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2016语文一年级下册新课标20咕咚
- 格式:pptx
- 大小:13.41 MB
- 文档页数:38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20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20 咕咚》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涵盖了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 - 理解《20 咕咚》的故事情节; - 认识一些新的词汇; -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 引导学生表达对于故事内容的感受与理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学生认读生词,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独立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二、板书设计板书内容 - 主题:《20 咕咚》 - 关键词:故事情节、生词学习、朗读训练 - 插图:根据故事情节设计相关图案板书布置 - 板书位于教室前方,与学生视线平行。
- 字迹清晰、字体规范,以便学生容易识别。
- 使用生动的颜色和图案搭配,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教学反思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唱歌等热身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先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练习朗读,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规范。
3.巩固–情景复述或角色扮演,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拓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5.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念。
教学心得•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部分学生生词掌握不牢固,需加强词汇基础训练。
•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元素可以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20 咕咚》一课的精心设计与教学实施,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培养起语文素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形成全面的语文基础。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熟悉“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情形,要动脑想一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二、能力目标①培育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③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诵课文,慢慢达到情感朗诵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情形,要动脑想一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情形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露课题.一、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二、(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路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一、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能够多读几遍。
二、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一、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二、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熟悉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彼此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别离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式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一、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二、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彼此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诵檑台赛4、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一、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20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特点《20 咕咚》是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感和阅读兴趣。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背后的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课文标题:《20 咕咚》•重点词语:乌鸦、树枝、咕咚等•课文要点概括:小乌鸦飞到了树枝上,发出“咕咚”声。
板书布置:板书内容要简洁清晰,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观看。
使用醒目的颜色和清晰的字体书写,可以增加学生对板书内容的注意。
三、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在教学《20 咕咚》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我还设计了互动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习兴趣。
2.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对《20 咕咚》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部分生字词,提高了阅读能力。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3.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同时,我还会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源泉。
以上是本节课《20 咕咚》的优质课教学设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希望能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