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与地方民歌之间的融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刘明华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5期摘要:广西左右江地区位于八桂大地的革命老区,红色革命音乐资源非常丰富,它基本代表了整个广西红色革命歌曲的风格特点。
本文分析了左右江地区革命歌曲对现实的作用与传唱的意义,提出多种教学内容与方法把它应用在高师声乐教学之中,对高校引入红色音乐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高师声乐教学一、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的现状与传承意义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的广西左右江地区的红色革命歌曲,以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歌词和民族化旋律受到当时的人们喜爱。
从21世纪初以后,人们开始慢慢的注意对其价值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从史学、文学等学术视野开始拓展,其研究成果也有一些,但研究成果在左右江地区红色革命歌曲的方面缺乏,其成果也大多集中在右江地区的革命歌曲,左江地区的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者面对的是记录整理后结集出版的文字版的红色革命歌曲,还缺乏对作为口头文学的革命歌曲所具有的文学内涵和文化意蕴的挖掘,近年来,我区对红色革命歌曲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有一些的措施和成果,但没有形成规模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保护与研究,由于对红色革命歌曲的认知不够,各地方研究人员和高校缺乏重视,针对红色革命歌曲传唱的音乐师资与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的缺乏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广西左右江地区又是革命老区,红色音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它基本代表了整个广西红色革命歌曲的风格特点,在广西高师声乐教学中开展左右江革命歌曲的教学与传唱的条件得天独厚。
在当今嘈杂浮躁的社会里,需要这种红色革命歌曲去弥补人们面对多元文化冲突的彷徨和迷失,激发其内心深处对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追求,更加积极向上的追求美好的生活。
因此,针对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保护与研究之路,符合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一项用红色音乐文化服务人民群众及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工程,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广西左右江革命歌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革命情操,更有利于广西左右江革命歌曲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声乐课堂的艺术水平。
首先,这些歌曲大多抒发着激昂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歌曲,帮助学生学习演唱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此外,这些歌曲充满着强烈的历史气息和浓郁的文化底蕴,能够唤起学生的纪念意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有着格外重要的作用。
作者: 顾乐真
出版物刊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5-82页
主题词: 左右江;汉族山歌;韦拔群;革命时期;革命知识分子;农民运动讲习所;革命山歌;东兰县;壮族山歌;百色起义
摘要: <正> 左右江的壮族聚居地区,向以山歌著称。
平时不论是劳动生产、日常生活,或是婚丧喜庆,都离不开唱山歌。
在革命时期,山歌更以崭新的姿态,成为革命生活和宣传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也是左右江革命时期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流传在左右江地区的山歌,主要是壮族山歌,也间有瑶族和汉族山歌。
有五字句、七字句(包括壮族勒脚歌),各自用民族语言押韵。
常见的是七字八句,大多是用壮语歌唱。
绝大部分为群众山歌手或各级宣传队员自己创编。
也有一些是由革命知识分子编写而成。
据一些革命老人回。
广西左江地区传统民歌的特点与传承途径作者:刘明华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1期【摘要】广西左江地区传统民歌以壮族音乐为主,与其他11个民族音乐相融的边境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了鲜明的左江地区音乐特征。
本文结合左江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当地民歌的创作环境,分析了其特点以及发展现状,为左江地区传统民歌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左江地区传统民歌特色发展现状一、左江地区地理与文化概况左江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其中西与西南部的宁明、龙州、大新、凭祥四县市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33公里,是广西边境线陆路最长的地级市。
总面积17440平方千米。
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的中心地带,处在“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的大通道上。
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壮、汉、瑶、苗、仫佬、水、侗、京、回、满、土家等各族人民,少数民族人口达200.87万,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88.5%。
由于与越南接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独特边境音乐文化的繁荣。
左江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民俗文化,通常,在传统节日或是有新房落成、婚恋嫁娶及生子等喜庆之事时,那里的壮族人都喜欢以歌相庆,民歌有古歌、叙事长歌、劳动歌、仪式歌及情歌等。
在龙州乃至左江地区一带壮族流传的纯手工制作的天琴是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村民还有以舞蹈方式表达情感的习俗:大新、天等流行绣球舞;龙州、崇左流行采茶舞,各地还有许多摸拟禽兽的舞蹈,如宁明的鲤鱼舞,龙州的白鹤舞等等。
民族地区儿童还有打陀螺、打尺、甲鱼护蛋、抓石子等游戏,此俗至今仍有流传。
右江流域是壮族人民居住的主要区域,也是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红八军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
中国西南的边关重镇,扼守着由越南进入中国珠江流域的第一道重要防线。
现今保存完好的有:红八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成立大会旧址、红八军第二纵队第六营战斗遗址、龙州铁桥战斗遗址等等。
左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的曲调来源作者:彭西西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5期摘要:左江革命根据地由于存在历史短暂、文化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采用红色歌谣这种音乐形式为革命服务。
这些红色歌谣的内容与革命斗争紧密联系。
音乐曲调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口头传唱、借曲填词的形式。
本文根据保留下来的现存曲谱资料,从音乐本体的角度分析左江流域红色歌谣的音乐曲调来源,展现这段虽然短暂却影响深远的左江革命历史画卷。
关键词:左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音乐曲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中,音乐活动作为发动广大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我党领导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决议中规定要运用红色歌谣等形式编写教材,作为宣传革命的工具。
左江革命根据地位于中越边境,是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随着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为贯彻《决议》精神,以李明瑞、张云逸等革命家为领导的左江革命根据地,通过通俗易唱的歌谣形式将革命宣传工作与群众革命斗争相结合,使红色歌谣的创作走上大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红色歌谣千千万、一人唱过万人传”的景象。
地处西南边疆的左江革命根据地,在当时具有专业音乐素养的革命者不多,真正能进行音乐创作的情况较为罕见,绝大部分的红色歌谣都是在口头流传中不断被群众修改加工、借曲填词而产生的。
根据现在有据可查的资料,可以将左江流域这些充满革命性、战斗性的红色歌谣的曲调来源基本确立为三个方面。
一、传自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创立以后,党组织和人民政权都十分重视革命文艺的宣传作用,红色歌谣蓬勃发展。
其中有一部分歌谣随着革命火种的传播来到了广西,成为左江流域宣传革命的有力武器,比如《当兵就要当红军》、《农工联合歌》、《少年前锋队之歌》等。
最初左江流域的革命军民传唱来自江西的红色歌谣是带着自发的因素,主要是用歌谣来宣传革命真理,号召革命。
龙州起义后,随着红八军政治宣传工作的逐步展开,为了更好的凝聚革命力量,红八军指战员将一些耳熟能详的江西红色歌谣填上了反映左江革命斗争现状和根据地军民自己生活的歌词,从而更容易受到群众的喜爱。
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传承与发展初探作者:刘明华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6期摘要: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由左右江地区的广大革命者与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其所包涵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传统道德价值在现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本文对广西左右江地区红色革命歌曲的现状分析,针对传承广西左右江地区的红色革命歌曲提出了相关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传承途径一、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的现状分析广西左右江地区的红色革命歌曲在特定的地方与时间形成,是历史文化的产物。
它以左右江流域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旋律为基础进行创作而成,受到当时的人们喜爱。
广西红色音乐研究工作者一直积极的开展此项活动,他们把红色音乐与民族音乐结合起来一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左右江流域红色革命歌曲至今时间有点长远,各地方研究机构和人员缺乏对它的重视,特别是针对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收集、整理与传唱缺乏具体的措施,缺少对它有步骤、有计划的保护与研究,所以对其保护与传承有很多的内容值得去研究。
广西地方民歌与歌圩盛行,特别在左右江流域又是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的革命老区,在这里红色革命歌曲结合当地的地方音调创作而成,形成了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革命歌曲的风格与特点,所以,在左右江地区开展广西红色革命歌曲保护与研究有很好的土壤与优势。
现今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嘈杂、浮躁,需要这类红色革命歌曲唤回人们彷徨和迷失的心境,激发其内心深处对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追求。
二、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传承的具体措施(一)以学校教育为重点,让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走进课堂广西左右江地区红色革命歌曲所处的历史地位,对现实来讲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追忆革命岁月,缅怀革命先烈,让学生在唱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的同时,从歌曲的内涵去感受当时的革命情怀,让他们培养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热情,树立起对事物真、善、美的看法。
学校教育是重点,应该形成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一体化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时对左右江革命歌曲进行了解,达到启蒙的作用,可适当进行短小的革命歌曲教唱的活动,让孩子们有一定的印象即可。
广西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探析作者:倪序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6年第08期【摘要】分析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左江民歌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2-02广西左江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与越南交界,那里左江民歌非常的丰富。
本文探索如何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融入左江民歌,为广西地方民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广西左江地区地处我国的南地,与越南接壤,是壮族人民居住的主要区域,那里的音乐文化朴实无华,极具地域特点,其传统的左江民歌在我国歌的海洋中形成了一朵灿烂的奇葩。
左江地区的传统民歌形式多样,种类丰富,风格独特,它展现了左江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生活,更是左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广西左江人民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左江民歌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左江民歌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亡,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消亡的程度会越来越明显。
作为民族声乐的研究人员,有义务把这些传统的地方民歌保护好、传承好,如何把左江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左江民歌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将其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其必要性。
首先,政府部门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但具体怎么开展工作传承与保护左江民歌的办法不多。
有些地方也开展了一些左江民歌的传承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有些传承措施不善,反而导致左江民歌的变形失真。
其次,近年来学校传承地方民歌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特别是在高校进行传承活动具有很好的优势。
在有组织、规范的声乐教学中融入一些具有左江民歌元素的歌曲,既可以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又有利于地方民歌的传承。
现阶段,左江民歌走进高校声乐教学成了传承的主要途径。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群众创造的音乐文化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广西壮族民歌主要表现富有南疆气息的田园风光、生活习俗和祖先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以及反映生活中的感情、思想和生存状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特点(1)旋律美妙优美: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多为四声调式,多数采用5度间隔的旋律,旋律流畅、优美、婉转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2)柔和细腻的音乐风格:广西壮族民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情感细腻、柔和、缓慢,并通过声乐技巧、节奏动作和口型等方式表现感情。
(3)多重声部的吟唱方式:广西壮族民歌主要是由多名歌手同时演唱,由多重声部组成,既强调和谐、统一,又反映了群体创作的表现方式。
二、文字特点(1)咏史怀古,抒写国土深情: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多以吟咏历史、反映日常生活为主题,其中不乏描写深情的乡土风光和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土地的深情,表现民族感情。
(2)明快通俗,表现真实生活: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通俗易懂、耐听,既表现了真实生活,又反映了广西壮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民间艺术。
三、表演特点(1)身体语言的表演方式:广西壮族民歌的表演方式有美妙的声腔和优美的袖舞,舞蹈和姿势也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
(2)多种载体传颂:广西壮族民歌流传渠道多样,既有口耳相传,也有书写记载、电视广播传播等多种方式,是广西壮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在传承的同时,也进行着创新发展。
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广西壮族民歌结合当代的音乐、艺术和文化元素,进行了不少新的尝试和创新,例如:(1)探索跨界融合:广西壮族民歌进一步与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进行融合,例如与现代流行音乐、舞蹈等进行跨界合作,创新出独具风格的广西壮族民歌风格。
(2)推广传承和开拓市场:广西壮族民歌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建设广州民歌馆、开展文化旅游等方式推广传承,同时也在市场化方面开拓市场,为广大民歌传承者提供了收入渠道。
收稿日期: 2005-12-30作者简介:简华春(1966~),女,壮族,广西百色市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社科部讲师。
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歌谣初探简华春(广西右江民族师专 社科部,广西百色 533000)摘 要: 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右江军民通过音乐手段来推广革命道理,创作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红色歌谣。
他们用流行的革命歌曲、民歌、民谣等形式在圩场、会议、学校通过教唱、对歌、演唱、传唱的方式控拆黑暗社会、发动民众,讴歌农民运动及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表达了右江民众热爱党、热爱红军和积极参加革命的朴素情感,具有明显的革命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
关键词: 右江农民运动;右江根据地;红色歌谣[分类号] I 276.21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113(2006)02-0051-05S o n g s o f t h eR e dF l a g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 o fY o u j i a n g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Ba s e J I A N H u a -c h u n(;"<%$&8")&(*H (/’%0H /’")/"1,B (4>’%)5C"%/2"$1.(00"5"*($:%&’()%0’&’"1,=%’1",34%)56’533000,.2’)%)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Y o u j i a n g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Ba s e ,t h e s o l d i e r s a n d p e a s a n t s i n Y o u j i a n g a r e a e m p l o y e dm u s i c t oe x p a n d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t r u t h ,c r e a t i n g a g r e a tn u mb e ro f s o n gso f t h er e df l a g o fv a r i o u ss u b j e c t m a t t e r s .T h e y d i s c l o s e dt h eu n f a i rs o c i e t y ,a r o u s e dt h e p u b l i c t h r o u g hs i n g i n g o r t e a c h i n g t o s i n gp o p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s o n g so r f o l ks o n g s a t f a i r s ,m e e t i n gp l a c e s ,s c h o o l s a n d s o o n .T h e s o n g s s p o k e h i g h l y o f t h e S o v i e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Y o u j i a n gp e o p l e l o v e d t h eP a r t y ,l o v e dt h eR e dA r m y ,a c t i v e l yg o t i n v o l v e d i nt h e r e v o l u t i o n .T h e y a r eo f g r e a t v a l u e o f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e d u c a t i o na n d c u l t u r a l p u b l i c i t y. K e y w o r d s :P e a s a n tM o v e m e n t i nY o u j i a n g ;Y o u j i a n g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B a s e ;S o n g s o f t h e r e d f l a g 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歌谣是革命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左右江流域红色歌曲传播机制研究(1921—1930)作者:***来源:《歌海》2023年第05期[摘要]左右江流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革命根据地,是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的发源地。
该区域广泛流传的红色歌曲以马列思想为指导,经革命骨干编创、宣传队推广、群众传唱,形成民歌化特征,体现人民性、革命性、边疆性、民族性特质。
左右江流域红色歌曲环形传播机制在田野与文献中得以互证。
此类官方文献鲜有记录,却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红色歌曲信息,为边疆民族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事实依据,打开了认识革命时期人民主位视角的窗口,对整体认识反帝反封建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红色歌曲;左右江流域;传播机制;边疆革命史2020年,笔者在广西百色学院从事民族音乐学课程教学工作期间,导师赵塔里木教授常提醒笔者教学研究中应注意百色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各民族在共同熔铸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的贡献,由此启迪了笔者对左右江流域革命根据地的关注。
2021年8月,笔者与覃金盾副教授在右江、巴马、东兰、凤山,进行网络微型课程“百色起义红色歌曲赏析”项目的田野调查,并收集百色起义的红色故事、歌谣等材料。
基于此前对400余首左右江流域红色歌曲的梳理,笔者思考:为什么红色歌曲能克服政治形势不利和交通、语言障碍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呢,其传播机制是什么?红色歌曲的文化特质有何共性?关于红色音乐的概念界定,李诗原从军事政治学视角将红色音乐视为服务政治的音乐文化,是一种具有战时文化和军事文化特征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红色音乐具有阐述和表达、诠释和维护、塑造和构建、展现和讴歌、集聚力量的五种功能属性。
1笔者认为,从民族音乐学视角出发,红色音乐与人民互为研究主体,研究方法需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故界定:红色音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中诞生,汲取学堂乐歌与各族民歌之精华,其传播、承载并受益于人民,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蜕变、创新,是反映人民思想、体现民族气魄、展示群众智慧及艺术情操的各类音乐艺术作品的总和。
广西民歌与流行音乐演唱的融合——《壮族大歌》《山歌牵出月亮来》作品分析广西民歌与流行音乐演唱的融合——《壮族大歌》《山歌牵出月亮来》作品分析近年来,广西民歌与流行音乐的融合逐渐兴起,并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其中,《壮族大歌》和《山歌牵出月亮来》作为代表性作品,成功展示了广西民歌和流行音乐的双重魅力。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歌曲主题和艺术形式等角度对这两首歌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广西民歌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之美。
一、音乐风格广西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而流行音乐则以其时尚、流行、易听的特点在年轻人中广泛传播。
《壮族大歌》和《山歌牵出月亮来》成功地将广西民歌与流行音乐进行了融合。
《壮族大歌》充分展现了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歌曲中运用了传统的音乐元素,如锣鼓的节奏、壮族器乐的伴奏,以及壮族嗓音的演唱方式等。
同时,歌曲中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编曲和节奏,使得整首歌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备时尚感和音乐性。
而《山歌牵出月亮来》则更加注重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
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快明快,既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又能够体现出广西山歌独有的韵味。
同时,歌曲中还加入了流行音乐中常见的合唱和和声技巧,进一步提升了整首歌的音乐质感。
二、歌曲主题《壮族大歌》和《山歌牵出月亮来》在歌曲主题上也体现了广西民歌和流行音乐的融合。
《壮族大歌》作为一首歌颂广西民族文化的歌曲,以壮族大歌为基础,歌颂了壮族人民的豪情壮志、传统美德和文化自信。
歌曲通过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使得广大观众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更加了解和认同广西壮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歌牵出月亮来》则是一首以广西山歌为基础,表达了对家乡民族文化的深情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歌曲。
歌曲以流行音乐的方式展现了广西山歌的婉转悠扬和纯朴自然,既唤起了人们对乡土风情的记忆,又呈现了现代化都市化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艺术形式《壮族大歌》和《山歌牵出月亮来》在艺术形式上,借鉴了流行音乐的表现手法,使得两首歌曲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
浅析左右江域原生态壮族民歌融入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陈夕阳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摘要:高校声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71年北京的商都艺徒学堂就设有唱歌课,1897年浙江大学(前身为求是学院)开设了音乐选修课,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预科中开设唱歌课。
百年的发展,高校声乐课程有了 长足的进步,随着高校的扩招,地方高校也加入了兴办艺术的大潮,随之声乐教育更加普及。
2001年《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 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这为地方高校声乐教育改革提 供了政策保障。
地方高校作为一方文化建设、传承的主力军,从“着眼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实际出发,无论从 生源的本土化程度,还是地域性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事业发展需求的角度,对地方文化传承、挖掘、研究与保护 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壮乡高校,对于传承“民族性”声乐应该挑起大梁。
关键词:壮族民歌声乐教学中图分类号J 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094-02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以歌为乐、唱歌为 戏、倚歌择偶”的传统习俗,素有“歌海”之美誉。
壮族最集 中的聚居区左右江流域,史籍常以“左右江”或“左右江溪 峒”“左右江羁縻州”代表壮族或壮族先民地区,涵盖现在 的百色、崇左、上思、越南北部地区,这里壮族占总人口的 近九成,居住着近500万壮乡儿女,占广西壮族总人口的 三分之一。
将壮族聚居最为集中、纯正区域的原生壮族民 歌归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壮族音乐文化具有一定代表性。
从史学上来看,这里是骆越文化的源头,也是布罗陀眷恋 的地方。
该区域含有: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山岩 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壮族天琴、龙州山歌 等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壮族音乐文化。
一、壮族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项目的意义壮族民歌细分为五大类:山歌、小调、叙事长歌、风俗 歌、儿歌,左右江流域涵盖着这几大类,左江流域流传着 大新的高腔“诗雷”“诗三句”,天等的“唱西”,扶绥的“诗 土”“诗客”,凭祥的“诗勒“等,大新的哭丧歌,宁明山歌、明江镇山歌,龙州的霞秀山歌、龙州天琴、金龙山歌,江州区罗白山歌、凭祥夏石山歌、天等把荷调等;右江流域流 传着壮族嘹歌、田林山歌、那坡过山腔、凌云蝴蝶调、西林 那劳调等。
壮族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地区和民族拥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与传统。
而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这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本文将讨论壮族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现象,并探索这种融合带来的影响。
壮族传统音乐是中国南方地区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它以独特的器乐和歌曲为主,并通过各种不同的乐器和声音表达情感和思想。
壮族传统音乐重视节奏的变化和嗓音的表达,通过音调的高低、音速的快慢以及音乐的复杂性来传达不同的情感。
这种音乐形式在壮族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艺术表达。
现代流行音乐则是指在当代社会流行的音乐风格,它融合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包括流行、摇滚、爵士、电子等等。
现代流行音乐的特点是曲风多样,歌词内容丰富,节奏感强烈。
它通常以电子合成器、吉他、鼓等现代乐器为主,通过流行的曲调和歌词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壮族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可以说是两种不同音乐风格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这种融合既受到了传统音乐的熏陶,又有现代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
一方面,传统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为现代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壮族传统乐器如芦笙、唢呐等被融入到现代流行音乐中,赋予了音乐新的音色和情感。
同时,现代流行音乐为传统音乐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
这种融合对壮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融合带来了新的创作形式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传统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壮族传统音乐在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碰撞中,产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歌曲和新演唱方式,使得传统音乐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其次,融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现代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流行的音乐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
通过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壮族传统音乐可以借助现代流行音乐的平台和渠道,更好地传播给更多的人群,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壮族音乐文化。
弯弯的歌圩路我选择与民歌为伴——记广西民歌之父范西姆小玉
【期刊名称】《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素有"歌海"美誉,在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广西南宁市,记者采访了广西民歌之父范西姆先生.rn靓丽的广西国际民歌节、著名的黑衣壮大歌、响彻国际的天琴乐队……广西的民歌里一道道闪亮的风景迷倒众生,而这些辉煌的背后总少不了范西姆先生半个世纪以来付出的努力.
【总页数】1页(P56)
【作者】小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树精诚勤勉之典范谱“一带一路”之新篇——记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火电项目融资工作 [J], 李铮;
2.送给你真诚的诗句——为纪念范西姆从事民族音乐50年而作 [J], 潘琦
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广西民歌对外翻译研究综述 [J], 黄艺平;程茜;刘晗昱
4.当代背景下广西民歌的传播类型与发展道路初探 [J], 韦芳
5.歌圩路弯弯 [J], 梁绍武;戴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价值与策略
孙随太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22()13
【摘要】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民族民间艺术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一是为了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二是为了使民族民间艺术得到生产性保护和持续性发展。
通过分析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内涵,融入民族民间艺术的价值意蕴及存在的主要困境,探索融入的具体策略。
对左右江地区红色资源与民族民间艺术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化探讨,科学化整理,合理化挖掘、利用,也是对两者的有机统一进行的“守正创新”和大胆尝试。
【总页数】5页(P67-71)
【作者】孙随太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02
【相关文献】
1.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内涵及其多元价值分析——以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为例
2.红色档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探讨——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3.左江红色资源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4.红色资源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究
5.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的方法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红色歌曲融入地方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探索
招霞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
【年(卷),期】2024()12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为了促进人才培养朝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打造优秀的后备人才。
为此,在广西地方师范院校声乐教学领域,应当遵循课程思政的指导方针,尝试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广西红色歌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筛选优秀的红色歌曲作品
丰富声乐教材内容,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教育方式,借助红色歌曲融入
的契机完成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重任,培养声乐技术技巧过硬、综合素养优异、道德品质高尚的艺术人才。
【总页数】3页(P159-161)
【作者】招霞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高师声乐教学中融入红色经典歌曲的实践
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广西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4.“课程思政”视野下江西红色歌曲融入声乐教学研究
5.将经典红色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与地方民歌之间的融合
作者:倪序
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6期
摘要: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左右江地区的人民通过音乐手段来推广与宣传革命,通过当地流行的民歌、民谣等形式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的红色革命歌曲。
表达了左右江人民热爱党、热爱红军和积极参加革命的朴素情感,具有明显的革命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
关键词: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地方民歌融合
一、广西左右江地区红色革命歌曲综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建军初期,对演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思想就非常重视,各个根据地都有高唱革命歌曲优良传统,以演唱革命歌曲宣传工作逐渐成为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宣传手段,在当时革命歌曲极度盛行。
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主要由红七军、红八军组成,红七军在右江地区,红八军在左江地区,总计约2万人。
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其地理位置在我国偏远的地带——西南边疆地区,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央革命苏区的音乐文化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在当时,革命歌曲又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地方民歌相溶,对两者一起进行研究,既能真正了解当时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音乐活动,又对现今民族音乐演唱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西左右江地区地方民歌综述
广西左右江地区的民歌相当多,通过多年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代表地方特点的多种演唱形式,如:那坡黑衣壮民歌:是黑衣壮历代传唱的民歌,并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排歌:壮族的一种民歌体,它流行在右江河流域的广西百色田东县平马镇、祥周镇等镇,以田东县义圩镇为其中心地带,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排歌“欢岸”保存得最为完整。
壮族嘹歌:它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经过当地人民长期的口头传诵后,以古壮字记录下来形成相对比较规范的歌曲集。
德保壮族山歌:以合唱为主的演唱形式,其中对歌、盘歌在大众场合都是以合唱形式来表现,一般是以四至六人一组,高低两个声部。
左江壮族民歌:分为唱诗、童谣、山歌等种类,每种山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律,这些当地民歌的演唱形式,深刻体现了广西左右江地区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三、两者之间融合的原因
(一)领导人带动
壮家最伟大的歌手——韦拔群,他把革命歌曲与革命道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无论在家乡还是在军队,到哪里都特别注意利用当地人民群众熟知与喜爱的当地民歌进行革命的宣传活动,在创作时他非常注意创新意识,首先通过在开会之前先编好新创作的地方民歌,再选择合适的人进行现场演唱,很容易吸引当地的群众,为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他创编了大量以地方民歌为素材的革命歌曲,让壮族山歌宣传革命思想,与农民能起到共鸣,比如通过壮族嘹歌、德保山歌等形式填词,并创新改编的革命歌曲,其文辞对当地民众来说非常熟悉,歌曲的内容也联系到宣传革命,影响极为深远。
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地方革命领导人也逐渐意识到,地方山歌不仅是当地民众的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对于发动当地群众参加革命的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型歌咏活动时非常重视组织与安排融入当地民歌的演唱形式。
如时任右江地区的革命领导人邓小平,在革命宣传的开会前后,亲自了解地方民族歌曲与革命宣传结合的新创作的歌曲,现场倾听当地民间歌手来演唱,并指导当地有文化的人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日常生活的素材为内容编写地方民歌的教材。
(二)政府组织与安排
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宣传队和演唱队,在政府的组织与安排下,通过演唱当地民众耳熟能详的地方山歌和粤曲等形式,大力开展各种当地民众熟知的政治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能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又能丰富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
由当地革命政府组织专门的宣传人员组成的宣传队,通过一定的培训与锻炼,选派优秀的人员下到各乡、村、圩场,进行革命的宣传,他们通过教唱这些新创作的革命歌曲,调动当地民众的学习积极性,为革命的宣传提供有利支持。
在农民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各级苏维埃政府对如何运用传统民歌曲调非常重视,通过取材当地的民歌曲调再填上新的宣传革命的歌词,宣传革命精神,发动当地民众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还有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宣传革命时,对融入地方民歌编写也非常的重视,甚至作为是一门必学课程来安排,每个学员不仅是作为山歌的传唱者,还要教唱与编写革命山歌。
右江革命根据地也非常重视地方民歌的运用,在革命宣传活动中开展普及音乐教育活动与宣传活动,通过积极倡导与鼓励运用地方歌谣,根据这些内容编写民族音乐类的教材,把歌曲作为重要的革命宣传工具。
(三)民间自发
广西左右江流域的当地民众素来就喜爱演唱本土的山歌,他们通过演唱山歌歌颂美好的生活,随之演唱人数的扩大,逐渐形成了自发的、大型的歌圩。
其创作与传唱成员有革命领导者、壮家歌手、普通文艺工作者、甚至一般的农民群众,他们都对山歌为基础的革命创作歌曲非常的喜爱。
当地广大群众为适应革命的需要,创作了大量反映当地民众的革命山歌。
这类革命歌曲通过地方民歌的曲调,内容加上当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中,体现了军民一家亲和血溶于水的军民情感,这种以地方素材为依托的创作歌曲受到当地民众的高度的喜爱与欢迎,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人唱过万人传的景象。
如:革命根据地的妇女宣传队队员自发到左右江地
区,开展革命歌曲的传唱活动,通过传唱活动宣传救国救民与妇女翻身解放的思想。
有史料记载:当时一些知名的地方民歌手,不仅在本地方进行革命歌曲的传唱活动,甚至也曾在南宁演唱过本地方的山歌,其目的是揭露国民党谄害革命党人和他们的腐败行径,唤起他们反对国民党,赢得了南宁民众的支持。
红七军第三纵队在进行革命宣传的活动中,每到一处都进行了革命歌曲的演唱与对歌,注意利用当地大的歌圩演唱来进行宣传革命思想,特别是根据地方民歌改编的革命歌曲引来了数万群众踊跃前来观看,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其中,号召与发动乡镇学校能够创作与演唱地方民歌的教师和歌手,带动地方民众进行革命的宣传活动,对革命歌曲与当地民歌的融合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广西左右江地区的人民自古能歌善唱,演唱的民歌形式也多样化。
在革命的音乐活动中,革命工作者和歌手在演唱与创作时结合当地民俗的特点,通过取材当地人民的方言,以演唱与创作记载的形式,将左右江地区群众的民歌进行改编,再通过利用地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表现手法,结合革命歌曲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创新,使能够受地方大众喜爱、又易于传唱的革命歌曲空前繁荣,为左右江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的保护与研究》,项目编号:SK13LX540。
参考文献:
[1]覃剑萍.韦拔群开创新民歌[J].文史春秋,2001,(01).
[2]覃剑萍.韦拔群与东兰勒脚歌[J].民族文学研究,1984,(04).
[3]莫志斌,肖芳军.论湖南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