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101手算钢筋概论
- 格式:xls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9
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一、适用范围变化: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
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
(新增的构造)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长>1.5labe,同样错开20d;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伸入左端支座内长+伸入右端支座内长+2弯钩(只有光圆钢筋有) 斜段系数=根号下(bs2) 伸入右端支座长=max(5d,b/2) 根数=梯板净宽-2保护/受力筋间距+1-2起步距/分布间距+1距s/2,情况三起步距为bs*k/2护+0.35lab+15d 护+la 距+1保护+2*12d 边长+2la 12d hc+ln/3n/3+hc+ln/3(ln为大值)15d 根数=梁宽-2保护/间距+13(ln为梁净跨) 根数=梁宽-2保护/间距+1数=条基长-钢筋间距s/间距+1数=条基宽-钢筋间距s/间距+111G101手算钢筋15d 根数=(梁宽-2保护)/间距+1柱宽-保护高-100/间距+1过时:外侧钢筋=墙长-2保护 内侧钢筋=墙长-2保护+15d*2通过:外侧钢筋=墙长-2保护+0.8la*2 内侧钢筋=墙长-2保护+15d*22保护+15d*2 内侧钢筋同外侧钢筋柱时,钢筋长度=墙长-2保护+10d*2度-基础保护-100)/500+1基顶)大于lae(la)时,基础插筋长=弯折长6d+hj-保护-底层钢筋直径+搭接长1.2lae层钢筋直径+搭接长1.2lae筋=层高+搭接长1.2lae(如果是机械连接或者焊接不计算搭接长)=层高-保护+12d 根数=(墙身净长-2个竖向间距)/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竖筋是从) 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暗梁面积)/拉筋布置面积 拉筋布置面积高+伸入上层搭接长上层搭接长如果是端柱,则顶层锚固区分边,中角柱,区分外侧钢筋内侧钢筋 同框架柱锚固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2lae)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布置箍筋,即N=((lae-10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2lae)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锚固固。
第一章梁第一节抗震楼层框架梁纵筋计算(11G101-1 P79)1、上部贯通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1/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1/4+端支座锚固值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max{Ln(i),Ln(i+1)}/3×2+支座(柱)宽;第二排为max{Ln(i),Ln(i+1)}/4×2+支座(柱)宽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该跨为“小跨”,支座负筋全跨通过3、下部钢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支座锚固:直锚和弯锚①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②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梁上部端支座弯锚:取max{0.4Labe,0.5Hc+5d}+15d 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15d(伸至柱外侧纵筋的内侧)。
梁下部端支座弯锚:取max{0.4Labe,0.5Hc+5d}+15d 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梁上部纵筋d+15d(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段的内侧)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15d(伸至柱外侧纵筋的内侧)。
③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2×Lae(锚固方式同下部纵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拉筋根数:一排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排数=腰筋的根数/2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意:①加密区在梁的两端均有;②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构件边缘至最外层钢筋的距离。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建筑结构丨11G101平法梁构件钢筋计算总结表第一部分抗震楼层框架梁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锚固与连接
侧部钢筋总结
下部钢筋总结
抗震楼层框架梁支座负筋总结
箍筋总结
吊筋总结
第二部分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抗震框架梁与非抗震框架梁区别
非抗震楼层抗震框架梁总结
第三部分抗震屋面框架梁
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第四部分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抗震WKL与非抗震WKL的区别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第五部分抗震框支梁钢筋计算总结
抗震框支梁钢筋计算总结
第六部分非抗震框架梁钢筋计算总结非抗震框架梁及井字梁钢筋计算总结
第七部分悬挑梁计算总结悬挑梁计算总结
来源:土木智库。
第一章G101平法钢筋总结表第一节梁构件钢筋计算总结表一、抗震楼层框架梁(一)上部通长筋总结上部通长筋总结,见表1-1表1-1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锚固与连接情况出处上部通长钢筋锚固端支座直锚Max(0.5hc+5d,laE) (hc为柱截面宽度)11G101-1第79页弯锚伸入柱边+15d 11G101-1第79页中间支座变截面梁顶有高差且Δh/(hc-50)>1/6高标高钢筋弯锚伸至另一边柱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低标高钢筋直锚Max(0.5hc+5d,laE) 11G101-1第84页梁顶有高差且Δh/(hc-50)≤1/6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11G101-1第84页梁宽度不同宽出的不断直通的钢筋弯锚伸至对边弯折15d 11G101-1第84页悬挑梁跨内外无高差上部通长筋伸至端部弯折至少12d 11G101-1第89页悬挑梁比跨内顶面底,且Δh/(hc-50)≤1/6上部通长筋斜变通过,不断开11G101-1第66页悬挑梁比跨内顶面底,且c/hc>1/6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11G101-1第89页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直锚Max(la,0.5hc+5d)悬挑梁比跨内顶面高,且Δh/(hc-50)≤1/6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进,不断开悬挑梁比跨内顶面高,且Δh/(hc-50)>1/6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弯锚伸入对边+15d上部通长筋连接直径相同跨中1/3范围连接11G101-1第79页直径不同两端与支座钢筋搭接搭接长度lle=1.6lae,即接100%接头11G101-1第79页(二)侧钢筋总结侧钢筋总结情况出处侧部构造钢筋锚固15d(注采用HPB300时为180°弯钩)11G101-1第87页搭接150d 11G101-1第87页侧部受扭钢筋锚固(同梁下部钢筋)端支座弯锚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7页直锚Max(laE,0.5hc+5d) 11G101-1第87页中间支座直锚Max(laE,0.5hc+5d) 11G101-1第87页连接同梁下部钢筋拉筋长度勾住箍筋B(梁宽)-c+箍筋直径+弯勾11G101-1第87页直径当梁宽≤350时直径为6mm11G101-1第87页当梁宽﹥350时直径为8mm根数间距为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三)下部钢筋总结下部钢筋总结,见表1-3情况出处下部通长筋锚固端支座直锚Max(0.5hc+5d,laE) 11G101-1第81页弯锚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1页中间支座变截面低标高钢筋弯锚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梁底有高差且Δh/(hc-50)>1/6高标高钢筋直锚Max(0.5hc+5d,laE) 11G101-1第84页梁顶有高差且Δh/(hc-50)≤1/6下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11G101-1第84页梁宽度不同弯出的不能通过的钢筋弯锚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连接跨端1/3范围11G101-1第81页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净长-2×0.1×ln(ln为本跨的净跨值)11G101-1第87页(四) 支座负筋总结支座负筋总结,见表1-4情况出处支座延伸长度第一排Ln/3 若第一排全是通长筋,没有支座负筋11G101-1第79页第二排Ln/4 Ln/3(五)箍筋总结箍筋总结,见表1-5(六)吊筋总结吊筋总结,见表1-6二、非抗震和楼层框架梁(一)抗震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抗震于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见表1-7(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见表1-8三、抗震屋面框架梁(一)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见表1-9、表1-10。
伸入左端支座内长+伸入右端支座内长+2弯钩(只有光圆钢筋有) 斜段系数=根号下(bs
2) 伸入右端支座长=max(5d,b/2) 根数=梯板净宽-2保护/受力筋间距+1
-2起步距/分布间距+1
距s/2,情况三起步距为bs*k/2护+0.35lab+15d 护+la 距+1
保护+2*12d 边长+2la 12d hc+ln/3
n/3+hc+ln/3(ln为大值)
15d 根数=梁宽-2保护/间距+1
3(ln为梁净跨) 根数=梁宽-2保护/间距+1数=条基长-钢筋间距s/间距+1数=条基宽-钢筋间距s/间距+1
11G101手算钢筋
15d 根数=(梁宽-2保护)/间距+1
柱宽-保护
通过:外侧钢筋=墙长-2保护+0.8la*2 内侧钢筋=墙长-2保护+15d*2
2保护+15d*2 内侧钢筋同外侧钢筋
柱时,钢筋长度=墙长-2保护+10d*2
度-基础保护-100)/500+1
高-100/间距+1
基顶)大于lae(la)时,基础插筋长=弯折长6d+hj-保护-底层钢筋直径+搭接长1.2lae
层钢筋直径+搭接长1.2lae
筋=层高+搭接长1.2lae(如果是机械连接或者焊接不计算搭接长)
=层高-保护+12d 根数=(墙身净长-2个竖向间距)/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竖筋是从) 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暗梁面积)/拉筋布置面积 拉筋布置面积高+伸入上层搭接长
上层搭接长
如果是端柱,则顶层锚固区分边,中角柱,区分外侧钢筋内侧钢筋 同框架柱锚固
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2lae)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布置箍筋,即N=((lae-10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2lae)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锚固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