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1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主要包括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用不同方法及实际例子确定物体位置等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用不同方法及实际例子确定物体位置等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会用不同方法及实际例子确定物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不同方法及实际例子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个盒子六个面,小小窗户两边看,里面藏着许多数,数学奥秘它里面。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从而引出“数对”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位置,如教室里的桌子、图书馆的书架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教室的平面图,让学生找出教室里某个学生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坐标系、数对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数对与实际物体的位置联系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对与物体位置的直观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对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对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能够将数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数对与物体位置的直观联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数对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强调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5.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确定位置》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对方向的判断、距离的测量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熟练地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熟练地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对和方向、距离解决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意义。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
2.学具:坐标纸、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一个红细胞,两个蓝细胞,三个绿细胞,四个白细胞,五个黄细胞。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这是一个坐标谜语,表示的是平面坐标系中的五个点。
借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教室里的座位、广场上的鸽群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发放坐标纸,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说课稿: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1)-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使用数轴来确定一个数的位置。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就是它们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这一公式。
3.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数轴及数值的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数轴来定位一个数的位置。
2.学生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就是它们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这一公式。
三、教学难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如何在学习中激发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解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数轴的概念理解。
2.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如何使用数轴来确定一个数的位置。
2. 教学内容1.通过讲解示意图加深学生对数轴的理解,并带领学生发现数轴上的整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在数轴上标出各个数的位置,并检查学生标记的正确率。
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加深学生对数轴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使用数轴求出各组数之间的距离,并带领学生总结出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 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就是它们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
4.通过多个例子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数轴距离公式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掌握怎样根据公式快速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3. 课堂练习1.布置数学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老师在课堂上解释练习题答案,并帮助学生纠正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轴找到正确答案。
4. 作业布置老师布置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五、板书设计板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数轴来确定数的位置,并解释数量之间的距离公式。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及提高对数轴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数轴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让学生在感性理解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性归纳总结,并通过练习题的操作,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解题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主要是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方向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教学模型和地图。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张地图,让学生们观察地图上的某个标志,然后询问他们,如果他们站在标志的正北方向,那么他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才能到达标志的位置。
2. 讲解方向:通过实例,我会向学生们解释方向的表示方法,如何用角度来表示方向,以及如何用罗盘来确定方向。
3. 讲解距离:我会向学生们解释距离的概念,如何用米、公里等来表示距离,以及如何利用测量工具来确定距离。
4. 确定位置: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每组会得到一个物体的描述,包括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然后他们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通过例题来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7.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作业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方向的表示方法和距离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七、作业设计1. 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答案:根据方向和距离,物体的位置在正北方向5公里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确定位置-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东、南、西、北、左、右、上、下”等位置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关系。
2.练习使用地图和图表,绘制简单的位置图。
二、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地图和图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位置关系时的特点和规律。
2.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绘制简单的位置图。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2.工具:黑板、粉笔、干净的橡皮、直尺、圆规、钢笔、红色、黄色、蓝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在上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方位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通过寻找和标注教室、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和描述方位。
让学生回忆、复习这些内容。
2. 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并询问学生我们生活的城市属于哪个省份?南方还是北方?然后,要求学生描述打算乘坐的交通工具离所在城市的距离。
(2)利用一些简单的图片描述比较复杂的方位关系,让学生找到相应的位置并确认符合要求。
3. 讲解新课(1)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平面图,然后讲解平面图中的元素,如线段、圆、角、顶点等。
(2)讲解并使用“左、右、上、下”等位置词,描述图形中不同要素的位置关系。
(3)展示不同经纬度的地图,并采用指针表示方向,让学生猜测北方、东南西北的方向,并描述与实际地理位置关系的图谱。
4. 练习与拓展(1)小组练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一份调查方案,用地图和图表展现数据分布的情况。
(2)自我拓展: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使用地图和图表绘制出简单的直观位置图,描述前往指定地点的路线和交通方式。
六、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平面图、地图、表格等基本工具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充分利用图表等展示数据,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种位置关系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位置关系时的特点和规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五、确定位置》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五、确定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及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坐标系,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内的点的基本概念和坐标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系图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提高:出示一些有关确定位置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5.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数对 = (列, 行)2.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步骤:定坐标系→ 确定物体的位置→ 解题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坐标系的认识和运用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通过实例讲解、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对坐标系的认识和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图片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3.坐标系模板:准备一些坐标系模板,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4.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如商场购物找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
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苏州市公开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州市公开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主要包括坐标系的认识、坐标的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坐标系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坐标系的应用产生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认识,学会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能够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坐标系的认识,坐标的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
2.难点: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坐标系的概念,如:“小明从家出发,沿着正北方向走了5公里,然后向东走了3公里,请问小明现在所在的位置?”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坐标系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坐标轴,讲解坐标系的划分,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坐标表示其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坐标系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坐标系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导航、卫星定位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坐标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让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分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历路线。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的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让学生各自解答下面两题,算后共同订正。
1、在比例尺为1 :200000的一幅地图上,A城和B城相距5厘米,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2、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8分)1、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出示例1的场景图。
谈话:这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谈话:请各小组把你们交流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
估计学生可能说出: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在它的东北方向有个灯塔1,在它的西北方向有个灯塔2。
(教师板书:方向)谈话:看看图,正北方向用哪个字母表示:谁还记得什么是东北,什么是西北吗?教师用手指出几个角度不同的东北方向逐个问学生:这是不是东北方向?谈话:看来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只是大体的方向,都是一个范围,还不够准确。
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还有一种说法,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可以引导学生看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指着图谈话: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
顺势在图的下方出示灯塔3和灯塔4,让学生说一说灯塔3和灯塔4在轮船的什么方向。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
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义在义的上面、义的右边是义。
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如义的正北方有义,义在义的东北方向。
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
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知识例2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例3描述行走的路线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向的经验,教学一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
由于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4.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后面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加减乘除等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以及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等,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等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3.准备一些彩色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学生可能提到用数对、用方向和距离等。
教师进而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确定位置”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坐标系的认识和运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确定位置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描述位置的方法。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坐标系中的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坐标系,向学生介绍坐标系的构成,以及横轴和纵轴的表示意义。
同时,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坐标系中每个点的位置。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找出给定的点的位置,并能够用坐标表示出来。
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有关确定位置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五、确定位置》教案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五、确定位置》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数对正确表示物体的位置,为后续学习坐标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他们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对正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尺子、圆点贴。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在教室里找一个同学,问其他同学这个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引出数对表示位置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对表示位置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数对表示课本上的物体位置,如课本上的图片、桌子的位置等。
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有关数对表示位置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数对表示哪些物体的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
苏州市公开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坐标系和方向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坐标系和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学生活动材料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里的电梯、地铁里的车厢等,让学生思考如何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知道两个信息:方向和距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幅简单的坐标系,讲解坐标系的构成和作用。
然后,通过PPT展示如何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坐标纸,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坐标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确定给定物体的位置,并互相检查。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坐标系在确定位置中的重要作用。
苏州市公开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数对与点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物体的位置画出相应的图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这一概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对的表示方法还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游戏中小动物的位置。
2.讲解新课:讲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概念。
3.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互相交流心得。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及应用。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第一个数字 - 列第二个数字 - 行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1)第2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的位置 (4)第3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6)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例1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初步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例1的示意图。
谈话: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轮船正在向正北方向航行。
这是某一时间轮船周边情况示意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如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
启发: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东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不过有时还需要十分准确地描述某一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这时东北、西北这样的方位词就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要用新的方法去表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新方法。
2.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出示指南针图,讲解:很多时候,人们习惯用指南针来测定方向,而指南针的指针总是指向正北和正南方向的,当某物体不在正北或正南方向时,就要看它的位置相对于北或南是偏东还是偏西。
因此,东北方向也叫作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作北偏西。
提问:那么,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又可以怎样说?再提问:你能说说灯塔1和灯塔2各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谈话:如果把上面的示意图画成平面图,应该怎样表示图中各场所的位置?我们先来讨论表示灯塔1所在位置的方法。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
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
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
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
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知识例2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例3描述行走的路线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向的经验,教学一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
由于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4.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学资源:课件、铅笔、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1.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①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
引导明确: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
②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
③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手指快。
教师说方向,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2)教学用角度确定位置。
①如果老师现在告诉苏我你还有一个灯塔A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请多个学生上黑板指一指。
明确:只要指在北和东的夹角范围内的都符合老师的要求。
提问:如果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区分。
②问:怎样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课件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0刻度线对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察灯塔1所在的边,读出度数。
学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
2.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1在北偏东30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课件演示:画出北偏东300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还需要知道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看来,要想准确地描述灯塔1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说清楚距离。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3厘米 3×10=20(千米)学生汇报: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0方向30千米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1.做第51页“练一练”。
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2)要求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3)如何求出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成计算。
2.练习九第1题。
提醒:这道题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1)图中以机场所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出了许多射线,每相邻的两条射线的夹角是多少度?(2)“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飞机A在屏幕上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回答问题。
独立完成填空。
四、全课小结:1.今天我们再次研究了确定位置。
今天学习的确定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描述位置方法有很多,课前大家说了很多,课上又学了一种。
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描述方法。
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2、3题板书设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东北方向:北偏东西北方向:北偏西东南方向:南偏东西南方向:南偏西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第二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例2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教学目标: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
教学资源:课件、铅笔、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以黎明岛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黎明岛为中心,黎明岛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随机指出:东——E 南——S 西——W 南——S(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黎明岛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练一练(1)出示题目要求:在黎明岛南偏西30°方向30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1.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练习九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孔雀园呢?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
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
(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
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
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
3.练习九第6题。
伞吗?(出示题图)你能完成上面的问题吗?学生练习。
四、全课小结:谁能告诉大家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引导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画图时,要先用量角器确定物体的方向,再确定图上距离,最后画好距离,并标出名称。
五、课堂作业:基础训练。
第三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的例3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资源:课件、相关平面图、铅笔、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来学校的?如果老师要从学校去你家,你能告诉老师怎么走吗?谁来说一说?学生说说从学校到家的路线。
谈话:通过同学们的叙述,有些同学的家老师知道怎么走了,因为他表达地很清楚,有些同学的家老师还不知道怎么走,但是没有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会让老师根据你的叙述找到你家的。
(板书课题: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二、互动新授1.出示第52页例3,尝试描述行走路线。
师:这是李伟家附近部分街道的平面图。
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这样回答:(1)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
(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
(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吗?学生交流。
汇报预设:生1:先向东走到超市,左拐经过展览馆走到书店,再右拐走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