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背景现状分析——以某工科院校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需求,并结合工科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
课程内容应与工科专业紧密结合,涵盖工程、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词汇。
课程可以包括工程设计、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领域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
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工科专业中,学生往往需要与国外的工程师、科学家进行交流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对学生未来工作很有帮助。
可以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练习与外国人交流的技巧和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学习和掌握工科专业英语。
要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导。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需求,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工科专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首先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的现状,接着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以及工科专业英语课程内容的调整。
重点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探索了跨学科教学的可能性。
结合以上分析,展望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讨论,期望能够为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新工科、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讨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工科专业英语作为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扮演着连接学术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角色。
工科专业英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英语交流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更加需要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工科专业英语课程内容的调整、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跨学科教学的探索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探讨,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工科的需求,提升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就业竞争力。
在新工科的发展浪潮下,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工科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深入推广和实施,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许多工科院校的英语课程仍停留在传统的翻译和语法训练阶段,缺乏与实际工程实践结合的内容,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应用能力较弱。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交流的加深,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英语专业在工科院校中大多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普通工科院校更是如此。
本文以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切入点,探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标签: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工科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办学历史较短,但历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时间,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取得了很多优秀教学成果。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和社会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如何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指导英语专业建设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认为,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有思想观念转变、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七个方面。
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前那种只会说外语,没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外语专业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新的时代召唤口径宽、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新型外语类人才。
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述《意见》指出“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由于各院校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和进程也必须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
应该鼓励各校闯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力求办出特色。
”2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查阅专业介绍不难发现,多数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工科院校也不例外。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成为了我们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此,我将围绕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我们应该明确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目标。
工科专业英语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英语水平要求,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
在设置课程目标时,我们应该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我们需要关注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衔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工科领域都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我们的课程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工科专业英语课程应该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我们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科专业英语课程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等形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实习等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工科专业英语课程可能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们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课程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和成就感。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需要我们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衔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使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和推动,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工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针对这一背景,本文将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探讨,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传统的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以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语言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往往忽视了工科学生对于实际工程项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工科专业英语课程开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专业论文、国际标准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在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工科专业英语教师大多是以外语教学为主,对工程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有限,导致教学内容往往偏离实际工程应用,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工科学生的学科特点和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1. 重视实践性和应用性2. 整合学科知识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注重整合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专业,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包括专业论文、国际标准、工程案例等,将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素养。
3. 强化实践教学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英语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能力。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探析255实践与探索INTELLIGENCE························学生学再多课程始终不明就里。
做再多练习,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始终得不到提升。
(3)教材内容散乱、目标模糊,体现不出高中语文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学生接受不到完整的有用的信息,解题和作文能力自然得不到客观性的提高。
究上三点陈述,变革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体系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那么,该如何变革呢?这正是当今许多专家学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张志公先生曾提出“教材改革要面向现代化建设”,并特别强调了现代化的几条根:一是“规范化”,二是“科学化”,三是“信息化”,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是“国际化”,六是“坚持爱国主义”,七是“人的素质”。
在谈到教材改革时,张志公先生还提出一种设想,“单开一门文学课”,另编一本“语文读本”,“教地道的语文”。
上海市建平中学程红兵老师在他设计的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方案中提到“每册教材根据培养目标,阅读课型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为筛选型阅读……第二单元为框架型阅读……第三单元为阐释型阅读……第四单元为赏析型阅读……第五单元为研究型阅读……”这些设想,一方面反应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另一方面也明确了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基本方向: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承接性强梯度分明,与现代化发展同步。
三、完善考试机制,增强考察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高中语文教学的显性目标与高考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目前的形势来说,高考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作用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事实上也不应该否定。
重点在于,这个指挥棒指挥的好不好,对不对。
指挥的好,那高考语文的方向和目标就会更加明确,语文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
292019年42期总第482期ENGLISH ON CAMPUS 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初探——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文/王丽娅【摘要】学术英语课程对提升工科院校学生英语知识及专业应用能力大力裨益,其应作为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必设的后续课程之一。
本文就工科院校学术英语课程的特点及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学术英语课程的开设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学术英语;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作者简介】王丽娅, 湖北工业大学。
证每一名学生均可以充分参与到学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以及个人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授课方法上,工科院校可借助国外一些知名高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如按小组完成各种学术英语学习任务,且任务内容、课后作业均要紧扣学术英语课程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查找英语学术资料、学术报告的能力,并为提升学生撰写英语学术报告、参加各种专业化的学术讨论能力提供了保障。
另外,也可以采用“项目研究”教学模式,既让学生组成项目小组,鼓励学生就项目内容进行相关英语文献资料的查找、收集和整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术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项目研究能力。
无论是哪种授课方法,均须遵循 “以学生为本”原则,为学生构建、创设更多的学术交流情境,进而才能提升学生学术英语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
四、学术英语课程考核模式工科院校学术黄斑课程的考核必须结合课程的目标和授课形式来进行,进而才能真正达到考核学生学术英语学习能力、进步情况、应用能力等。
因此,工科院校在学术英语课程考核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要对学生学术英语课堂学习情况、努力情况、学习态度等进行考核;二是要对学生学术英语的期末考试(一次笔试,一次口试)进行综合性评价;三是要对学生“学术任务”或是“学术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如在完成“任务”或“项目”过程中,其英文专业文献查阅情况、阅读情况、读书报告撰写情况、学术口语交流与讨论情况、“任务”或“项目”总结报告撰写情况等进行分类考核同。
应用型工科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教奇与职业第15期(总第691期)应用型工科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朱建新孙建光刘玉君[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性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改革内容就是如何构建此类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鉴于此,课题组部分教师对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材内容,师资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三,四学年期间开设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课程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顺应广大师生意愿的,后续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大学生完成由英语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到英语综合能力初步应用阶段的过渡,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及其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作者简介]朱建新(1960-),男,江苏连云港人,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孙建光(1975一),男,江苏淮阴人,淮阴_T-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刘玉君(1975一),女,湖南常德人,淮阴3-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江苏淮安223003)[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h/2009/0l0)[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O11)15-O137-02在2004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中提到: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置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但是由于多年来受英语四,六级统考的影响,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放到了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English forGeneralPurposes,简称EGP)教学上,这是每所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对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多,社会对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提高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只重视一二年级基础阶段教学,忽视应用阶段,即三四年级的后续教学,学生就无法完成从学习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转换.通过四,六级考试绝不代表英语过了关和英语学习的终结,而只是一个新起点,表明英语学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做好四级后的英语教学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 的问题.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同样要有先进的教学管理,合理的课程设置,优秀的教师资源,适宜的教材,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及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呼吁重视大学英语的后续教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英语能力的需求.一,应用型工科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现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学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开好应用型理工科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摆在所有大学英语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课题组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层面利用201o年暑期外研社和外教社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师研修班"期间进行.教师问卷包含以下内容:(1)对后续教学必要性,可行性的评估;(2)所在院校后续教学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情况;(3)对后续教学模式的建议;(4)对解决专业英语师资匮乏的建议;(5)对后续教学与奖励制度挂钩的建议.问卷调查的学校主要以本省地方性丁科院校为主.总体来看,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后续课程开设的重要性,87%学校都开没了一些后续课程,但是仍有少数学校还没有实际开设后续课程.目前,开设后续课程还遇到不少问题,如大学英语教师的意识问题,后续课程的具体设置问题,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问题和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广大大学英语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思考.学生层面以淮安市三所工科院校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的三,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3份.问卷涵盖内容如下:(1)从学生角度对后续教学必要性,可行性评估;(2)对后续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学目的的建议;(3)对后续教学与求职关系的评价;(4)考研意向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在基础阶段学习结束时继续学习英语,但他们的目的却不同.有的同学出于未来求职需要,约占60.6%;有的同学出于考研需要,约占51.9%;约有77.8%的同学希望通过后续课程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而继续学习;还有2.9%的同学无所谓或不愿意学英语.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对于传统的应试式课程和未来英语水平提高方面需求很高,这和他们对后续课程学习动机是一致的,涉及求职,继续深造等因素,对于《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基本吻合.同时也说明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学生已在心智上走向成熟,理性,已意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英语在各类职业对外交往,浏览兰!囫◎教育与职业第15期(总第691期j信息,商务活动中的T具性作用.但是也暴露出许多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问题,如仍没有走出传统的英语应试式教育的误区,对通过英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没有深入的认识等.通过对教学层面和教学对象层面的调研,我们对我国地方性应用型科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现状有了较客观,较全面的了解.因此,针对此类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好适合他们的后续课程是…个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二,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的思考后续课程的开设不只是大学英语的简单延伸,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大背景.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开设后续课程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同时要结合应用型理工科类本科的实际情况来全面设置,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部分师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一些认识误区和其他客观的生态因素.1.学生传统的应试误区.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应试类课程的设置是很欢迎的.这和他们出于盲目的就业导向, 即对于英语等级证书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的"就业主义"至上的社会风气使得学生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英语语言技能不再是手段而成为目的,狭隘的就业主义成为许多国内大学培养学生和滥发学历文凭的借口,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是流于口头.鉴于此,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观.后续课程的开设是为他们更好地提高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为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提供一种语言交际和文化信息传递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要求》明确指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强调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等背景知识,尤其是有关这些国家的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基本文化事实和文化现象,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识别力,理解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和成功的沟通.所以,端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是英语教学,特别是后续课程开设的重要一环.2.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基础阶段的知识积累,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是指学生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后继续应用,是基础阶段的延伸,是对基础阶段大学英语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在学生学习英语的现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能有效保证学生完成从学习阶段到使用阶段的过渡,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强调实际应用能力①.教师要认识到后续课程的重要性,透彻领会《要求》的基本精神, 树立培养全面的,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的观念,即强调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素养.这一培养模式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由通识教育向"通识教育+应用型教育"的转变,从而推动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3.大学英语课程群的建设.北京理工大学于1990年最先提出了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早期称谓)的研究与建设,成为课程圆!!啊群理论与实践的滥觞②.江苏省是目前国内课程群建设开展得最广泛的省份,早在2004年,教育厅资助了200门优秀课程和32 个优秀课程群.可以说,江苏是课程群建设实践的先驱者.在重视实践的同时,有学者在理论上大声疾呼,"组建课程群,打造学科优势"④.课程群建设的核心是要进行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否形成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衡量课程建设成果的首要标准④.大学英语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课程群建设不只是专业课的专有,通识课程课程群的建设也是新形势下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因此,大学英语要形成以课程群建设主持人为总负责人,以各后续课程主讲教师为骨干,团结和带领课程群内全体教师,围绕教学,科研两项中心T作开展课程群建设的各项活动.三,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及后续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了适应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血用理1-科本科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及后续课程的构建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旨在建立合理可行的,适合地_方性应用型理工科本科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体系,加强对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的整合,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构建地方性应用型理丁科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摆在每个英语教学丁作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1.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及后续课程体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不能完全脱离传统,一味地夸大后续课程的多样性和纷杂性.这样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是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我们要建立通识教育+"需要"教育的模式,让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入一个良性而又有可操作性的轨道上来.这也是打造大学英语课程群的基本模式,即围绕大学英语这一核心通识课程,构建以学生"需求"为目标的后续课程子群.这就要求后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个眭化,应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来设置课程,确保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加强英语基础的条件下,让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可实行模块化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确立个选修课程模块系列:英语浯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模块,文化素养类课程模块和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模块,而每个课程模块下又包括若干子课程模块,这其中包括课程限选课和任选课.2.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中ESP的思考.2003年,教育部为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针对当时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提出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制定了指导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其基本出发点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要转向学习者,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也是ESP教学的基础.1985年4月语言学家Strevens在斯里兰卡ESP国际讨论会上曾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有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课程必须在内容即主题和论题卜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3)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4)必须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EGP)有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教袖职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朱萸第15期(总第691期)职英语课程模式探讨[摘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不仅要加强英语本身的水平教学课程建设,还要做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建设.丈章从构建"多模块分层"教学模式,建立"评价体系"模式,创建"等级证书"课程模式和"教学效果"检查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课程模式建设的新方向[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英语课程模式[作者简介]朱萸(1973-),女,河南信阳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河南平顶山467001)F,9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O11)15一O139—02 高职教育侧重对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就是要求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传统,教材实用性不强,教法简单落后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尝试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创新课程模式就迫在眉睫.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就必须进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再建设,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能用"的英语课程模式目标.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多模块分层"课程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一般都是仿照大学模式统一进行授课,通过考试来测评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生源的原因,学生的英语基础往往各不相同,这种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学习越发吃力,不愿再学;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却学不到更多的内容,渐渐丧失英语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学生出现的状况及职业教育理论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进行宏观课程模式改革.第一,英语课程实行"多模块分层"的课程模式,以实现文化素质基础课为职业能力服务的目标.即把英语课分为重点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和其他课程模块.特点是:(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例如只限于阅读技能或言语识别等技能的培养);(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尽管交际法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ESP教学的,但ESP并不只局限于交际法).可见,ESP核心理论是需求分析,以揭示ESP学习者的需求及其学习目的,不仅肯定需求存在,而且要对这种需求进行认识.ESP课程是对学习者需求的具体细化,语言课程有学习者需求的内容.这样,学习者就会有积极态度去学,使教学过程成为挖掘他们学习潜力的过程.把ESP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一个模块是符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的.四,结束语总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构建已经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是社会发展对外语教学改革提卅的新要求,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来指导,也需要紧密结合地方性应用型理工科本科院校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在此过程中要重视构建以大学英语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重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兼顾学生的需求等方面,借鉴和汲取其他院校改革成果和已有双语教学及ESP教学经验,进行改革和创新,所有这些都值得专家和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也值得相关教师不断总结和交流.无疑,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在新世纪迎来了一次全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深入改革和发展的机遇.目前,对其教学模式的探讨仍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一定会与时俱进,完成与时代的接轨.鳓[注释]①黄映秋.关于广西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调查与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2008(5):14o.②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③陈文山.组建课程群打造学科优势[J].琼州大学,2003(5):72.④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高教研究版),2003(7):25[参考文献][1]王守仁.发展中国ESP教学,推进中国ESP研究[J_l中国ESP研究,2010(1).[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夕语界,2004(2).[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EJI.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4]刘润清.2l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EJ].外语教学与研究, l996(2).苎!!囫。
722021年20期总第564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新工科”建设对现有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着力既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与国际接轨,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基于新工科背景,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不断改进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新工科建设积极助力。
【关键词】新工科;高职英语;学习现状;教学建议【作者简介】尚厚玉(1985-),女,汉族,甘肃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9zd03)。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英语学习现状分析与教学建议——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尚厚玉一、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大学英语教学为适应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国家提出“新工科”战略。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下社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和高等教育的需要更加迫切。
新工科要着眼于工科的新要求,培养战略急需人才,从而使国家硬实力得到提升。
新工科主要是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2017年6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其中提出5个“新”即“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和24个选题方向。
其中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目标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扎根中国、放眼全球,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现状与思考摘要:教育国际化以及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都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英文教学是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手段。
由于不同学科不同类课程全英文教学不可一概而论,本文以工科专业课程为例,从教师及学生、教学课程及教材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总结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研究,并就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提出若干意见。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专业课程;工科;大学本科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001-04收稿日期:2018-04-12基金项目: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作者简介:王茹,女,辽宁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学教学与科研。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应国际化的人才逐渐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了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人才国际化更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为培养兼具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外语能力的专业人才,在本科期间开展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是一项重要尝试。
许多高校对全英文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些学者从理论出发,指出了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另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践探索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
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不同,全英文教学应立足本学科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不应一概而论[1]。
同一学科专业存在共性,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可以把课本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目前,对于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研究大部分是就某一门课程进行探讨。
因此,本文从专业课全英文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综述工科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研究,对如何提高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质量提出参考意见。
关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探讨【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逐年提升,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问题引起了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浅析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并探讨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改进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模式作为一门国际语言,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教学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掌握好英语这门语言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我国整体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英语教学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很多英语教学的基础工作已经被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逐级分化。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定量的基础词汇和基本的语法规则。
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仅仅立足于语言工具论的基础,这显而易见是不能够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的。
因此改变以往的课程设置体系,将基础英语向多元化应用英语过渡,做到语言学习与专业应用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融为一体才是英语教学的新目标。
1.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1.1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连贯性目前,很多大学英语都进行了分级教学,也就是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入学就进行英语分级测试,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级别的教学班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教材使用以及教学模式都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级别较高的英语班级的学生,影响就更加明显。
通过分级进入较高英语学习班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较高级别的英语教材,同时由于基础较好,他们能够提前并较顺利的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如果还依照传统的课堂英语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被大大削弱,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学生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往往被其他课程所占用。
因此导致了很多优秀的英语学习者在校正规英语学习的时间仅为一年或一年半。
优势学生的长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停滞不前,甚至是大大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