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农超对接”平台,促专业合作社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农超对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公司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工作,以促进农产品销售和超市供应链的对接,实现农超互利共赢。
在此,我将对农超对接的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大家了解目前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与多家超市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洽谈,就农产品的供应、品质、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协商。
通过与超市方面的合作,我们成功将多种优质农产品引入了超市的销售渠道,为农民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额。
同时,也为超市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了超市的商品种类,提升了超市的竞争力。
其次,我们通过建立农超对接的信息平台,为农产品生产者和超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对接渠道。
农产品生产者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超市的需求信息,根据超市的需求进行生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浪费,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
同时,超市方面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与农产品生产者进行沟通,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然而,农超对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农超对接中的重要关注点。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和安全检测,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另外,农超对接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
农产品生产者和超市之间的信息交流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畅和滞后,需要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农产品能够更好地进入超市销售渠道。
综上所述,农超对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超对接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不断完善农超对接的机制和平台,推动农超对接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和成果。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为农超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对农超对接情况的汇报,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积极提出,共同推动农超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专业合作社与“农超对接”和集约化育苗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分析冷 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摘 要: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开展“农超对接”和落实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是现阶段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几项重点工作,是蔬菜产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具体实践。
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农超对接”和“集约化育苗”作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得力措施,促进蔬菜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引导以专业合作社为单元的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关键词:合作社;农超对接;蔬菜;集约化育苗 在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蔬菜产业已从传统菜园发展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
2008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1787159万hm2,总产量为5192亿t,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创汇60多亿美元。
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对蔬菜周年供应、质量安全和品质价格提出更高要求,生产者期望稳定合理的蔬菜生产效益,推动我国蔬菜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现代蔬菜产业发展。
笔者认为,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和集约化育苗工作是近期我国构建现代蔬菜产业的重点工作,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专业合作社与“农超对接”和集约化育苗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提出工作启示,供同行参考和讨论。
1 专业合作社与“农超对接”相互促进111 专业合作社在“农超对接”中的作用和地位“农超对接”是通过农产品生产者与超市等商家的对接,以订单等形式,实现优质农产品直供目的的新型流通方式,其实质是农产品供应链条的优化,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是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建立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对接主体之一的专业合作社,在“农超对接”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专业合作社是“农超对接”的基本条件。
专业合作社和大型超市是"农超对接"的主体,正是大型连锁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才使得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供超市成为可能。
小城子镇多措并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据统计,截止2012年6月底,小城子镇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5个,比去年净增18个,成员总数近2641户,带动农户数1000余户。
与全县同期相比,发展数量约占10%,成员总数约占15%,带动农户数约占16%,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加大合作社宣传力度,普及合作社基本知识。
一是组织乡干部在全镇上下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普法宣传活动;二是以会代训,不断深入宣传合作社法、合作知识和合作社典型;三是农经站全体人员深入包保各村和现有合作社,根据实地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下乡指导、培训。
二是培育新型农民,造就经营人才。
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计划,分层次、分步骤、有针对性地抓好合作社成员尤其是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努力为合作社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
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科技人员、村社干部等不同对象创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依法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镇农经站积极与工商部门沟通,帮助创办人规范登记资料并与工商部门搞好对接。
同时,帮助他们依法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尤其是在依法设立登记、依法建立章程、依法建立组织机构、依法实行财务管理和依法规范运行等方面加强指导。
四是把握合作社动态特征,搞好分类指导。
一是对新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实行章程、制度、营业执照等复印件备案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合作社发展动态,研究制定规范措施;二是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指导规范运行,在服务质量、利益联结、市场开拓能力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加大指导。
三是对发展比较规范,有一定带动效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在品牌建设、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及农产品开发、深加工上给予大力指导、扶持和帮助。
五是培育典型,示范带动。
近年来,镇政府对一批较好、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着力培育。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03•【字号】青政办[2009]105号•【施行日期】2009.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青政办〔2009〕105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创新农村牧区经营体制,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牧民收入,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和支持农牧民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兴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尽快成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力量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努力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1、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原则。
农牧民加入合作社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权。
充分尊重农牧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依法维护农牧民家庭和个人的财产权。
2、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
以农牧民为主体,尊重农牧民的意愿,切实做到加入自愿、进退自由,服务农牧民,权利平等、管理民主。
坚持以民办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以章程为依据,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3、坚持多形式发展原则。
立足我省农牧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根据农牧民的合作要求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选择各具特色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
突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
4、坚持市场主导原则。
《农超对接的合作模式探讨》引言xx年12月,国家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在xx年的调查中,79%的被调查零售企业已经开始了农超对接工作;每家企业平均与6个省(市)的79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长期合作,年平均采购金额4552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可促进1万户农户增收。
所谓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去掉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将节省的利润留给农民和消费者。
在对接中,双方易于形成稳固的供销关系,超市便于将销售信息反馈到生产环节,使农民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进行的农超对接主要有四种模式,本文将一一分析。
二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这一模式以家乐福超市为代表。
超市通过专业的农业合作社与农户发生联系,向符合要求的农业合作社进行采购,合作社再组织社员进行生产。
家乐福是在中国最早推行农超对接的外资超市之一,目前在全国43个城市开设了145家门店。
家乐福的农超对接都是大宗采购,一般不跟分散的农户谈,一是因为有对接采购量的基础,二是可以统一执行超市的采购标准。
家乐福对于合作社的筛选有着严格的规定,先派专家和采购团队去基地考察,了解农产品的产量、产品结构以及基本设施等。
如果以上指标达到基本要求,会安排内部的计量控制检验部门和第三方国际认可公司,对农户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药化肥、耕种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审核。
在这些指标中,家乐福最关注农产品的质量。
只有各方面都达到国家标准,双方才能建立密切合作。
如果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家乐福会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包括农产品种植、采摘甚至包装,待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后,双方再进行合作。
帮扶路上硕果丰吉安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纪实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至今,吉安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5家,其中省级标兵合作社1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1个,市级十佳专业合作社1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1个,市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个。
短短四年时间,吉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这样的成绩,跟该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多项帮扶举措是分不开的。
该县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列入对乡镇年终考核内容。
截止目前为止,该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5家。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该县更注重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
一直以来,县政府出台各项措施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其做优做强。
一、部门联动助发展县政府每年组织召开农口各部门、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
县农业局依法履行好职责,着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抓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和规范化建设,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事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核制度,对经营状况好,带动力强,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和奖励。
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分立、合并和终止情况及时告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水利部门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建设农业生产供水、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
县交通部门加快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在地区的交通条件,畅通农副产品运输渠道。
县财政、发改委、税务、金融、国土资源、供销、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扶持和服务工作,部门间互相沟通,为确保法律的顺利贯彻实施和合作社的组建登记及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资金扶持促发展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经费,2010年县财政又给每个专业合作社安排1000元的开办经费,安排资金支持条件比较成熟的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工作及信息、技术、农产品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成员培训等。
农超对接模式“农超对接”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新型模式,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产品,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有关调查表明,这种模式可以降低20%-30%的流通成本,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
发展“农超对接”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农超对接”的主要不足“农超对接”的目的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但在近年来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1、“农超对接”组织化程度偏低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全国快消品百强企业中,已经有超过四成的超市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基地生鲜食品采购。
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农超对接”的规模还不够大,跨区域的“农超对接”不多,还没有扩大到各类农产品全面对接。
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农产品90%以上还是由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超对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2、“农超对接”质量不高“农超对接”鼓励企业的经营向农业生产过程延伸,促进双方建立更长期、更紧密、更稳定的产销关系,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但是目前“农超对接”行为不够规范,质量普遍不高,还没有相关的农产品流通标准,多数单位没有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在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还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
同时农产品标准化低,生产缺乏技术支持,在我国多数农产品是以初始形态进入市场,缺乏精细加工和品牌效应,附加值低。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超对接”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对“农超对接”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
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并且市场流通层次多、环节多,造成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另外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流通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等困难,目前尚无通畅的渠道来提供金融贷款服务。
“农超对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定位虽然我国近些年在农业科技水平、生产技术与设施装备等硬件方面与农业现代化越来越逼近,然而在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上,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的模式,不仅难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力,也容易造成环境破坏和食品安全问题.基于降低治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要求,必须对农业与市场连接的制度进行创新,通过制度变迁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弥补分散小规模生产模式不足的制度安排。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
通过连接农户与市场,合作社对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
在解决小规模农户发展受制于资金不足和缺乏抵押性资产方面,合作社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就生产设备来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亿万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
合作社的集体行动,还可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制度条件。
然而,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面临众多的挑战。
首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限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加工和存储能力,也增加了产品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
其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大都是农村能人大户、经纪人、批发商、村干部和地方农技服务人员,他们虽然是当地能人,但其中很少有人受过现代化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容易导致合作社内部管理过于松散。
同时,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也制约了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
近期,笔者在湖北省对2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建立合作社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现在需要重视的是,怎样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发挥其组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成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农超对接”的起因与主要模式(一)“农超对接”的起因虽然有些超市在较早的时间已经开始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采购农产品,特别是位于接近农产品产地的中小型城市的超市,较早开展超市直采工作,但“农超对接”作为政府提倡的“民心工程",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超市响应,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的快速发展,中国一些地方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超市水果成熟后直销超市的基本条件。
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是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的根本途径,有利于促进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经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超对接经营模式能够使商家更多地赢利。
农超对接,意味着超市可以绕开中间流通环节,直接从农民手中采购,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运营成本,增加了利润。
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一是使农民所生产的蔬果等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不必再为销售的事情发愁。
二是能够确保收入的相对稳定。
由于在“对接”过程中,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必须签订收购合同,这对于从事生产的农民来说,去掉了生产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三是可以按照超市的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农超对接后,超市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告知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一切按市场要求来安排生产。
另外,农超对接经营模式也使市民能够吃上新鲜放心的蔬菜。
3、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商家按照市场需求,提出品种和数量要求,农民按其品质、安全进行生产。
期间,商家通过中介服务和适当方式,从技术、知识角度向农民提供服务,比如农药喷洒与采摘期的衔接时间,少用、不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或降低其残留量于安全值内。
”而农民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后,将更注重于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
4、降低流通环节费。
用大型商业企业利用自身网络渠道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环节费用,将更多利益留给了农民和消费者。
目前超市里农产品的一般流程是农民—批发商—供应商—超市物流采购,通常需经过4个以上的环节,成本至少上升了15%~20%,导致产业链的两端(农民和消费者)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农超对接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农超对接”试点是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于2009年正式在全国12个省区启动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改革的试点项目工作,项目须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核准。
主要内容是扶持大型连锁超市或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冷链、快速检测系统及品牌建设等项目,实现农产品直接由田头进超市。
其实,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中国只有15%左右。
政策法规2008年12月11日,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
在大中型城市选择部分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和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
坚持贸农结合,以商促农。
以大型连锁超市为基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贸农结合,以商促农,促进连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
试点条件(一)试点企业1、企业经济效益在当地名列前茅,连续盈利三年以上,无违法经营记录等;2、企业资产结构合理,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3、超市生鲜农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5%左右;4、具有稳定的农产品供货渠道,包括企业自有生产基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等;5、具有与经营规模相匹配的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辅助设施等。
(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1、具有注册商标和产品包装等自主品牌,获得市级以上农产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称号;2、生产基地或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或产品认证,或产品已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自律性检测检验制度;3、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标准化生产面积占到80%以上;4、专业合作社与所推荐试点企业已有或即将建立合作关系。
建“农超对接”平台促专业合作社发展
——****蔬菜专业合作社
****蔬菜专业合作社始创于2004年10月,于2009年6月登记注册,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社员从初成立的28人发展到现在的116人,注册资金由3万元增加到29万元。
在省、市和县三级农业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社“农超对接”工作进展顺利,农产品销售渠道越来越多,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破解了农产品流通难瓶颈,增加了社员收入,提升了自身竞争力,为我社进一步壮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1年,我社销售总额达到***万元,创利**万元,盈余返还比例达60%,社员户均纯收入***万元。
由于成效显著,我社荣获****、****等荣誉称号。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方面:
一、组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近几年,中央、省、市不断出台关于“农超对接”的政策文件,引导连锁超市直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受到广大合作社和消费者的欢迎。
由于我社多数社员是农民,他们对政策的理解难于深入。
对此,我社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社员学习政策,以便更好地理解、应用政策。
一是印发相关的政策文件,邀请专家为社员授课,让社员熟知“农超对接”相关政策;二是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合作社如何实现“农超对接”,为我社实现“农
超对接”建言献策;三是组织社员到**、**、**等地参观农产品种植基地和连锁超市,学习“农超对接”的成功做法。
一系列的学习,为探索出符合我社实际的“农超对接”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结合实际,创造对接条件
为确保农产品稳定足量供应,创造对接条件,我社一是积极考察市场,引进符合当地种植的新、优、特品种,采取自办示范种植基地,引领社员种植各种蔬菜,引导其他农户联合发展基地,有效保证农产品足量供应。
在基地发展过程中,我社为社员和农户提供贴心服务。
在作物播种前,我社统一购置化肥、种子等农资,既保证农资质量,又节约农资购买成本;在作物生长期间,我社邀请专家为社员和农户讲授种植技术,确保作物丰产;二是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配送中心,为实现“农超对接”搭建平台。
三、严控过程,确保质量安全
为确保对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社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制度》,详细记录农产品播种、浇水、施肥、用药、采收、配送等过程,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把好质量安全关口。
如记录施肥时间,肥料的厂家、含量,施药、停药时间,农药的厂家、名称等信息。
同时,我社还筹资建立农药残留检测室,利用农药残留检测仪对农产品进
行分批检测,农产品经检测合格后才准予装车配送。
严格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残留农药的检测,做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有效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了市民“菜篮子”的安全。
四、广泛对接,实现多方获益
为拓宽销售渠道,破解农产品流通瓶颈,减少流通成本,我社广泛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将蔬菜销往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酒楼和超市,实现“农校对接”、“农厂对接”、“农超对接”,有效解决了社员和周边乡镇农副产品销路问题。
2011年,我社帮助社员和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多吨,助民增收***多万元,为合作社积累了发展资本,为对接单位节约了采购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优质、廉价的农副产品,促使了多方获益。
*****蔬菜专业合作社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