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11课 民族团结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历史第11课民族团结
一、教学内容分析:
㈠教学目标展示: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㈡教材内容精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并且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㈢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各族人民的团结。
二、教法教具运用:
1、搜集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和音乐,制做多媒体课件。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3、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四、板书设计结构:
第11课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概况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各民族共同发展
2、西部大开发战略
3、活菩萨——孔繁森
五、教学整合过程
㈠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历史人物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昭君。)
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㈡讲授新课: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一段,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使学生理解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民族团结的概念。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三是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重点指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3、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
争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4、教师讲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5、进行课堂交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某一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服饰、婚娶、丧葬、节日、艺术等。
6、教师展示部分自己搜集到的少数民族生活风情的图片,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加深对各少数民族的认识。
●各民族共同发展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修建中的青藏铁路、新疆的石油勘探和等。
2、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3、引导学生观看本目教材中的几幅插图。提问:这五幅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归纳:各族人民在跨入社会主义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4、组织学生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最后由教师概括指出: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人力、物力、财力)。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引导学生举出几个自己知道的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事例,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㈢知识小结: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