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21.18 KB
- 文档页数:2
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限制和削弱了其自身的应有实效。
因此,在新形势下结合时代特征、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24-04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教育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成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全面部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科学有效实施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的行动指南。
基于此,全国高校逐步开展了教学内容和教科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时代特征、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无疑具有全局性意义。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各高校一直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尽管如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其中,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和课程吸引力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的突出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师生交流互动缺位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主讲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注水式”讲授法,教学方法陈旧而单一。
浅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缺陷及解决措施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缺陷建议论文摘要:高校是进行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教育活动直接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败。
但是高校在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显现的十分匿乏。
本文是在分析每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传播选择路径,不断开拓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领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与高校其他理论不同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大众化方式,是指依靠不同的传播主体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向大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得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由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四个方面组成,但是由于每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特性和受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存在许多不足。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缺陷1.不同传播主体不和谐教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首要传播者,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公共课的形式进行传播,这使得部分老师认为不用像专业课那样进行专门的学习,老师简单的向学生进行单向理论灌输,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的,没有形成完善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造成广大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课后抄袭作业,考试临时抱佛脚等,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工作者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的间接力量,有部分科研工作者认为,教义理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与自己的理授马克思主没有什么联系,自己的工作是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不存在关联。
这些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背道而驰,与此同时也就造成了在客观上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与学、研与教”相脱离。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状与策略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现状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状。
当前,许多高校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
一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灌输阶段,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同时,一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缺乏兴趣和动力,认为其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无关,从而导致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不重视甚至排斥。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改善马克思主义教育。
首先,高校需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培养一支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又具备创新教育思维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探索和实践锻炼。
其次,高校应更新教材内容,充实教学资源,使之与时俱进。
需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同时,高校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课、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除了在高校内部加强教育改革外,还需要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高校可以积极与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其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高校可以通过精心策划的主题讲座、学术论坛、社会实践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增强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实效性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选好切入点,突出内化环节,教育行为要具有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对策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和学说的重要场所。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准和认知能力,使未来社会中的主流人才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能凭借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服务人民,服务社会,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探索。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相当数量的同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的态度明显不同。
具体表现为:其一,不到课。
有些学生专门选择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办其他的事情;有些学生无故缺课,宁愿在宿舍睡觉也不去听课。
其二,不听课。
有些学生人是到了课堂,但看小说、看杂志、睡觉等诸多情况都有,完全没有进入听课状态,“人在曹营心在汉”;有些学生仅在老师举实例时抬起头来听一听,一进入理论的讲解,就又低头去做与课程无关的事。
其三,不重视。
有些学生在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忘记带书,或是出现迟到和早退现象。
其四,不认同。
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用,考试前背一背及格就行;来上课的同学也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通过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而走向日臻完善和成熟。
也就是说,这些大学生既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需要,也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愿望,更不打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结果是使这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流于形式、走过场,更多的时候是零效果,也使大学生错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实效性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选好切入点,突出内化环节,教育行为要具有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对策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和学说的重要场所。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准和认知能力,使未来社会中的主流人才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能凭借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服务人民,服务社会,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探索。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相当数量的同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的态度明显不同。
具体表现为:其一,不到课。
有些学生专门选择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办其他的事情;有些学生无故缺课,宁愿在宿舍睡觉也不去听课。
其二,不听课。
有些学生人是到了课堂,但看小说、看杂志、睡觉等诸多情况都有,完全没有进入听课状态,“人在曹营心在汉”;有些学生仅在老师举实例时抬起头来听一听,一进入理论的讲解,就又低头去做与课程无关的事。
其三,不重视。
有些学生在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忘记带书,或是出现迟到和早退现象。
其四,不认同。
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用,考试前背一背及格就行;来上课的同学也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通过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而走向日臻完善和成熟。
也就是说,这些大学生既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需要,也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愿望,更不打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结果是使这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流于形式、走过场,更多的时候是零效果,也使大学生错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教学困境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学生普遍缺乏对其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内容内容枯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专业化和理论化,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加上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
3. 学生对理论课程实用性认识不足学生倾向于追求实用性、直接的知识,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理论化,学生缺乏对其实际意义的认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对策探析1.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学生对实用性的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增加课堂气氛的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4.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健全课程评估机制学校和教师应当建立起健全的课程评估机制,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关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与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主观认识、客观条件以及历史惯性等原因,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认清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以改进,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这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文化多样性、价值多样化虽然也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就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因为,在价值多样化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引起价值观的冲突,积极价值观和消极价值观被混为一谈,进步价值观与落后价值观的界限被模糊,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困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和明确指向的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教育‛的引导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马克思主义属于无产阶级世界观,是目前各大高校必修课程之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也逐渐发生着改变。
变化涉及到价值观、人生观、信念、理想等多重层次,让高校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教学方面的投入程度呈现出衰退迹象。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线,分析了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以及切实改进措施,现作出如下报告: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现状研究1.有利层面。
当前大学绝大多数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基础性公共课程让学生学习,无论专业、文理科的不同均要接受相关教育,可见校方以及教育部门在此方面的投入与重视。
2.不利层面。
( 1)大学生本身重视程度问题。
由于马克思主义属于基础性学科,与专业课程之间似乎关系不大,因此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并没有呈现出兴趣或是投入,相反将这类课程看作休息、处理其它事情的场所,期末考核也只将不挂科作为目标而已。
意识上的不重视造成了教育水平的持续偏低。
(2)对时事政治关心程度较浅。
当代大学生对时事政治方面的关心程度远远不及对娱乐新闻、社会新闻方面的关心,将时事政治作为了事不关己的部分。
部分大学生观念中,政治属于政府部门与国家领导人应该关心的问题,与自己的就业较远,因此在关心程度上处于淡漠状态。
二、影响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因素除上述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理解、不重视的情况外,另有部分因素也造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课堂效率的降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教育模式的一成不变。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教学中,由于其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教师与学生从根本思想上并没有将这一学科放在重要位置。
在大多数学校中,教授马克思主义思想课程的教师为一些年纪较大的教授类外聘人员,在授课方式上缺乏创新,甚至一些仅采用理论讲解方式,缺乏图文并茂的演示。
2.信仰多元化影响。
在现如今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足不出户便能够了解到社会信息,通过网络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观念。
浅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与建议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与建议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整合力量、加大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许多高校注重调整充实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普遮存在形式单一、讲课乏味的“满堂灌”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开放性发展,忽视学生的自我内化在政治道德社会化中的重要意义,只注重教育信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动,学生失去自主、自觉性。
这种教学方式所具有的封闭性、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中出现口服心不服,表从里不从,甚至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厌倦心理,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马克忍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与内容的严重脱节一些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多,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纷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总课时划分为“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以适应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教学计划可以从课时安排上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满堂灌”的倾向,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但在实际上,目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束之高阁。
在理论教学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去,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实际上成了减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总时数的代名词。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及改革方案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国教育提升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
然而,现实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成长,又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承。
此文将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改革方案。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的被模糊化随着社会变化的不断加速,高校教育机构中存在着将教育视为商业的趋势。
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往往会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定位为职业需求,而不是作为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重要工具。
这样,就会导致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导的思想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低效、功利化和市场化。
改革方案:1.拓宽教育目标:除了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大自然和社会、自我和他人,形成科学、人性和全球化等方面的认知。
2. 更好地处理教育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避免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吸引学生、提高知名度和盈利的手段。
3. 着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强调教育的正向引领作用。
二、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和广度虽然马克思主义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但现实中,这一教育领域在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
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论素养,不能发现思想与情感制约的漏洞和疏漏,也就意味着学生接受的理论教育面临着被误导的风险。
改革方案:1.高度重视教师的理论素质:依据教师的专业和学术背景,设立较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考核标准。
2. 通过引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适当增加革命历史教育的比例以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度。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缺少改革动力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既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又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缺乏改革动力。
一方面,改革时,可能遭到学校部门的制约,另一方面,出于某些原因,实施改革后立即出现思想反响,使得大多数人失去动力去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改革。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现状分析与路径研究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指为了培养和加强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思想方面素质的一项工程。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为了推进这个工程,各种形式的教学和培训已经相继展开。
然而,一些问题和困难在培养工程中依然存在。
因此,针对研究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路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现状分析1、马克思主义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高校中应当建立专业的马克思主义课程,以强化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方面的缺失和管理上的不当,导致一些马克思主义课程已失去应有的实质意义,过于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理论探究。
马克思主义课程是应该紧紧围绕国家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对当下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
但由于教师素质和教学项目改革的不彻底,部分马克思主义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陈旧过时,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缺少学术前沿性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来源广泛,同时也在不断衍生崭新的理论观点。
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需要引进更深刻、更前沿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内容。
然而,当前学校中的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研究的关注,也缺乏在学科交流、复查中获取新知识的机会。
4、社会化与实践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内容离不开现实社会,需要融入实际环境中去。
但是,当前一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课程仍是围绕班级和学院开展,缺乏社会实践和到企业、机构教育实践的深入。
因此,学生能力的不够发展,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联系不紧密。
二、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立志要培养的学生根本理论知识和素养,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基础。
针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我们提出的改进路径: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马克思主义课程培养是以教师为主的工程,必须完善培训和招聘的合作机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也需要增加教学机构对教师素质的考核机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需求,优化团队组建和招聘、使用程序。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的论文高等教育论文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出现了种种困境,如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受到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轻视等。
要走出困境,必须优化家庭、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市场经济;实效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我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甚至陷入了困境之中。
1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1.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和动摇1.1.1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受到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一些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随之涌入,不仅给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难度,也为大学生辩证客观地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出了难题,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1.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认识,削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当今世界,时代主题己由革命和斗争转为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的变化,使得对马克思主义不甚了解的人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和错误认识。
一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偏见。
一些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离现在己有100多年的历史。
现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己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过时了。
二是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偏见。
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而更加关注发展的问题。
一些人以静止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以革命和斗争为主要内容,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如何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这些偏见和错误认识,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的正确认识,削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
浅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成效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重道远。
地位提高不等于成效增强、“以学生为本”不等于教师地位的消隐、课堂教学不是教育过程的终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职责,从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重而道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地位提高不等于成效增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政治支撑,将马克思主义设置为一级学科,则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学科布局、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撑,表明了我们党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决心,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得到高度重视。
可以说,地位的保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平台。
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并不能一跳而就。
文件颁布至今已将近五年时间,从大学生的总体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效仍然不尽人意。
主要就是各级相关人员并没有真正全面深人地贯彻好中央文件的精神,导致理论的创新、教材的改革、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方面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与改进,再加上不良社会思潮和市场功利、实用导向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
因此要想使这种上升的地位真正产生应有的效应,还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自身的作为,有赖于有关各方通力合作全面深人地贯彻中央文件的精神。
首先,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创新以及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这是教育成效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只有自身不断创新并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与我们的时代紧密结合,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