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据库和表(新)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26.07 MB
- 文档页数:198
第二章1、关系的性质,关系模式的形式化表示、各参数的含义。
答: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具有下列一些性质。
(1)任意两个元组(两行)不能完全相同;(2)关系中元组(行)的次序是不重要的,即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3)关系属性(列)的次序也是不重要的,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4)同一列中的分量必须来自同一个域,是同一类型的数据;(5)属性必须有不同的名称,但不同的属性可出自相同的域,即它们的分量可以取值于同一个域。
(6)每一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关系模式的形式化表示: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
它的形式化表示为:R( U, D, DOM, F)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DOM为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2、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及分类。
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1关系代数语言,如ISBL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如ALPHA、QUEL○2关系演算语言域关系演算语言如 QBE○3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如 SQL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3、完整性约束的分类,3类完整性规则的含义。
答:关系模型中有3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为了维护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在对关系数据库执行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时,必须遵循下述3类完整性原则。
(1)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的元组在主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外键的值不允许参照不存在的相应表的主键的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是用户根据具体应用语义要求,利用DBMS提供的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的机制,用户自己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4、关系代数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哪些,专门的关系运算有哪些。
答:关系代数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并、差、交、笛卡尔积4种运算○1并(Union):设有同类关系R和S,则它们的并记为R∪S,仍然是R和S的同类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但必须除去重复的元组R∪S={t∣t∈R∨t∈S},其中t为元组。
第二章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是指数据的精确性(accuracy)和可靠性(reliability),它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规定的数据和防止因错误的信息的输入造成无效操作或错误信息而提出的,保证在一个应用程序更新数据的过程中数据的语义正确性。
数据完整性主要分为三类: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以及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其中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主要包括域完整性(Domain Integrity)和其他自定义完整性。
为维护数据库德完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必须提供一种机制来检查数据库中的数据,看其是否满足语义规定的条件。
这些加在数据库数据上的语义约束条件称为数据库完整性规则,它们作为模式的一部分存入数据库中。
完整性控制是指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要遵守完整性规则,才能保证数据的语义正确性,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目的是在合法用户访问数据库的过程中,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完整性检查机制是指在DBMS中检查数据是否满足完整性条件的机制。
由DBMS在执行更新动作时,检查是否满足预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来进行控制。
广义的完整性控制包括故障恢复、并发控制。
而一般所指的完整性控制是指基于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规则,如:实体完整性、引用完整性等。
SQL中两种主要的数据完整性控制机制是指完整性约束规则的定义和检查以及触发器(Trigger)机制。
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三个功能:(1)定义功能,即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2)检查功能,即检查用户发出的操作请求书否违反了约束条件;(3)如果发现用户操作请求使数据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则采取一定的动作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完整性控制机制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种是定义完整性时就立刻进行检查的,例如实体完整性的定义;另外一种是定义完整性之后进行检查的,例如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4)数据面向程序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
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1)数据冗余性(2)数据不一致性(3)数据联系弱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8.数据模型的种类: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这一类中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二章基本概念及课后习题有答案一、数据库系统生存期1.数据库系统生存期: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到最后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
2.数据库系统生存期分七个阶段:规划、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运行维护。
3.规划阶段三个步骤:系统调查、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总目标。
4.需求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双方共同收集数据库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和用户对处理的需求,并以需求说明书的形式确定下来。
5.概念设计阶段:产生反映用户单位信息需求的概念模型。
与硬件和DBMS无关。
6.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模型转换成DBMS能处理的逻辑模型。
外模型也将在此阶段完成。
7.物理设计阶段:对于给定的基本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取方法。
8.数据库的实现:包括定义数据库结构、数据装载、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
二、ER模型的基本概念ER模型的基本元素是:实体、联系和属性。
2.实体:是一个数据对象,指应用中可以区别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实体集:是指同一类实体构成的集合。
实体类型:是对实体集中实体的定义。
一般将实体、实体集、实体类型统称为实体。
3.联系:表示一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联系集:是指同一类联系构成的集合。
联系类型:是对联系集中联系的定义。
一般将联系、联系集、联系类型统称为联系。
4.同一个实体集内部实体之间的联系,称为一元联系;两个不同实体集实体之间的联系,称为二元联系,以此类推。
5.属性:实体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在一个实体中,能够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标识符。
6. ER模型中,方框表示实体、菱形框表示联系、椭圆形框表示属性、实体与联系、实体与其属性、联系与其属性之间用直线连接。
实体标识符下画横线。
联系的类型要在直线上标注。
注意:联系也有可能存在属性,但联系本身没有标识符。
第二章Visual FoxPro 6.0基础知识本章介绍Visual FoxPro的发展、特点、窗口、启动与退出,Visual FoxPro中的表达式及一些常用函数的应用。
§2.1 Visual FoxPro 6.0操作环境Visual FoxPro6.0是Microsoft公司1998年发布的可视化编程语言集成包Visual Studio 6.0中的一员,它是在Visual FoxPro 2.5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
2.1.1 Visual FoxPro 6.0简介XBASE(dBASE,FoxBASE,FoxPro,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随着版本不断更新,增加了许多新功能。
其中Visual FoxPro6.0是Microsoft 公司1998年发布的新数据库管理系统,该软件使用方便,操作灵活,功能完备,是深受用户欢迎的一个数据处理软件。
1992年,dBASE和FoxPro的一场官司,导致这两家公司都被其他公司收购。
微软收购了Fox Software公司,把FoxPro纳入自己的产品线。
它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资源,1993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FoxPro2.5,该产品是一个跨平台产品,能够在MS-DOS 和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下运行。
不久又推出了FoxPro2.6,此时的FoxPro是领先于任何其他微机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优秀产品。
1995年6月,微软推出了可视化产品Visual FoxPro 3.0版。
接着又很快推出Visual FoxPro 5.0及其中文版,又于1998年发布了可视化编程语言集成包Visual Studio 6.0 ,本课程介绍的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就是其中的一员。
它是运行于Windows 95/98/Me,Win NT 4.0/2000/XP 平台的32位数据库开发系统。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本章主要考点:数据、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概念模型、■ER 图、三种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1)数据( 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 Data Base ,简称 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系统( Data Base System ,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2、对于DB、DBS、DBMS的关系,下列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B)A 、 DB 包括 DBS 、 DBMS B 、DBS 包括 DB 、 DBMSC、DBMS 包括 DBS 、 DB D 、以上都不对3、概念模型中的术语: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码: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4、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逻辑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数据库定义功能( 2)数据存取功能( 3)数据库运行管理(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 6、实体联系图( E — R 图)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1 或 1: n 或 m:n )。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全)1.第一章1.1.数据库基本概念1.1.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数字、字母、文字、特殊字符组成的文本数据,也可以是图像、图形、动画等。
1.1.2.数据库(DataBase, DB)俗称存储数据的仓库,按一定的格式进行存储。
1.1.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是一类系统软件1.1.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2.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没有磁盘,没有操作系统特点:(1)数据不保存(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3)数据面向应用1.2.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特点:(1)具有数据可长期保存和管理的特点(2)提供了物理数据独立性,使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具体物理存储结构分离,使数据共享成为可能。
(3)不能实现数据的普通共享,只能实现文件级的共享,而不能在记录或数据项级实现数据的共享(4)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根据它的应用而设计的,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之间相互依赖;(5)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1.2.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特点:(1)数据集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2)数据共享性高(含并发控共享)(3)数据冗余小(4)数据一致性(5)数据独立性高(6)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7)减少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1.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1.3.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1)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它是全体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相对稳定。
由DBMS提供DDL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