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
浅谈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三智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1期摘要:新闻是消息传递的一个重要栽体,在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的名词术语不断增多,使民族新闻翻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对新闻翻译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立足于语言文化逐步向科学性和世界性发展的态势,就当前藏文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汉藏新闻翻译存在问题规范化素质提高引言语言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一直以来承载和扮演着重要的使命和角色,人们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各种工具,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各项法规政策。
它也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报道世界各地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工具,是藏区广大农牧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桥梁作用。
藏语新闻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从汉语新闻翻译过来,因此,翻译对推动藏语新闻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广播翻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今我们能通过藏语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各项时政要闻,南于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新颖独特的传播方式,可以说藏于新闻在藏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少数译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原文或不能够把原文的内容如实表达出来,在藏汉新闻翻译过程中出现译文内容不忠实、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1藏汉翻译现状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藏族翻译事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藏族在无文字以前就有口译时期,自从有了藏文,藏汉翻译便兴起。
唐宋时期(公元7~13世纪)汉藏翻译涉及的范围有计算、佛经、文史等方面,同时也m现许多译者和译著。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公元13~2O世纪初)汉藏翻译涉及的范围扩展到公文、历算、天文等方面。
现今,汉藏翻译的范围空前广泛。
除书籍外,南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的发展,翻译种类已包括新闻类、政论类、科技类、文哲类等系列学科。
在引进文化的道路上,藏语翻译工作者推陈出新,辛勤劳作,为丰富藏族文化,推动科技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民族报新闻翻译中,已形成《人民日报》藏文版、日报藏文版、青海藏文报、云南迪庆藏文报、四川阿坝藏文报、甘肃甘南日报藏文版等民族新闻翻译队伍。
试论藏语人名汉译规范化摘要:藏语人名被汉译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译写规则与管理等原因,译者各行其是,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既不利于交流和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汉语文的规范。
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对甘南碌曲等牧区藏族人名汉译及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旨在人名翻译趋于规范。
关键词:藏族人名;汉译;规范化藏语人名是藏民族为区分个体,给本民族每个成员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
它是所有专名中形成历史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種,也是在日常生活乃至各种藏文文献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专名形式。
其数量相当可观,在各类专有名词中占据了首位。
因此,藏汉翻译时,藏语人名译写是否正确、规范、统一,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正常的交往交流和有效沟通,在具体的文献翻译中,更会关系到译文的整体质量和参考价值。
一、藏族人名汉译的原则人名作为专有名词,翻译时首先应当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这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翻译界的共识。
它是指译者在翻译人名时尽可能要依据人所在国或所在民族的实际读音,而不能依义取名或另冠新名。
这也就意味着人名翻译要以音译为主。
的确,过去有人把藏语人名汉译时按意译处理,并且有些译名已成定名,但现今若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宜采用。
因为人的名字是一种特殊符号,它代表着某个具体的人,是让人称呼的。
再说称呼人,不一定懂得对方民族的语言和某一人名的具体含义,可是只要他按实际读音直呼对方姓名,被呼者马上就会知道别人在呼唤自己,彼此立即能沟通思想。
若将人名意译或改译,不论通过口头呼唤或文字表达出来,不仅被呼者本人听不懂或看不懂,别人也不会明白他所呼唤或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所以人名翻译首先应当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
其次还要坚持“约定俗成”的原则。
因为藏语人名汉译伴随着藏汉文化的交流一直存在,不少译名已经约定俗成。
尽管有些译名现在看来确实不符合规则,甚至与名从主人的原则相去甚远,但人们已承认它们存在的现实。
对这些译名,基于译名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考虑,应继续沿用,不宜变更,否则会造成新的混乱。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摘要】藏汉语言文学翻译涉及词汇、句式和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挑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分析了藏汉语言文学翻译的特点,并探讨了词汇表达和句式结构的翻译难点以及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从翻译策略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
结合挑战与解决方法,对藏汉语言文学翻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篇文章旨在加深对藏汉语言文学翻译的理解,为未来的翻译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藏汉语言文学翻译、表达问题、文化差异、翻译策略、挑战与解决方法、思考、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藏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音韵体系和语法结构,与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进行藏汉语言文学翻译时,译者需要面对词汇表达、句式结构、文化背景等诸多挑战。
深入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对于促进藏文经典作品在汉语世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为提升藏文经典作品的翻译质量和深化藏汉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通过对藏文和汉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比较,探讨藏汉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旨在拓展翻译研究领域,促进汉藏文化的互补与交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与困难。
通过对藏汉语言文学翻译的特点、词汇表达的翻译问题、句式结构的翻译挑战、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策略的探讨,旨在深入剖析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本文还希望能够总结出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对藏汉语言文学翻译进行思考,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藏汉语言文学翻译领域的发展,推动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以期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和突破。
2. 正文2.1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的特点藏汉语言的语法结构与汉语有很大差异,这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挑战。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主要包括词汇翻译问题、语法结构转换困难、文化差异影响等方面。
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诸多差异,翻译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种种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意译、形似翻译等。
尽管有这些努力,依然存在着诸多表达上的问题。
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寻找更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传播藏族文学作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藏汉语言文学翻译、表达问题、词汇翻译、语法结构、文化差异、翻译策略、存在的问题、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汉藏语言文学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汉藏语族包含众多语言,如汉语、藏语、藏语等,其翻译涉及到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文化。
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词汇、语法、文化等各种问题,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更是文化、思想的传播与交流。
研究汉藏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翻译难题,更是为了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传统的翻译方法往往难以完全表达原著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因此急需寻求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
汉藏语言文学翻译中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只有不断探讨、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推动汉藏语言文学翻译的发展,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
1.2 研究意义藏汉语言文学翻译涉及到词汇、语法、文化等多个方面,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对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有助于增进对藏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推动藏文学作品在汉语世界的传播与交流。
探讨翻译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确保翻译成果忠实地传达原作品的思想与情感。
研究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拓展跨文化交流的领域,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浅谈藏汉新闻翻译中几个需注意的问题摘要:新闻是消息传递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的名词术语不断增多,使民族新闻翻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对新闻翻译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立足于语言文化逐步向科学性和世界性发展的态势,就当前藏文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藏文新闻翻译、存在问题、规范化、译者、素质提高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语言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一直以来承载和扮演着重要的使命和角色,人们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各种工具,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各项法规政策。
它也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报道世界各地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工具,是藏区广大农牧民群众了解世界的桥梁作用。
藏语新闻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从汉语新闻翻译过来,因此,翻译对推动藏语新闻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广播翻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今我们能通过藏语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各项时政要闻,由于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新颖独特的传播方式,可以说藏于新闻在藏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少数译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原文或不能够把原文的内容如实表达出来,在藏汉新闻翻译过程中出现译文内容不忠实、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藏汉翻译现状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藏族翻译事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藏族在无文字以前就有口译时期,自从有了藏文,藏汉翻译便兴起。
唐宋时期(公元7~13世纪)汉藏翻译涉及的范围有计算、佛经、文史等方面,同时也出现许多译者和译著。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公元13~20世纪初)汉藏翻译涉及的范围扩展到公文、历算、天文等方面。
现今,汉藏翻译的范围空前广泛。
除书籍外,由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的发展,翻译种类已包括新闻类、政论类、科技类、文哲类等系列学科。
在引进文化的道路上,藏语翻译工作者推陈出新,辛勤劳作,为丰富藏族文化,推动科技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藏汉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措施探究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而所处不同地域,其地域语言同样存在明显差异,语言文化是联系各族各区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当前交流密切的藏汉民族之间,随着愈发频繁的商业贸易交流,藏汉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随之紧密。
因此,藏汉翻译工作对于两族文化的交流尤为重要,解决当前藏汉翻译上的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语言文化;藏汉文化;藏汉翻译一、藏汉翻译的原则语言翻译是一种基于语文应用,并且由技术性和创造性两者相结合的脑力劳动,也是一种关于社会文化交流的活动。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输入或输出一种新的文化,包括新的思想、新的技术等。
各民族或各国之间采取输入亦或是输出的交流模式,即文化交流,不但对社会的发展,而且对语言的发展,也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藏汉翻译的过程中,联系翻译理论,对藏汉翻译提出对应要求是必然的。
关于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我国近代史上提出翻译标准而且影响最大的是严复。
他在译察《天演论》时所写的《译例言》中说:“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虽然并未被列为具体的翻译标准,但长期以来,其已成为公认的翻译标准。
而当前人们在提到“信、达、雅”时,除了“信”的含义和严复提出的相同,即翻译内容“忠实”外,“达”和“雅”的含义往往已经改变或者作出了其他新的解释。
藏汉翻译应保持原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变,针对译文阐述的中心思想,保证完整地将其运用另一语言进行翻译,这是藏汉翻译的第一个原则“内容忠实”。
在确保译文表现得思想内容并未改变得情况下,翻译工作者在藏汉翻译过程中,应认真分析观察译文得结构、语言风格以及行文笔调,译文工作的进行需要保证译文与原作品在风格、笔调上的统一性质,这是藏汉翻译的第二个原则“语言通顺”。
最后,在译文与原作平保持一致的思想、写作风格、用语笔调的同时,译文应对照原作品的表述,进行流畅地翻译表达,保证译文流畅自然地表述藏汉翻译的第三个原则“风格相当”。
汉藏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汉藏翻译是藏族地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科建设时间不长以及学科建设经验不足等诸多要素,导致藏汉翻译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意在通过研究汉藏翻译教学的现状来挖掘现状背后的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关键词】汉藏翻译;中小学汉藏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为了贯彻落实党关于民族地区的教育方针,促进藏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效缓解我国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现状,我国在藏族地区汉藏翻译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问题。
本文从汉藏翻译教学现状、原因分析、解决对策三个方面探讨汉藏翻译教学。
一、汉藏翻译教材存在诸多问题翻译中名词术语使用不规范。
我国教材编译部门为了达到翻译“信达雅”的基本标准,特聘请相关专家商讨并解决翻译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广泛展开,汉藏翻译教材不规范的问题被专家提出,其中名词术语不统一、翻译中存在大量地方方言的问题最为突出。
第一,在汉藏翻译教材中存在人名、地名“一人多名”和“一地多名”的现象,比如在人名毛泽东和地名北京等一些专有名词,在音译转写上有明显不同,这就会给学生带来困惑。
此外,翻译国家名字时也出现了不少译音多样的现象,例如对日本、印度等的翻译在同一本书中对同一译名的翻译不一致;第二,在翻译书中存在大量的与藏文书面语不相符的地方方言。
例如,卫藏地区课本将“汽车”翻译成“日陆”,而安多方言区则译为“枚廓”。
由此可见,汉藏翻译教材的区域性差别很明显,并且带有很大的区域方言特色,这导致所呈现的方言译文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会给不同地区的学生理解带来很大困难。
造成名词术语不统一的原因是编写汉藏翻译教材时有翻译、初审、复审和终审四大环节,由于各个环节相互独立,缺乏沟通,各自为战,导致翻译中大量名词术语多种多样[1];出现教材中存在大量方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藏族地区分为安康和康区等地,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形成了形式各异的方言。
试论藏语人名汉译规范化作者:贡保扎西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摘要:藏语人名被汉译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译写规则与管理等原因,译者各行其是,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既不利于交流和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汉语文的规范。
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对甘南碌曲等牧区藏族人名汉译及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旨在人名翻译趋于规范。
关键词:藏族人名;汉译;规范化藏语人名是藏民族为区分个体,给本民族每个成员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
它是所有专名中形成历史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种,也是在日常生活乃至各种藏文文献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专名形式。
其数量相当可观,在各类专有名词中占据了首位。
因此,藏汉翻译时,藏语人名译写是否正确、规范、统一,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正常的交往交流和有效沟通,在具体的文献翻译中,更会关系到译文的整体质量和参考价值。
一、藏族人名汉译的原则人名作为专有名词,翻译时首先应当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这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翻译界的共识。
它是指译者在翻译人名时尽可能要依据人所在国或所在民族的实际读音,而不能依义取名或另冠新名。
这也就意味着人名翻译要以音译为主。
的确,过去有人把藏语人名汉译时按意译处理,并且有些译名已成定名,但现今若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宜采用。
因为人的名字是一种特殊符号,它代表着某个具体的人,是让人称呼的。
再说称呼人,不一定懂得对方民族的语言和某一人名的具体含义,可是只要他按实际读音直呼对方姓名,被呼者马上就会知道别人在呼唤自己,彼此立即能沟通思想。
若将人名意译或改译,不论通过口头呼唤或文字表达出来,不仅被呼者本人听不懂或看不懂,别人也不会明白他所呼唤或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所以人名翻译首先应当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
其次还要坚持“约定俗成”的原则。
因为藏语人名汉译伴随着藏汉文化的交流一直存在,不少译名已经约定俗成。
尽管有些译名现在看来确实不符合规则,甚至与名从主人的原则相去甚远,但人们已承认它们存在的现实。
对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探讨作者:交巴草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19期【摘要】汉藏翻译在汉族和藏族两个民族的經济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汉藏之间的交流变得越发频繁,这就进一步凸显出汉藏翻译的重要性。
但一直以来,藏语音译由于受到口语、方言等因素的影响,翻译结果一直都不是很理想,经常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规范的问题,这就给汉藏两个民族的交流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本文笔者就针对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藏汉翻译;音译;规范化;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诸多新事物,对于藏语来说,当前也出现了大量新的词汇,特别是从汉语中借用的新词汇更是不计其数。
由于汉语和藏语属于不同的方言体系,其存在的差异性十分明显,这就导致汉藏翻译过程中的音译面临极度混乱的局面,这对两个民族间的顺利有效沟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鉴于此,必须加强对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解决。
1. 藏汉翻译中音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藏汉音译显然是十分混乱的,出现这一混乱局面的原因与藏族各地区民族方言的不同有着密切联系,藏族地区主要存在三类不同的方言,包括安多、康巴和前后藏三大方言区,且上述三大方言区中还包含着诸多小地方方言。
具体来说,藏汉翻译中的音译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藏族和汉族缺乏通用语言藏族和汉族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且各自都有着自身的民族语言,这两个民族之间一直以来并不存在语言上的交叉,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通用语言。
藏语的翻译一般采用的是音译的形式,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通常需要在原来的藏文结构上改变或者增添几个字母,从而使二者之间的发音更加接近,确保翻译结果的精准性。
但是,由于受到翻译人员专业能力以及个人习惯等的影响,导致最终的翻译结果非常混乱。
在音译过程中,声母为w、x、y的藏语音译名差别非常大,例如,“武汉”翻译为藏语就有“wu’u han”、“bu’u hats”等4种不同的形式。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由于藏语与汉语之间存在语言结构、语法、词汇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藏汉翻译时常常会出现各种表达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语言结构是藏汉翻译中的一大难题。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而藏语则是一种属格语言,主要以主格和宾格作为句子结构的基础。
在进行藏汉翻译时,需要将句子结构转化为中文的主谓宾结构,并确保句子语义的准确传达。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语境理解能力。
在词汇的翻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汉藏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很大,很多词语在形式和概念上都有很大差别。
汉语中常用的动词“去”在藏语中有多个对应词语,如“携带”、“留下”等。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选择词语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意义进行准确的选择,以保证译文的质量。
语法也是藏汉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汉藏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很多藏语的语法特点在汉语中无法完全呈现。
藏语中经常使用的被动语态在汉语中不常见,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进行转换和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化因素也是藏汉翻译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点。
藏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在翻译藏语文学作品时,需要将其中的藏族文化元素和风格准确传达给汉语读者,这就要求翻译人员要具备对藏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并能将之融入到翻译的过程中。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存在诸多表达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同时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语言感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和风格,实现藏汉语言文学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关于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
多杰太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3)001
【摘要】本文在阐述汉藏翻译中音译发展趋向的基础上,就音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总页数】3页(P151-153)
【作者】多杰太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探究 [J], 完玛道吉
2.努力推动藏区地名汉藏翻译规范化取得新成效——青川甘滇四省藏区地名汉藏翻译规范化问题的调研及对策 [J], 李万瑛;
3.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J], 旦真王扎
4.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J], 旦真王扎[1]
5.对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J], 交巴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语言研究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探究完玛道吉甘南州藏语影视译制中心摘要: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困扰诸多从业者的难题。
本研究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发挥相关监管机构的作用,制定相应的翻译规则,提升翻译人员的干邑素养,进一步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实践。
同时,要注重翻译中性别体现和多余音节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加强民族文化和翻译规律的体悟和运用。
关键词:汉藏翻译;音译;规范化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历来是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
当前有关于此的研究,相对丰富,有不少研究者着眼于这一主题现存问题本身,进行了策略寻求。
但不可否认,现有研究的成果深化程度不够,并且策略探讨方面不够全面、细致,本研究聚焦于此,尝试通过四方面的策略分析,为相关研究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发挥机构作用,制定翻译规则有关藏文名词术语,一般有专门的审定机构,如藏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其在藏文名词的规范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必须发挥这一机构的审定功效,以促进汉藏翻译中音译的进一步规范化。
现有藏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在藏文名词规范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同时,不可否认其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行政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藏文名词的进一步规范化。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在行政、学术均有话语权的藏语名词术语审定机构,做好藏文规范化、制度化工作,进而促进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解决。
当前阶段,汉藏翻译中出现音译规范化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适切性汉藏翻译规则的缺乏,因此,需要制定符合工作特性的翻译规则,在此基础上,促进音译规范化问题的解决。
具体可从两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加强藏文名词术语译法的学术研究,结合词汇学等学科知识,从理论层面对藏文名词术语译法进行概括,充分重视藏文构词的特性和术语的系统性。
二是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更为符合实际的宏观汉藏翻译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场景,进行本土化调整,增强其与工作的吻合性。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可能出现的表达问题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语言差异是翻译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汉语和藏语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译者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文化背景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汉藏两个民族有不同的历史、宗教和价值观等。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并尽可能地将这些背景元素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文字特点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藏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而汉字则是一种表意文字。
这就意味着,有时候一个汉字可以对应多个藏文音节。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意思选择适当的词语来传达原文的含义。
诗歌和散文之间的翻译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诗歌通常使用押韵和节奏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意义,而散文则更加注重文字的直观理解。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创造性地寻找适当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美感和意义。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翻译者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确保翻译质量。
要进行深入的文化研究,并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只有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将其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直译、借用等。
不同的翻译手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要注重审校和修改。
在翻译完成后,译者需要仔细检查和修改译文,确保意义准确传达。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存在许多表达问题,但通过深入研究原文的文化背景、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及仔细审校和修改,译者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感情。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间的桥梁,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忠实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考虑到文化和语言的差异。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入手,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语言差异导致的表达问题藏汉两种语言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它们的语法结构、词汇、语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这就给藏汉语言文学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这些语言差异,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给读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词汇的翻译。
汉藏两种语言的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相通的,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有时候,译者还需要对原文进行补充或者删减,以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其次是语法结构的处理。
汉藏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汉语的定语后置,而藏语的定语前置。
在翻译时如何处理好这些语法结构的差异,使译文更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语言风格的处理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何在翻译时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同时还要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这就需要译者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和审美水平。
除了语言差异外,文化差异也是导致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表达问题的重要原因。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就给译者在翻译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好文化差异,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同时又能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藏传佛教文学的翻译中,很多词汇和表达方式都跟汉语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译者有一定的藏传佛教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不同文化中的习惯、风俗、宗教信仰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做到既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又要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4 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术语不统一问题和解决办法三智( 共和县广播电视台,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813000 )摘 要:汉藏新闻是藏族和内地联系的重要桥梁,汉藏友好相处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繁荣。
由于藏族人民身居内陆,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着术语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汉藏人民正常交流困难。
本文从汉藏人民友好相处为出发点,针对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术语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汉藏新闻;文化差异;新闻翻译各民族人民由于生活环境和所处地区不同,接受教育的水平、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文化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和谐出发,各民族人民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新闻是进行文化沟通与交流,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方式。
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和副刊体裁都属于不同形式的新闻。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等问题,新闻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以统一,或者很难使大家理解,这样不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
所以,探讨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术语不统一问题和解决方法十分重要。
一、汉藏友好相处的重要性民族交往是指各民族互相交流与互动,是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应该相互团结,勤于交往。
自古以来,民族交往的例子数不胜数。
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可以促进经济的传播,比如,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少数民族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则是由是中原传送过去的。
经济上相互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民族繁荣。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促进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
普通话是融会贯通了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之后而形成的。
吸收了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这样促使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同时各民族之间互相交往还可以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各族之间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等都在互相借鉴,互相吸收。
生活上融会贯通,共同发展。
7
语言研究
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探究
完玛道吉
甘南州藏语影视译制中心
摘要: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困扰诸多从业者的难题。
本研究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发挥相关监管机构的作用,制定相应的翻译规则,提升翻译人员的干邑素养,进一步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实践。
同时,要注重翻译中性别体现和多余音节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加强民族文化和翻译规律的体悟和运用。
关键词:汉藏翻译;音译;规范化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历来是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
当前有关于此的研究,相对丰富,有不少研究者着眼于这一主题现存问题本身,进行了策略寻求。
但不可否认,现有研究的成果深化程度不够,并且策略探讨方面不够全面、细致,本研究聚焦于此,尝试通过四方面的策略分析,为相关研究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发挥机构作用,制定翻译规则
有关藏文名词术语,一般有专门的审定机构,如藏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其在藏文名词的规范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必须发挥这一机构的审定功效,以促进汉藏翻译中音译的进一步规范化。
现有藏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在藏文名词规范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同时,不可否认其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行政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藏文名词的进一步规范化。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在行政、学术均有话语权的藏语名词术语审定机构,做好藏文规范化、制度化工作,进而促进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解决。
当前阶段,汉藏翻译中出现音译规范化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适切性汉藏翻译规则的缺乏,因此,需要制定符合工作特性的翻译规则,在此基础上,促进音译规范化问题的解决。
具体可从两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加强藏文名词术语译法的学术研究,结合词汇学等学科知识,从理论层面对藏文名词术语译法进行概括,充分重视藏文构词的特性和术语的系统性。
二是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更为符合实际的宏观汉藏翻译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场景,进行本土化调整,增强其与工作的吻合性。
二、提升人员素养,加强汉藏协同
提升翻译人员的素养,对于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的解决有重要作用。
当前阶段,随着民族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内对相关翻译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以汉藏翻译为例,其翻译人员数量呈现较大上升趋势,但是数量的提升并不代表质量的提升,汉藏翻译人员中部分从业者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需要紧密结合实践,促进汉藏翻译人员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的综合提升。
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定期进行翻译考核,对于不适合汉藏翻译工作的人员,给予调岗或淘汰。
只有人员素养整体提升,方可有助于实现汉藏翻译中音译的规范化。
众所周知,规范的语言体系对于民族交流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语言可以算民族交流的首要文化载体,研究通过文献阅读,结合目前情况来看,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需要加强汉藏协同。
汉族文化与藏族文化,博大精深,两者的文字体系更是体现出了各自特色,由于这种特性,汉藏翻译不可能依靠单一部门或民族即可完成,即使完成,效果必
定不甚理想。
因此,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需要汉族和藏族相关机构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共同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要做好翻译音节的精准化和精密化,两者转换也需要做到有效化、规范化。
三、注重性别体现,免除多余音节
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需要注重性别的体现。
性别是个体的基本属性,而这一基本属性的“名片”就是个体姓名。
在汉语体系中,“勇”、“明”、“强”等字一般在男性姓名中体现较多,而“静”、“雪”、“秀”等字更多出现在女性姓名中。
因此,将汉语翻译成藏语,也需要注重性别的体现,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原文的语言原貌。
同时,性别的体现,不仅仅出现在文字层面,还需要注重音译方面的呈现,在翻译过程中,有效掌控其音译规范化,保证其性别正确化。
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需要尽量免除多余音节。
多余音节的出现,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导致译文词汇过长或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文意思的表达。
因此,对于多余的音节,要尽量避免出现,在翻译过程中免除。
同时,在此需要明确说明的是,“除多余音节”,并非漫无目的的任意免除,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多余音节若对汉藏翻译中音译的规范化有明显促进作用,就需要予以保留。
四、尊重民族文化,加强规律总结
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汉族文化、藏族文化,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开展相关音译的规范化工作。
汉族和藏族属于不同的民族,两种文化背景之下,语言的音节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想达到音译规范化的效果,必须尊重两个民族的语言发音习惯和规律,尽量保持两者的一致性,避免“二次翻译”带来的语言损失,用更为贴近的文化特征反映原有语言风貌和内涵。
在这一方面,尤其是要注意地名的音译,最大限度保证一致。
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翻译规律和经验的总结。
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三个:一是善于将自身日常翻译工作中的特殊的事实中进行概括,借此总结出较为符合自身特性的翻译思维,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特殊性,利用特色加强效能,有效提升自身翻译效率。
二是积极借鉴同事的工作方法,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尤其是汉藏翻译中行为习惯的优点,将其转化为自身长处。
三是要善于养成长效总结习惯,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相关翻译交流活动,尤其是与汉藏翻译音译规范化有关的交流活动,加强自身与他人、与其他单位的双向交流。
概言之,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不是一个仅靠个体努力就可完成的难题,其需要多个层面个体、机构的共同努力,以上四点,是研究者长期工作实践中的深切体悟,希冀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需要意识和行动的双重保障,唯有双向齐下,方可呈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索南吉.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商,2015(4):117-117.
[2]次仁央宗.浅析汉藏翻译中要遵循的原则[J].青年文学家,2016(6).
[3]牛哇吗多杰.论汉藏句子结构规律与翻译[D].西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