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云南的歌会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为下列多音字注音a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c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d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答案:a xìng b hèc mó d hè,sàn解析:分析:高兴读xìng,兴奋读xīng;酬和读hè,和睦读hé;模仿读mó,模样读mú;唱和读hè,和谐读hé,散落读sǎn,散场读sàn.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注音,结合语境根据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确定读音。
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迤西()龙吟凤哕()辟疫免灾()即物起兴()不犯忌讳()答案:yǐ|huì|bì|jí|huì解析:分析:迤读yǐ,不要误读成yí;哕读huì,不要误读成suì;辟读bì,不要误读成pì;即读jí,不要误读成jì;讳读huì,不要误读成we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3.根据拼音写汉字蹲jù() jīng条() 土kǎn() chún朴()nuò米() uò木() pì喻() 晨光xī微()答案:踞|荆|坎|淳|糯|柞|譬|熹解析:分析:根据拼音写词语。
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再现课文中词语,然后正确书写。
容易错的字有:譬、熹、淳(容易错写成“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课文要关注词语的积累和记忆。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蹲jù( ) 酬hè( ) pì( )喻xī( )微忌huì( ) chún( )朴答案:踞|和|譬|熹|讳|淳解析:分析:根据拼音写词语。
16、课题:《云南的歌会》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3.延伸拓展,横向比较,体味各地民谣民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wēi):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譬喻(pì):比如。
淳朴(chún):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xìnɡ):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悠闲自在。
龙吟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合作探究:1.提问: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这三种场合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写唱歌人。
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这一场面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以优美环境映衬唱歌的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
这一场面重在写唱歌的盛况,有全景描绘,有局部刻画,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明确: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那里的灵山秀水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
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3、赏析品味,揣摩语言1.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的有关片断,试着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课题:云南的歌会【课标与教材分析】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现代文的目标要求是:(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2.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术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从文章出发,立足语言,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
【教学难点】通过默读朗读课文,感受几位作家的语言特色,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社会也有一定的了2.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通过查阅字典和书籍,基本能够解决生字词,读懂课文的内容。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很多同学对于一些社会风俗背后的故事或许他们还缺少深入的认识。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内容:从文章出发,立足语言,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
云南的歌会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表现民族文化的几种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研讨法教具:电子白板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一、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学生欣赏《蝴蝶泉边》2、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1、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收集的关于沈从文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互相补充、教师视交流情况多媒体展示有关内容)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2020|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6云南的歌会1.酬譬据熹淳哕2.(1)哑口无言(2)若无其事(3)滔滔不绝3.沈从文边城4.山野漫歌.5.充满生机的山野风光是赶马女孩唱歌的天然大舞台,作者是以优美的环境来烘托、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6.天蓝、花美、鸟鸣的优美环境.7.美好自然中长大的女孩,其动人的歌声中自然渗透着淳朴、美好的民风.8.(1)"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2)"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17端午的鸭蛋1.楣苋肃胤饰莫2.(1)串(2)丢3.(1)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2)形容刻苦攻读.4.(1)一问知籍贯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2)上海店铺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3)双黄鸭蛋可以成批输出.(4)袁枚的《随园食草小菜单》有专门记载.5.不矛盾.①句写作者认为双黄蛋只是两个蛋黄的鸭蛋,看起来也很普通;②句写作者认为其他地方的鸭蛋的确不如高邮咸鸭蛋.表现了作者对高邮鸭蛋、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之情.6.因为《随园食单》较客观地介绍了高邮咸蛋的优点,也证实了高邮咸蛋之著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的一份自豪之情.7.不能."吱"字写出了筷子一扎下去,红油冒上来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痛快的感觉.8.略18吆喝1.徕囿销阂宵嘘2.(1)押韵,这里指吆喝声音调和谐优美.(2)形容说话油滑,这里是赞扬吆喝词的艺术性高.3.(2)句的表达效果更好.(2)句引用了卖烤白薯的吆喝,形象生动;"非买上一块不可"则强调了一定要买;还具体描述了如何用烤白薯取暖;"大嚼一通"更富童趣.4.吆喝卖的东西;吆喝制作的过程;借甲物形容乙物;用戏剧化手法.5.内容丰富;声调变化;音韵节奏.6.补充说明了做葫芦的原材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7.那是对吆喝词艺术性的赞美,蕴含有浓郁的情趣.8.提示:如果喜欢,可以从语言押韵、信息量大、富有情节、诙谐幽默、充满情趣等角度来阐释;如果不喜欢,言之成理即可.19春酒1.襟槛瘾酬剔醅2.(1)鼓鼓(2)偷偷3.B4.削、扎、糊、勾勒;编扎风筝的过程.5.体型好看;色彩艳丽;放飞得高远;经风一吹,能发出美妙的声音.6.既表达了叔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也表达了他要回到祖国的心愿.7.我们每个人都像风筝一样,不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祖国母亲,要时刻听从母亲的召唤.8.(1)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介子推辞官(2)①元宵节②重阳节③春节20俗世奇人1.硌懵鼎鼎练疚寡2.(1)灵玲(2)缘源(3)绕饶(4)费非3.(1)戳(2)叩4.写出了苏大夫高超的医术.5."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6.因为苏大夫医术高超,坚持原则.7.示例: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等.提示:回答应扣住人物特点,理由言之有理且有针对性即可.8.提示:手艺人必须有本领,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只要围绕以上内容作答即可)单元复习1.(1)役疫(2)藉籍(3)猾滑(4)帖贴2.C3.(1)东风无力百花残蜡炬成灰泪始干(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3)康塞尔4.示例:加大政府保护和扶植力度,尽早将一些重要且影响较大的传统节日纳入"申遗"程序.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扩大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同感.保护传统节日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可精心打造一批知名节日.5.这些节日影响到衣食住行各方面,丰富人民生活的内容,扩大历史文化的面貌,也加深了民族团结的感情.6.赛龙舟给人们带来的兴奋和快乐;用"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生活用品等.7.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8.揭示节日的民俗文化色彩,渲染节日气氛,为引出主题铺垫.9.(1)认为(2)排遣,消遣(3)下棋10.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11.第二天,他用棋盘把她们下的棋重走一遍,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12.强中更有强中手,在任何环境中,都要虚心,要向内行人学习.13.略。
文件编号________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20 年月日榜样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
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
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选文略有改动)(1)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
告别同学→→回到家里→→答乡亲疑问→→获得嘉奖(2)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和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的心理。
(3)【B】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的品质。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
(5)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
①“悲”②“壮”导学后反思:答案【自主预习案】1、dūn jù chóu hè xī huì yǐ zuò gū huì pì2、两腿弯曲,坐着或像坐着的样子。
用诗词应答。
打比方。
形容阳光不强。
(多指清晨的)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来说道理或抒情达意。
从容移动,不受拘束。
传说中的神奇声音。
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
生面:新在面目。
3、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土司书。
16.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拓展延伸,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赏。
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的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妙处。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云南的民俗介绍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
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
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二、默读课文,疏通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三、问题导读,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
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
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沈从文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是现代作家沈从文于196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分段及主题。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1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4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
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6 云南的歌会知识点练习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迤西譬喻吆喝既物起兴B、荆条糯米柞木悠优自在C、向例悦耳淳朴引经据典D、松涛张驰忌讳扶摇盘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李晓能经常用校长和老师的话教育同学,这种引经据典的能力让人佩服。
B、连续的阴雨天气,甘蔗明显减产,而糖价则扶摇直上,创出了价格的新高。
C、在词的发展史上,宋代的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
D、警察与歹徒搏斗,并向群众求助,但百余人竟若无其事地看热闹,真是费解。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蕴涵yùn 迤西yǐ 酬和hè 起兴xìngB、凹处āo 譬喻pì吆喝yāo 凤哕huìC、屋脊yí规矩jù 掠起lüè 忌讳huìD、张弛chí铁箍gū 阉鸡yān 土坎kǎn【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中注音和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情歌酬和(音;hé,义:声音相应) 蹲踞(音:jù;义;蹲或坐)B、蹬秋千(音:dēnɡ;义:踩踏) 淳朴(音:chún义;朴实,淳厚)C、快速下坠(音;zhuì义;落) 矗起(音:chù,义:直立,高耸)D、龙吟风哕(音;huì;义;鸟鸣声) 气氛(音:fēn,义;气象,情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迤西(yǐ)滇池(zhēn)晨光熹微(xī)B、酬和(chóu)蹲踞(jù)龙吟凤哕(suì)C、忌讳(wěi)譬喻(pì)哑口无言(yǎ)D、阉鸡(yān)糯米(nuò)即物起兴(xìng)【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给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迤西(yǐ)糯米(nuò)矗立(chù)B、熹微(xī)腌制(yān)气氛(fèn)C、土坎(kǎn)忌讳(huì)蹲踞(jù)D、譬喻(pì)龙吟凤哕(huì)掠过(lüè)【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主备人:黄再兴审核、督办人:使用时间:第十六周
学习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感知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3.掌握本文的词语。
前置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 )西譬.( )喻糯.( )米蹲.( )踞
忌讳.( ) 酬.( )和铁箍.( ) 熹.( )微
2.根据解释写词语。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忌怕而隐避。
():形容直往上升。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快活的样子。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现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5.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
B.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C.这种鸟在晨光熹微中,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D.我市特困职工家庭的莘莘学子王华得到了2000元的资助。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不论唱什么,都挤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B.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
C.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水平。
D.近代中国150年的屈辱史在警告我们,教育落后便意味着将永远处于受剥削被侵略的地位。
合作探究
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在什么地方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每种歌会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形式用四字短语回答)
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赏歌会:(1)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展示交流
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
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
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
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呦。
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沈从文《边城》)
明确:第一段以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写、写,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第二段着力描写人物的,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之美。
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