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9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情境性失眠: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包括睡眠环境的改变,它是一种暂时性失眠。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3.功能固着: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或常用功能认识它。
4.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或缺乏状态,它反映了个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6.中年危机:中年期是一个从成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转折和冲突。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了中年危机。
7.现场实验法: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哪位学者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D )
A.华生 B.杜威
C.铁钦纳 D.詹姆斯
2.沃森的四卡实验主要说明了什么?( A )
A.人们倾向于证实 B.人们倾向于证伪
C.人们倾向于推理 D.人们倾向于选择
3.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B )
A.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B.二个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小。
C.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覆盖的频率范围也增加。
D.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作用大。
4.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5.想象要处理的信息主要是什么类的?( D )
A.符号类 B.字词类
C.操作类 D.表象类
6.一般来说,个体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期是在什么时候?( C )
A.11—13岁 B.13—18岁
C.18—25岁 D.30—40岁
7.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D )
A.繁衍后代 B.获取食物
C.逃避危险 D.参与交往
8.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 B )
A.稳定性 B.易变性
C.功能性 D.复杂性
9.有关社会助长的研究最早是由谁进行的?( A )
A.特瑞普里特 B.
谢里夫
C.费里德曼 D.阿希
10.下列哪种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 A )
A.升华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社会知觉具有哪些独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 知觉的主体同时又是知觉对象,因此社会知觉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
? 社会知觉通过特殊的介质进行:如言行、表情、仪表、态度来认识、判断。
? 人在社会生活中,时常在掩饰自我,因此社会知觉有时不准确的。(失去父亲的女孩)
(2)社会知觉主体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 依据外表和行为以点代面地概括和判断
? 受个人经验的影响较大
? 个体差异较大
2.简述智力发展的特征。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从出生到15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增长,之后以负加速方式增长,增长逐渐减慢。一般在18到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在成人期,智力表现为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保持期,可持续到60岁左右。进入老年阶段(60岁以后),智力的发展表现出迅速下降现象,进人衰退期
(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的智力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不同年龄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随年龄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3.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生理性动机:与生理需要相联系;驱力大;人的生理性动机受社会规范制约。不满足会危及生命;发生早。如,饮食动机。
(2)社会性动机: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不满足,导致适应不良,发生晚。如,成就、威信、归属等动机,具有特久性。
4.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1)表情(2)眼行为(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4)服饰(5)讲话风格(6)人际空间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试论述人与人之间产生人际吸引的条件。
(1)相似性与互补性:相似的年龄、性别、社会背景、教育水平、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相似性会增进人际吸收。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当交往双方的角色不同时,当双方需要不同时,互相的期望也就不同,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能互补的人。
(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内在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最能吸引人的内在品质包括热情、开朗、幽
默。
(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近彼此的了解,有更多的机会增进吸引。
2.试述心理测验具有哪些基本的性质?
(1)心理测验是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其中的项目是智力行为的标准化样组,项目经过精心地编制与筛选。
(2)心理测验的信度与效度都经过严格检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3)心理测验的分数大多依据常模作出解释。
3.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并应对焦虑的?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交织成的情绪状态。当我们正确评估危险时,焦虑是一种正常反应;当我们对生活事件不正确评估时,焦虑不是一种适应性反应,无缘无故地紧张。
焦虑应对策略
(1)认清焦虑状况
(2)克服焦虑的三原则:不回避、正面迎战、记录
(3)学会放松
(4)运用想象
(5)进行理性思考
五、案例题(本大题11分)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觉得记忆手机号码要比记忆固定电话号码更难,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记忆手机号码的建议。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为20—3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若不复述,则丧失。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能存储7±2个组块,组块是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对刺激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手机号码有11位,超过了一般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所以记起来比较难。
短时记忆的内容可以通过复述加强记忆,复述有两种保持性复述,即一遍一遍地重复识记材料,这种方法效果不是很好;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将识记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记忆手机号码也可能利用一些编码术,如地点法、韵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