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重症护理(急性中毒,消化系统出血)
- 格式:ppt
- 大小:217.50 KB
- 文档页数:125
急性中毒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病史:毒物接触史。
2、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瞳孔、皮肤、黏膜、神志情况等。
3、社会心理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立即终止与毒物的接触:对有毒气体吸入性中毒者立即离开现场,对皮肤粘膜沾染接触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体表、毛发、甲缝。
2、促进毒物的排出:常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使用吸附剂等方法消除胃肠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通过利尿、血液净化等方法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特效解毒剂及其他抢救药物。
5、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
6、高压氧治疗:主要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硫化氢、氰化物中毒,急性毒性脑病等。
(二)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2、药物护理:观察特效解毒剂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3、对症护理:昏迷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惊厥时应用抗惊厥药;高热者予以降温等。
4、基础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5、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尤其对服毒自杀者,应尊重其隐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防止患者再次自杀。
三、健康指导要点1、加强宣教。
2、不吃有毒或变质的食品。
3、加强毒物的管理。
四、注意事项1、接触性中毒的患者清洗皮肤时,切忌用热水或用少量水擦洗,以防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毒物的吸收。
皮肤接触腐蚀性毒物时,冲洗时间应达到15-30分钟,并可选择相应的中和剂或解毒剂冲洗。
2、严格掌握洗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急性中毒的急救及护理,这些真的要知道!急性中毒后,会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心肌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
中毒后需根据中毒物质,正确处理及治疗。
毒物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患者的身体内,因此被称为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引起的症状,若急救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治疗时需根据毒物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症状,选择相应急救措施。
由于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毒物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与摄入、吸入、接触毒物的数量、中毒毒物的毒性大小关系密切。
有些急性中毒病情变化迅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可能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对此,下文主要针对急性中毒展开相关讨论,明确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毒性。
一、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1)现场抢救现场抢救应按实际情况划分,对此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有毒气体:在有毒气体的影响下,应尽快帮助患者脱离现场,通过吸氧的方式稀释毒气,并尽可能将患者体内的毒气排出,以此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抢救高浓度气体时,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人工呼吸的抢救方式,同时还应做好环境防护。
2)皮肤污染物:若是遇到这个情况应迅速脱去患者已经被污染的衣服,再用流水进行冲洗,在清洗的过程中还应避免使用热水,在冲洗的过程中不应护士头皮、皮肤褶皱等部位。
若是出现特殊性毒物的话,应做特殊性处理。
3)眼部污染物:若是患者遇上刺激性、腐蚀性物体时,最少要用流水冲洗10分钟,也可将面部放置在清水之中,拉开眼睑,摆动头部,以此达到稀释毒性的效果。
(2)清除病因进行现场及时抢救后,患者的毒性基本都能得到稀释,这时周边人群就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找到患者的病因,并清除病因。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中毒方式、病因清除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患者家属应听从医生的安排,安静等待患者抢救。
二、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措施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下面主要总结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急性中毒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方式,希望能帮助到人们。
中毒致消化道出血护理技术要点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消化道的出血。
急性中毒时,毒物可导致机体胃肠黏膜受损、凝血功能异常、中毒性脑病出现应激性溃疡等,常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临床表现多为呕血、黑便或血便等,伴有贫血及血容量不足,甚至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一、病因(一)腐蚀性毒物主要指强酸、强碱,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石炭酸(苯酚)、煤皂酚、升汞等。
(二)有机磷农药类及氟其中氟易与胃内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氢氟酸,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
(三)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如铋、锌、砷、铅等。
(四)药物源性消化道出血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交感神经阻滞剂等。
(五)其他中毒导致肝功能损害,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中毒性脑病易并发应激性溃疡。
二、发病机制腐蚀性毒物可直接破坏组织,导致消化道黏膜因腐蚀而受损,导致出血,甚至穿孔。
有机磷可使胃肠道分泌物增多,蠕动加快,也可直接腐蚀胃肠道黏膜或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导致出血。
氟化物及砷化物进入消化道后可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严重者导致消化道出血。
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可直接损伤胃肠黏膜导致出血。
三、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和速度以及并存的疾病,还与患者的年龄及自身的代偿能力有关。
(一)呕血与黑便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均有黑便。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常伴有呕血。
若出血量小、速度慢,可无呕血;幽门以下出血,若出血量大、速度快,可有呕血。
呕血一般为棕褐色,若出血量大,可为鲜红色或伴有血块。
一般每天出血量在5mL以上时,大便色不变,但潜血试验可以为阳性;出血量在50~100 mL及以上,则大便出现黑色甚至柏油便,中或下消化道出血,大便多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失血可因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中毒的急救及护理这些真的要知道急性中毒的原因很复杂,通常是由摄入或滥用、自杀或杀人引起的,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瞳孔扩大、呕吐和头晕等症状。
考虑到急性中毒的严重危害,每个人都应该彻底了解这种疾病,并在发病后及时处理,本文就急性中毒的急救及护理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1、急性中毒的原因及特征临床上的急性中毒是指短期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导致人体器官和组织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
毒素通常有多种类型,如果其中任何一种达到一定的储存能力,就会因人体功能障碍和损伤而出现中毒症状。
毒素是剂量依赖性的,有些东西通常不被称为毒素。
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也可以被称为毒素。
常见的急性中毒原因包括:(1)药物过量: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如果过量服药,可能会导致头晕、呕吐、昏迷等中毒症状。
有些药物,如镇静剂、安眠药、毒品等,更容易引起中毒症状。
(2)食物中毒:当人们食用被细菌、病毒或真菌污染的食物时,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
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
(3)化学物质中毒:当人们接触到有毒化学物质时,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
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杀虫剂、化学产品等。
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头晕、昏迷等。
急性中毒后患者的特征有:(1)恶心呕吐:急性中毒后,首先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异常症状,如恶心、呕吐,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腹痛和腹泻。
如有必要,可及时洗胃、催吐,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2)心慌心悸:当某些物质引起急性中毒时,有可能损害患者的心肌组织,导致心悸、心悸的异常表现,心律失常也可能发生,可以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等药物积极治疗,以缓解异常症状。
(3)中毒性休克:有时急性中毒会很严重,会导致中毒性休克,导致昏迷,对于这种情况,及时吸氧和补液是必要的,并应监测生命体征。
2、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1)立即终止与毒素的接触,将患者从中毒地点转移,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脱掉受污染的衣服,并用肥皂或温水清洗患者的皮肤或头发。
中毒的护理
护理
(一)护理诊断
1.急性意识障碍昏迷与C0或有机磷中毒有关。
2.有误吸危险与保留胃管、鼻饲管有关。
(二)护理要点
1.急性中毒是内科急诊,应紧急抢救。
对中毒患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呼吸有无特殊气味等。
2.口服毒物者应迅速进行催吐或洗胃,并按医嘱留取呕吐物、胃内容物及血、尿、便标本送检验。
3.除高热者外,多数中毒患者神志不清时,因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体温常下降,应给予保暖,避免着凉和诱发感染。
自杀病人抢救清醒后,应给安全防范措施,保证无自杀危险,有专人陪护。
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意外摄入职业暴露环境污染急性中毒的常见原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030201急性中毒的诊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呼吸困难毒素刺激呼吸道的感受器,引起咳嗽。
咳嗽发绀血压下降毒素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血压下降。
心悸毒素对心脏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导致心律失常。
休克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可能导致休克。
呕血黄疸腹痛、腹泻消化系统症状1 2 3皮肤症状眼部症状肌肉痉挛其他症状与表现01020304进一步评估病情,确定中毒类型及程度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院内急救与护理03内疚和自责01焦虑和恐惧02否认和抵抗中毒病人的心理特点提供支持和安慰建立信任关系引导积极思维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巧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家庭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针对医疗和护理人员,开展急性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急性中毒的处理能力和救治水平。
加强急性中毒的预防宣传教育培训教育宣传教育认知教育防范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急性中毒的认知与防范意识培训教育对医疗和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对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
教育管理建立医疗和护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处理急性中毒的能力和素质。
加强医疗与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急性中毒病人应该怎么护理?急性中毒为临床常见且严重的病症之一,毒物能够经由皮肤、黏膜、呼吸道与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而短期内摄入毒害物质,导致机体脏器组织器官发生严重功能障碍则可称之为急性中毒。
临床研究发现,可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种类比较繁杂,近年来,化学药品层出不穷,使得人与毒物之间的接触率升高,进一步增加了急性中毒事件发生率,该病具有起病快、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等特点,若不及时救治则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急性中毒患者需要急救,但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辅以护理干预,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保障,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急性中毒患者应该怎样护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实施护理前,应明确护理原则与步骤,首先应维持生命体征,其次为脱离毒源,清除毒物,接下来进行针对性解毒治疗,最后行解毒外的对症治疗,遵守护理原则进行急救护理。
根据急救过程,可将其分为清除毒物前、清除毒物中与清除毒物后,本文将针对以上三个步骤的护理干预进行介绍。
一、清除毒物前1.心理护理部分中毒患者,常常是因为疏忽而引发急性中毒,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害怕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急救护理的同时应进行心理安抚,向患者说明现代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介绍清除毒物的方法,告知其洗胃等方式可有效去除毒物,不会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后续护理工作。
2.脱离毒物环境对于吸入性中毒者,应帮助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松开衣领、腰带,保证呼吸畅通,确保其能够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进行吸氧与人工呼吸处理;对于接触性中毒者,应立即褪除患者衣物,以防毒物残留造成进一步侵害,同时使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中毒部位,至少冲洗30分钟,中毒严重者可适当延长冲洗时间,切忌热水冲洗;对于眼内有毒物者,应使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对于毒蛇咬伤中毒或注射毒药中毒者,应第一时间在患者近心端扎止血带,每隔30分钟放松一次,并进行局部制动行引流或吸引排毒处理,在此过程中使用冷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急性中毒护理常规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接触大量或高浓度的毒物,迅速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急速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主要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三条途径进入人体,主要经肝脏代谢,大多数经肾脏排出,也可以通过汗腺、唾液腺、呼吸道和皮肤排出。
中毒机制包括:局部的刺激腐蚀作用、缺氧、麻醉作用、抑制酶活力、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功能、竞争受体。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对危重患儿立即采取对症治疗,给予生命支持。
开放气道,有效氧疗,建立有效循环,及时开放静脉双通道纠正低血压、休克,快速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
3.清除毒物根据中毒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清除毒物。
衣物、皮肤、粘膜、毛发受到毒物污染者立即清洗皮肤、粘膜、毛发,更换衣物。
如毒物遇水会发生反应,则先用干布擦去毒物,再清洗。
经消化道中毒可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促进毒物排泄,可采取利尿或血液净化治疗。
尽量留取毒物送检,抽取血样检验。
4.根据毒物种类给予特效解毒剂。
5.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有效保暖。
发热患儿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6.经消化道中毒者予禁食,其他途径中毒者根据病情及年龄确定饮食种类。
热量摄入不足者给予胃肠外营养。
7.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8.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及瞳孔。
(2)准确记录出入量,有尿潴留的患者予留置尿管。
(3)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状况。
(4)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
(5)观察有无反跳现象。
9.心理护理安慰患儿及家属。
对自杀的患儿予以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自身或家庭、学校存在的问题。
10.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幼儿园等应重视中毒对儿童的影响,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做好各种药物的安全管理。
对毒菌、鱼胆、皮蛋等毒物引起的中毒,向患儿和家长说明危险性,纠正其错误的饮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