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
作者:徐敏芝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04期
【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电图检查患者80例,分别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对缺血性ST-T段异常、阵发性室上速等6项指标的检出率及阳性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诊断;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7.4.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49-02
动态心电图技术最早于1957年应用在心脏监测活动研究中,故也称监测心电图图仪,是现阶段心血管领域非创伤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1]。常规心电图在心电异常的诊断中也具有较
高价值,不足之处是对心电信号的检测时间较短,无法提供更全面的监测数据,影响诊断效果的正确率。与常规心电图不同,动态心电图可在24 h内连续记录10万多的心电信号,大大提高了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因此,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心脏病、冠心病等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诊断中。下文主要探讨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这两种方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本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7~73岁,平均(55.6±4.4)岁;其中高血压36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动脉粥样硬化13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自觉心脏或心率失常而入院进行心电图检查;(2)年龄在40岁以上;(3)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4)病情缓和,非急性期[2]。排除标准:(1)年龄在47岁以下、74岁以上;(2)合并其他急性心血管疾病;(3)无法适应心电图检查;(4)中途退出研究等[3]。
1.3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分别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受检者于安静状态下取平卧位,使用ECG心电图仪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电状况。同时,作常规12导联心电分析图。动态心电图:使用DCG检查仪进行检查,24 h记录患者的心电信息。期间不会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详细记录患者的多体位检查情况,排除各种影响与干扰。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详细记录患者有无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上速、期前收缩、窦性停搏及房室肥大等6项指标的检出率,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
1.5 阳性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阳性诊断的阳性标准,应满足以下这几个条件:(1)下移时间持续≥1 ms;(2)ST水平下移或下降在0.1 mV以上;(3)两次心肌缺血的发作时间间隔在1 ms以上(含1 ms)[4]。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比较
动态心电图对各项指标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种诊断方法阳性率比较
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显著高出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心脏病等疾病均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均与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受阻等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5]。因此,及时发现、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心电图技术主要是借助心电图机从体表开始,对心脏每一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进行记录。现阶段,心电图检查被认为是临床测量与诊断心脏节律的最有效方式。患者心肌细
胞其实是一种半透膜,处于静息状态时,半透膜内会出现一些正电荷阳离子,而此时膜内部也会存在数量相同的负电荷阴离子,呈现出一种极化状态。正因为这种特性,电位差情况不会发生[6]。但是,当心肌细胞被刺激后,细胞膜通透性的极化会发生变化,而这时患者的细胞膜内会涌入大量的阳离子,且电位也会出现变化。在这样的情形下,电流记录仪生成的曲线则为复极波,而T波则是心室复极波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7]。
在心脏类疾病的诊断中,临床过去主要采用常规心电图,也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因为常规心电图的记录时间较短,只能对短暂心电变化进行记录,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动态心电图凭借自身优势,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活动中。动态心电图可实现对患者心电状态的24 h监测。通过24 h监测,能够较全面地监测到各类型心率失常及ST-T段异常情况,并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心肌缺血程度、次数及时间等情况[8]。有报道称,在短暂性心律失常与一过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能实现对患者24 h心电信号的监测与记录,并获得同步的心率变化及ST段趋势图。针对24 h的心电记录,有利于医生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如,在心脏病的心电图检查中,当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未达到心肌缺血程度,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极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同时,加上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多,因为不能同步进行心绞痛发作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极可能受影响,出现误诊的情况。动态心电图每天对患者心电信号的记录多达10万次,能够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且可与患者活动、症状及时间同步,获得较及时、准确的心电图,对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频率、规律及缺血程度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临床意义重大。总而言之,动态心电图可24 h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且具有无创伤、操作简便等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从表1中可看出,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期间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房颤及ST-T 段异常等6项心电异常指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上述可知,在心电异常的检查中,动态心电图能够24 h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检出率与阳性率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3):321-322.
[2]赵丽君.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