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_省略_要_2010_2020年_的思考_吴岩
- 格式:pdf
- 大小:301.19 KB
- 文档页数:7
高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挑战及思考——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的视角吴玫【摘要】高校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只有在这些创新主体实施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市场推广创新等系统创新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产生最大效用.文章立足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区域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以尽快形成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其深远意义在于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在共同培育壮大企业这个技术创新主体的同时,京津冀的高等教育也随之发展壮大.【期刊名称】《天津市教科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高校;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作者】吴玫【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21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通过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央确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支撑是创新驱动,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
这对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主体之一的高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京津冀地区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的原动力,实现教育与区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现实诉求,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有利条件1.北京向天津、河北的技术辐射作用在增强据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14年河北与京津技术交易共3171项,成交额71.02亿元,较上年增长82.6%。
其中河北与北京间技术交易额就达65.7亿元,占河北技术交易总成交额的35.91%。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北京已成为河北最大技术交易伙伴。
以上数据反映,北京向天津、河北的技术辐射作用在增强。
京津冀高等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和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之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目前,该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众多,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
同时,该地区还有一批优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断提升了教育质量和水平。
其中,北京市的高等教育发展尤为突出。
2019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达到96所,其中985、211高校分别有11所和23所,占比较大。
同时,该市还有一批优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如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除了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截至2019年,天津市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为51所,其中985、211高校分别有3所和7所。
河北省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为131所,其中985、211高校分别有2所和7所。
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问题分析1.高校分布不均衡虽然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是高校的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例如,北京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是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会导致一些地区的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会影响区域的整体发展。
2.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目前,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门类单一。
虽然该地区的高校数量众多,但是学科门类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差异性。
(2)学科交叉度不够。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的支撑,但是目前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学科交叉度不够,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Comprehensive Edition )2020年12月第20卷第4期Dec. 2020Vol. 20 No. 4《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0年总目录(总第77~80期)•文化与新闻传播研究•二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研究进展( 1998—2018 年)——基于对CNKI 文献资料的分析 ............................朱皋(1 • 05) 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热潮现象研究..................... 田悦芳,蔡萌萌(1 • 11)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电影营销现状及国际启示..................... 曹 林,韩卫娟(1 - 16)新时代民众心态与网络舆论引导模式的构建..................... 张金桐,王竞莹(2 - 15)移动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的营销策略研究.....................侯洪,田媛(2 - 21)工匠精神哲学论纲.......徐长山,陈 辉(2 - 29)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转化……丁桂馨(3 - 20) 关于文化艺术产业平台元数据标准的思考——以河北省文化艺术产业大数据平台为例 .....................裴旭,杨惠芳(3 - 25)•社会治理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与提升路径............马斌,夏梓莹,申伟宁(1 • 22)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发挥途径研究.....................郭建,孙惠莲(1 - 27)试析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显著优势的三维体现.....................谢忱,李小斌(1 - 33)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冷思考 .....王毅武(2 - 05)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多元治理体系构建............................ 于晶晶(2 - 10)•法学研究•论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田韶华,陈杰(1 • 38)人工智能给法律职业带来的困境及应对............................王勇旗(1 - 44)党建的规制功能及其法制完善—— 以社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为例 ............................段泽孝(1 - 53)论“法律关系”的伦理精神 .......赵一强(1・60)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范围探究..................... 祝晓光,袁任新(2 - 52)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职能定位与履职探析............................李继中(3 - 40)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撤销纠纷案例分析.....................郭广辉,郭雨晴(3 - 43)环境司法难点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的实践............ 郭雪慧,杨冬冬,肖 蘅(3 - 47)•经济学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及耦合逻辑——基于多源流视角的分析…吴茜(1 • 66) 物流无人机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2019年新时代区域通用航空业发展高端研讨会专家发言摘编................. 经济与管理编辑部(1 • 74)马克思的地租形式演化理论及其时代价值............余文兵,刘晨竹,田沐雨(1 • 79)河北省促进就业创业政策运行评价与完善对策..................... 宋凤轩,朱碧莹(2 - 58)住房反向抵押养老再担保研究............ 张 杰,张雯涵,殷君瑶(2 - 65)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失配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 申伟宁,赵 萌,马逸初(2 - 71)高校内部审计问题探究............ 张世敏,杨 琰,赵增弘(2 - 77)金融发展、研发投入与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冯彦明,赵阳(3 - 52)程序员:雄安新区创新驱动的一个微观视角..................... 徐永利,徐正夫(3 - 63)基于加权模型的河北省旅游业发展评价............................刘富军(3 - 69)基于网络文本的旅游者民宿体验价值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胡宇橙,黄 媛(3 - 73)“ 一带一路”倡议下德国十六州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呙小明,司晓昌,黄 森(4 - 50)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基于博弈物元可拓模型的分析------------ 王艳红,张 倩,薛向东(4 - 60)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多元协同及长效机制构建..................... 谢小芹,姜 敏(4-66)-I -2020年第4期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国际背景下中国大豆的生产困境分析与对策.....................张彩霞,付桢(4-73)•教育教学研究•基于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高校教师培训服务创新研究............祃海霞,路丽肖,申红妙(1-85)从“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谈思政课教学改革.....................李炽平,杨桂森(1-90)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服务政策体系建设研究............................薛向东(2-8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张建江,杨斌(2-88)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改革与创新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孙大为(2-91)河北省地方高校创新实践教学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刘华光,庞秀平,韩素卿(3-81)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曹一伟,刘翠莲,蔡欣欣(3-86)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彭青,赵恒春,齐园(3-90)大数据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新财经”视角以金融大数据案例教学应用方向为例............王素贞,忽丽莎,孙洁丽(4-79)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生网络行为动机研究............刘法威,张如孟,郭珍(4-84)税收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尹淑平,袁美琴(4-89)《政府预算管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诉求与创新实践..............................王丽(4-93)•汉语言文学研究•模糊容忍度对二语词汇推理加工的影响.....................夏慧言,张文华(2-36)“美人隐喻”与中国文化传统——从《诗经•桃夭》到《红楼梦•五美吟》............................廉水杰(2-41)叶赛宁诗歌的自然主题与人生悲剧.....................张伟,杨景(2-45)非虚构新闻写作模式构建与路径实现——基于任务驱动视域.....................陈瑾,张聪慧(3-31)“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文学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以河北省高等院校为例.....................温静,童旭旭(3-36).书评.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轮廓与全景透视——评张金桐、李锦云主编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赵双阁(1-94)一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新成果——评赵建欣、田新霞的著作《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动力机制与管控政策选择》............................杨春(1-95)评张战教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武建奇(2-96)乡村法治建设的社会治理价值——评郭广辉教授的《乡村法治建设研究》..........................柴振国(2-封三)精思傅会嘉惠学界——评魏新强教授的《外交语篇修辞研究》............................吴礼权(3-96)•本刊特稿•计算社会科学:融合创新与引领未来............................王国成(3-0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论析.....................郭建,包婕(3-10)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落地生根的思想进程............................陈晓静(3-15)•长城文化旅游•唐山长城文化旅游带建构及发展路径研究.....................程瑞芳,徐灿灿(4-05)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秦皇岛长城旅游开发研究.....................袁志超,程晨阳(4-12)文化基因视角下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创新发展研究................吴士锋,李丹(4-19)张家口明长城文化的表征创新与旅游活化研究.....................孙振杰,石佳玉(4-27)•纪念巴金逝世15周年•巴金作品影视改编现象及原因探析............................刘福泉(4-32)从读者反应批评视角论巴金《随想录》的传播............................胡景敏(4-38)隐性的主角:电影《家》的画面及其意味.....................田悦芳,温静(4-44)-n -。
试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试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教育事业发展也备受关注。
为了促进这一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实现京津冀地区教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津冀地区由于地理接近和经济互补性,具备了教育协同发展的条件。
首先,这一地区的交通便利,市场巨大,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共享。
其次,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再次,这一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教育综合竞争力。
要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首先应加强教育政策的整合和协调。
在政策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教育合作机制,制定联防联控的政策,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质量发展。
例如,建立互通有无的招生政策,推动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共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要加强教育机构的合作和协同。
京津冀地区的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交流合作,形成“一盘棋”的态势。
可以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还可以推行教师互派制度,加强教师的交流和培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再次,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京津冀地区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保障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
可通过建设多样化的教育设施和配套设施,提供更好的学校条件和教育环境。
此外,要加强教育质量监管,优化学校管理和教学流程,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要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京津冀地区可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建立和发展教育基金会,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教育捐助和赞助活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同时,还可以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形成教育共同体。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索陈俊斌;李小林;刘淑英;张顺利【摘要】Improving the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eaching reform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and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the major content for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aking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borato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on this basis, presents so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open laboratory, multiform laboratory setting and network electronic classroom.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above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effective.%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实验室建设则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论文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开放实验室、多形式实验室设置和引入网络电子教室等方面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措施。
实践证明以上建设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期刊名称】《移动信息》【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软件人才;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作者】陈俊斌;李小林;刘淑英;张顺利【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咸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咸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5-4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大增。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03期·87·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3-0087-03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内涵意蕴与解释框架*韩庚君(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摘要:京津冀环渤海大湾区协同发展是适应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中区域创新要素有效整合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与进程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迎来新时代,作为京津冀发展境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跨区域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目标选择。
面对时代的新诉求,要形成资源互通、内外互补、联动整合、协调发展的生态格局,构建主体、制度、环境、动力兼备的立体多维式解释框架。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内涵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03.029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既要强调地理因素,又要重视政治、经济影响和社会变迁的因素,协同的本质是以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活动为载体,与该系统外部领域耦合互动形成的有机创新生态系统,目标是跨越行政空间和区域屏障的范围内各种高等教育资源的无碍障共享和流动,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开发利用。
1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范畴界定与内涵逻辑欧洲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是博洛尼亚进程,即欧洲的政治领域、经济社会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纵观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相邻都市圈中进行,是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改革与重塑的过程。
高等教育作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科技创新进步和产业经济增长方面是重要动力。
所谓“协同发展”,是指多个不同资源主体相互协作完成同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互惠共赢的结果。
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如果在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产生协同作用和合作效应,系统便处于自组织状态,在宏观和整体上就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结构或功能。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政策分析与优化
吴中元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年(卷),期】2024(10)12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于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作为重要
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力量。
由于协同发展通过三地政府主导,
实现了一些资源共享与交流,但面临着协同政策缺位和衔接不畅、体制机制掣肘与
发展路径不明确,合作成效明显滞后于其他领域,对区域服务支撑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回溯十多年来的政策实践,探索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政策优化依据、优化方向
及政策优化路径,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政策执行,提供保障和决策依据。
【总页数】5页(P1-4)
【作者】吴中元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研究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衔接与优化研究
3.“高位推动”模式下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时空演进——以2014-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文本分析为例
4.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路径优化
5.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政策优化——基
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探究作者:赵莹宗萍刘华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6年第04期摘要: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分析了制约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对策京津冀区域幅员辽阔,高等教育各具特色。
北京市有着大量的“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极大有利于研究生的教育项目。
天津市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突出,全市有多所职业院校,上述两所城市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
河北省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土地资源丰富,而其高等教育目前仍处于大众化的初期。
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各具优势,有着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
1制约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分析1.1长期存在的地方本位主义思想和行政壁垒观念京津冀三地中,北京和天津都是我国直辖市,其中北京更是我国首都,不论是在京津冀还是全国地位都举足轻重,河北省紧邻京津,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然而,京津冀三地不论是政府、高校亦或是普通民众都有着强烈的等级观念以及难以逾越的行业壁垒。
长期以来,京津两地的高校教育远远领先于河北省,北京高等教育以及科研资源占有率多达全国总量的15%以上,天津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亦是一片大好,相较之下,河北的高等教育发展却十分滞后。
由于大多数京津两地知名高等院校不愿意将分校设立在河北,一些高水平的教师也不愿意调离京津去河北高等院校工作和交流,这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1.2缺乏规范制度和激励机制当前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中共有的问题之一便是过于看重形式,缺乏制度规范和协调与激励机制保证。
在合作发展过程中,众多的办学主体各有其利益诉求,有时候各方利益难免产生冲突,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激励与协调机制,各方之间的合作便会由于分歧过大而难以推行,因此,各方必须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将合作工作推入正轨。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课程模式问题探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区域间的课程资源分配和课程模式的协调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性,需要探索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
一、问题背景京津冀是国家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在教育领域,三地之间的课程资源分配和课程模式的统一协调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课程模式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二、问题分析1. 课程资源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地区的课程资源分配不均衡。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课程资源匮乏,教育质量较低。
这导致了教育公平性的问题。
2. 课程设置不一致: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特色和发展需求不同,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重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而另一些地区则更注重培养文科人才。
这就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一致,不利于优质课程的开展。
三、问题解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课程资源共享:三地可以建立联合课程资源数据库,将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行汇总和分享。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三地的学校可以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 推进课程设置协调一致:三地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统一协调,在保留各地区特色的将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程度的统一。
可以建立课程设置协调机制,定期对各地区的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
3. 推动课程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推行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制学习、问题驱动学习等创新的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也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问题展望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逐步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课程模式问题。
但是这需要各地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和教育部门的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课程模式的协调统一,推动京津冀地区教育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教育一体化模式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关键词之一。
这一模式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深化教育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分配,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
首先,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模式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
在这一模式下,各地教育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辐射到周边城市和地区,从而缩小了地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提升了整个地区教育水平。
其次,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模式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互动。
教育一体化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不仅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
教师之间可以交流经验、分享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模式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各地教育机构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传播与推广,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同时,这一模式也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
综上所述,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模式在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师生交流互动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京津冀地区的教育一体化
模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地区教育更加公平、均衡、高质量的发展。
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推进相关工作,真正推进教育协同发展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旨在建立和扩大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通过实现要素通畅流动和优势互补,破除阻碍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种制度和制度障碍,逐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和系统之间的有序分工、错位竞争和全面合作,从而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教育发展过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明确了到2030年,建成机制健全,体系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现代教育体系。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要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探索培养方案互通,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交流和短期访学,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鼓励京津冀高校发挥学科互补优势,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高校创新支撑服务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共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京津冀区域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内涵,构建高效、通畅的区域教育协同机制与互动模式,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一、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基础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教育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三地通过教育改革增加动力、激发协同活力,包括协同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交流日益频繁,研究成果持续增多,为“一带一路”及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教育实际,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元年,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京津冀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对于“十四五”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
通过对当下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同时也提出政策措施探讨,展望未来的成果。
文章结论认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不断追求协同发展,以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重要性、研究目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政策措施、成果展望、挑战、机遇、必要性、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随着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京津冀地区拥有众多优质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还可以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可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措施,展望未来成果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研究目的,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未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也可以指导相关高校和机构在教育协同发展中更好地合作和协调,推动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论文的研究目的不仅在于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方向,为京津冀地区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而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则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京津冀地区高校数量众多,覆盖各个学科领域,但是在协同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创新机制研究作者:宋子恒姚秋月肖梓怡牛远苏楠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25期摘要: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本文结合三省市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分析了当前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交流与合作有效机制,就促进下一步发展合作提出了思路、举措和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对策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随着国家雄安新区建设决策部署的提出和推进,为适应雄安新区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新区教育事业发展,高等教育需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进行谋篇布局,推进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结构,提高区域高等教育水平。
一、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京津冀地区处于环渤海核心地带,国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地区年生产总值达到7亿余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省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教育资源密集,教育基础雄厚,2017年,三地共有各级各类学校近4万所,在校学生总数近20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0余所,占到了全国高校总量的10%。
京津冀三省市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特别是在中央作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后,三省市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也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意义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区域教育布局,带动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特别是河北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促进京津冀教育区域整体及三省市功能定位的实现;有利于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探索出一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跨越行政区划的教育协同发展道路,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经验。
关于加快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建议一、背景介绍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核心经济区域之一,其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与发展对于区域的经济、文化及科技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前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为此,加快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议内容1.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可以鼓励北京和天津的高水平大学在河北设立分校或研究机构,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河北延伸,同时支持河北本地高校的提升和发展。
2.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京津冀地区的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包括教师互访、学生交换、科研合作等。
通过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还能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3.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对接:建议京津冀地区的高校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
例如,可以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建议京津冀地区构建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这包括建立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实施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和专业认证等,以确保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5.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议政府加大对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项目;同时,对在河北设立分校或研究机构的高水平大学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
三、结论加快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资源布局、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对接、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和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区域的经济、文化及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课程模式问题探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部门也积极探索适应协同发展的课程模式。
本文将围绕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课程模式问题展开探究。
我们需要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和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协同推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战略。
目标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教育部门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课程模式,使之更好地适应区域发展和社会需求。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课程模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各个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课程模式应该倡导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界能力。
要强调实践与实践。
协同发展要求各地区紧密合作,教育也要走出课堂,注重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课程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和实践型人才。
要注重区域特色的发展。
京津冀地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课程模式应该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凸显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
在实施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课程模式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要强化教师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课程模式实施的重要力量,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使之具备跨学科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
协同发展要求各地区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共享利用,教育资源也不例外。
各地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要加强评价机制的建设。
课程模式的实施需要相应的评价机制,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机会。
作者: 吴岩[1];王晓燕[2];王新凤[2];王俊[2];杨振军[2]
作者机构: [1]北京教科院,北京100031;[2]北京教科院高教所,北京100031
出版物刊名: 中国高教研究
页码: 1-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8期
主题词: 先导发展;科教驱动;发展模式;京津冀区域
摘要:紧密结合最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要战略任务,提出京津冀区域应确立高等教育先导发展战略。
实施政府主导、科教驱动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提出政府主导、科教驱动的发展模式是以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集群为基础,以高等教育溢出效应倍增为特征。
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资源配置的国家意志为保障;政府主导、科教驱动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可以全面促进区域内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成功实施政府主导、科教驱动发展新模式的前提是政府思想解放.关键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是科教资源统筹。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京津冀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机制探析作者简介:1、帅全锋(1979—),男, 江西省临川人,河北大学党委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2、高菲(1980-),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教育研究。
(河北保定/071002)*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服务理念下的京津冀高等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研究》(11457201D-59)和2010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保定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途径及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201002094)摘要:服务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简要分析京津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现状,探索构建京津冀高校有效服务区域发展的保障机制,从而实现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区域发展能力的愿景。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机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现已变成普遍共识。
已经付诸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条中明确指出“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既是国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更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良性互动与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经验启示根据1986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MD)首次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提出国际竞争力模型具有八大要素,其中科学与技术要素、国民素质要素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
国民素质竞争力的44项指标中有22项、科技竞争力的26项指标中有19项都与教育息息相关,特别是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联系。
【1】综观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高等教育聚集程度较高的区域已成为提升该区域乃至整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因素,成为其在国际竞争博弈中持续保持优势地位的路径依赖。
历时近两年研制工作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终于在2010年7月13-14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
这是一个对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的历史性文献。
《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其中,高等教育在《纲要》中所占的分量很重,高等教育如何发展不仅对于2020年中国教育总体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的实现至关重要,而且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等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可持续和谐发展来讲,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最近,北京教科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课题”研究团队紧密联系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发展思路,提出了“三关系、四模式”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即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先导”、“伴生”、“跟随”三种关系;在此关系下,根据所在区域的特征和主要的动力机制,进一步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科教驱动,市场主导、经济驱动,政府扶持、生态驱动,混合动力、多元驱动”四种模式。
本文是在“三关系、四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进行的专题研究[1]。
一、高等教育先导发展,京津冀区域发展应该确立的新理念、新战略(一)21世纪国家间的激烈竞争博弈中,高等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集聚区域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2006年9月,美国政府在《领导力检验:美国高等教育未来指向》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宣称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卓越、创新和领导力的国家能探索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吴岩王晓燕王新凤王俊杨振军摘要:紧密结合最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要战略任务,提出京津冀区域应确立高等教育先导发展战略,实施政府主导、科教驱动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提出政府主导、科教驱动的发展模式是以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集群为基础,以高等教育溢出效应倍增为特征,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资源配置的国家意志为保障;政府主导、科教驱动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可以全面促进区域内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成功实施政府主导、科教驱动发展新模式的前提是政府思想解放,关键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是科教资源统筹。
关键词:先导发展;科教驱动;发展模式;京津冀区域编者按: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
《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性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本刊将围绕“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展开研究与探讨,欢迎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高等教育实践工作者踊跃参与。
本期讨论主题: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研究项目(08QG01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十三: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AGA08340)课题中期研究成果之一1力将成为我们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凝聚的核心力量”[2]。
2009年11月,英国政府在《更高目标:知识经济中大学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学是知识经济和文明社会的心脏,是英国保持国家特质并屹立于世界的根基。
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就,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思想和文化潮流”[3]。
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在规划21世纪继续保持领跑地位战略时,发达国家将高等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把建设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制胜法宝。
在世界发展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工业革命中的英国,以及之后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崛起兴盛都是以建设强大的高等教育作为基本支撑路径的。
高等教育集聚的区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科技资本、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发源地和汇聚地。
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是美国高等教育最为集中的区域,聚集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吸引着美国各州乃至全世界的青年才俊和优秀学者在此学习和工作,每年为该区域培养数以千计的各学科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为区域内各类产业蓬勃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本。
除世界一流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也拥有诸多地方教学型大学和社区学院。
接受纽约市财政拨款的纽约城市大学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公立大学,拥有超过26万的学位生和27万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学生,为本地劳动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供坚实平台。
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
美国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贯穿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州、康涅狄格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马里兰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这一区域的主导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金融业、创意产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政府信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集群。
尽管该区域仅占美国国土面积的3.68%,但其在2008年占全美GDP的比例高达22.4%。
连同五大湖区域、旧金山-圣地亚哥城市带区域和德克萨斯州阳光地带,美国东西南北四大著名区域的发展都有明确的定位和要求,各自承担不同的国家责任和使命,共同铸就了美国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
在这些区域,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高等教育集群以科技资本、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为标志的集聚—溢出效应倍增,有力地保证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能力始终处于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前沿水平。
可以说,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区域产业布局与技术创新的关键核心要素,一国之内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区域,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
(二)确立高等教育先导发展战略,是优化京津冀区域发展思路,实现区域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选择京津冀区域发展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是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制高点与桥头堡。
在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区域包括北京与天津两大可以打造成为全球具有重要意义的“双核”门户城市,是最具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的区域。
在经济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新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试点区,大飞机、大火箭、大炼油、大乙烯、大造船、大机车等国家重大项目落户京津冀区域。
京津冀区域开始成为吸引和凝聚创新人才和创新科技,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至关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优化发展主体功能区。
在文化上,京津冀区域是我国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体现与标志。
在全球以文化为主要标志的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京津冀区域内极其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将有机聚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成为打造中国特色软实力的主要阵地。
在交通上,京津冀区域内汇集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和黄骅港四大重要能源货运港口,京藏、京承、京哈、京津、京石高速公路与京津、京石高铁形成了放射状便捷高速交通网络,首都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紧密连接全国、全世界,京津冀已经建设成为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国际航运、国际空运和国际物流中心。
京津冀向内辐射和带动东北和西北内陆地区,向外积极参与东北亚合作与发展。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发展框架下,京津冀区域未来发展必须走优化发展的道路。
京津冀区域的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开始减弱,必须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必须把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
要走区域优化发展的道路,必须依靠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只有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强大的高等教育集群优势,实施高等教育先导发展战略,才能为其全方位输送优质科技资本、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高等教育先导发展应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应成为优2化京津冀区域发展思路,实现区域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选择。
二、政府主导、科教驱动: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政府主导、科教驱动模式是指:中央政府与区域内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紧密协作,以规划、财政、人事、法律等宏观政策调控手段为主,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整合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确立区域高等教育的先导发展战略,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影响全国的创新发展。
政府主导、科教驱动的发展模式,是以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集群为基础,以高等教育溢出效应倍增为特征,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资源配置的国家意志为保障。
(一)政府主导、科教驱动新模式以高等教育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为基础政府主导、科教驱动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以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关系为前提,高等教育发展引导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本身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达的重要标志。
1.京津冀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生态集聚效应显著。
无论从数量、质量、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来说,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都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我国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主要代表,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集群的密集程度和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在世界各国发展中都是不多见的,是京津冀区域发展中得天独厚的最大比较优势。
京津冀是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总规模占全国1/10以上,北京、天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区域高等教育普及化,北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每十万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都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每十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基本达到了国际大都市的平均水平;普通本科高校数量和高水平大学数量居全国之首,“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占全国的1/4强,设有研究生院普通高校占全国1/3以上;京津冀区域研究生教育总规模占全国1/5,博士研究生总规模占全国1/4强;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开放程度最高,京津冀区域外国留学生在校生数量占全国4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外教占外教总数32.4%,京津冀区域国际学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也保持领先水平;高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以及拥有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的比例居全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