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 浅析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教学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是中考历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推动历史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具有重大作用。
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开卷考试后的初中历史课的教育呢?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知识,走出误区面对开卷考试,在师生中存在着思维误区哦,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抄答案,平时学不学,上课听不听课都无所谓,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学科,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二是教师认为历史开卷考试且分值不高,历史学科地位下降,教历史没有前途了,明显底气不足。
这些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与学的健康发展,使教师的教难以进行,学生的学也懈怠了。
要走出思维误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树立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
实际上,实行开卷考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提高。
许多初三历史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悟:自从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以来,考的不仅是学生,首先考的是老师。
从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学生只会翻书抄答案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翻书抄答案绝不是命题考试的意图所在,材料题的答案,在课本中是抄不到“一层不变”答案的。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灵活驾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适应开卷考试后的历史课教学。
二、转变教学思想,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中最活跃的因素。
学生有了对事物渴望认识和了解的学习冲动,从而产生求知欲,才会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教师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方面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借助语言的趣味性、练习的灵活性、多媒体的形象性、知识的丰富性、问题的热电性等等。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要诀1.整合考点内容,构建知识网络由于是开卷考试,学生可携带教科书及相关复习资料,但课本有6本之多,如果再带上一两本资料或模拟试卷等,合起来有十多本之多。
如果做题过程中,需要查阅携带的书籍,就显得非常费时费力,直接影响做题速度和质量。
如果能把每个考点的具体内容整合起来,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再制作一个具体目录,并标上页码。
这样复习起来将会很方便,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这项工作我们在寒假的这次培训和上半年的陪训时会帮助大家完成。
平常复习中可将自己整合、构建的知识网络常翻常记,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考场上将会大大减少翻阅资料的时间,提高做题速度,可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思考难度较大的题。
2.善于总结规律,提高记忆效率在巩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善于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如世界史中讲到的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内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分别记忆时费时费力,巩固率也不高。
如果将这些革命或改革的历史意义放在一起对比的话,不难看出其中的共通性,即性质(指革命或改革的性质)、结果(指推翻了或废除了……,建立了……)和影响(指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
这样一来,对这些革命或改革的意义记忆难度及记忆量会大大降低。
以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为例,可总结为①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性质);②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果);③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影响)。
再如对于上述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根本原因的总结,可利用这样的模式去记忆,“腐朽落后的……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为例,可总结为“腐朽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善于总结,找规律,找特点,对比记忆,一定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掌握应试技巧,强化解题能力熟记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随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形式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兴起和推广,历史也实行了开卷考试。
显然,这一变化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顺应新世纪素质教育潮流。
对历史实行开卷考试这一变化,广大师生看法不一。
以下是我对历史开卷考试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1 历史开卷考试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回顾往年的历史教学,我们或多或少地认同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
它是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老师教教材,学生考教材;老师教结论,学生考结论。
如此,牢牢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如今,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无非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们要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这将成为适应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历史教学必须努力的方向。
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出台,使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来传授知识。
它是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是初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有力的发动机,一个有效的催化剂。
2 正确理解开卷考试,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许多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看看课本,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对自如了。
有的甚至说,历史一开卷不要掌握知识也能考好。
其实,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它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源”,但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且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
如:科举制度是何时形成的?它是一种什么制度?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该制度何时被废除?有些试题涉及古今中外,需要归纳而得出答案。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应对策一、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出发,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使用课本答题时存在一些得不偿失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
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
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
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
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
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
初中历史论文浅析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浅析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开卷考试是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考试,要求我们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其中;重过程,轻结论;重能力,轻知识。
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
那么,对于历史教师来讲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开卷考试呢?首先是快捷定位找考点。
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掌握,夯实基础,其次是渐进分化细梳理。
归纳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巩固知识,最后是综合贯通再提高。
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重点复习。
一、消除认识上的误区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后,部分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松懈了下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历史学科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中考的时候可以抄本。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不仅与实行开卷考试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严重影到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只有把思想上的误区解除了,才能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好的效果。
因此。
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开卷考试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除此之外,开卷考试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知识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
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根本谈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首先,作为历史教师,要放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要认识到教师不能是历史知识的简单灌输者、垄断者、权威者,而是与学生一起的知识的探究者、组织者、运用者,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欣赏者、促进者、组织者,学生首先要得到的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不只是知识的单一掌握。
其次,要大胆改革尝试历史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谈话、交流、练习、讲演、论文交流、探究等方式,培育新型的教、学关系,通过活动、探讨、交流,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得出结论或知识。
浅谈中考历史科开卷考试与复习策略作者:王刚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5期摘要:如何利用中考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素质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根据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意义、弊端及复习策略。
关键词: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开卷考试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以翻阅教材等来解答试题的考试。
开放性命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而且能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开卷考试的意义开卷考试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之一。
具体而言:(1)有利于减少死记硬背,减轻课业负担,培养创新性思维。
(2)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没有现成答案,学生不会作弊,可以考出真实成绩。
(3)强调对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改变“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教学方法。
(4)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阅读课外书,开阔视野。
二、开卷考试的弊端1.使学生产生了许多错误认识(1)学习态度极不端正。
初一、初二是闭卷考试,导致多数学生认为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学不学无所谓。
(2)不需要记忆。
学生试卷答案驴头不对马嘴。
(3)答案在书上能找得到,故许多考生考试前不用心复习课本。
(4)资料比教材更好。
六本教材让学生感到很困难,所以许多学生考试时只看资料。
(5)一见题目就翻书,浪费许多时间。
2.对历史教学和教师不利开卷考试使得历史课堂纪律较差,教学效果也较差,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切身利益受到影响。
3.导致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困难大增初中开卷到高中闭卷的变化以及课堂教学的变化,使得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重重。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且分值很少,学习停留在了解的层次,很多学生应对考试就是划重点抄笔记,且不需理解也不需记忆,因为只要记得在哪本书哪一章就行了。
到了高中,在高考和新课改夹缝中的历史教学和初中相比差别很大,造成学生无法适应,教师也感到教学压力增大。
三、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1.消除思想认识误区,端正复习态度由于受到开卷考试表象的迷惑,许多学生思想松懈,认为学与不学一样,反正可以抄。
初中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做最好的复习方法。
随着各地实施开卷考试以来,靠死记硬背很难适应现在的考试形势,如何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较好成绩,我认为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一、熟悉考纲,把握方向结合考纲,学生要熟悉《中考考试指导用书》里对每一单元的要求,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强调学生把初中所有的教材,相关地图册全部备齐,教师进行全面讲解复习,速度可以快一些,一节课复习一个单元。
同时要求学生背书,对于历史大事件要求学生能不看书背出来,学生全面了解教材知识,做好相关的笔记。
培养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快捷定位,查找考点对于任何一个考点,都要求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教材中找出来。
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学的。
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清朝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年代进行,应熟练掌握,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哪一课,并立即定位。
其次是教法,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
最后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子目录抄到课本总目录上,这样打开目录能更快地找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三、循序渐进,分化梳理四、融会贯通,全面提高每次月考结束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失分多的地方,进行分析、,全面综合知识时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二是勤作比较,如: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是指导评价,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
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五、分类练习,复习巩固在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想想前边的内容是否掌握牢靠,为此可以为学生设置专题训练,如:将侵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日、美、俄的史实及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战争与探索的史实等,利用选择、材料解析、简答等多种题型进行巩固练习。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复习三法-历史教学论文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2-4-2 人气:62 标签:历史论文论文代发论文篇今年是我市第一次历史开卷考试,在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误区:1、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了,终于可以从死记硬背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了。
学生认为开卷就是翻书,只要看看书就行了,不在该学科下功夫。
2、有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难。
开卷考试肯定是考书翻不到的知识,以至于思想紧张,考试不得要领,心理上产生畏难状态。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开卷考试,消除学生学习顾虑,使学生走出误区很重要。
历史老师在初四复习中应明确以下信息:一是开卷考试不是不要记知识;二是开卷考试不是考书翻不到的知识。
在中考中有六本书要带,如果再带一本自己得心应手的资料加起来共七本,一场考试50分钟,如果你对重要的历史主干知识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的话,考试时间在手忙脚乱中就过去了。
“背背都不会,不背更不会”。
所以同学们还要抽出时间来记,这又与死记硬背不同。
那么历史科目怎样复习更有效呢?(一)数轴法最近看到很多省市的中考题,尤其是非选择题上会出现以年代尺的形式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大事的识记、中外联系或对比。
像这样的题要想有效地完成它,首先要对基础知识有明确的把握。
也就是说在历史复习中要弄清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以前的历史教材基本上以历史时期为大界限,以历史时间为线索编排课程。
而新课改以来,它删除了一部分历史史实,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时序加主题的形式编排,这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历史事实的连贯性也打破了。
任何课程的设置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它的弊端。
咱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为例,以前按历史史实用十个课时安排,而且是按历史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而现在分成两个单元,线索也很明确:侵略和反抗史交融、近代探索史。
对于学生学习而言两条线索是很明确,然而中国近代史史实本身就是侵略和反抗、探索互为交织在一起,所以学生学习时,是不容易建立联系的,他们孤立地学习历史。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摘要】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考查范围过广、学生应试心态浓重、考试形式单一等方面。
通过问题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片面理解和应试技巧的过度训练。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引导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学习观念以及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连贯性等应对策略。
策略分析发现,改进考试形式、调整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措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议措施包括调整考试形式、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和思辨性训练等方面。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改进方向应该是从传统题型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我们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开卷考试、问题、策略分析、建议、改进方向、总结1. 引言1.1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初中历史开卷考试是评价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种考试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
目前一些初中历史开卷考试题目的设置存在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题目,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一些考试题目过于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和发展。
问题分析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学生历史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往往更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而开卷考试的形式并不一定能满足这一需求。
考试中存在的一些内容可能并不是学生真正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这也会导致考试评价的失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应该加强对考试内容的设计和选择,确保考试题目既能涵盖历史知识的各个方面,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题目,如主观题、客观题、解答题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
可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
浅谈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摘要:复习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实施开卷考试的情况下,中考历史的难度不减反增,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时间分配不当,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考试效果不理想等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下在开卷考试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开卷误区策略自从2008年河南全省中考历史考试实行开卷以来,很多学生包括家长在内,都觉得这是在给学生减负,以为开卷考试可以抄书,可以不再为整天要背书而烦恼。
但是,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程度,更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教学的新特点和学业考查、选拨的要求。
事实证明,开卷考试的难度更大,立意更新、考察更深,因此要想考出理想成绩,既要改变学生“开卷考试能够抄书,所以就不用读书”的错误观念,更要改变教学策略,采取恰当有效的的方法进行复习以适应开卷考试。
一、走出误区,端正态度很多同学对开卷考试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1.态度上:反正是开卷,到时翻书不就可以了吗?首先,中考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查阅课本。
中考历史只有50分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仅仅教材就有6本(不包括其它资料)。
针对那些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的试题,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只是依赖在考场上一味的翻书,那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而有效率的答题,难度很大,更别说留时间检查了。
其次,不是打开书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既然是开卷,命题者理应会把考察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等能力上,而不是摘抄一些呆板的知识点,让你一翻就到,那样的话就真成了束缚思想的八股文了。
所以中考开卷并不是简单一味的抄书,而是建立在对课本熟读熟记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和拓展。
初三历史开卷考试的对策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会全面展开复习,在复习时,难免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和疑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导和指引,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复习,尤其是历史课的复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历史知识的记忆,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像无头苍蝇,无从下手,不能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一、初三历史有效复习的作用每年快到中考时,部分初三学生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像对历史学科的知识背诵和记忆,这都是十分费神和伤脑筋的,总会有学生抱怨历史内容多、难背、难记。
学习历史不是依靠一味地死记硬背,多年来历史教师针对历史教学,了几点经验,可以作为学生历史复习的一些参考,比如,确定自己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加强基础知识的准确性。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对于历史知识的基础知识考查占了很大的比重。
所以,在初三历史的复习中,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尤为重要的。
对第一阶段的复习,是非常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全面进行知识的梳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课本为主,教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相关因素,指引学生全面系统化地理解所有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主干知识的理解,教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记忆。
二、初三历史有效复习的相关对策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是对教材加强熟悉度,以及对历史知识强化记忆,考前复习的读写,立足点要有新意,需要全面而客观。
像读文章的目录、读子目录、读关键词句、读内容注释、读文章插图、读课后习题、读事件发生年表等。
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做好记号,选读的内容一定要是复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选读是学生复习过程中攻克难点、加强重点的有效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做好第一步的“读”,才会为提升初三历史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生记忆的方法历史知识复杂而繁多,课时又有限,记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教师的授课时数是有限的。
为了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拥有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掌握,比如,字头浓缩记忆法。
浅谈开卷考试下历史中考复习策略从2005年开始,我省历史中考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试卷由全省统一命题;其次,进行政史合卷,同场考试;最重大的变化是实行开卷考试。
我有幸历经了2005届至2011届初三历史教学。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复习,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要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在这里,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认识,简单地谈一谈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应该是普及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这是国民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
中考要求考生在120分钟内完成政治和历史两份试卷,政治试卷70分,历史试卷50分,共计120分。
也就是说,考生一般要在50分钟内完成历史试卷,70分钟内完成政治试卷。
如果每一小题,每一个选项都需要去翻阅课本或者查阅资料,考生是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的。
每次考完试后,总是听到很多考生抱怨时间不够,其实这些考生该抱怨的是自己的基础知识薄弱,以至于太多的时间被浪费在翻书上了。
如果考生基础知识牢固,就能减少翻书的次数,为考试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无论试题如何创新,每一道题都要回归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
例如:2010年江西中考题第2题,只要记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在不用翻书的情况下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A;第4题,只要记住“实业救国”的主张是张謇提出来的,在不用翻书的情况下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D;第8题,只要记住佛教向外传播的路线,在不用翻书的情况下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A。
因此,在平时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坚持从“课程标准”出发,对“内容标准”中要求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基本观点等基本知识理解到位,立足平时,夯实基础。
浅谈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方法1、精心设计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重复课,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们对于熟悉的东西往往缺乏兴趣,而对于新鲜的事物兴趣较高。
所以在讲授复习课的过程中,如果还沿用原来的新授课的授课方式,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复习的效果。
所以复习课要重新设计,力求新颖,使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另外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尽量把前后知识的联系点也穿插进去,保持知识的整体性。
2、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有些同学认为,开卷考试只要到时翻翻书就行了,不需要记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由于开卷考试时间有限,考生不可能对所有的题目都去翻书,再加上开卷考试的题目较灵活,面较广,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
因此,如果不进行全面的复习,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全面,首先要熟记基础知识。
具体做法是,对每一课、每一章的知识点都全面复习一遍,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印象,并能作到离开课本复述出来。
其次,要理解基础知识,既要求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对各课、各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梳理,对跨课、跨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综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3、抓住重点,突出能力培养。
开卷考试,注重的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复习的重点。
在系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并精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独立分析,自己组织答案,不断积累解题的经验,掌握解答不同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审题训练。
解决好开放性试题,审题很关键。
许多同学考试失误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审题发生偏差。
如何审题呢?首先要看清题目的前提条件和内容要求是什么。
其次是要找准题目与教材的结合点,总之,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要认为有的题目没有见过,就放弃了,这是考试的大忌。
浅析开卷形势下中考历史复习方法摘要开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复习应该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考试说明,夯实基础,重视专题复习,关注社会热点,全面系统指导学生做到“四抓四看”,即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代表。
融会贯通学习历史,运用历史,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取的好成绩关键词基础;专题;热点;能力一、夯实基础知识,细化重点,拓展深化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历史基础的考查,基础知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在初三复习中,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显得特别重要。
所以对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点夯实基础,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绝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另外,复习基础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地分析和突破。
例如,对于中华民国知识点的考查,现在不会直接问他成立的时间,但是会将民国和公元进行转换。
再如例题:2012年3月2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
胡锦涛主席在会晤巴西总统罗塞夫时,下列必须配备的一语种翻译是:A巴西语B英语C葡萄牙语D西班牙语。
本题其实在考查巴西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这一知识点,但并未直接问题。
因此,必须进行拓展深化。
二、织就知识网络,纵横联系,重视专题复习历史知识是由点线面串成的知识网络,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果孤立掌握几个单独的知识点,不可能将历史学好。
专题化整理复习,就可以清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初三复习时,专题复习相当重要。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时,就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
如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将大化改新、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通过背景(原因)、内容、作用影响等内容进行纵横联系比较,使学生更直观的一目了然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再如外交专题,将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政府采取的政策进行对比,使学生不仅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点,更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总结出新旧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总结的能力。
中考开卷考试下历史复习策略及运用内容摘要:面对中考开卷,我们应该怎样进行中考复习呢?一、注重基础,重视考试说明,回归书本。
二、注重能力的提高,精选习题,综合运用,强化训练。
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注意新题型的变化。
中考历史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中考说明,扎实基础,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代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
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地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唯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历史开卷复习策略正文: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形式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兴起和推广。
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中考试题,近几年逐步趋向开放,有些省市已采取开卷形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种创新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欢迎,那么,面对中考开卷,我们应该怎样进行中考复习呢?靠死记硬背显然是不可能的,哪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一、注重基础,重视考试说明,回归书本实行开卷考试之后,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是试卷的一个重要内容。
开卷考试后,很多学生认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那么重要了,届时在考场上“翻书照抄”就可以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在考场上历史学科就有六本书,还有大量的复习资料,况且有很多题目的答案并不是仅仅靠翻书就可以找到的,还有很多考查能力的题目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和组织答案。
因此,如果题题都翻书,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考试内容。
所以开卷考试形式下的历史复习,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仅靠笔记、翻书是很被动的,而且考试中就算是考查重点知识,只要一转换思考角度或结合当今实际,考生就会束手无策。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时要夯实基础,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一些基本的历史结论、历史线索、历史规律和发展过程必须熟练掌握。
浅析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摘要】中考历史开卷考试,除了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外,更注重突出强调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轮复习法”,首先是快捷定位找考点。
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掌握,夯实基础,其次是渐进分化细梳理。
归纳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巩固知识,最后是综合贯通再提高。
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重点复习。
掌握好这三个环节,复习就能事半功倍,能较好地应对目前的开卷考试。
【关键词】初三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
今年我市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开卷考试除了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外,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阅读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突出强调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必须针对开卷考试的特点,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及历史知识的疏理与应用。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三轮篡习”是应对目前开卷考试较为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快捷定位找考点,系统掌握,夯实基础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
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
就川教版而言:中国古代史是初一内容, 中国近代史是初二上期内容,中国现代史是初二下期内容。
世界史是初三内容。
同时还应该明确考点中哪些内容要求识记,哪些是要求理解的,哪些是要求运用的?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通读教材,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而而又具体的认识。
即熟练化、自动化。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抓好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即以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
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的几点策略一、历史中考的重要性历史中考,作为中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历史中考考察的内容包括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学生对历史中考的复习态度和方法都需要得到重视,教师也要有合理的复习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
二、复习教学的目标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中,教师需要确定明确的复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并且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
复习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知识的全面掌握:学生需要对历史中考可能涉及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掌握了全部知识后,学生才能够做到历史知识的全面运用。
2. 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学生需要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行为,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历史价值观。
三、复习教学策略1. 精心设计复习计划:教师需要对历史中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
这个计划既包括了知识点的总汇,也包括了复习的时间分配,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例如通过历史课堂讲解、历史文献阅读、历史资料分析等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
这些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5. 注重历史知识的实践运用:历史中考不仅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实例来运用历史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需要以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浅析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
【摘要】中考历史开卷考试,除了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外,更注重突出强调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轮复习法”,首先是快捷定位找考点。
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掌握,夯实基础,其次是渐进分化细梳理。
归纳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巩固知识,最后是综合贯通再提高。
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重点复习。
掌握好这三个环节,复习就能事半功倍,能较好地应对目前的开卷考试。
一、快捷定位找考点,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
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
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
就川教版而言:中国古代史是初一内容,中国近代史是初二上期内容,中国现代史是初二下期内容。
世界史是初三内容。
同时还应该明确考点中哪些内容要求识记,哪些是要求理解的,哪些是要求运用的?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通读教材,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
即熟练化、自动化。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抓好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即以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
把知识按历史发展的阶段,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面,以面连线,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知识结构,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夯实基础。
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
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
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渐进分化细梳理。
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
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2、归纳分类,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归纳分类,将知识条块化、专题化。
打破知识的时空界限,归纳分类,集合成一个个专题,如中国古代反侵略、反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的重大成就及昌盛的原因;中国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与技术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台湾问题与中日,中美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重大事件及中国在大战中的地位和启示;世界上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世界格局的几次重大变化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等等。
然后根据归类整理的知识线找题目练习。
其次,归类综合训练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按题型分类进行综合训练。
可分为选择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
训练要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其目的应放在培
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纠错防偏,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
题型的归类训练中,要注意弄清各类题目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对于探究题,很多同学拿不准,不知从哪些方答,这就要仔细阅读题目,开拓思路,尽可能把与题目相关的内容都列举出来,然后加以选择,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其次要弄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解题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能力。
近几年来。
历史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可变化多种题型。
“变多题为一题”,即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综合运用题。
如果掌握了这些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原来那些望而生畏的难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3、重点复习,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重点复习也就是进一步突出强化重点、难点,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重视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学会运用教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
首先,选准重点和难点。
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在复习过程中反复训练和强调。
再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要有意识到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学生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方法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所学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研究这些社会现象。
在这些方面作一些习题,并且认真分析是十分必须的。
从近几年来中考情况来看,社会热点问题涉及到的范围包括抗击“非典”,伊拉克局势,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批判“台独”,“神舟”载人飞船,红色之旅,“三农”问题等。
这一类试题能够从现实出发,自然地引出历史,又从历史学习中导出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好地处理历史与“现实”,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的关系。
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
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
如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是一条线索。
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
二是勤作比较。
如比较抗日中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
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是指导评价。
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
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
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
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