集到的数据。
3. 绘制线性图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线性图,并示范一下如何绘制一张线性图。
1.教师用之前收集到的数据绘制一张线性图,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性图的绘制流程和方法。
2.提醒学生注意线段的斜率,以此计算出每个点的值。
4. 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并示范一下如何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
1.教师用之前收集到的数据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流程和方法。
2.提醒学生注意各个数据之间的差异,以此计算出每个条形的高度和宽度。
5. 绘制圆形统计图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圆形统计图,并示范一下如何绘制一张圆形统计图。
1.教师用之前收集到的数据绘制一张圆形统计图,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形统计图的绘制流程和方法。
2.提醒学生注意各个数据之间的百分比,以此计算出每个扇形的面积和占比。
6. 概念的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概念。
7. 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之前收集到的数据,组内合作,使用三种绘图方法和概念解答以下问题:1.身高最高和最低的人分别是多少?2.平均年龄多少?3.大家的年龄中位数是多少?4.几岁的人最多?8. 活动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活动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并询问学生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和收获。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幼儿将学会以下内容: 1. 理解什么是统计学以及它的应用; 2.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如数数、分类、比较数量等; 3. 发展孩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有用的统计》绘本;2.素材:小动物玩具、图例卡片、计数工具等;3.教具:白板、彩色粉笔、定制统计表等;4.其他:音乐播放设备、丰富的奖励小红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一幅图表或儿歌引入统计的概念,注重趣味性。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如“我们在幼儿园里有多少个小朋友?”第二步:数数和分类•让孩子们用手指或计数工具数一数在班级里的不同物品或同学。
•教导孩子们将物品或同学按照某种规则进行分类,如颜色、大小等。
第三步:统计图表制作•向孩子们展示图例卡片,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引导孩子们用直观的方式展示不同分类的数量,如制作柱状图、饼图等。
第四步:比较数量•让孩子们进行数量的比较,如“哪一类物品的数量最多?哪一类物品的数量最少?”•利用图表进行直观的比较,加深孩子们对数量概念的理解。
第五步:游戏与实践•设计趣味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比赛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巩固拓展•给予孩子们同学间互相统计的任务,如“询问家人有几个兄弟姐妹”,加强实际应用。
•鼓励孩子们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并通过口头或图表的方式进行统计。
五、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参与度以及作品质量,评价孩子们对统计学的理解。
•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复述,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延伸•布置相关统计作业或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统计实践,拓展课上所学内容。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数据的搜集和统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将在趣味中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实践操作,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用简单的图表记录和整理数据,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通过具体实例,让孩子了解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统计图表知识,能看懂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范例、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学具:每组一张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小兔子的生日派对,引导孩子关注派对中各种物品的数量。
提问:小兔子需要统计一下派对上有哪些物品,数量分别是多少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统计图表范例,讲解图表的组成部分,如何用图表记录数据。
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让孩子跟随步骤进行操作。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活动:每组根据提供的物品数量,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各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表,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强调制作统计图表的注意事项。
5.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统计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统计2. 内容:统计图表的组成部分制作统计图表的步骤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为家里的玩具制作一个统计图表,记录每种玩具的数量。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共同完成作业。
课后活动:组织孩子进行一次实地统计活动,如统计公园里的树木种类和数量。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1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
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据与统计”第三节“有用的统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图表制作方法,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以及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的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示例、数据收集表格等。
学具:彩笔、直尺、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关于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交通工具的统计数据为例,讲解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等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收集、整理班级同学的生日、身高、体重等数据,并尝试制作统计图表。
4. 学生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教师组织评价,引导学生从数据准确性、图表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用的统计2. 板书内容:统计图表的种类与制作方法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收集并整理家庭成员的年龄、职业等信息,制作成统计图表。
2. 答案:根据学生收集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
课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统计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大班数学活动有用的统计教案在数学教学中,统计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通过统计学,我们可以对一些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统计学也是一门非常实用和有趣的学科,并且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为大班数学教师介绍一些有用的统计教案。
教案一:盲人摸象盲人摸象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中的随机样本、频率和概率等概念。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个大象模型和一些盲人眼罩。
2.请一个学生穿上盲人眼罩,让他去摸大象模型上的某个部位,并描述他所感受到的特征。
3.让其他学生记录下这个学生所描述的特征,并标记在大象模型上。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学生都摸到了大象模型上的某个部位。
5.让学生统计每个部位被触摸到的频率,并计算出在所有试验中每个部位被触摸到的概率。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随机样本的概念,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来理解频率和概率的概念。
教案二:红绿灯红绿灯是一种多人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和概率密度函数等概念。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些红灯和绿灯牌,并在教室内安排一个直线。
2.让学生坐在直线的一侧,并分发红灯和绿灯牌。
3.指定一个学生在直线另一侧持续地投掷骰子,每次掷出的点数代表红灯亮起的秒数。
4.指定另一个学生在直线中间持续地走动,他将在绿灯亮起时前进一步,红灯亮起时停下不动。
5.让学生记录下每次游戏的得分,并计算出分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正态分布和概率密度函数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来了解这些概念的应用。
教案三:选票统计选票统计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趣的统计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些选票,每张票上有两个选项,并分别计为正面和反面。
2.让学生投票,并记录下正面和反面的得票数。
3.让学生计算正面和反面的频率,并计算出正面和反面的概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 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比较数据的大小、多少和变化趋势。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统计?为什么要统计?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计数、分类、填表。
3. 数据的表示方法: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
4. 比较数据的大小、多少和变化趋势。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展示一张水果销售的报表,由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问他们该如何知道哪种水果销售的最好,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言。
步骤二:概念认识通过上述引导,使幼儿认识到“统计”的概念和作用,并分清楚“计数”和“统计”的区别。
步骤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教师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如“每天吃饭的时间”、“家里有几口人”等,引导幼儿对每种数据进行计数和分类,并帮助幼儿完成数据的填表。
步骤四:数据的表示方法教师讲解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数据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并示范制作一份饼状图或柱状图,让幼儿跟着制作。
步骤五:比较数据的大小、多少和变化趋势教师出示多组有代表性的数据,引导幼儿比较数据的大小、多少和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中的规律和差异。
步骤六:反思教师与幼儿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让幼儿思考如何将统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并分类数据。
2.制作统计图表的正确率和质量。
3.分析幼儿是否能够正确比较数据大小、多少和变化趋势,是否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差异。
4.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大班数学做统计教案5篇大班数学做统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具:课件学具:算式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复习5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5的组成。
教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4种)对了,5有4种组成,5有哪4种组成?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1)教师:“盒子里有什么?”(盒子里有3块糖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教师:又怎么样了?(又拿来了2块糖果)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块糖果?)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3和2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
(教师边指图边讲)“盒子里有3块糖果,过了一会儿又拿来2块糖果,一共有几块糖果呢?”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盒子里的糖果;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盒子里有3块糖果是已经知道的.和又拿来了2块糖果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3和2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块糖果呢?(2)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这样我们就编好了一道应用题。
”教师:“那这是一道加法应用题还是减法应用题?”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3+2=5)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3表示盒子里有3块糖果,2表示又拿来了2块糖果,也就是3和2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5表示一共有五块糖果;用算式:3+2=5。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用的统计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师:“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
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
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
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