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届高考政治备考 供给侧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1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一、【背景材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
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
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家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
深化价格改革,加强价格监管。
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二、【考点链接】1、经济生活(1)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简政放权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2)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3)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4)能够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政治生活(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简政放权必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2)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福于民。
(一)十八届五中全会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1)通过会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立奋斗目标。
(2)指导思想、制定科学的发展理念,作出全面安排。
(3)把握规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领导十三五规划的本领。
(4)顺应人民愿望,坚持执政为民,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2、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编制纲要,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结合材料,运用党和人大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10分) 参考答案:①由中共中央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分)②中共中央在通过“十三五”规划前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表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是我国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4分)③“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或者做出决定,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变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3分)④国务院将《建议》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中期评估基础上形成基本思路。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起草‚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意见稿,征求各方面意见,初步形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提交党中央和国务院。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与《经济生活》一、【背景材料】2016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的2015年的工作,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确定了2016年的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三)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五)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考点链接】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
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3.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
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要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
2016年高考政治必考热点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概念提出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2.改革背景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
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3.存在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4.改革实质4.1供给方式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说到底,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
离开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谈供给侧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4.2供给结构从中国中央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等明确表示看,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
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
2016高考: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确立供给优先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以投资拉动为基础、创新驱动为主导、经济效益为归宿的增长方式;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是用内需导向型经济代替出口导向型经济,用知识密集型经济代替劳动密集型经济,用幸福经济代替GDP经济。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28.(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
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
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6年高考时事政治备考十八届五中全会一、“五大发展理念”对“发展观”进行了新的阐释。
二、进一步完善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的总思路和总布局三、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四、社会公平成为“十三五”期间关键目标。
“创新发展”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2、发展新空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开放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3、发展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5、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6、构建发展新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
“协调发展”1、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2016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一、命题趋势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近期中国经济领域最热门的词汇。
自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的9天中,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
何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
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时政材料:“一带一路”战略材料1:2015年11月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顺利闭幕。
主席在会上代表中国正式接棒主办2016年的G20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明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
中国作为主席国,将主导G20这个世界经济巨轮同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一起起航,为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包含60多个沿线国家,覆盖人口44亿,占全球人口的63%;经济规模达2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3。
而G20拥有全球2/3的人口,其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90%。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G20集团成员国既有重复也有区别。
二者体量巨大,对世界经济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G20遇上“一带一路”就像风筝遇上风2014年,国家主席在G20布里斯班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言时指出,面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G20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
热点专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概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
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今年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政策支柱为依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热点提要】1、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要做到“十个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李克强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后来又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产能过剩与结构调整2016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从经济生活热点而言,可能要从以往重点关注“需求”转向“供给”,尤其是“供给侧改革”,而其中之一就是“结构调整”。
以下是新华网记者的一篇文章,本人进行了摘选,供同行参考。
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
面向“十三五”,克难前行,完成“惊险一跃”,方能顺利地迈向复兴的彼岸。
穿越经济发展“三峡”,创造新的发展奇迹,必须打开一扇门。
这扇门就是结构。
这是攸关民族复兴、百年梦想的抉择,是一场必须完成的自我革命。
大视野下再认识:结构调整是发展之要6.9%——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在换挡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如何看待这一数字背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
权威人士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难以消减,有世界经济乱云飞渡的波及,有中国自身体量庞大的新特点,但根子是结构性问题,看似需求放缓,实则有效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从国际上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看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体量在增大,世界经济却在放缓,带动力明显减弱;观贸易,发达国家纷纷去债务化,加之保护主义抬头,市场逐步萎缩,我国出口增长不可避免遇阻;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减弱。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正使国民经济经受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不但拖累经济发展,还将制约持续发展后劲;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衡量经济发展有两把标尺,一把是总量,一把是结构。
前者代表的是速度和规模,后者反映的是质量和效率。
从历史视角观察,外延式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正是廉价要素大规模投入和潜在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强大动力,支撑起令世界惊叹的快速增长。
16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I卷文综政治题12.2016年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处理好新动能和旧动能‘双引擎’的关系,供给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国有企业在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发挥重要作用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并保持国有资本的支配地位③推动专业化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等④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①④13.2016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沿着“减收”和“增支”两条主线:进行阶段性提高赤字率,合理确定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对此政策理解正确的是:①加大了短期资本流动压力,导致股市波动频繁②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稳增长、保民生③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④实施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度平稳的金融环境A.①③B.①② C.②④ D.②③14.“中国制造2025”加速了产业升级和机械自动化,产业升级会带来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而且这也可能会使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不升反降。
这说明了:①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②劳动者要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素质③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调整企业经营战略④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有利于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降低商品价格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某企业生产产品价格用美元表示为10美元,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6元。
今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高于6.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单个产品价格用美元表示:A.最多提高约5美元 B.最少降低约5美元C.最少提高约5美元 D.最多降低约5美元16.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
2016年高考政治大题狂做专题031.2016年,中国将发力供给侧改革。
材料一:关于供给侧,有专家认为: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尽管供给侧改革很重要,但也不可能替代“三驾马车”的作用,未来需要在需求和供给两侧一起做“文章”。
(1)说明“未来需要在需求和供给两侧一起做文章”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与注重通过刺激需求侧“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不同,供给侧改革强调从供给侧发力,主张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方式,促进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2)从下列要素和措施中,挑选出属于供给侧改革的5个词语续填到下面的表格内。
投资、消费、出口、劳动力、资本、资源、结构变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家电下乡”、企业研发新产品、“以旧换新”、节能补贴、创新销售模式……材料三:90后女生小郑要买一个冰箱,她觉得跑到商场货比三家是一件挺“out”的事。
她的方法是直接到网络商城去定制一款属于自己的冰箱,对颜色、款式、性能、结构等特征做了全方位的选择,然后下了订单。
之后小郑可以在网上随时查看自己定制的冰箱到了哪一个工位、哪一个工序、有没有出厂、有没有开始送装。
为满足小郑这类的用户需求,某冰箱企业将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进行了改革,具体流程如下图材料四:该冰箱企业负责人说: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时代,颠覆了顾客的概念,顾客不是顾客,是用户。
注:《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3)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四说明顾客和用户有什么不同?这对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有什么启示?(4)完成下表材料五:对于材料三中的生产、销售方式改革,该企业负责人这样说:我们企业的目标是从自产自销到产销合一,产销合一是一个方向,用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一、【热点背景】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
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
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高考政治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作为今年高考中的重点热点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应该从多个角度对供给侧改革加以分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政治供给侧改革,仅供大家参考!高考政治供给侧改革知识点1、从价值规律的角度,供给侧改革就是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实现“商品——货币”成功飞跃,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供需实现统一。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需要准确预测市场,更需要不断创新。
2、实现有效供给,需要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需要降低成本,生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商品,寻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这个结合点需要企业努力降低成本,也需要社会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如降低资金成本(完善金融市场),降低税率(国外奢侈品比国内市场价格低至50%重要原因)3、生产决定消费是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供需错配,错在供,即生产。
居民跑的国外抢购,说明国内生产没有提供合适的消费对象,没有创造消费动力。
因此,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力),需要改革(供给侧改革),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生产的改革,实现有效供给。
4、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主体,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承担者。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需要正确的战略决策(对市场准确预测),需要创新、技术进步、科学管理。
生产性价比高的商品,也需要创新、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来降低成本。
5、劳动力是供给侧改革的四大要素之一。
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是实现有效供给的必要条件。
通过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企业人才管理,劳动者自身努力,解决劳动力质的问题。
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建立全社会的保障体系,解决劳动力量的供给。
6、银行与证券市场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企业融资创造更便捷的渠道,更低成本的资本。
银行要发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作用。
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借助直接融资,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
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一、【热点背景】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
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
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
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
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
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
这表明: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体现了: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
这是因为: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6.产业政策要准。
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
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
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8. 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9.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③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④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
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
这说明: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
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4.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
这表明: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5.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体现了: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
这是因为: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17.产业政策要准。
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
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最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旨在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回答18~19题。
18.现阶段,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①扩大内需的政策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②消费者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实惠和便利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④化解过剩产能成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19.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①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②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④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20.(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