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戊型肝炎
- 格式:pdf
- 大小:978.87 KB
- 文档页数:2
戊肝-简介戊型肝炎是由HEV病毒引起,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易在雨季和洪水过后流行,多见于秋冬季(10-11月)。
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有散发病例。
戊型肝炎的戊肝-潜伏期一般为2-8周,平均6周左右。
常引起暴发或流行。
当成人感染HEV后,多表现为临床型,儿童感染后往往表现为亚临床型。
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
急性发病,发热、厌油、恶心、食欲减退、上腹不适、尿色深,热退后症状加重。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皮肤发痒、大便灰白,严重者则表现为淤胆型肝炎。
妊娠后期病人易并发重型肝炎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高。
本病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多数患者于4-6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戊型肝炎戊肝-发病年龄大多为15-49岁,儿童发病率较低,孕妇发病率高。
一般病人中病死率为2.7-4.0%,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则高达10-39%。
感染戊肝病毒后,经过15~25天的潜伏期,可表现为无黄疸型和黄疸型,两者之比约为13:1,因此极大多数为无黄疸型,也有发展成为重症肝炎。
在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化验转氨酶上升时,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均要及时检测甲肝和戊肝抗体,以明确病原的诊断。
戊肝病毒能否从感染母亲传给胎儿尚无定论,但很多事实已旁证垂直传播确实存在。
如戊型肝炎妇女常发生流产和宫内死胎。
不仅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胎儿和围产期病死率很高,非暴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产和宫内死胎的发生率也很高,约 12.4%,推测均由于戊肝病毒宫内感染所致。
戊肝根据戊肝-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
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
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我国,戊肝多感染35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而老年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往往较重。
所以戊肝首先威胁的是老年人。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前言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坏死为主的肠道传播性疾病。
患者主要为成年人,病死率较高,尤其孕期最后个月的妊娠妇女患病后,病死率可达%~%。
戊型病毒性肝炎,首先在印度次大陆发现,中亚、东南亚、非洲、印度次大陆均有较大流行的报道。
多数爆发流行为水源性的。
食源性的报道亦见诸文献。
我国人群戊型肝炎的感染率约%。
急性散发性肝炎中戊肝约占%,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和北京地坛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刘崇柏、徐道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作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依据。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依赖病原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
.急性戊型肝炎及(黄疸型/无黄疸型)..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周内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粪便垃圾污染的水或外出就餐,到戊型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周以上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
..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
..血清病原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庚型肝炎。
..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μ/(>/)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病原血清学检测,抗-阳性或抗-由阴转阳,或滴度由低转高,或高转低倍以上者。
临床诊断:..、..加..。
确诊病例:..。
注:有..者为黄疸型,无..者为无黄疸型。
.急性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符合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参照.)。
..起病后天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指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者。
..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μ/。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戊肝诊断标准戊肝诊断标准是指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和病毒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认患者是否感染了戊肝病毒以及病程的判断标准。
以下是关于戊肝诊断标准的详细解读。
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感染戊肝病毒的患者大多数会自愈,但部分患者病程可进展为重症戊肝,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准确诊断戊肝感染对于治疗和防控至关重要。
根据国内外权威指南和相关研究,戊肝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1. 临床表现:戊肝的典型症状为发热、黄疸、食欲不振、乏力等,临床表现类似于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
而在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免疫抑制患者,也可出现不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感染。
对于具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戊肝感染。
2. 血清学指标:戊肝的血清学标志物主要是IgM抗体和IgG抗体。
IgM抗体通常在病程早期出现,可提示当前或最近的戊肝感染。
IgG抗体在感染后产生,并可持续存在较长时间,意味着曾经感染过戊肝病毒或接种过戊肝疫苗。
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或免疫层析试纸等方法进行。
3. 病毒学检测:戊肝病毒RNA的检测是确诊戊肝感染的金标准。
常用的病毒学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转录介导等扩增组成反应(TMA)。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戊肝病毒的存在并定量病毒载量,对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戊肝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地区和临床场景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特别是在资源匮乏地区,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更为突出;而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病毒学检测的结果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除了诊断标准,戊肝的防控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戊肝疫苗的研制和推广逐渐取得了进展,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加强饮用水、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或未受污染的食物,也是有效预防戊肝感染的措施。
戊肝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戊肝的症状*二、戊肝的并发症*三、戊肝的饮食注意事项1. 戊肝吃什么好2. 戊肝不能吃什么戊肝的症状1、妊娠期戊肝:不仅发生率高且易发展为重型,1986~1988年新疆戊肝流行时,孕妇发病占24%。
在重型肝炎中孕妇占27%,非孕妇占4.6%,病死率也高,多国报道在10%~20%,最高有39%者。
妊娠晚期病死率最高(20.96%)、中期次之(8.46%),早期(1.5%)与一般育龄妇女(1.4%)接近。
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黄疸尚未达重肝水平时,即发生肝脑综合征。
肝脏缩小者占一半。
肝组织病理检查示肝细胞以变性肿胀为主。
大出血后的肝组织同时呈现缺血、缺氧改变。
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及产后感染。
往往在产后病情急转直下,主要死因为脑水肿、产后出血、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脑疝。
在向重型发展的过程中相继出现Ⅰ、Ⅴ、Ⅶ因子减少,多数病例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正常,仅个别发生DIC。
2、小儿戊肝: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渐高。
未见有新生儿发病的报道,1~3岁病例占发病的22.2%,7~14岁占77.8%。
若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生率低,新疆报道过3160例,患者中儿童占9.11%,病死率0.52%,也较成人为低。
起病急,症状较轻。
发病初期有呼吸道症状者较多(6.7%~20.3%),脾大的比例(19.8%)高于成人(0.22%)。
虽黄疸型病例占绝大多数(98.2%),但不如成人黄疸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改变以ALT升高为主。
3、老年戊肝:发病率约占总发病数的3%~10.9%,比成人低,比儿童高。
起病较隐袭。
临床也以黄疸型为主,淤胆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多,黄疸深,持续时间长。
病程相对较长,恢复较慢,住院时间比成人组约长1倍。
重型肝炎相对较多,高于成人组但低于孕妇。
并发症多,易继发感染。
预后较好,病死率低,未见变慢性报告。
戊肝的并发症戊肝和其他病毒性肝炎一样,病程中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已见报道的有肝脑综合征、出血综合征、感染、肝肾综合征、急性胰腺炎、糖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和溶血性贫血等。
戊肝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戊肝症状,尤其是戊肝的早期症状,戊肝有什么表现?得了戊肝会怎样?以及戊肝有哪些并发病症,戊肝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戊肝常见症状:典型症状:头痛、大块肝细胞坏死、鼻塞、食欲缺乏、上腹不适、昏迷、畏寒、大便色浅、下肢水肿*一、症状:1.潜伏期对戊肝的潜伏期究竟有多长,目前认识尚不统一,1955年德里流行的潜伏期为18~62天,平均40天,1983年观察志愿受试者的潜伏期是36天,1986年Azamgsn,Kashmir和我国新疆调查为10~49天,平均15天,庄辉综合3次同源戊肝流行,潜伏期为15~75天,平均36天,这与各地的流行病学特点不完全雷同,统计条件不一致,病毒感染的数量以及病毒株的某些差异均有关,综合国内外报告,一致的认识是戊肝潜伏期比甲肝略长,比乙肝又短,一般为2~9周,平均为6周。
2.临床表现目前被公认的临床型有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淤胆型肝炎,对慢性肝炎尚有争议。
1)急性戊肝:占戊肝的86.5%~90.0%,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两种,二者之比约为1∶5~10。
急性黄疸型:占急性戊肝的75%,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但其黄疸期更长,症状更重,A.黄疸前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率约20%),关节痛(7%~8%),倦怠乏力(60%~70%),继之出现食欲缺乏(75%~85%),恶心(60%~80%),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呈现轻度肝大,伴触痛和叩击痛,此期持续数天至半月,在本期末尿色渐深,如化验已可表现出尿胆红素和尿胆元阳性,血胆红素(Bil)及谷丙酶(ALT)上升,B.黄疸期:体温复常,黄疸迅速加深,尿深如浓茶,大便色浅,皮肤瘙痒(29%),消化道症状重,持续至黄疸不再上升后方可逐渐缓解,此期一般为2~4周,个别病例可持续8周,各项肝功能化验在此阶段也升至高峰,以后渐缓解,C.恢复期:症状,体征及化验全面好转,各种症状减轻至消失平均约15天,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复常平均约27天,此期一般为2~3周,少数达4周。
戊肝、庚肝的症状及预防戊型病毒性肝炎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口—粪(包括动物粪便)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无慢性化,愈后良好。
戊肝与甲肝的症状区别戊肝与甲肝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1.易发季节: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洪涝灾害造成粪便对水源广泛污染的地区。
戊型病毒性肝炎2.流行与水源污染程度有关:如果水源只是偶然受到污染,可造成连续数周的短期流行,如果水源反复连续被粪便污染,就可能造成较长时间的流行,往往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有周期性发病率升高的特点。
3.潜伏期较长,多在2-9周之间,平均为6周。
4.患者发病年龄较大,以20岁以上的青壮年人发病率最高,在儿童中可能为临床感染。
5.患者早期粪便中可以检查出戊性肝炎病毒颗粒,但很快会自行消失。
6.戊型肝炎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黄疸也不是太重。
所以在夏季应做好水源清洁,特别是饮用水源的清洁,防止病从口入,发现病情要尽快治疗。
做好病人的粪便处理工作,防止传给别人传播途径(1)食物污染:也可导致此病爆发,我国曾报导3起因为食物受传染而导致戊肝爆发。
(2)基本上经粪-口渠道传播:多因为水源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爆发或流行是此病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发病高峰多于雨季或者洪水后,其流行规模视水源污染程度而异。
戊型病毒性肝炎(3)平时生活接触传播:戊肝发病以1户1例比较多,印度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报告依次为88.3%和78.1%,两代发病率只不过0.8%-14.3%,暗示其传染性较甲肝为低。
(4)输血渠道:有人对德国西南方地区百例有输血史的急性病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查,找到7例戊肝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G阳性。
这7例除在病发前有输血史外,至少还有另一种肝炎病毒传染的血清学标志,但都没去不发达国家旅游,也未找到戊肝的其他因素。
提示输血中有传播戊肝的可能性。
在动物实验中,传染动物的途径并非通过口服,而是单纯选用静脉内注射含戊肝病毒粪便悬浮液的方法。
后果使5只实验动物全部感染成功,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浆,也会使受血者发生HEV感染。
戊肝护理措施简介戊肝,又称大肠杆菌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炎疾病。
戊肝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粪口途径传播,成人和儿童都可感染。
戊肝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5-14天,临床表现为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
戊肝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本文将重点介绍戊肝的护理措施。
戊肝护理措施1.床位休息:对于戊肝患者,休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
患者应该保持床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功能。
2.饮食调理:戊肝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可以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饮食,如鸡蛋、牛奶等,以维持机体的营养供应。
此外,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的食物,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多喝水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
3.保持卫生:戊肝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卫生。
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同时,保持居室的清洁、通风,减少病毒的积聚和传播。
4.心理护理:戊肝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高抵抗力。
5.规律活动: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戊肝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增强免疫力。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6.定期复查:戊肝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
复查项目包括肝功能、血液学指标等,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7.避免肝损害因素:戊肝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一些肝损害因素,如饮酒、吸烟、过度劳累等。
这些因素对肝脏的损害会加重病情并延长病程。
8.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戊肝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结语戊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疾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戊肝的护理措施,包括床位休息、饮食调理、保持卫生、心理护理、规律活动、定期复查、避免肝损害因素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急性重症戊型肝炎合并乙肝案例分析急性重症肝炎是指患者2周内肝细胞发生大块变性坏死,出现严重的肝功能障碍,体内代谢产物累积,患者有明显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临床上病情危重,如未积极治疗,少部分患者可进展为重型肝炎。
现以戊肝合并乙肝急性重症肝炎案例报告如下。
病案:刘永刚,男,52岁。
2周前乏力、食少、恶心、右胁部不适,伴有发热,用感冒药治疗后发热好转,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
于2013年02月25日来我院诊治。
查体:神志清,无肝掌征、蜘蛛痣。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鼻腔齿龈无血迹,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
腹柔软,肝区叩击痛阳性,双下肢无浮肿。
检测肾功能大致正常,血糖5.6 mmol/L。
乙肝小三阳,戊肝抗体:弱阳性,其余甲肝、丙肝、丁肝抗体均阴性。
凝血功能示: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46.80 S,凝血酶时间 23.80 S,纤维蛋白原时间19.10 S,纤维蛋白原1.703 g/L。
肝胆胰脾B超示:无肝内外胆管扩张,脾脏厚约4.1cm。
舌苔微黄,脉弦。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黄疸病(湿热蕴结);西医诊断:急性重症戊型肝炎、慢性HBsAg携带者[1]。
入院医嘱:肝炎灵注射液肌肉注射;以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谷胱甘肽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2次。
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葡醛酸钠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
嘱患者绝对卧床,清淡饮食。
2月27日复查肝功能:ALT:1444IU/L,AST:1389IU/L,ALP221IU/L,GGT121IU/L,ALB36.8g/L,TBIL343.4umol/L,DBIL174.9umol/L。
医嘱:维生素K1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
3月1日因夜眠差、淤胆,嘱:苯巴比妥60mg口服,每日3次;患者近2日未大便,乳果糖口服液10ml,必要时每日2次。
3月5日医嘱: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肌肉注射,连用2日。
3月6日患者复查肝功能。
复查凝血全套:凝血酶原时间 17.20 S,活动度 48.60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1.47,国际标准化比值(PT) 1.48。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一、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 什么是戊型病毒性肝炎3. 戊型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二、戊型肝炎是怎样引起的三、戊型病毒性肝炎如何治疗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1、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1、急性戊型肝炎的诊断
病人接触史或高发区居留史:发病前2~6周内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污染的水、外出用餐、到过戊肝高发区和流行区。
持续一周以上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肝大,伴叩击痛。
血清转氨酶明显升。
血清病原学检验排除急性甲、乙、丙、庚型肝炎。
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血清学检验抗HEV-IgM阳性,抗HEV-IgG由阴转阳或抗体滴度由低转高4倍以上。
1.2、急性重型戊型肝炎
符合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起病10天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指肝性脑病)。
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1.3、亚急重型性戊型肝炎
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起病后10天以上出现以下情况者。
高度乏力和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重度腹胀或腹腔积液;血清胆红素上升>171μ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1μmol/L。
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显着延长,凝血酶原。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typeE)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其流行特征如甲型肝炎、粪便-口腔传播。
水流行是最常见的,少数是食物爆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季节性明显,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孕妇易感性高,病情重,死亡率高;没有家庭聚集。
戊型病毒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由饮用受污染的水和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引起因和机制如下。
1.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目前,医学界认为其传染源包括戊型肝炎临床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和戊型病毒(HEV)动物HEV-1.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和传染源HEV-3.4主要动物传染源。
目前已公认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病。
1983年Balayan等人首先从感染者的粪便标本中发现了免疫电镜HEV。
1989年Reyes等人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EV)cDNA克隆病毒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病毒(HEV)。
HEV直径为27的无包膜球形颗粒~34nm,内部密度不均匀,表面有密度不均匀。
1989年Reyes等首先得到HEV的基因克隆。
HEV 基因组是单股正链DNA,全长7.2~7.6kb,编码2400~由5533氨基酸组成的2533氨基酸′端非结构区(NS)和3′端结构区(S)组成,5′端和3′端有一个非编码区(NC),其长分别为28bp和68bp。
此外,3′另一端由150组成~多腺苷由300个腺苷酸残基组成(A)尾巴。
该病毒不稳定,需要长期储存在液氮中。
镁或锰离子有助于保持病毒颗粒的完整性,对高盐、氯化镓和氯敏感,在碱性环境中相对稳定。
HEV分类归属问题尚未最终得到肯定。
最初属于微小RNA病毒后来发现其在电镜下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与萼状病毒相似,因此将再次发现HEV但最近在分析中HEV当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时,发现它不同于萼状病毒NS区基因组序列表明,它类似于风疹病毒和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因此建议HEV属于风疹病毒族α病毒亚组。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2022版)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
免疫抑制患者感染HEV后,可进展为慢性戊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目前我国戊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多依据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于2009年7月制订的《戊型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英国公共卫生局于2015年发布的《戊型肝炎公共卫生操作指导》、英国移植学会于2017年发布的《戊型肝炎与实体器官移植指导》,以及欧洲肝病学会于2018年6月发布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实践指南》。
鉴于近年来,戊型肝炎的病原学、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较大进展,以及医疗单位对戊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迫切需求,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特组织有关专家,查阅大量已发表的戊型肝炎文献,收集并汇总临床热点问题,经专家们认真讨论,形成此共识,供有关医务人员在制定戊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决策时参考。
在戊型肝炎防治实践中,需结合疫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价后做出防治决策。
今后本分会将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本共识进行更新和完善。
本共识采用推荐、评估、制订和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证据质量分为A、B和C等3个级别,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1)和弱推荐(2)等2个级别(表1)。
一、病原学HEV 属于戊型肝炎病毒科( Hepeviridae ),直径为30~40 nm。
HEV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全长约7.2 kb,含有 3 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
ORF1编码病毒复制功能的非结构聚合蛋白;ORF2编码衣壳结构蛋白及一种分泌型蛋白;ORF3编码一种小的蛋白,其在病毒颗粒组装和出胞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戊型肝炎病毒科可分2个属(genera),即正戊型肝炎病毒属( Orthohepevirus )和鱼类戊型肝炎病毒属( Piscihepevirus )。
---------------------------------------------------------------最新资料推荐------------------------------------------------------重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重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重型肝炎的定义及临床分型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生 AHF 者称急性重型肝炎,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发生 AHF 者称慢性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又可根据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通常以肝性脑病为标志)缓急程度再分为暴发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前者指于发病的 10 天内发生急性肝衰竭,而后者指于发病后10 天至 2 个月(8 周) 内发生的急性肝衰竭。
二、重型肝炎的病原学 1,甲肝病毒(HAV) 单纯 HAV 引起重型肝炎较少见,约占 10%,而多见于在原有 HBV,HC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
2,乙肝病毒(HBV) HBV 是引起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3,丙肝病毒(HCV)能否引起急性重型肝炎尚有争论。
4,戊肝病毒(HEV) HEV 感染引起重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孕妇患者。
5,庚肝病毒(HGV)和 TTV HGV 和 TTV 的致病性目前尚难定论,多数学者认为,HGV 和 TTV是其它病毒性肝炎病程中一种伴随感染或是一个旁观者。
6,其他病毒感染其他能引起重型肝炎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腺病毒(adenovirus)、人类细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 HPV)、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1 / 23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等,这些病毒引起重型肝炎多见于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肿瘤化疗后。
7,混合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混合感染易引起重型肝炎,HDV/HBV 的同时或重叠感染引起重型肝炎是典型例子。
戊型肝炎中医治疗
一、概述
肝炎就是自己的肝脏里面出现了炎症,而且不同的患者肝炎的病情原因也是不相同的,不过最常见的还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这和自身的免疫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基本上来说肝炎是分为慢性的,和急性的,患者在患上肝炎以后就会感觉到自己的食欲没有以前那么好的,而且消化的功能也变得特别差,这样的话就会使得自己吃完饭以后腹部胀痛,所以肝炎的中医饮食方法是有哪些的呢?
二、步骤/方法:
1、肝炎这种疾病一般都是会反反复复进行发作的,所以就应该
采取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那么患者就应该要养成一个比较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的要合理去安排自己三餐的饮食,每天必须要摄入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
2、患者还需要多吃一些蔬菜,或者水果,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
每天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可以很好的去促进自己的消化功能消化的,不过一些豆制品,鸡肉等食物是要控制摄入量的,不能够吃太多的,因为会引起消化不良。
3、患者还需要喝一些泥鳅豆腐汤,这就是对于急性的肝炎有非
常好的疗效,因为是可以起到转氨酶降低的作用,不过一定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如果是摄入过多的脂肪的话就可能会引起脂肪肝的存在,而且还要去控制摄入糖类的总量。
三、注意事项:
肝炎的患者还要合理的去使用一些中医的补药,不应该要过分的去服用补药,就算是要服用补药也要征求医生的意见,不过可以多吃一些五谷杂粮,或者是蜂蜜等食物。
戊肝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戊肝,又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戊肝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接触受污染的物品而传播,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为了有效应对戊肝疫情,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戊肝应急预案,以便迅速、有序地应对戊肝疫情爆发。
二、应急预案制定目的戊肝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规范戊肝疫情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在戊肝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高效地组织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戊肝病例的发生和传播。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1.应急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和协调戊肝应急预案,并组织指导防控工作;–负责组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及时汇报疫情信息,保持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2.防控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戊肝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抽调专业人员进行抗戊肝的医疗救治;–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3.宣传教育组:–负责制定戊肝宣传教育计划,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监测疫情信息,及时发布公告、通知,并提供防控建议。
4.物资保障组:–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调集应急物资和医疗设备;–制定合理的物资储备计划,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
四、应急处置程序1.治疗措施:–对确诊的戊肝患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病毒传播;–配合医疗机构进行抗戊肝病毒的药物治疗;–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支持。
2.疫情监测:–加强戊肝病例的报告、监测和追踪,确保信息畅通和准确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究病原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防控措施:–强化个人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如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等;–推行戊肝疫苗接种程序,提高人群免疫力。
4.应急通知与救援:–建立健全的疫情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救援工作,如提供防护装备、医疗物资等支持。
五、应急演练与评估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应急组织的应急处置能力;2.对应急演练的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3.吸取其他地区的戊肝防控经验和教训,优化戊肝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