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1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情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唯恐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日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头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留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学问链接(1)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闻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谈论、抒情,但一般以谈论为主,说明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亮,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应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仔细、标准,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是时闻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以下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得意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刘禹锡)一、检查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11篇)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教学设计篇1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二、介绍“说”的文体知识“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简介作者周敦颐,又名敦实,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句,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朗诵并背诵短文。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联系写作背景合作交流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道德高尚的品格。
2、对作者的观点有自己思考,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搜集“说”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美丽的莲花,(出示莲花图片)然后,说一说你喜欢莲花吗?为什么喜欢?我国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也喜欢莲花,并且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今天我们今天学习他写的《爱莲说》,探究一下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想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爱莲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思想教育。
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3篇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3篇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熟练地背诵及默写文章;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总结莲花的特点;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树立自身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莲花形象描写,衬托的写法。
3、课文注释中必须掌握的词语。
教学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教学思路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熟读课文,基础巩固—全文解读,描绘莲花—重点分析,能力培养—拓展延伸,知识归纳—布置作业,能力测试。
四、教学方法1、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采用朗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手段板书教学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1、设迷导入(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
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师:同学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生:莲花。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看样子大家对莲花并不陌生,自古以来莲花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描写莲花的诗句相当之多,比如说:《江南》江南可采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方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等等。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爱莲说》。
(二)、了解本文的体裁和作者。
1、题解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些疑惑其实这个“说”是一种文体的象征。
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用于描写、议论与抒情但偏重于论述道理。
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解释为: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 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了解这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他是古代有影响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二、背景介绍《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商康郡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池上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想宦海之沉浮,爱莲花之高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
三、文本对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三、整体感悟1.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
本文将针对《爱莲说》这篇课文进行教案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学内容《爱莲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主人公白居易对莲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莲花的观察与领悟,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在学习这篇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鉴赏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这篇经典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为深入理解作品做铺垫。
2.理解作者对莲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莲花特点的描述。
3.掌握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提高语言表现能力。
4.在学习这篇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增强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中描述的莲花特点。
2.如何辨析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如何从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表现等方面深刻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人文情感和生态观念。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分组和评价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突出文学欣赏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并通过翻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和开展作业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领会这篇经典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反思。
五、布置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唐代文学和文学家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2.思考自己身边或者历史上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主题、描写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3.尝试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眼中的自然风光或者社会现象,从中体现出个人对于自然生态和人文美好的感受与关注。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五篇]第一篇: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二、教学方法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三、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一)、导入新课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二)、教授新课1、认识“爱莲”人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2、诵读“爱莲”文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3、体会“爱莲”情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把握“爱莲”法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5、抒写“爱莲”心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三)、谈收获和疑问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四)、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五)、板书设计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爱莲说周敦颐“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四、教学预测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第二篇:《爱莲说》说课教案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2023年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5篇)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驾驭衬托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体会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明哲保身、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妙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爽的绿色世界。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都特别爱花,并写出了很多喜闻乐见的诗句。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爱莲说》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宠爱莲花的道理。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干脆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属于后一种。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闻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拓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雪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闻名的《爱莲说》。
后来,人们便把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八级语文上册第二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教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掌握课文中的语法和修辞手法。
4.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5.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课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二、朗读和背诵(15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并提供一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三、词语和句子(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词语和句子,要求学生解释其含义。
2. 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课文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和语境,掌握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四、语法和修辞(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教师举例说明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用法,并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五、主题和寓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寓意。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并提供一些深入的思考问题。
六、欣赏和批判(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欣赏和评价,注意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 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并鼓励他们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的写作。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讨论,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和寓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和注释。
2. 词典和参考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爱莲说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比喻隐士;牡丹比喻追求富贵之人;莲比喻品行高洁之人。
本文对各种爱花之人有不同态度:爱菊者“鲜有闻”感叹世上真的隐士不多了;爱莲者“同予者何人?”叹惜世上象我一样的君子就更少了;爱牡丹者“宜乎众”批判现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1.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明确]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
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明确]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
爱莲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文言常用虚和实词,翻译全文。
2 对韵文有初步的认识。
3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 布置学生预习,对重点内容予以引导。
2 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作者的抱负与情操。
教学重点1 诵读中品味文章。
2 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梳理大意。
3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对托物言志手法和衬托手法运用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莲花是我们很常见的植物。
同学们,你们觉得它怎样啊?学生踊跃回答。
那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莲花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此时,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文体。
二、朗读,了解文章大意。
1 放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停顿、以及感情。
2 学生们自由朗读。
3 抽取一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读。
并予以指导。
4 全班齐读。
三、翻译全文。
1 学生通过字典、注释等工具自主翻译课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来回指导。
2 学生举出不理解的句子。
指出不理解的地方,具体分析。
3 抽取几名学生翻译一些较为难理解的语句,察看学生们的翻译水平。
4 全班齐读文章,进一步感知文章。
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 作者说过“莲,花之君子者也。
”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德?这是开放性讨论,不统一答案。
2 理请行文思路。
3 除了莲之外,作者还写了菊花和牡丹,有什么意图?学生分别一一思考讨论并回答。
老师予以适当的引导。
在讨论中理解文章以及衬托手法的运用。
五、背诵课文。
1 全班齐读课文。
2 自由朗读或抄读以致背诵。
要求:当堂背诵。
课堂小结我们通过学习《爱莲说》,知道了何谓君子之德,并为之感慨。
而托物言志及衬托的手法也对我们大有用处。
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爱莲——君子托物言志爱菊——隐逸者陪衬爱牡丹——富贵者反衬作业课后练习三。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写法: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正反映衬的写法。
2、抓字词: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3、品寓意: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点拨教学式1、诗画导入:古诗配动画2、提纲挈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深入挖掘:托物言志法、正衬、反衬法4、拓展升华:莲的高洁品质——→人的高尚情操5、语言:文言文朗读、背诵与理解6、思维:分析、归纳、想象7、迁移:古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教学安排】一、动态导入彩屏展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诗配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乐府民歌)提问:大家喜欢莲花吗,为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引导)莲花又叫荷花,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根(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同时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
我国文人的笔下历来不乏诗意盎然的咏莲的名句,在他们的作品中,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莲花并托莲言志的。
二、检查预习(让学生先行回答)①知人论世——作者知多少周敦颐: 宋代著名哲学家。
博学多识,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爱莲说》是他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爱莲说小山中学覃东欢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3.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地把课文转换成现代汉语。
4.品味课文语言,把握借助某种事物来说明道理和抒发感情的写法。
二、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圈点批注学习方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灵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1.古今语言的差异。
2.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设想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五环节。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周敦颐的有关资料,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
本节教学任务1.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课文的语感,能顺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体味文章感情,激发学生的灵性,丰富学生文化积累。
导入新课,开讲导语: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我们读到过“鱼戏莲叶间”这个句子,文下注释为“汉乐府《江南》里的诗句”。
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背诵这首《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前,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仿佛含着莲的清香,飞过了多少个世纪,还在我们耳边萦绕。
古往今来,咏莲颂莲的诗文可谓多得很。
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宋朝的周敦颐写的一篇文章,在这篇短文里,我们将要领略的是与《江南》不一般的另一种人生况味。
[八年级《爱莲说》教学设计]爱莲说教学设计《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下面是语文网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教学设想】1、把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映衬的手法。
4、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
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映衬的手法。
4、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小脸白无暇,洁净又大方,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生:荷花师:播放有关于荷花的图片。
(直观性、可感性以及美的享受)师:大家还知道莲花的其它名字吗?生:荷花、君子花、---------师:其实它还叫菡萏、芙蓉。
是名称最多的花,也是一种姿态优美、品行高洁的花。
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笔下,《诗经》:“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那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于莲花的诗句呢?(引经据典、抛砖引玉)生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生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生3:---------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师:有关于莲花的诗句很多,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收集有关莲花的诗句,放在积累本上。
(拓展知识,增强文化底蕴)师:现在一起来学习《爱莲说》。
首先了解学习目标一、知识点: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学习衬托的写法及作用 弄清莲花的美好品格及象征意义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背诵、默写课文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能力领悟托物言志的写法及运用三、情感体验: 了解对菊花、荷花的赞美之情 体会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2.文体:“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分析课文(重点研究)〈一〉细读课文知识卡片------------过“积累”关(学生进行总结和互补)(学生主动学习)ⅰ、通假字“蕃”通“繁”: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ⅱ、古今异义(无)ⅲ、词类活用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蔓缠绕(不蔓不枝)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枝缠绕(不蔓不枝)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传(香远益清)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得清幽(香远益清)ⅳ、一词多义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人(可爱者甚蕃)者语“也”结合,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表语音停顿(同予者何人)ⅴ、特殊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介词)同予者何人?(反问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宾语前置句)ⅵ、成语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香远益清ⅶ、重点字词染蕃濯妖宜之植亵亭亭君子〈二〉品读课文研究问题------------过“理解”关总问题:本文围绕一个“爱”字,写了三种人、三种花、三个比喻、进行了三种评价、表达了三种感慨、从三个方面写莲、运用了三种写法,你能做些分析吗?师: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生:菊、莲、牡丹。
师:这几种花分别由哪些人喜欢?生: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周敦颐)独爱莲。
师:这几种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文章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师:君子有哪些特点?师:莲花和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莲君子师:这篇文章是写莲花,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另外几种花?生:晋陶渊明独爱正予独爱反自李唐来,世人甚爱菊,花之隐逸者也衬莲,花之君子者也衬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师:(解说)衬托有两种,一种叫正衬,一种叫反衬。
菊是正衬,是绿叶;牡丹是反衬,是趋炎附势、随风倒的墙头草。
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更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回头回答刚开始的总问题。
明确:正陶菊隐逸者鲜有闻惜隐居避世予爱莲君子者何人?表高洁品格反世人牡丹富贵者众人批追求富贵托物言志出淤泥而不染高洁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质朴庄重三种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三种花体态香气三个比喻香远益清芳名远扬三种评价亭亭净植端庄纯洁三种感慨风度气质三方写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圣洁三种写法﹤三﹥熟读课文熟读课文——过“背诵”关小游戏:背诵比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四﹥回读课文回读课文——过“自结”关(你学习这篇课文收获了什么?)四、能力训练师: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
温馨提示: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小结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映衬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① 水陆草木之花的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
走入中考(以下为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
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
宜乎众矣/因地制宜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水陆草木之花()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③可爱者甚蕃()④濯清涟而不妖()3.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理解填空。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为2002年黄冈中考题)6.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A、②④⑥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⑥六、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于莲花的诗句,放在积累本上。
2、总结“之”与“而”的用法。
3、默写《爱莲说》。
教学反思:对于古文的学习必须全面以及紧扣中考。
至于全面性还必须做到重点和次重点的合理分配。
设置情节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地位。
教师寄语:零,只有和实数才有意义;思想,只有和行动在一起才能发挥光辉。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