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六) 水循环
- 格式:doc
- 大小:445.50 KB
- 文档页数:6
2020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水循环和洋流考向 1 联合地区判读或有关资料,观察洋流的散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题 1】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1) ~( 2)题。
( 1)图中 M市西部海疆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由是A.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D.港湾广阔,风波较小,适于渔业养殖( 1)有关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该洋流影响下,热量不停向高纬度海区输送B.该洋流会对沿岸天气拥有增温增湿作用C.该洋流会使自南向北流的船只航速增添D.在该洋流的影响下,沿岸地域形成了热带荒漠天气【分析】(1)依据经纬度地点能够判断,该地位于非洲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沿岸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因海水上泛,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图中河流短小,从陆上携带的营养物质较少。
图中海岸线平直,港湾少,风波大。
(2)读图剖析,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寒流对沿岸天气拥有降温减湿作用,致使沿岸地域气温降落,降水减少,热带荒漠天气直逼西海岸。
寒流自北向南流向低纬度海区,不可以促使热量不停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寒流自北向南流,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减慢。
【答案】(1)B,(2) D【例题 2】读世界某海疆洋流散布图,回答(1)~( 2)题。
( 1)对于图中所示洋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洋流①是流行西风吹拂形成的寒流B.洋流②对沿岸地域的天气起增温增湿作用C.受洋流③影响,北部非洲荒漠直逼西海岸D.洋流④是世界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寒流(2)一艘轮船 12 月从古巴出发,经纽约于 1 月尾抵达北极圈之内的摩尔曼斯克港,沿途所见的以下现象,可信的是()A.从古巴出发时,看到当地甘蔗正在被收割B.从古巴到纽约受洋流影响,船速较慢C.船到挪威沿海时,可能发现来自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污染物D.船到摩尔曼斯克时,看到当地人正在近岸浅海海面上溜冰【分析】(1)洋流③是加那利寒流,对沿岸地域的天气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受此影响,北非荒漠直逼西海岸。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水圈和水循环含参考答案专题:水圈和水循环一、选择题(一)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1--2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二)在夏威夷岛屿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
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漂浮塑料垃圾组成。
下图为全球塑料垃圾分布情况的电脑模型(阴影深浅表示垃圾密度大小)。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世界海洋漂浮塑料垃圾密度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A.寒暖流交汇处B.海水运动较慢地区C.暖流经过地区D.寒流经过地区2.在影响“太平洋垃圾大陆”形成的因素中,起作用最小的是()A.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的内部B.主要位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C.组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D.沿岸上升流是形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主要动力(三)WaterSeer是2016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一个收集水资源的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从空气中收集水资源,从而为缺乏饮水的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同年4月开始,WaterSeer在校内农场进行测试,并成功从空气中收集到了水资源,最多的一天收集到41升水。
据此回答1~2题。
1.如WaterSeer项目在我国进行测试,下列城市收集水资源最少的最可能是()A.乌鲁木齐B.成都C.杭州D.海口2.若WaterSeer项目大规模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可能有()①大气降水减少②活跃自然水循环③阻碍自然水循环④地表径流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四)读太平洋部分地区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洋流流动路线。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a→f→h→g B. e→f→h→dC. c→a→b→d D. d→a→b→c2.水循环中的( )A. 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 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 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 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读图,完成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为()A.降水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7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5—7题。
5.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6.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9—11题。
9.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10.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11.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6)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第(2)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高考地理《水循环》专题复习检测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有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2.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有关欧洲西部河流特征正确的是()A.河流众多,河网较密B.水量较小,流程较短C.各河之间,没有运河相连D.水流湍急,向北奔流4.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③代表径流输送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5.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湖是()A.里海B.咸海C.死海D.黑海6.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是()A.河水补给地下水B.河水与地下水无关C.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与地下水互补7.人工增雨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若在祁连山农耕区实施人工增雨,最应选择()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反映的水循环环节有()①蒸发②降水③径流④水汽输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下列地理现象,属于水循环中陆地内陆循环的是()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10.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
阿姆河每年都有春汛,该时段其主要补给水源是()A.雨水B.湖泊水C.积雪融水D.地下水11.不同地区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具有明显差异。
下列流域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分配较均匀的是()A.莱茵河B.恒河C.尼罗河D.塔里木河12.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点是()A.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B.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C.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D.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13.我国某河流源于高山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9.水量平衡(水循环)微专题精选9:水量平衡(水循环)水量平衡是指一个地区的储水量等于收入减去支出。
其中,收入包括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以及人工调水、灌溉等;支出则包括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和人工取水等。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径流量加上多年平均蒸发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则等于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加上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多年平均下渗量通常大于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这是因为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部分会转化为地下径流,一部分会被直接蒸发转化为大气水,还有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并通过蒸腾作用转化为大气水。
下渗量量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地下径流量越多,当地的蒸发蒸腾量也越多。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情况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也就是理论蒸发量,是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的潜在蒸发能力。
但在沙漠地区,由于水分缺乏,实际蒸发量很小,但因气候干燥,蒸发力很大。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壤水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砂层和砾石层。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全球水循环维持了水的动态平衡。
根据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2113和218.水循环主要环节包括向海洋输送泥沙和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其中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植生滞留槽,也称为“雨水花园”,其主要机制包括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截和滞留槽中的生物反应。
此外,植生滞留槽能够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已成为建设海绵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是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第6-7题。
6.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城市建设会导致什么结果?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7.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有什么影响?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下图是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示意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十二)——水循环(2015年10月)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C.地表径流D.大气环流(2013年6月)1.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通过建蓄水池来缓解城市内涝。
该措施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降水B.蒸发C.径流输送D.水汽输送(2015年7月)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A )植物蒸腾减弱 (B )下渗增强 (C )地表径流增强 (D )地下径流减弱27.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015年1月)植被浅沟一般用于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
读植被浅沟剖面图,完成35、36题35.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硬质地面可以削减A .蒸发B .地表径流C .下渗D .地下径流36.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可以 A .减少城市内涝 B .拓展城市空间 C .缓解交通拥挤 D .提高城市等级(2014年1月)鄱阳湖近60年来出现初冬严重枯水的年份有12年。
枯水期时,大面积的河滩、草洲显露,成为天然的牧牛场。
据此完成15、16题。
15.从下列水循环环节分析,枯水期时鄱阳湖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B.湖水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流出增加 D.湖面蒸发增大 16.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鄱阳湖湿地的是 A.退耕还牧 B.围湖造田 C.移民建镇 D.截弯取直 (2018年4月)2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树木 草坪 湿地公园河流拦水坝污水处理厂 城市建筑 储水 储水 吸 水 放水湖泊 第26、27题图水流 停车场或街道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专题06 水循环与洋流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修建了水广场。
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
下图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
据此完成第1~3题。
1.水广场( )A.减少地表水下渗量B.增大地表径流总量C.增强植物蒸腾作用D.延缓地表径流形成2.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A.泄洪效果显著B.建设成本较高C.服务功能更多D.占地面积较小3.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主要原因是( )A.排涝设施较缺乏B.河流径流变化大C.鹿特丹地势低洼D.全年降水较均匀【答案】1.D 2.C 3.C下图为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表示①③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5.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①④海域之间B.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C.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D.洋流④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答案】4.C 5.D下图为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
读图,完成第6~8题。
6.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
导致北京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发展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C.降水减少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7.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径流量变化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B.温度升高C.地下水埋深增加D.植被增加,涵养水源8.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
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A.跨流域调水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增加D.上游修建水库【答案】6.A 7.C 8.A台田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一种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耕作方式。
专题过关检测(六)水循环一、选择题(2019·临沂质检)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
该区域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 mm。
下图示意扎龙湿地水循环。
据此完成1~2题。
1.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2.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湿地生态用水B.调蓄湖泊水库水量C.治理土地的盐碱化D.满足农业灌溉需水解析:1.A 2.A 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下渗,④是地下径流。
在水循环中,下渗、蒸发和径流是水量的支出环节。
扎龙湿地是闭流洼地,无径流向外支出水量;所在纬度高,有季节性冻土阻挡下渗;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所以蒸发强烈,因此蒸发是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第2题,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截取湿地来水)影响,湿地蓄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中部引嫩(江)干渠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用水。
基流是地下水补给进入河水中的部分,其径流量较为稳定,为河川的基本流量;它在维持河道生态、提供枯水季节供水中作用显著。
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
下表为40年间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相关数据。
据表信息完成3~4题。
3.根据表中数据的相关性判断,黄河源区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A.气温变化B.降水量变化C.基流指数变化D.植被变化4.40年间,气温升高对黄河源区基流和基流指数的影响明显,因气温升高( ) A.蒸发量增大,地下水补给增大,基流减小B.冻土融化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基流减小C.冻土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D.冰川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解析:3.B 4.C 第3题,从表中可看出,平均气温一直在升高,但基流没有一直增多,A项错误;当降水量多时,基流相对增多,降水量减少,基流也减少,所以黄河的径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B项正确;基流指数变化与基流变化不一致,C项错误;表格中没有给出植被的变化,无法判断与基流的关系,D项错误。
2020高考地理复习检测:水的运动一、选择题(2020·东北三省三校联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解析: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是水汽输送环节,我国的夏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
答案:C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 ① B.④ C.⑤ D.⑥解析:南水北调是改变地表水空间分布的工程措施。
答案:C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 ①②B. ③④C. ②④ D.①④解析: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交换过程。
答案:A(2020·湖南十二校联考)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20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下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分析完成4~6题。
4.关于图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B.④为蒸发,⑤为降雪C.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D.图中水循环为逆时针方向解析:①为大气输送,②为降雨,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
图中的水循环为顺时针方向。
答案:C5.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
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解析:南极洲为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经济、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风能。
答案:B6.下列关于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B.冰的反射率强C.高原大陆且地势高D.受西风漂流影响,与外海区热量交换弱解析: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均是纬度高,太阳高度小,所以A项不正确。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提升精练: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20·全国高考)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A2.D【解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
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
故选D。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降雨强度为40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量少B.下渗率大C.地面崎岖D.降雨历时短2.降雨强度为140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变大B.流速变快C.土质变松D.土层变薄【答案】1.B2.D【解析】1.图示为喀斯特地区,降雨强度为40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下渗率大,转化为地下径流,B对。
专题过关检测(六)水循环一、选择题(2019·临沂质检)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
该区域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 mm。
下图示意扎龙湿地水循环。
据此完成1~2题。
1.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湿地生态用水B.调蓄湖泊水库水量C.治理土地的盐碱化D.满足农业灌溉需水解析:1.A 2.A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下渗,④是地下径流。
在水循环中,下渗、蒸发和径流是水量的支出环节。
扎龙湿地是闭流洼地,无径流向外支出水量;所在纬度高,有季节性冻土阻挡下渗;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所以蒸发强烈,因此蒸发是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第2题,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截取湿地来水)影响,湿地蓄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中部引嫩(江)干渠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用水。
基流是地下水补给进入河水中的部分,其径流量较为稳定,为河川的基本流量;它在维持河道生态、提供枯水季节供水中作用显著。
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
下表为40年间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相关数据。
据表信息完成3~4题。
时间降水量/mm 平均气温/℃基流/108m3基流指数1961~1970年638 -0.98 136 0.641971~1980年649 -0.61 138 0.661981~1990年681 -0.40 150 0.631991~2000年642 0.11 116 0.673.根据表中数据的相关性判断,黄河源区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A.气温变化B.降水量变化C.基流指数变化D.植被变化4.40年间,气温升高对黄河源区基流和基流指数的影响明显,因气温升高()A.蒸发量增大,地下水补给增大,基流减小B.冻土融化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基流减小C.冻土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D.冰川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解析:3.B 4.C第3题,从表中可看出,平均气温一直在升高,但基流没有一直增多,A项错误;当降水量多时,基流相对增多,降水量减少,基流也减少,所以黄河的径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B项正确;基流指数变化与基流变化不一致,C项错误;表格中没有给出植被的变化,无法判断与基流的关系,D项错误。
第4题,地下水补给量与地下水位有关,受气温影响小,A项错误;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多,冻土融化的部分即为地下水(并非地表水),B项错误;地下水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C项正确;冰川融化形成的是地表水,D项错误。
(2019·河南郑州一模)图甲为祁连山地区水循环示意图,I为境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本地蒸发量,O为输出水汽总量,R为径流量。
图乙为该地区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与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地区()A.I一定增加B.P一定增加C.O一定减小D.R一定减小6.与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输入水汽增多B.输入水汽减少C.蒸发水汽增多D.蒸发水汽减少解析:5.B 6.C第5题,由图乙可知,2009年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总降水量大于2002年,则P一定增加。
材料信息不能确定其他要素的变化。
第6题,由图示可知,2002年和2009年由水汽输送引起的降水几乎没有差别,但因蒸发引起的降水2009年大于2002年,则可能是蒸发水汽多而降水多。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终消失于内蒙古沙漠地区。
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地转化。
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黑河流域水循环(多年平均)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B.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C.径流量小于实际蒸发量D.径流量大于实际蒸发量8.每年3~5月黑河下游流量小,主要原因可能是()A.中游盆地进行春灌B.下游盆地降水量小C.下游盆地进行春灌D.下游盆区蒸发量大9.据图比较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正确的是()A.中游流量小于下游B.中游流速小于下游C.中游结冰期长于下游D.中游汛期早于下游解析:7.B8.A9.D第7题,黑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年蒸发量大。
第8题,每年3~5月,当地气温回升,农作物开始生长,中游农业区进行春灌,导致黑河下游流量小。
第9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黑河为内流河,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中游落差大,流速大于下游;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河下游纬度高,结冰期长;由于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上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
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A.物质迁移功能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11.“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A.降水环节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D.下渗环节解析:10.A11.C第10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体现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
第11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没有改变降水环节、蒸发环节、下渗环节。
二、非选择题12.(2019·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 900 m)而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35 m)。
而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带来,海拔高的地区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时间较晚。
第(2)题,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考虑。
第(3)题,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河流带来大量盐分,盐分长期积累,使得该湖成为咸水湖。
答案:(1)差异: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原因: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
(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2)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13.(2019·全国百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说明图中M海域渔场的成因。
(2)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4)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海域位于非洲西南部地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将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有利于渔场形成。
第(2)题,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
沿海主要受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故气温较低;而内陆地区为南非高原,海拔高,故气温低。
第(3)题,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而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所以影响航行速度,同时,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能见度低,影响航行安全。
第(4)题,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洋流等角度分析。
答案:(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底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利于渔场形成。
(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3)受(本格拉)寒流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减慢,能耗增加;受(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等。
(4)沿海地区地处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地表干旱严重;受来自大陆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空气干燥,水汽较少;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干旱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沙漠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