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治疗的心律失常
- 格式:pptx
- 大小:408.55 KB
- 文档页数:21
常见的心律失常如何治疗1.房性早搏:偶发房早无症状者,不需服药。
频发房早或有不适症状者,可选用倍他乐克,异搏定,心律平或胺碘酮。
2.室性早搏:偶发无症状者,随访观察暂不治疗。
频发者(每小时30次左右),联律出现或呈多源性,不论有无症状,都应进行药物治疗。
首先选用慢心律或心律平,胺碘酮(可达隆),如是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属”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应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反射,抑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用刺激咽喉诱发恶心或压迫眼球(青光眼禁用)的方法。
静脉推注西地兰,异搏定,心律平针剂通常均有效,如无效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4.预激综合征:有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用心律平或胺碘酮治疗,如反复发作应用射频电极放电消融治疗,放电时间一般应少于60秒,电功率不超过40瓦,防止发生并发症。
5.心房颤动:先用药物治疗,对非阵发性的,可用奎尼丁或达舒平,但前者易致心律失常,后者有口干,排尿不畅等不良反应,已不多用。
阵发性永颤可静注西地兰(预激引起禁用),同时治疗原发病,如甲亢,冠心病,心肌炎等。
同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击除颤,从小剂量开始,一般150瓦秒(焦尔),如未秦效,递加50瓦秒,直至转复窦性心律,但最大能量不宜超过350瓦秒。
6.心房扑动:用洋地黄类药物或胺碘酮纠正,如无效,可同步直流电复律,通常30-50瓦秒即可纠正,后口服奎尼丁或胺碘酮维持数日。
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静注利多卡因75-100毫克,如无效,每5分钟增加50毫克静注,但不宜超过300毫克。
如仍无效,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剂量200瓦秒,如无效,以50瓦秒递增复律,但不宜超过400瓦秒。
8.病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心率少于45次/分,有心脑缺血症状,出现错厥,黑朦现象,应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
9.心室颤动:立即进行人工心肮复苏,扣击,按压,人工呼吸,力争尽早恢复心脏泵血和呼吸功能。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是由于心脏内冲动起源异常或传导异常所致,是临床常见征象,可发生于心脏病病人,也可发生于正常人。
(一)病因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也可见于正常人在某种诱因如吸烟,饮酒和咖啡,劳累,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
(二)诊断要点1.有基础疾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或伴有某种诱因的存在。
2.可无症状,亦可有心前区突然跳动或停跳感。
频发早搏可引起乏力、心悸及头晕等症状。
3.脉搏不规则,心脏听诊有一提前搏动,后有一较长间歇,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呈联律。
4. 运动后早搏减少或消失者多为功能性,反之,运动后早搏增多者多为器质性。
5.心电图特征分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
(1)房性早搏①提早的心房P波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异;②P/-R≥0.12秒。
③心房P'后可继以正常或变形的QRS波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亦可无QRS波群称为未下传房性早搏;①代偿间歇不完全;⑤提前的心房P'波可与前一心搏的T波相融合。
(2)房室交界性早搏①早搏前可无P波,QRS波群形态为室上型;❷在QRS波群前如有逆P 波,则P -R<0.12秒;在后则R-P'<0.20秒;若下传受阻,逆P波后也可无QRS波群;③代偿间歇完全。
(3)室性早搏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0.12 秒;(②)其前无相关的P波,其后偶有逆行P波;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④代偿间歇完全。
(4)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早搏:近年来,随着心电生理的不断研究和深人,发现部分早搏起源于上腔静脉、肺静脉,这些早搏在心电图上常表现为“P-on-T”现象,常可触发心房颤动。
(三)治疗1.治疗原发疾病,去除诱因。
2.无器质性病变,偶发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
3.发作频繁或症状明显或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给予治疗。
(1)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适当应用镇静剂或维拉帕米40~ 80mg或普萘洛尔10~ 20mg.-日3次口服;胺碘酮100~ 200mg.一日3~4次口服,(2)室性早搏美西律或普鲁帕酮100~ 200mg,-日3~4次口服:胺碘酮100~ 200mg,一日3~4次口服。
心律失常的分类须知发布时间:2022-01-20T08:15:11.67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3期作者:张相[导读] 心律失常是现在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在激动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张相崇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611200心律失常是现在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在激动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易发生。
心律失常也要了好多人的命,心律失常的病人最好随身携带药物在身边。
心律失常的类别可分为很多种,比如按照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按照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可分为非器质性和器质性心律失常,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本身没有病变,器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本身存在着疾病,如风心病、冠心病等;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还可将心律失常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类,那么判断心律失常有什么误区、怎么分类、又如何预防呢?一、心律失常判断误区1)误区一: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的心悸、胸痛、气促、憋闷、眩晕等,有些患者只有在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器质性心脏病、各种不良刺激、药物因素、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这里纠正大家的一个认知误区,心律失常并不能说明患者有心脏病,正常人也会出现心律失常。
2)误区二:心电图正常就证明没有心律失常,心电图是诊断心电图的常用方法,但有些患者心律失常表现为阵发性发作,心电图在数分钟内难以捕捉到,就有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
3)误区三:用药不合理,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等全面考虑用药情况。
但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导致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的危险,所以,有些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常擅自停药,使疾病不能得到治疗。
4)误区四:单纯的依靠药物治疗,治疗心律失常时,应首先明确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积极预防各种不良诱因,切不可单纯的凭借药物来治疗,对生活中的诱发因素置之不理,还应重视心律失常的病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心律失常诊疗指南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心悸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诊断与鉴别】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
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150次/分。
治疗】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
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2.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3.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4.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5.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诊断】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
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
窦性停搏临床表现】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3.急性心肌梗死4.脑血管病变5.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6.药物:洋地黄类、乙酰胆碱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食道心电生理检查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正常窦性节律后,忽然出现一个较长的无窦性P波的间歇期,长P-P间期与原窦性周期不呈比例,常超过基本窦性周期1.5倍,后者可与Ⅱ度窦房阻滞及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
心律失常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即心跳节律的不规律或异常。
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中风、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以及可行的治疗方法对我们预防和管理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一、心律失常的症状心律失常的症状因个体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 心悸和心跳感知:心律失常经常伴随心悸和不规则的心跳感知。
患者可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加快、减慢、跳动不规律等。
2. 气短和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使身体组织缺氧。
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3. 胸部不适:心律失常病人常会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疼痛可能是剧烈和持续的,也可能是轻微而短暂的。
4. 昏厥或晕倒:某些心律失常类型,如心房扑动或心室颤动,可能导致血液无法顺利供应到大脑,造成昏厥甚至晕倒。
5. 疲劳和体力不适:心律失常使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机体供氧不足。
患者可能有长期疲劳和体力不适的感觉。
二、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将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多数心律失常会通过使用药物控制。
例如,贝塔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可用于调节心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2. 导管消融术:对于一些特定的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导管引导下的射频能量,破坏心脏中引起心律失常的小区域组织,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3. 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患者中,一些因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病例,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能够监测心电图的情况,并在需要时通过电信号传导来节律心跳。
4. 心脏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心脏瓣膜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通过心脏手术来纠正心脏结构。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心律失常的患者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管理病情,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和程度:5. 生活方式调整: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心律失常(第7版总结2014年10月18日总结)【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第二节窦性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动过速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分。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P 波在I、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
PR间期O.12~O.20s。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符合窦性心律的上述特征,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终止。
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之间,偶有高达200次/分。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
二、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临床意义】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
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
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些室早不用治疗)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
病因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
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
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ΠI级)、恶性(LOWn分级>ΠI级)。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
①频率平均25/分钟;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I类和In类药。
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5级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和对心脏功
能的影响来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心律失常的分级标准可以分为五级,具体如下:
1. 一级,无症状的心律失常,例如早搏、期前收缩等,不会对
心脏功能产生明显影响,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2. 二级,轻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感,但不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非侵入
性治疗。
3. 三级,中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侵入性治疗。
4. 四级,重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加
重等严重症状,对心脏功能有明显影响,通常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5. 五级,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例如室颤等,可能导致猝死,
需要紧急处理,包括心肺复苏、电复律等急救措施。
这些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心律失常进行评估和治疗,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心电图结果和心脏功能情况来确定心律失常的分级,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级标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吗
导语:窦性心律不起其实就是指患者心跳的速度出现问题,就包括了心跳快或是慢两种,多数人对此现象未重视,当然患有心脏疾病的人非常重视这些问题
窦性心律不起其实就是指患者心跳的速度出现问题,就包括了心跳快或是慢两种,多数人对此现象未重视,当然患有心脏疾病的人非常重视这些问题,只要心跳出现问题后就会影响到心脏功能。
那么窦性心律不起需要治疗吗?对本病的治疗有多种说法,还是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观察,不需要盲目的医治。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
“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
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
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
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
窦。
心律不齐最佳治疗方法
心律不齐的最佳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观察:对于一些轻微的、无症状的心律不齐,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和等待,而不采取特定的治疗措施。
2.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来调整心脏的电信号传导,恢复正常心律。
3.电生理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律不齐,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电生理检查和治疗。
在电生理检查中,医生会通过心导管在心脏内部放置电极,以评估心律不齐的具体原因。
如果检查发现可以通过电击疗法恢复正常心律,则医生可能会执行电复律手术来治疗心律不齐。
4.心脏起搏器:如果心律不齐严重且持续,医生可能会建议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装置,通过电信号来调整心脏的节律和速率,以维持正常心律。
5.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律不齐,例如心房颤动,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射频消融术,通过高频电流破坏心脏中产生心律失常信号的区域,恢复正常心律。
以上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法仍需根据个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检查出心律失常,但是医生告诉我不用治疗?发表时间:2020-09-01T02:30:17.605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作者:罗厚红[导读] 医生根据心电图所记录的数据,对患者心率是否失常、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进行判断。
根据患者心脏是否正常、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产生不适等,能够将心律失常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无需治疗”,一种是“需要适当治疗”,还有一种是“必须治疗”。
四川高县人民医院 645154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去医院体检被告知自己心律失常,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着报告单去找医生,却被告知不用治疗,多注意身体就好。
听起来令人瘆得慌的“心律失常”,为什么看起来医生却不重视呢?首先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心脏兴奋起点(窦房结)异常激动或者心脏在兴奋传导过程中产生异常(出现传导阻滞、缓慢或异常通道兴奋等情况),导致心脏节律或心脏跳动的频率异常的现象。
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
较轻微的心律失常(例如,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等),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例如,快速心房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能会引起头晕、胸闷、心悸、恶心,严重者还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那么,心律失常又是如何检查出来的呢?按心律失常是否发生分,可分为发作期和发作间歇期。
发作期时,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心音来进行初步判断与鉴别,再通过体表心电图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发作间歇期时,医生无法通过体表心电图短暂的记录来诊断,而是采用动态心电图来监测患者,又叫Holter监测。
患者背着的Holter监测仪,能够长时间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已经成为诊断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之一。
医生根据心电图所记录的数据,对患者心率是否失常、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进行判断。
根据患者心脏是否正常、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产生不适等,能够将心律失常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无需治疗”,一种是“需要适当治疗”,还有一种是“必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