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干货之未履行增值税代扣代缴义务的风险及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案例大家对增值税的关注都集中在偷税、骗税上,而对业务的不当处理和不规范的财务操作造成增值税错缴却关注较少,本文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极易出错的业务及会计实务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套增值税减税法则,来合法、合理地降低增值税税负。
一、引言以前一位同事曾说过:“纳税多的会计不是好会计”,我认为该观点有些偏见。
难道中国纳税百强企业的会计都不是好会计,肯定不是。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倡导诚信纳税的今天,纳税数据已成为了衡量企业经济实力、取信于客户和社会公众、展示良好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细细想来,又不无道理,同一笔业务,在遵守《税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下,少纳税的会计肯定更优秀,该纳的税一分不少,不该纳的税一分不缴。
在会计实务、纳税申报中,增值税是一个较难的税种,加上增值税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较多,所以很容易出现错缴的现象。
本文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基础上,对极易出错的业务及会计实务进行分析。
二、法律、法规、规章引述与实务处理(一)联营兼营要分账,优惠政策能享到国务院令第134号《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明确指出,“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
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应当单独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单独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
”(93)财法字第038号《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明确指出,“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当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
”现代企业大都从事跨行业经营,不仅涉及增值税,还涉及营业税。
即便从事单一行业经营,也可能涉及多种不同税率的产品。
这给纳税及会计处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为了降低税负,企业必须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分开核算,将销售收入分别按照应税、免税、减税等进行明细核算,还应将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分开核算。
税收风险管控案例总结税收风险是指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纳税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从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性。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税收风险,税务部门和纳税人需要共同努力,加强风险管控工作。
下面列举了十个税收风险管控的案例:1. 虚开发票风险:某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虚构了一批交易并开具了相应的发票。
税务部门通过发票比对、交易核实等手段,发现了虚开发票的风险,并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处罚。
2. 转移定价风险:跨国企业通过调整内部交易价格,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减少税负。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转移定价风险。
3. 高风险行业税收风险:某行业存在高风险的特点,如烟草、酒类等行业。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提高税收征管力度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高风险行业的税收风险。
4. 沉默纳税人风险:某纳税人虽然有纳税义务,但故意不申报或少申报税款。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税收信息采集、加强税收稽查等方式来发现和处罚沉默纳税人。
5. 跨区域税收风险:某企业在多个地区开展业务,但税务管理不同,存在跨区域税收风险。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加强协调合作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跨区域税收风险。
6. 滥用税收优惠风险:某企业为了获取税收优惠,故意滥用优惠政策,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审核、加强执法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滥用税收优惠的风险。
7. 行业亏损转移风险:某企业将亏损的业务转移到盈利的业务,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风险预警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行业亏损转移风险。
8. 突击检查风险:某企业在接到税务部门的通知后,临时性地增加了税收申报和缴纳的金额,以掩盖真实情况。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突击检查、加强数据分析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突击检查风险。
9. 境外转移资产风险:某个纳税人将资产转移到境外,从而减少纳税。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信息披露等方式来防范和应对境外转移资产风险。
税务违法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管理的日益严格,税务违法案件也逐渐增多。
税务违法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税务违法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案例一:虚开发票案某公司为了逃避纳税,采取虚开发票的手段进行偷税漏税。
他们与一些无实际业务的公司合作,虚构交易并开具发票,以此抵扣自己的应纳税额。
这种虚开发票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虚开发票案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利益链条。
从发票的购买、开具,到最终的使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参与者。
为了应对这类案件,税务部门应加强对发票的监管,建立起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
同时,加大对虚开发票的打击力度,对涉案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案例二:偷逃税案某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额,采取了一系列的偷逃税手段。
他们在销售过程中隐瞒了一部分销售额,通过虚构费用等方式降低了应纳税额。
这种偷逃税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也扭曲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偷逃税案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误解和不合理的税收负担。
为了预防和打击这类案件,税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和遵守程度。
同时,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涉案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
案例三:偷漏税案某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故意隐瞒了一部分收入,以此减少应纳税额。
这种偷漏税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偷漏税案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不了解和对税收义务的漠视。
为了防止和打击这类案件,税务部门应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认知和遵守意识。
同时,加大对偷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涉案个体工商户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
综上所述,税务违法案例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利益链条和各种原因。
为了有效应对税务违法行为,税务部门应加强对发票的监管,建立起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程度;同时,加大对税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涉案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
会计实务-环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到底怎么处罚?需要锒铛入狱颐养天年?试摘网上一文探讨之:如果几个企业只是出于虚增销售额的目的, 相互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事实上并没有对国家税款造成任何损失, 对于这种虚开发票行为, 税务机关应该如何定性与处罚?2014年初, 甲市国税局稽查局在税收专项检查中发现, A公司为了满足在银行开具承兑汇票和做大销售额的需求, 与B公司和C 公司商定:三个公司之间相互空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即先由B公司开给A公司, 然后由A公司开给C公司, 再由C公司开给B公司。
三方之间事实上并没有货物交易, 只是相互开具发票并将涉及资金走账。
稽查人员查实:在2011年5月~2012年6月期间, 上述三方之间以这样的方式共环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百份, 涉案税额达千万元, 有关销项税额均已经做申报处理。
他们的基本做法是:A公司从B公司取得进项发票, 于同日开票给C公司, C 公司再立即开具给B公司。
有关收付款项, 于当天通过银行转账实现。
然而, 涉及票款一直未结清。
该局依据我国现行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一款, 以及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5号)第二十六条之规定, 认定上述三家公司对开环开发票行为的性质是虚开发票, 对其各处罚款30万元, 不允许涉案企业对接受虚开发票涉及的进项税额做抵扣。
我们来探讨一下:1、2016年营改增总局对财税(2016)36号文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做视频讲解时, 36号有这么个表述:先开具发票的, 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总局领导当时大致这么说:如果未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而先开票不应当征增值税。
只有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但还没到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但先开票了, 才需要征收增值税。
随后总局货物与劳务税司副司长林枫说:ETC充值卡充值时并未实际接受道路通行服务, 其充值取得的发票, 不能按照过路过桥费计算抵扣;也即是开票方开了票, 但不需要交增值税, 所以收票方也不能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只有开票方提供了增值税应税行为, 计提了销项税额此时收票方才能计算抵扣增值税。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会计实务-增值税连续3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纳税人
不得评为A级纳税人
编者按:大家知道,如果贵公司被评为D级纳税信用企业,后果很严重。
现与大家探讨。
由于水平有限,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海涵,并敬请指正。
案例概况
四川吉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公司)2016年6月1日起,连续4个月都对增值税进行了零申报。
请问吉祥公司能否被主管税务机关评为A级纳税信用纳税人?
税务分析
一、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的公告》(国务院令2014年第40号)。
二、实务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的公告》(2014年第40号)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年度不能评为a级:
(一)实际生产经营期不满3年的;
(二)上一评价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d级的;
(三)非正常原因一个评价年度内增值税或营业税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
(四)不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税收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有效的税收风险防控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还能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税收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案例一:虚开发票引发的税收风险某制造企业为了增加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从一家空壳公司购买了大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务机关在进行大数据分析时,发现该企业的进项发票存在异常,随即对其展开了税务稽查。
经调查,该企业的虚开发票行为确凿。
不仅被要求补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还面临着高额的滞纳金和罚款。
此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也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虚开发票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企业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发票管理制度,对发票的取得、开具、保管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
案例二: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不当导致的风险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时,由于对政策的理解不准确,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和申报,导致无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税务机关在检查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要求企业补缴税款和滞纳金。
虽然企业最终通过申诉和整改,得以重新享受优惠政策,但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案例提醒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虽然能为企业带来实惠,但必须要准确理解和运用。
企业应关注政策的变化,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备案。
同时,要建立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台账,对享受政策的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
案例三:关联交易引发的税收风险某集团公司内部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但其定价政策不合理,导致利润在不同企业之间转移,从而引发了税务机关的关注。
税务机关通过对关联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认定其关联交易价格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并对企业进行了纳税调整,要求企业补缴税款。
增值税案例分析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增值额和劳务报酬额征收的税收制度,是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运作中,增值税的征收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案例。
本文将通过对增值税案例的分析,来深入探讨增值税的征收原则、政策规定以及应对策略。
案例一:某公司进口原材料生产产品出口某公司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将产品全部出口到国外。
在此过程中,该公司需要对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品的增值税进行申报和缴纳。
根据我国的增值税政策,对于进口原材料,按照进口环节征收增值税,税率为13%,进口环节应当向海关进行增值税的申报和缴纳。
而对于出口产品,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即将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退还给企业。
企业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出口退税。
在此案例中,该公司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品的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增值税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案例二:某餐饮企业开展外卖业务某餐饮企业开展了外卖业务,通过线上平台接单配送食品。
在这一过程中,餐饮企业需要对外卖业务中涉及的增值税进行合规申报和缴纳。
根据我国的增值税政策,对于餐饮服务业,按照销售额征收增值税,税率为6%。
对于外卖业务,餐饮企业需要根据实际销售额计算应纳增值税额,并按时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和缴纳。
在此过程中,餐饮企业需要合理把握增值税政策的相关规定,确保外卖业务的合规运作,避免发生税收风险。
案例三:某科技公司开展软件服务业务某科技公司开展了软件服务业务,向客户提供软件开发、定制和维护等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公司需要对软件服务业务中涉及的增值税进行合规申报和缴纳。
根据我国的增值税政策,对于服务业,按照劳务报酬额征收增值税,税率为6%。
对于软件服务业务,科技公司需要根据实际劳务报酬额计算应纳增值税额,并按时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和缴纳。
在此过程中,科技公司需要了解软件服务业务的具体征税规定,确保合规运作,避免发生税收风险。
会计实务-【实务案例】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早于会计收入时点的处理案例在财会[2016]22号《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中写到:按照增值税制度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早于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收入或利得的时点的,应将应纳增值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收入或利得时,应按扣除增值税销项税额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案例】某建筑企业承建一项土石方工程,开工前施工项目部按工程承包合同的规定,收到发包单位通过银行转账拨付的工程款30万元。
月末,企业以工程价款结算账单与发包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本月已完工程价款19万元,按规定应扣还预收工程款16万元。
施工项目部收到发包单位支付的工程价款3万元。
假设该项目采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根据上述情况,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1)开工前预收工程款:借:银行存款 300000贷:预收账款预收工程款 300000预收工程款产生的销项税额=300000÷( 1+11%)×11%≈29729. 73(元) 借:应收账款×工程增值税 29729.73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29729.73(2)月末办理结算:工程结算价款产生的销项税额=190000÷(1+11%)×11%≈18828. 83(元) 借: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 190000贷:工程结算 171171.17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8828.83(3)根据业主要求,从结算总金额扣除16万元预收工程款:借:预收账款预收工程款 160000贷: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 160000因业主要求扣除的预收款16万元在预收环节已经计算过销项税额甚至开过发票,而按结算金额全额计提销项税额时就存在重复计算,因此可把业主要求扣除的预收款金额对应的销项税额冲回:扣除的预收款金额对应销项税额=160000÷( 1+11%)×11%≈15855. 86(元) 借:应收账款×工程增值税 -15855.86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15855.86上述账务处理,企业也可以根据本单位的核算习惯,和第 (2)项业务合并处理。
企业财税涉税案例分析一:两套账之雷 案例摘要: 被告人许某某(会计)犯逃税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5)新刑初字第56号。
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05年至2006年4月,被告人许某某在平顶山市三香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会计期间,受该公司总经理黄某某(已判刑)和财务总监张某某(已判刑)指使,设立真假两套公司财务账,隐藏主营业务收入,偷逃税款。
判决如下:被告人许某某犯逃税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0元(已缴纳5000元)。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罚金已缴纳5000元,下余95000元于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向本院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强制缴纳。
) 个人漫谈:关于两套账会计人认为这是公开的秘密,主要体现在会计人的交流时都会问,你是做内帐还是外账的,求职时也会问企业,你们需要做几套账务。
企业也对两套账认为是行业潜规则,主要体现在招聘广告,广告而告之的写着:招聘内帐/外帐会计,你这不是喊着税局来查你?随便在网上招聘会计都可见此类现象,似乎和杨幂天天喊着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一样,企业们喊着:内帐会计一个神奇的会计。
你说:算了吧,两套账几个查到了,以上案例只是个案。
好吧,那请用裁判文书网一下吧。
也有人说现状如此,小会计决定不了。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请在注意个人风险。
如果企业认准这条道,横竖都要走到黑,那么就是自己给自己脚下埋了一个雷。
二:合同管理之雷 案例摘要:(深圳地方税务局) 某公司签订阴阳合同偷税被查处:检查发现,该公司经营商铺转租与租户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其中许多租约实际执行合同与到房屋租赁管理所备案合同不一致,即签订了阴阳两份合同,有的少报租金单价,有的少报租赁面积,而且该公司收入凭证残缺不全,未能按照规定正确核算收入,2009-2010年共计少申报营业收入246万元,有345万元租金收入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
查明违法事实后,第三稽查局依法追缴该公司营业税及其附征12.8万元,加收滞纳金7.9万元,并处以罚款7.2万元,合计27.9万元。
税收风险管控案例总结税收风险管控是企业在税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税收风险管控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提高税务合规性。
下面列举了十个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税务风险。
1.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利用相关政策降低税负。
例如,对于高科技企业可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2. 合规申报和缴纳税款企业需按时、足额地申报和缴纳各项税费,避免漏报、少报或迟报。
同时,应确保申报的税务信息准确无误,以免引发税务风险。
3.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税务管理职责和流程,确保税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
4. 遵守跨境税务规定企业参与跨境业务时,应遵守相关的跨境税务规定,如合理运用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等,减少税务风险。
5. 预防税务审计风险企业应主动配合税务机关的税务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税务风险,避免因审计问题导致的税务风险。
6. 注意税务合规风险企业应密切关注税务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税务筹划和申报策略,确保税务合规,避免因规定变化而造成的税务风险。
7. 避免税务争议企业应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及时解决税务问题,避免发生税务争议。
如有争议,可通过合理的争议解决机制进行解决,减少税务风险。
8. 合理处理税务报告企业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合理编制、整理和保存税务报告,确保税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因报告问题引发税务风险。
9. 加强对税务咨询的管理企业在遇到税务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税务咨询,确保税务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税务咨询问题导致的风险。
10.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制定并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税务风险,有效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税收风险管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规申报和缴纳税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等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税务风险,提高税务合规性,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风险管控案例总结税收风险是企业在税收征管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不确定性,包括税法的不明确性、税务政策的变化、税务机关的执法风格等因素。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税收风险,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下面列举了十个税收风险管控的案例,以供参考。
1. 合规风险:企业在税收申报和缴纳过程中,由于税法变动频繁或复杂度较高,容易出现合规风险。
为了降低合规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税法的研究和培训,确保税收申报和缴纳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税收优惠失效风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可能存在由于政策调整或不符合条件等原因导致优惠失效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并定期进行自查和复核,确保符合优惠政策的条件。
3. 转移定价风险:跨国企业在境外子公司之间进行跨境交易时,存在转移定价风险,即通过调整价格和利润分配方式来减少税负的行为。
为了有效控制这种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转移定价制度,确保定价合理、符合市场原则和公平原则。
4. 跨地区税收风险:企业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时,由于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存在差异,可能会出现跨地区税收风险。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税收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合理规划业务布局和资金流动,避免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5. 税务争议风险:企业在税务申报和缴纳过程中,可能与税务机关发生争议,导致税务争议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法和税务政策的变化,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 税务稽查风险: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稽查时,可能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或违规操作,导致税务稽查风险。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自查,确保税收申报和缴纳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7. 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企业在跨境资金流动过程中,可能面临税收风险,如涉及跨境支付、外汇管制等方面的问题。
会计实务-《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对于财政部会计司2016年7月4日发布了《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6]27号), 我们结合相应的会计处理实务进行了认真地研读, 认为《规定》中部分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处理有如下反馈意见:一、对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设置的建议原文规定: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 记录一般纳税人已交纳的当月应交增值税额;并于第二部分账务处理第七条, 规定交纳当月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中如下:企业交纳当月应交的增值税,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交纳以前期间未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交纳以前期间未交的增值税, 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反馈意见:我们认为, 该科目的设置并未考虑到企业预缴增值税的情况, 而企业在计算当月应纳增值税税额时需扣除分次预缴的增值税税额。
具体案例分析如下:M公司为房地产企业, 2016年6月应交税费-预缴税费的借方余额为2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三级科目明细如下:按照征求意见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100贷:银行存款 100但是企业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应当扣除预缴的增值税20万, 所以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为80万, 并不是仅根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来计算的。
修改建议:建议取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 月末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余额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通过该科目来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增值税税额。
具体其会计处理如下:第一步:根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当期情况: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0第二步:将所有当期预缴增值税科目金额转入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0贷:应交税费-预缴增值税 20第三步:实际缴纳环节: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80贷:银行存款 80二、对于购买方作为扣缴义务人的账务处理的建议原文规定:对于第二部分第(一)条取得资产或接收劳务等业务的账务处理中的第7点购买方作为扣缴义务人的账务处理, 规定如下: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 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 以购买方为增值税扣缴义务人。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会计实务-【拍案惊奇】财政部会计司”财会【2016】22号文解读”存在重大误导:低估负债
2017年1月26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了会计司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解读一文,第二条解读内容存在重大错误。
原文为:
...
二、关于已验收入库但尚未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的货物等的暂估入账金额
在对《规定》第二(一)4项中已验收入库但尚未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的货物等暂估入账时,暂估入账的金额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购进劳务、服务等但尚未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的,比照处理。
...
该解读认为应当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款暂估入账确定存货和应付
账款债务的价值,将导致低估存货和低估债务的重大会计误报。
由于目前的民事司法实践并不认可不含税债务的概念,债权人在未向债务人交付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
人按照增值税含税价款支付,若债务人以债权人未同时履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交付义务而抗辩全部或者部分价款(进项税金额)不予支付,不能获得法院支持(除非合同有专门约定)。
法院在强制执行时均按包含增值税款的口径划扣债务人银行存款。
对于债权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交付义务,法院的说辞是:债务人需另案起诉。
倘若此时已无法找到债权人可执行财。
企业偷税漏税案例
企业偷税漏税是指企业在税收申报和缴纳过程中,通过违法手段逃避税收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对企业自身也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和经济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企业偷税漏税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虚假发票骗取税款。
某公司为了逃避纳税,通过购买虚假的发票来骗取税款。
他们与一些不法分子
合谋,通过虚构交易、虚假报销等手段,将公司的实际利润和交易额大大减少,从而减少应纳税款。
这种偷税漏税手段不仅违法,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旦被税务部门查处,将面临重罚甚至刑事责任。
案例二,偷税漏税导致诉讼风险。
某企业为了规避税收,将部分利润转移至海外避税天堂。
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减
少纳税额,但却引发了跨国税收纠纷,最终导致了长时间的诉讼纠纷和高昂的诉讼费用。
同时,由于企业的不良税收行为,还可能面临被列入税务部门的黑名单,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经营。
案例三,偷税漏税引发财务风险。
某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故意隐瞒了部分收入和资产,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的不
真实。
这种偷税漏税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也给企业自身带来了财务风险。
一旦企业被查处,将面临高额的罚款和损失,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综上所述,企业偷税漏税不仅违法,也给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法律和经济风险。
企业应当增强纳税意识,严格遵守税法,诚信纳税,建立健全的内部税收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合规风险意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做一家守法诚信的企业。
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纳税人,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为社会贡献税收的责任。
同时,他们也是税务机构服务的对象,享受着税务机构提供的专业、高效、公平的税收服务。
税务机构和相关政策应关注纳税人的需求和问题,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税务机构如何解决纳税人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培训建议。
一、案例介绍1. 问题一:误报与漏报某公司由于财务人员疏忽,误将本应计入工资总额的某些津贴、补贴等未纳入申报,导致申报不实。
税务机关在审核该公司提交的申报表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2. 问题二:未及时缴纳税款某个体工商户因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理解有误,导致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税款。
税务机关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提醒该个体工商户及时履行纳税义务。
二、解决措施1. 对于误报、漏报问题,税务机关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税收政策宣讲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纳税人普及税收政策,让他们充分了解应尽的纳税义务。
(2)优化信息录入系统。
简化信息录入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减少人为错误。
(3)加强审核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和机制,对纳税人的申报数据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对于未及时缴纳税款问题,税务机关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提高纳税人的法律意识。
(2)提供多元化的缴税方式。
积极推广网上税务局、手机APP等便捷的缴税方式,方便纳税人随时随地完成缴税操作。
(3)建立提醒服务机制。
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纳税人按时履行纳税义务,防止因遗忘导致逾期。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税务机构在解决纳税人遇到的实际问题时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政策调整、技术手段应用、宣传教育等。
这些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既保障了国家税收利益,又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最新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实际应用的22 个案例分析胡浩然第一部分总体观点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号)下发后,引起业界广泛热议,笔者感觉该文件有二大特色、三大不足。
此文用22个实务案例讲清新办法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欢迎各路英豪拍砖。
二大特色:一是力图将营改增后增值税的新政策用全新的会计处理方式表达出来。
二是把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尽量细分式地呈现。
三大不足:一是原增值税会计核算月末全部归集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中去,简洁明了,按新办法则需要结转出“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应交税费—简易计税”、“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应交税费—代扣代缴增值税”4个科目,极易搞混。
另外,诸如“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究竟在实践中有多少企业会用,也是个问号,毕竟址分麻烦。
二是如果企业有预缴税款,按要求应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不能抵其他3个应税项目,这就会造成一边预缴税款有剩余,另一边“应交税费—简易计税”、“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应交税费—代扣代缴增值税”3个科目仍有余额的现象发生,与增值税法规定不一致。
三是个别表达语焉不详,产生岐义。
岐义一:货物等已验收入库但尚未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的账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购进的货物等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尚未收到增值税扣税凭证并未付款的,应在月末按货物清单或相关合同协议上的价格暂估入账,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
这里的“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有二种理解。
例如:企业购入原材料,价税合计117元,尚未取得发票,一种理解是按100暂估入账,不需要将17元进项暂估算入账,而是计入“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第二种理解是按117暂估入账,不需要将17暂估计入“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从其后续表达看,“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待取得相关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认证后,按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的金额,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税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税务风险案例分析和应对策略税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随着企业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税务风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税务风险不仅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企业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从而有效应对潜在的税务风险。
本文将以某企业的税务风险案例为例,分析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一、案例背景及税务风险分析该企业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家电产品。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由于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化和复杂性,企业面临着许多税务风险。
1. 营业税风险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该企业逐渐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因此面临的税务风险也更加庞大。
在营业税方面,该企业需要留心是否符合纳税人资格、是否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等问题。
如果存在被认定为非法行为的情况,将可能被税务部门追究责任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2. 进出口税风险该企业在国际贸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税务风险。
在出口方面,企业需要关注原产地证明、关税减免等问题;在进口方面,企业则需要关注关税计征、关税调整等问题。
一旦涉及税收政策的违规行为,还可能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3. 增值税风险作为制造企业,该企业的主要税务风险之一是增值税。
在增值税申报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是否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以及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若发现企业存在虚开发票、逃税等违法行为,税务部门将可能对企业进行罚款,并采取其他更为严厉的措施。
二、税务风险应对策略为了应对税务风险,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1. 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税务事务的规范运行。
这不仅有助于规避潜在的税务风险,还能提高税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加强税务风险识别与预防企业应细化并完善税务风险识别与预防机制,建立清晰的风险识别标准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税务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税务培训,提高员工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和遵守能力。
企业税务管理实践案例分享税务是企业不可避免的财务重要环节,税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在税务管理上也需投入精力。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享企业税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注意事项。
案例一:企业申报增值税某公司生产销售电视机,每个月需要申报增值税。
该公司的财务人员在记录收入和支出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无法准确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
同时,企业也不清楚如何管理好增值税发票。
这时,该公司引入了一款税务管理软件,通过记录每笔交易的发票,实时计算并自动申报增值税。
此外,该软件还可以分类管理,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案例二:企业合理避税某公司在营销过程中通过投放广告进行宣传,但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广告投放产生的费用其实是非必要的。
该公司通过咨询税务专业人员得知,可以通过采取一些避税措施来节约税费。
该公司开始对广告投放费用进行限制,并在税务申报上认真落实抵扣,成功节约了大量税费。
案例三:企业合理报销某公司的销售人员需要进行市场拓展,开展拜访客户的工作,由于工作的性质需要经常外出,因此产生了大量差旅费。
该公司通过规定差旅费领取的限额和标准,避免了员工恶意套取差旅费,同时,在税务申报时更加便捷、准确地报销差旅费,这使得公司在税务上符合规定合理报销合理支出,没有产生不必要的负担。
案例四:企业降低税费某公司通过年末结算发现,应缴纳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为了减少负担和降低税费,该公司采取以下措施:一、调整经营方式,减少营业税负担;二、对营业额的规模进行控制和调整;三、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调整和管理,降低税负压力。
通过这些措施,该公司在税务管理上成功降低了税费。
总结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重要的财务环节,不合理的税务管理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
因此,在税务管理上,企业需要投入精力并且按照政策要求进行认真合理的报税,才能实现企业财务效益的合理化和最大化。
通过上述案例和实践措施,希望对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够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为企业税务管理带来更好的发展。
税务风险管理措施及案例分析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种非常严重的风险。
如果税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将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因此,加强税务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税务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税务筹划、税务合规、税务审计、税务争议解决等。
通过加强税务筹划,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同时,税务合规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企业需要遵循相关税收法规,按照规定缴纳税款和社会保险。
税务审计也是很重要的措施,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
最后,对于发生的税务纠纷,税务争议解决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以下是税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在2023年,某公司由于对税收管理不够严密,发生了税务欺诈案件。
该公司负责人为逃避缴纳税款,虚报发票等手段来减少税款缴纳。
税务部门在对该公司进行税务审计时,发现了该公司虚报收入、违规抵扣、多次开具虚假发票等问题。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该公司申报的进项抵扣存在虚假情况,税务部门认定该公司虚报了近100万元。
面对此案,该公司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对于发生的税务欺诈案件,公司负责人应当出面进行道歉,态度诚恳,主动配合税务部门的调查。
2. 企业应当自行成立税务管理部门,加强对税务管理的严密监管和有效控制。
对于税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排除隐患。
3. 加强对职工的纳税教育,建立职工对税收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减少职工的违规行为。
4. 调整企业经营模式,建立合规经营制度。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
同时,企业应当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树立诚信经营的信誉。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税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企业加强自身税务管理,才是减少税务风险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只有做好税务风险管理,才能让企业长久而稳健发展。
增值税风险指引及应对措施【风险点1】企业收回逾期包装物押金未缴纳增值税【风险等级】★★★【风险描述】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收取的出租出借包装物押金,在规定的时间内未退还给购买方,未视同企业销售收入的一部分,未缴纳相应的增值税税款。
【政策依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
但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包装物押金逾期期限审批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827号)规定:纳税人为销售货物出租出借包装物而收取的押金,无论包装物周转使用期限长短,超过一年(含一年)以上仍不退还的均并入销售额征税。
【预计风险】企业对取得的逾期包装物押金未将其计入销售货物的销售额之中,会对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税务机关在核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时,对企业对外销售产品取得的逾期包装物押金是否已计入销售额是其核查重点,若企业存在上述情况,可能会产生补缴税款以及缴纳滞纳金罚款的风险。
【解决方法】企业应自查自身“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总账以及明细账,判断是否存在上述风险,若是存在上述问题,建议贵企业及时进行改正,将逾期的包装物押金收入计入销售额中计算缴纳税款。
【风险点2】销售货物销售额与折扣额不在同一张发票而在核算时减除了折扣额【风险等级】★★【风险描述】企业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折扣额与销售额单独开具发票,将折扣额从销售额中减除,少计与之对应的增值税税款。
【政策依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第二款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会计实务-未履行增值税代扣代缴义务的风险及案例案例:A公司将子公司B(酒店)委托M公司管理,M公司是一家新加坡酒店管理公司。
国税稽查局于2017年1月对B公司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人员首先审核了委托管理合同,合同中约定,B公司由M公司派员管理,并按月向M公司支付管理费和酒店冠名费,M 公司的税金由B公司负担。
经查B公司在2016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共支付M公司管理费212万元,冠名费111万元。
截止检查日,B公司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检查组向被查单位初步反馈检查意见后,被查单位提出如下异议:
1.M公司提出,委托管理合同已约定,相关税金由B公司负担,M公司不负担所有税金;
2.B公司提出,M公司连续12个月销售额未达到500万元,是否可以按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
3.扣缴M公司的增值税,是否可以做为B公司的进项税?
4.按规定补缴相关税款后,是否可以免予处罚?
根据被查对象提出的异议,检查人员逐条列示了相关政策规定:1.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一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M公司在中国境内提供了现代服务业商业辅助服务企业管理服务和销售无形资产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冠名权,对取得的收入负有增值税纳税义务,且合同约定不得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