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4章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9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公共经济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每一个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人士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构建其它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被一些人称之为真正的政治+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现代公共经济学在传统的主要分析政府的公共收支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政府寻租,政府采购等内容,使公共经济学分析研究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充实了公共经济学的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员是公共部门的直接参与者,应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本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些最为流行与先进的经济学原理、理论范畴。
认识和掌握市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
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又能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作出贡献。
本课程要求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弄清有关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与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中应把课程内容同我国现实公共经济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地领会理论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将讲述:公共经济学的目标与范围、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支出政策、公共税收理论、公共税收制度、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调节、赤字经济与公债及中国的财政制度及其改革;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加以综合,研究那些并非纯属市场、住户或厂商之间的经济问题,以求全面而又准确地理解政府行为。
教学重点是公共产品理论(含地方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税收理论和中国的财政制度及其改革;对于公共支出政策、现代税收制度、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调节和赤字经济理论将做一般讲授,学生可以自习为主。
1)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
结果: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4、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s)指政府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耗费的资金总和及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过程。
公共支出数额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反映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5、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因这样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效益损失。
预算决策的效率评估就是要以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评价公共预算决策效率的依据,即评估和比较同样一笔资金由公共部门和由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
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这笔资金的预算决策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效率的。
6、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公共收入又称财政收入、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
《公共部门经济学》复习题一.关于课本习题市场与政府何谓市场失灵?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哪些?答:市场失灵为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
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1,提供公共物品;2,矫正外部效应;3,维持有效竞争;4,调节收入分配;5,稳定经济外部效应理论举例说明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分别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什么影响?答: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
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例如,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就是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疫苗接种不仅会使被接种者本人降低感染病菌的可能,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也可以因此减少接触感染病菌者的机会。
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
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生产和销售将会出现过多状态。
例如,由于污染环境,纸张的生产会给除纸张买卖双方之外的其他人或厂商造成损害,而无论买者或卖者都未核算其给第三者带来的这一成本。
公共物品理论1.什么是混合物品?什么是拥挤性的公共物品?什么是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是通过什么途径、怎样供给的?答:现实生活中,许多物品居于纯粹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它们兼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某些特性,被称作混合物品。
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
例如,不收费的公路,当行驶的车辆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追加的车辆便会阻碍交通,甚至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
例如,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兴建的收费的公园以及其他收费的娱乐设施就是这样,名义上整个社会的成员都可以到公园游览,享受公园提供的效益,而实际上由于公园收费,只有为此花钱的人才可以进入公园,而不为此付款的人是被排除在公园的受益范围之外的。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 . 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 . ) 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 . )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 . ) 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 . 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
一般为:1 . )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 . ) 调节收入分配。
3 . )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 . 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 )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 ) 外部效应的存在3. )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 )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 )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1) 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 有时互有冲突.4. )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1) 征税( 2) 转移性支出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 )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3.难点:无作业题: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作业题: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第三章外部效应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公共经济学填空题填空题:(1)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称作这种物品的_____。
(2)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作这种物品的____。
(3)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配置在每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____等于____。
(4)公共财政需要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5)公共物品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
(6)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____或____。
(7)外部效应按照结果来分类可分为____和____。
(8)负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____。
(9)政府用于矫正外部效应的财政措施有_____和____。
(10)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税额同____相等。
(11)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这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之一—_____。
(12)把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____可以得到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
(13)把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____可以得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
(14)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在公共经济学中,这被称作____。
(15)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____。
(16)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这种偏好结构称作____。
(17)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题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标时,____交易就会发生。
(18)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投票者是否参加投票,主要取决于一是____;二是投票对____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公债经济学归纳整理第一章公债的概念1、公债(名词解释):广义的公债,指以公与私为分界线,把公共部门作为一个整体与私人部门发生的债务和债权关系,着重于社会产品在国有与非国有之间的借贷。
狭义的公债,是以政府和非政府作为分界线,把政府部门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经济部门发生债务和债券关系,即把政府等同于公共部门,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公债的特征:安全性、流动性、有偿性3、公债的特殊性:1、安全性最高;2、灵活性最好,变现能力强;3、收益性有保证;4、税收上享有优惠政策4、公债的功能和作用:(1)弥补财政赤字。
首要因素(2)筹集建设资金。
主要目的(3)公债的金融功能——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公债市场是一个基准性市场;——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公债是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操作对象,公债市场是贯彻货币政策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对于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发达的公债市场是实施流动性管理的基础;——对于居民来说,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公债市场,是他们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进行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降低政府的筹资成本;(4)公债的宏观调控功能——集中社会闲暇资金,通过公共支出的方式投资到公共工程建设中去,推动相关行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调节货币供给和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集中社会闲暇资金,集中投入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速资本周转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举借的公债再使用出去,促进投资和消费的相互转化——公债是链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第三章公债的规模1、分为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2、宏观指标:用来衡量政府债务和国民经济增长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微观指标:通过政府债务和政府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来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体系。
3、微观指标:——公债依存度: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国际20%,中央30%)国家财政公债依存度=当年的公债收入额/当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额*100%中央财政公债依存度=当年的公债收入额/当年的中央财政支出额*100%——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10%)国家财政公债偿债率=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国家财政收入额*100%中央财政公债偿债率=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100%4、宏观指标:——公债负担率:指一定时期公债余额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债宏观调控效应分析公债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文章对中国公债与消费需求、中国公债与投资和进出口需求的数量关系进行论证,分析公债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公债与储蓄率和资本形成、中国公债与资本配置状态的阐述,指出公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标签:公债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一、公债与中国经济周期1.中国公债与消费需求在中国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实践中,消费需求越来越成为影响总体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愈来愈成为决定宏观调控政策操作方向的重要指标。
图1 1991年~2007年中国公债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CPI的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從1990年代以来公债对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来看,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公债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主要通过财政公债融资扭转衰退势头进而改善消费预期来实现;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公债对消费需求的平抑作用主要通过提升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进而紧缩经济中的流动性来实现。
2.中国公债与投资和进出口需求固定资产投资的起落诱发经济周期性扩张与收缩,这一点在我国转型经济中表现尤为突出。
由于公债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控制公债投资规模对于稳定固定资产投资进而熨平经济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以来公债在对投资需求方面的宏观调控来看,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公债对投资需求的刺激作用主要通过财政公债融资扩大投资支出直接拉动总投资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公债对投资需求的平抑作用主要通过削减公债融资的投资支出,同时与货币政策配合多渠道紧缩投资规模。
但是这一阶段总需求的调整并未形成合理的消费-投资结构,从而制约了公债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现。
二、公债与中国经济增长1.中国公债与储蓄率和资本形成1980年代以来,随着公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非政府储蓄率趋于上升,政府储蓄率趋于下降,在二者此消彼长的交错变化过程中,国民总储蓄率总体呈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