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9.01 KB
- 文档页数:4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祝塘中学陆晓勤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必修 2 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 2 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
所以这节课在模块 2 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这节课将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假说——演绎法”,让学生懂得两对(甚至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A: 知道)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C: 理解)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 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的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②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
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科学史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
“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能力目标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让学生尝试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三、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子二代个体表格分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板书设计2.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互不干扰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的时候自由组合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中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利用遗传图解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学生经过对分离定律的学习,对遗传图解已经很熟悉,并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过程了解也已经很到位,所以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预习,探究问题设置:在学案中,预习问题,探究问题的设计重在以分离定律为主线,利用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其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分析性状自由组合的真实原因引入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反思:1.初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学法指导,预习篇以及探究篇的问题特意设计,学生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理解较为到位2.不足在于,课堂中所设置的口头问题未能把握住梯度设置,在此环节花费了大量时间,导致检测内容没能及时完成。
3.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由于课堂任务所限,彼此评价不足,没有充分利用生生之间的评价提高学生之间质疑能力,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对策:1.设计梯度问题,使教学思路明晰,掌握课堂主线,以分离定律的问题解决自由组合现象问题。
2.牢牢掌控课堂进度,及时作出目标引领,注意学生展示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
通过一系列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为主题,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内容及其意义。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他研究了两个性状的遗传关系,其中一个性状是豌豆种子的颜色,另一个是豌豆种皮的质地。
豌豆种子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黄色,另一种是绿色;豌豆种皮的质地也有两种,一种是光滑的,另一种是皱起来的。
孟德尔将黄色和光滑的豌豆与绿色和皱起来的豌豆进行了杂交,并观察了它们的后代。
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明,第一代的杂交后代都是黄色和光滑的,没有绿色和皱起来的。
这说明黄色和光滑的性状是显性的,而绿色和皱起来的性状是隐性的。
当孟德尔将第一代杂交后代进行自交时,第二代杂交后代出现了绿色和皱起来的豌豆。
这说明隐性的绿色和皱起来的性状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掩盖了。
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
孟德尔将这种遗传规律称为“分离规律”。
这个规律指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遗传因子,它们来自父母的遗传物质。
这些遗传因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当这些遗传因子相互组合时,它们会分离并随机组合,从而形成后代的遗传特征。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实验中,他发现了显性和隐性的性状,并提出了分离规律。
这些发现和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家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此外,孟德尔的实验还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改良品种的方法,通过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品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通过这个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个实验也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改良品种的方法。
这个实验的意义举足轻重,它不仅是现代遗传学的开端,也是生物学和农业的重要里程碑。
人教版(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授课)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材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并按照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的呈现了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再总结自由组合定律。
呈现方式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
注重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渗透。
设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灵活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
二、教学目标1.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形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3.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4.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两对相对形状杂交实验的分析,自由组合定律。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四、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五、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二、分析问题,提出假说、三、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十、教学反思1.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情况,再回顾孟德尔假说中推测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将“由表及里”与“由简到繁”的分析方法整合。
2.理论分析依托已有遗传理论,承前启后引出自由组合。
3.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实践遗传理论与方法,从而在学生的“做”中实现自主学习。
4.在成功中总结方法,在概念中呈现思维,在应用中形成责任。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日期:2016。
9.9一、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
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案标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目标:1. 了解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目的和方法;2. 理解和掌握遗传学重要的基本法则: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内容: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回顾1. 引入孟德尔是谁以及他的豌豆杂交实验;2. 概述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分离定律。
二、孟德尔的第二个基本法则:自由组合定律1. 介绍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基本法则的背景和实验结果;2. 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 对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2. 强调两个定律的结合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回顾1. 讲解孟德尔是谁以及他的豌豆杂交实验;2. 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的第一个基本法则是什么;3. 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4. 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孟德尔的第二个基本法则:自由组合定律1. 简要介绍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基本法则的背景;2. 与学生一起分析孟德尔实验中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结果;3. 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 学生讨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2.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定律的相互关系和结合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重点考虑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2.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3.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并进行小组分享。
五、总结与评估1. 总结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提醒学生遗传学的基本法则;2. 针对实验报告和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辅助与资源:1. 学科教材和辅助参考书;2. 大黑板或教学PPT。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作物或生物进行杂交实验设计,并报告实验结果;2. 小组进行遗传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年级:班级:高一组别:高中生物教师:日期:年月日第节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本模块“学业要求”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有:“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的豌豆照片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 -对遗传因子对其他遗传因子的影响,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都指向本节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内容构成。
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单设标题,揭示实验方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样编写不仅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也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这段内容中,介绍了遗传因子就是基因,但这里要注意,按照科学史的发展来说,这时还没有发现基因的本质和具体作用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等位基因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不太全面,需要在学习完减数分裂的知识后才能给出完整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了解生物的形状有显隐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等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此外,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值的知识、有关二项式乘积的指示,也是本节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祝塘中学陆晓勤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
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这节课将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假说——演绎法”,让学生懂得两对(甚至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A: 知道)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C: 理解)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的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②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案标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案主题】理解和应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 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理解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1. 学习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
2. 探讨实验结果,理解遗传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豌豆杂交实验相关文献资料、展示图片、实验器材和种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
Step 2:知识讲授(10分钟)1. 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分析实验结果,并解释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Step 3: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2. 教师辅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
Step 4:结果讨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内部的数据交流和分析。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遗传规律。
Step 5:知识拓展(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对现代遗传学的影响。
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以小组形式完成相关问题。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相关实验,拓宽对遗传学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 引导学生开展与孟德尔实验相关的课题研究,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前沿知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报告。
2. 学生学习笔记及课堂参与情况。
【教学资源】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关文献资料。
2. 实验器材:豌豆种子、玻璃培养皿、苯酚红试剂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教学安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强调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本节内容上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在学生学习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本册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必修二中的难点,在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例如:遗传学的符号、遗传图解的书写、显性性状以及隐性性状的概念和特征、分离定律的内容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也打好了基础。
但是,在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无法与教师面对面进行沟通,教师更难以时刻注意到学生的状态变化以及听课效率,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注意到某些现象,例如:孩子不仅表现了母亲的特征、也表现出父亲的特征,在网课期间可以利用这些自由组合现象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以此促进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简单阐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使学生了解假说演绎法的实质以及优点。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以及方法,体会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感受科学家的严谨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通过遗传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假说演绎法在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__黄色圆粒__↓⊗F2黄色圆粒:__黄色皱粒__∶__绿色圆粒__∶绿色皱粒比例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彼此分离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自由组合__。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随机的__。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方法:__测交实验__。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__不同__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互不干扰__的;在形成__配子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离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由组合__。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选择__豌豆__作为实验材料。
2.科学地确定研究对象:先研究__一__对相对性状,再研究__多__对相对性状。
3.科学的统计方法:运用__数学统计__的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提出问题→__作出假说__→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性状__。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__基因组成__。
3.等位基因:控制__相对性状__的基因。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
日期:2016.9.9
一、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
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
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2.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本节在必修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
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
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之间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
等问题,而且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思路,掌握了一对性状遗传的规律的实质。
再有,学生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例的知识、二项式幂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本章必不可少的基础。
(三)教学方式:讲授与启发式、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简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自由组合的现象;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认识遗传研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培养获取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以及对孟德尔取得成功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对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分析以及对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认识,树立内因与外因、现象和本质的辩证观点,进一步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通过尝试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明确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四、重点难点
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难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五、解决策略
1.使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借助于课件形象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2.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素材,让学生开展讨论。
六、教学过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1.发现问题
二.提出假说
七课后练习
1.将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两对性状自由组合),F1全是黄色盘状南瓜。
F1自交产生的F2中发现有30株白色盘状南瓜。
预计F2中遗传因子组成为杂合体的株数是()
A.120 B.60 C.30 D.180
2.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杂合白茧(YyIi)相互交配,后代中的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为()
A. 3:1
B. 13:1
C. 1:1
D. 15:1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A.1/16 B.1/8 C.1/2 D.1/4
4.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正确的是(环境影响除外)()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B.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不同,基因型可能相同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6.在香豌豆中,只有当C、R两个显性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一株红花与一株遗传因子组成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有3/8开红花,则这株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杂合的红花植株占()A.1/10 B.1/8 C.1/4 D.1/2
7.属于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 B.AAbbEe
C.AaBB D.AAEEff
8.香豌豆中,只有两个显性基因CR同时存在时,花为红色。
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
某一红花植株与另二植株杂交,所得结果如下:①与ccRR杂交,子代中的50%为红花②与CCrr杂交,子代中100%为红花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CcRR B.CCRr C.CCRR D.CcRr
9.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黄粒(G)对绿粒(g)是显性,则Ttgg和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依次是()
A.5、3 B.6、4 C.8、6 D.9、4
10.1.下列基因中,能产生4种配子的是()
A.EeFF
B.Aabb
DdGg
D.MmNnPP
1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