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338.41 KB
- 文档页数:3
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分析引言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产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三产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三产业是相对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而言的,指的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部门。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比重已超过5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持续增长,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分析然而,尽管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结构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内蒙古的第三产业结构偏向于传统服务业,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
其次,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明显。
再次,内蒙古的第三产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竞争力相对较弱。
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对策为了促进内蒙古的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第三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2. 加强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
3.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内蒙古的第三产业核心竞争力。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更多适应第三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5.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内蒙古的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稳定支撑。
新时期内蒙古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推动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落地生根。
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内蒙古民营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内蒙古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地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内蒙古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大省,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民营企业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内蒙古的民营企业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态势。
在制造业领域,内蒙古的民营企业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制造业公司,涵盖汽车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等多个领域,并在国内外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服务业领域,民营企业也在金融、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崭露头角,推动内蒙古的服务业迅速发展。
民营企业在信息技术、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有所涉足,已经或将成为内蒙古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内蒙古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民营经济已成为内蒙古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家们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建设,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发展壮大,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内蒙古的民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
虽然内蒙古的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际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内蒙古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迅速,而一些偏远地区和牧区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浅谈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摘要: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
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的趋势,今后将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即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企业管理;经济转型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地位,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力,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经济产出的比重和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将稳步上升。
(二)生产性服务业助推甘肃省经济转型发展近年来,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逐年扩大。
现代物流、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研与技术服务等产业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兰州已成为全省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发展中心。
河西和陇东形成对新能源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农业服务业的充足需求。
天水装备制造服务业渐趋规模。
陇东能源化工基地、金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提速,在产业发展中发挥较大作用。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市场化程度较低,生产性服务缺乏发展动力。
长期以来,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主要依靠于劳动投入的增加,科技和知识含量偏低,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
企业创新不足,经营效率低下,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
同时也抬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工业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动力。
主辅分离力度不够,生产性服务质量不高。
在分离思路上创新不够,还不能做到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探索分离的各种路径、方法单一;在分离模式上拓展不够,只注重抓工业企业中物流、营销、安装、研发、后勤服务等常规业务的分离,而在探索其他分离模式,如鼓励设计、金融、保险等企业分离设立服务性企业等方面不足,延伸企业主辅分离的范围和深度不够。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18•【字号】内政发〔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制造业是内蒙古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当前,内蒙古正处在一个极其艰难又极为重要的转型期,面临制造业发展不充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倚能倚重、智能化发展迟滞等突出问题。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结合自治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扎实推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到202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高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能源工业,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0%左右,新材料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3%左右,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4个千亿级和生物医药1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赋能取得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智慧园区。
——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制造业领域实现节能500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3%。
《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中小企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二、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1. 发展速度:近年来,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农牧业、能源、化工、制造、服务等各个行业。
2.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3. 贡献程度:中小企业在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 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信用体系不完善,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2. 人才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内蒙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人才引进和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4.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
四、解决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对策1. 加强融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2.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中小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内蒙古地区发展,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
文献综述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引言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
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内蒙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与对策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减排降碳的投入和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减污降碳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内蒙古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这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方,资源禀赋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制约了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与对策,对于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 内蒙古的污染和碳排放现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污染和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
大气污染: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冬季取暖用煤量大,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也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内蒙古的PM、PMSONO2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水污染:内蒙古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由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部分地区河水受到严重污染。
地下水资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土壤污染:内蒙古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的问题。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品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噪声污染: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筑施工等活动产生大量噪声,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火电、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内蒙古文化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二、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内蒙古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和文化消费的日益增长,内蒙古文化产业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一)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内蒙古文化产业在政策扶持下,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文艺演出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尤为突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内蒙古的影视作品、出版物等也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二)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艺术形式等。
这些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创新,内蒙古的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形式。
(三)文化产业的市场状况随着消费升级和文化消费的不断增长,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同时,内蒙古的文化产品也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内蒙古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1. 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内蒙古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二)挑战1. 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020年内蒙古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年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内蒙古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发展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2020年,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主要表现为:一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内蒙古的商品销售和外贸受到影响;二是受气候影响,部分农牧民收成不好,降雨量不足导致干旱;三是在能源和原材料市场出现波动,由此带来的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内蒙古企业转型升级。
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以采取稳岗补贴等方式确保企业员工就业,减轻企业经济压力;对于受气候影响的农牧业,可以加强对农牧民保险的支持,有效保障农民收入,缓解出现的财务压力;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从而增加企业利润。
2.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内蒙古经济转型。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在新一代技术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内蒙古可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内蒙古经济转型。
3.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拓展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空间。
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等邻国的经济关系密切,应该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开展贸易、协同创新、人才交流等方式,实现共同发展。
二、生态环境方面内蒙古是我国最为北方的省份,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
在2020年,内蒙古的环保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担心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大气污染;三是水环境污染。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限制污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在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来促进经济发展。
*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独立的服务。
它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经济服务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中间投入,提升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工业新型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一)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产业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竞争力逐步加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了提高,正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生产服务体系。
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现代技术型、知识型的新型生产服务业快速发展。
产业融合速度加快,重点行业快速发展,行业中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多个重点工业园区。
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已经形成多个标志性产业聚集区。
产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
(二)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与美国相差31个百分点,与日本相差30个百分点,与印度相差10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
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三分之一。
(三)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在全国兄弟省市所处位置重庆市工业增加值、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金融服务、商务和租赁、科技研发服务排名在全国兄弟省市处于第14位。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作者:陈红蝶来源:《北方经济》2021年第04期摘要:“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实现方式,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通过SWOT分析工具对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在自然资源、区位、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在承接的产业层次、承接企业创新水平、政策协调性和营商环境上具有劣势,还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承接竞争加剧和东部地区企业迁出阻力大等威胁。
据此,本文力求为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策略选择,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策略选择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内蒙古经济发展在西北地区处于中游,经济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自治区整体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属于承接我国产业转移的省份之一。
因此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如何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一)区位优势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实现产业承接的重要基础。
首先,内蒙古南邻京津冀经济圈,地缘相接,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为今后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
内蒙古可以积极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转移京津冀地区产业,缓解北京在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其次,内蒙古东依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蒙东地区与东三省合作建立了众多火电站,为蒙东地区承接东三省产业转移提供了保障。
此外内蒙古还是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经济带。
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地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交通运输科技化水平也显著提高。
(二)土地优势内蒙古地广人稀,工业用地面积广,企业建设用地同城镇建设用地冲突较小,很多工业园区的土地生产力具有提升潜力。
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时代特征和路径作者:朱晓俊邢智仓来源:《北方经济》 2019年第6期朱晓俊邢智仓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这为内蒙古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本文在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内蒙古发展路径和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探讨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与传统发展路径的关系,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生产要素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动能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支撑协同等角度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时代特征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内蒙古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路径一、高速增长阶段的内蒙古经济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初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以后,内蒙古顺应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市场需求趋势,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等优势,一度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工业化、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内蒙古特点的经济增长特征。
(一)物质要素投入型这一时期,物质资本投入是内蒙古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内蒙古的两大优势资源。
例如,内蒙古是全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最多的省份,在我国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煤炭资源得到了大规模开发。
特别是在2001—2011年期间,内蒙古原煤产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加,截至2018年全区原煤产量达到9.26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1%,居全国第1位。
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煤电、冶金、化工等产业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工业化进程。
土地资源是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从全区建成区面积的变化来看,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656.69平方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1241.59平方公里,增长了1.89倍。
(二)投资拉动型投资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因素。
2001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97%,到2017年这一比重上升到89.45%;资本形成率最高时曾达到2012年的84.6%。
内蒙古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既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标识。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内蒙古自治区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内蒙古;现代服务业;对策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处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NJSY14312;呼伦贝尔学院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内蒙古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JYBZC201206一、内蒙古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21世纪以来,全区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69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5%;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201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0.93亿元,增长34.2%。
200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2.1%和39%。
全年保险市场实现各项保费收入17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7.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7.7%,教育事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6.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7.5%。
信息产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初步测算,2009年内蒙古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92.37亿元,增长11.6%;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5.04亿元,增长15.6%。
(二)项目建设投资实现新的突破。
现代服务业中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服务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摘要】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挑战。
为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吸引更多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推动工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育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队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内蒙古将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增长、政策建议、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现代农业、工业升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内蒙古经济现状分析内蒙古是中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地处中国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农业、畜牧业资源。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内蒙古经济结构不够多元化,依赖资源型产业较为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过分依赖资源开发,内蒙古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脆弱性,一旦资源价格波动,就会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提升。
虽然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条件不便利,这不利于吸引更多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内蒙古人才储备不足,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也制约了经济增长。
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内蒙古经济现状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挑战和问题亟待解决。
需要制定更合理的政策来推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内蒙古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农业产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内蒙古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能源和重工业,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一旦能源价格波动或需求下降,内蒙古经济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程秀华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F063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从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入手,阐述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策略选择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内涵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进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现在服务业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体。
Machlup认为,生产性服务必须具有知识产出的特点;Browning & Singelman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那些知识密集,为顾客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行业,如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
Hubbard &Nutter(1982)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相对,凡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行业均属生产性服务业。
Howells &Green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公司提供服务,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广告、市场研究、会计、法律、R&D等商务服务业。
Noyelle & Staback,Gruble & Walker(1989),Coffey & Polese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指“它不是直接用来消费,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是一种中间投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中间性的投入而非最终产出”。
生产性服务业扮演一个中间连接的重要角色,Hirsh也强调在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必须有一个起中间连接作用的桥梁。
Gruble & Walker 进一步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使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因而其产出中包含着大量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所以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提高资本与知识密集度,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