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专题——最值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50.50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含强化训练)在中学数学题中,最值题是常见题型,围绕最大(小)值所出的数学题是各种各样,就其解法,主要分为几何最值和代数最值两大部分。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要领(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二、解决代数最值问题的方法要领1.二次函数的最值公式二次函数y ax bx c =++2(a 、b 、c 为常数且a ≠0)其性质中有 ①若a >0当x b a=-2时,y 有最小值。
y ac b a min =-442; ②若a <0当x b a=-2时,y 有最大值。
y ac b a max =-442。
2.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因而没有最大(小)值;但当m x n ≤≤时,则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线段,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就有最大(小)值。
3. 判别式法.根据题意构造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x 是实数,推得∆≥0,进而求出y 的取值范围,并由此得出y 的最值。
4.构造函数法.“最值”问题中一般都存在某些变量变化的过程,因此它们的解往往离不开函数。
5. 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在实数范围内,显然有a b k k 22++≥,当且仅当a b ==0时,等号成立,即a b k 22++的最小值为k 。
6. 零点区间讨论法.用“零点区间讨论法”消去函数y 中绝对值符号,然后求出y 在各个区间上的最大值,再加以比较,从中确定出整个定义域上的最大值。
7. 利用不等式与判别式求解.在不等式x a ≤中,x a =是最大值,在不等式x b ≥中,x b =是最小值。
8. “夹逼法”求最值.在解某些数学问题时,通过转化、变形和估计,将有关的量限制在某一数值范围内,再通过解不等式获取问题的答案,这一方法称为“夹逼法”。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
在中考数学中,最值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难点,通常涉及到几何、代数等多个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
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考虑特殊位置或极端位置,确定相应
位置时的数值,再进行一般情形下的推证。
2.几何定理法:应用几何中的不等量性质、定理,比如“三边关
系”或“将军饮马”问题。
3.数形结合法:揭示问题中变动元素的代数关系,建立方程或函
数来进行处理。
4.轨迹法:探寻动点轨迹而求最值,往往又会涉及到几何定理法
和数形结合法的运用。
5.找临界的特殊情况: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
6.利用轴对称转化为两点之间的直线段。
7.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8.利用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将点到直线的折线段
转化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
9.利用特殊角度(30°,45°,60°)将成倍数的线段转化为首
尾相连的折线段,在转化为两点之间的直线段最短。
初三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及模型一、引言初三数学中最值问题一直是学生们头疼的难题。
最值问题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初三数学中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及模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难点。
二、常用解法1. 图形法最值问题常常可以通过图形法来解决。
给定一个函数y = f(x),可以通过画出其图像,然后找出函数的极值点来求解最值问题。
通过观察图像的特点,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最值点在何处,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解。
2. 性质法有些最值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
关于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顶点位置等来推导出最值点的位置,从而得到解的方法。
3. 等式法有些最值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来解决。
通过建立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或者不等式,我们可以将最值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的问题,从而得到最值点的位置。
三、常用模型1. 长方形面积最大问题给定一段定长的绳子,用这段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一个最值问题。
通过建立关于长方形面积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的性质找出函数的最值点,从而求解长方形面积最大问题。
2. 等边三角形周长最小问题给定一个定长的线段,求能够围成等边三角形的线段最小是一个常见的最值问题。
通过建立关于等边三角形周长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的性质找出函数的最值点,从而求解等边三角形周长最小问题。
3. 盒子体积最大问题给定一定面积的纸张,通过剪切和折叠,能够制成一个盒子,求使得盒子体积最大的折法是一个典型的最值问题。
通过建立关于盒子体积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的性质找出函数的最值点,从而求解盒子体积最大问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最值问题在初三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难点,但也是一个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的好机会。
通过多维度的解法和模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最值问题的解法,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出更强的数学建模能力。
初中中考数学最值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代数最值问题和几何最值问题。
1.代数最值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以应用题形式出现,常见的题型有
求一个花费最低、消耗最少、产值最高、获利最大的方案等。
这类问题的难点在于需要结合实际应用,理解并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
2.几何最值问题:主要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
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类问题的难点在于需要考虑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进行求解。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找到影响目标量的因素,利用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等知识进行求解。
对于中考数学最值问题,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灵活的解题能力,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各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掌握各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牛吃草最值问题:1.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8,点M 在⊙O 上,∠MAB=20°,N 是弧MB 的中点,P 是直径AB 上的一动点.若MN=1,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2.如图,点P 是∠AOB 内一定点,点M 、N 分别在边OA 、OB 上运动,若∠AOB =45°,OP =32,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3.如图,∠AOB 的边OB 与x 轴正半轴重合,点P 是OA 上一动点,点N(6,0)是OB 上的一定点,点M 是ON 中点,∠AOB=30∘,要使PM+PN 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4.如图,Rt △ABC 中,∠ACB=90º,∠CAB=30º, BC=1,将△ABC 绕点B 顺时针转动, 并把各边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得到△DBE ,点A ,B ,E 在一直线上.P 为边DB 上的动点,则AP+CP 的最小值为 .5.点A 、B 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 是x 轴上使得PA PB -的值最大的点,Q 是y 轴上使得QA+QB 的值最小的点,则OP OQ ⋅= .N M O P B A Ay6.如图,当四边形PABN 的周长最小时,a =.7.矩形OACB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OA=3,OB =4,D 为边OB 的中点. 若E 、F 为边OA 上的两个动点,且EF =2,当四边形CDEF 的周长最小时,则点F 的坐标为8.如图,在Rt △ABO 中,∠OBA =90°,A (4,4),点C 在边AB 上,且=,点D 为OB 的中点,点P 为边OA 上的动点,当点P 在OA 上移动时,使四边形PDBC 周长最小的点P 的坐标为三角形条件及隐圆最值问题1.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 ,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是.N (a +2,0)P (a ,0)B (4,-1)A (1,-3)O y x F D C B A x y O E F D C B A x y O E2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把矩形ABCD沿过点A的直线AE折叠点D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点D处,则CD′的最小值是3.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D重合),连结AP,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H,连结D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4.如图,AB为直径,C为⊙O上一点,其中AB=4,∠AOC=120°,P为⊙O上的动点,取AP中点Q,连CQ,则线段CQ的最大值为5.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E,AD:AB=:1,将△ABD沿BD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F,连接AF交BC于点G,且BG=2,在AD边上有一点H,使得BH+EH的值最小,此时BH:CF=6.如图,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AB=∠PBC,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_____.7.如图,A(1,0)、B(3,0),以AB为直径作⊙M,射线OF交⊙M于E、F两点,C为弧AB的中点,D为EF的中点.当射线OF 绕O点旋转时,CD的最小值为________8.如图,点A(1,0),B(1﹣a,0),C(1+a,0)(a>0),点P在以D(4,4)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且始终满足∠BPC=90°,则a的最大值是______9.AB是半圆O的直径,AB=10,弦AC长为8,点D是弧BC上一个动点,连接AD,作CP⊥AD,垂足为P,连接BP,则BP的最小值是_____10.直线y=x+4 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与点M、N,边长为2 的正方形OABC 一个顶点O 在坐标系的原点,直线AN 与MC 相交与点P,若正方形绕着点O 旋转一周,则点P 到点(0,2)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1.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以C(0,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A、12.如图,已知直线y=34PB.则△PAB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13.如图,C、D是以AB为直径的圆O上的两个动点(点C、D不与A、B重合),在运动过程中弦CD始终保持不变,M是弦CD 的中点,过点C作CP⊥AB于点P.若CD=3,AB=5,PM=x,则x的最大值是14.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点C、F分别是直线x=﹣5和x轴上的动点,CF=10,点D是线段CF的中点,连接AD交y轴于点E,当△ABE面积取得最小值时,tan∠BAD的值是15.如图,抛物线y=x2﹣4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以点C(0,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Q是线段P A的中点,连结OQ.则线段OQ的最大值是16.如图,正方形ABCD和Rt△AEF,AB=5,AE=AF=4,连接BF,DE.若△AEF绕着点A旋转,当∠ABF最大时,S△ADE =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C(3,4),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y轴相切.点A、B在x轴上,且OA=OB.点P为⊙C上的动点,∠APB=90°,则AB长度的最大值为18.在△ABC中,AB=4,∠C=60°,∠A>∠B,则BC的长的取值范围是19.如图,直线y=x+1与抛物线y=x2﹣4x+5交于A,B两点,点P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 AB的周长最小时,S△P AB=20..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且AB是⊙O的直径,点P为⊙O上的动点,且∠BPC=60°,⊙O的半径为6,则点P到AC距离的最大值是路径问题:1.如图,AB是⊙O的直径,M、N是(异于A、B)上两点,C是上一动点,∠ACB的角平分线交⊙O于点D,∠BAC 的平分线交CD于点E.当点C从点M运动到点N时,则C、E两点的运动路径长的比是2.如图,在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中,OB=2,P为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PE⊥OB于点E,设M为△OPE的内心,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则内心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DCA=30°,点F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F,以DF为斜边作∠DFE=30°的直角三角形DEF,使点E和点A位于DF两侧,点F从点A到点C的运动过程中,点E的运动路径长是4.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在AC,BC边上各取一点E,F,连接AF,BE相交于点P.若AF=BE,当点E从点A运动到点C时,则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5.如图,边长为2 的正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把BA 与CD 分别绕点B 和点C 逆时针旋转相同的角度,此时正方形ABCD 随之变成四边形A′BCD′.设A′C,BD′交于点O′,若旋转了60°,则点O 运动到点O′所经过的路径长为6.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在线段BA 上由点B 向点A 运动,连接DE,以DE 为边在DE 右侧作等边三角形DEF.设△DEF 的中心为O,则点 E 由点 B 向点 A 运动的过程中,点O 运动的路径长为胡不归型问题:当 k≠1 且 k 为正数时,若点 P 在某条直线上运动时,此时所求的最短路径问题称之为“胡不归”问题.那么对于当“PA + k·PB”的值最小时,点 P 的位置如何确定呢?过点 P 作 PQ⊥BN,垂足为 Q,如图3则 k·PB = PB·sin∠MBN = PQ.因此,本题求“PA + 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 +PQ”的最小值,即 A,P,Q 三点共线时最小.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且∠ABC=60°,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则AM+1BM的最小值为.22.在△ABC中,AB=AC=10,tan A=2,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则CD+BD的最小值是阿氏圆模型问题:已知平面上两点 A,B,则所有满足 PA + k·PB(k≠1,且 k 为正数),若点 P 的轨迹是一个圆,当点 P 在圆周上运动的类型称之为“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如图所示,⊙O 的半径为 r,点 A,B 都在圆外,P 为⊙O 上的动点,已知 r = k·OB,连接 PA,PB,则当“PA + k·PB”的值最小时,P 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在线段 OB 上截取 OC 使 OC = k·r,则可说明△BPO∽△PCO,即 k·PB = PC.因此,求“PA + 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 + PC”的最小值,即 A,P,C 三点共线时最小1.已知A(-4,-4)、B(0, 4)、C(0, -6)、 D(0, -1),AB与x轴交于点E,以点E为圆心,ED长为半径作圆,点M为⊙E上AM的最小值.一动点,求CM+122.如图,在Rt△ABC中,∠ACB=90°,CB=4,CA=6,⊙C半径为2,P为圆上一动点,连接AP,BP,则AP+1BP的最小值为.2旋转最值及路径问题:1.如图,点O在线段AB上,OA=1,OB=3,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点M在⊙O上运动,连接MB,以MB为腰作等腰Rt△MBC,使∠MBC=90°,M,B,C三点为逆时针顺序,连接AC,则AC长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2.如图,线段AB为⊙O的直径,AB=4,点C为OB的中点,点P在⊙O上运动,连接CP,以CP为一边向上作等边△CPD,连接OD,则OD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点B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接AB,以AB为一边向下做等边△ABC,连接OC,则O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4.如图,在Rt△ABC中,AB=BC=2,点P为AB边上一动点,连接CP,以CP为边向下作等腰RT△CPD,连接BD,则B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点B为直线y=2上一动点,连接AB,以AB为底边向下做等腰Rt△ABC,∠ACB=90°,连接OC,则O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6.如图,已知点A(3,0),C(0,-4),⊙C的半径为√5,点P为⊙C上一动点,连接AP,若M为AP的中点,连接OM,则OM的最大值为.7.如图,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C=2,以点C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点P为⊙C上一动点,连结AP,并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P′,连结CP′,则CP′的取值范围是.8.如图,Rt△ABC中,AC=6,BC=8,∠C=90°.点P是AB边上一动点,D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AC=CD,连接PD,过点D作.则当点P从点A运动到B点时,点E运动的路径长为DE⊥PD,连接PE,且tan∠DPE=252的一个定点,AC⊥x 轴于点M,交直线y=-x 于点N.若点P 是线段ON 上9.如图,点A 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3的一个动点,∠APB=30°,BA⊥PA,则点P 在线段ON 上运动时,A 点不变,B 点随之运动.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N 时,点B 运动的路径长是旋转构图法(补形)问题:常见旋转模型:1.如图,在△ABC 中,AB=AC=32,∠BAC=120°,点D ,E 都在BC 上,∠DAE=60°,若BD=2CE ,则DE 的长为_____.2.在四边形ABCD 中,AD=4,CD =3,∠ABC=∠ACB =∠ADC=45°,则BD 的长为;3.如图,在△ABC 中,∠ABC=90°,将AB 边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 ,将AC 边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 ,AE 与BD 交于点F .若DF=2,EF=22,则BC 边的长为____________.A D CB E FDE CB A4.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BC=6,∠ABC=150°,则线段AP+BP+PD的最小值为5.如图,在△ABC中,∠ABC=30°,AB=4 ,BC=5 , P是△ABC内部的任意一点,连接PA , PB , PC,则PA + PB + PC 的最小值为.。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
中考数学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求某个函数或一组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以下是一些解决中考数学最值问题的常见方法:
1. 建立函数: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涉及的数学模型或函数关系。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将要求解的问题通过数学函数进行建模,可以是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2. 求导/导数法:如果函数为可导函数,可以通过对函数求导,找到其导数为零的点(极值点)。
然后,根据导数的符号变化确定最值点。
如果没有导数,可以使用手工绘制函数曲线或制作函数表格的方法,来寻找最值点。
3. 求平均值法:当要求的是一组数的最值时,可以通过求这组数的平均值,并将其与其他给定条件进行比较,找到最大或最小值。
4. 极值点法:对于一个函数或一组数的最值问题,可以通过找到函数或数列的极值点来求解最大值或最小值。
极值点是函数或数列中局部最大或最小的点。
5. 比较法:在给定条件下,将题目中的变量与已知的观察值进行比较,找到最大或最小的观察值,从而确定最值。
- 1 -
6. 间隔法:通过将待求解的变量进行适当的分割或分组,进一步缩小求解范围,从而找到最大或最小值。
对于最值问题,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给定的条件,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那么,通过适当的建模和运用上述方法,你就能够在中考数学中解决最值问题了。
- 2 -。
定值与最值问题1、平面几何最值问题:在平面几何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角的度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线段最值问题的解决通常方法:应用几何性质.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两点间线段最短;③连结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④定圆中的所有弦中,直径最长.基本类型有:将军饮马、选址造桥、线段之差的最大值,隐圆最值,瓜豆原理,胡不归最值,阿氏圆等。
2、立体几何最值问题:展开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几何最值问题方法去做!3、代数最值问题:无非就是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或者二次函数的知识去求解!例1.如图,A、B两个机离线l的距离分别是3米,5米,CD=6米,若由l上一点分别向A,B连线,最短为()A.11米B.10米C.9米D.8米1.如图Rt△ABC中,AB=BC=4,D为BC的中点,在AC边上存在一点E,连接ED、EB,则△BDE周长的最小值为()A.2 5 B.2 3 C.25+2 D.23+22.如图,AB是⊙O的直径,AB=8,点M在⊙O上,∠MAB=20°,N是弧MB 的中点,P是直径AB上的一动点.若MN=1,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__ .3.直线l1、l2交于点O,A、B是两直线间的两点,从点A出发,先到l1上一点P,再从点P到l2上一点Q,再回到点B,求作P、Q两点,使四边形APQB周长最小.4.A、B是位于河流两旁的两个村庄,要在这条宽度为d的河上建一条垂直的桥,使得从A村到B村的距离之和最短.试着画出桥应该建在何处?例2.如图,AC⊥BC于C,连接AB,点D是AB上的动点,AC=6,BC=8,AB=10,则点C到点D的最短距离是()A.6 B.8 C.403D.2451.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 )A .(0,0)B .(21-,21-)C .(22,22-)D .(22-,22-)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AB 经过点A (﹣4,0)、B (0,4),⊙O 的半径为1,点P 在直线AB 上,过点P 作⊙O 的一条切线PQ ,Q 为切点,则切线长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例3.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4,∠A =135°,点P 、M 、N 分别为对角线BD 及边BC ,CD 上的动点,则PM +PN 的最小值为__ .1.如图,∠ABC =45°,BC =42,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M 、N 分别是BD 和BC 上的动点(M 与B ,D 两点不重合,N 与B ,C 两点不重合),则CM +MN 的最小值为__ .2.如图,∠AOB =45°,P 是∠AOB 内一定点,PO =10,Q 、R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则△PQR 周长的最小值为__ .例4.如图,两点A 、B 在直线MN 外的同侧,A 到MN 的距离AC =8,B 到MN 的距离BD =5,CD =4,P 在直线MN 上运动,则PB PA -的最大值等于 .1.如图所示,已知11(,)2A y ,2(2,)B y 为反比例函数1y x =图象上的两点,动点(,0)P x 在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A .1(,0)2B .(1,0)C .3(,0)2D .5(,0)22.点A 、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 是x 轴上使得PA PB -的值最大的点,Q 是y 轴上使得QA +QB 的值最小的点,则OP *OQ = .例5.在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 =2.设tan ∠BOC =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如图, △ABC 中,∠ABC =90°,AB =6,BC =8,O 为AC 的中点,过O 作OE ⊥OF ,OE 、OF 分别交射线AB 、BC 于E 、F ,则EF 的最小值为 .2.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3,BC =4,点D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直线AC 、BC 上的动点,∠EDF =90°,则EF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例6.如图,圆柱的轴截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看圆柱的侧面移动到BC 的中点S 的最短距离是( )A .212π+B .2412π+C .214π+D .242π+1.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 和4cm ,高为5cm .若一只蚂蚁从P 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A .13cmB .12cmC .10cmD .8cm2.如图,圆柱底面半径为2cm ,高为9cm π,点A 、B 分别是圆柱两底面圆周上的点,且A 、B 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棉线从A 顺着圆柱侧面绕3圈到B ,求棉线最短为 cm .第1题 第2题例7.求二次三项式2x 2x +3的最小值.1.求代数式﹣2x 2+3x +5的最大值.例9.如果P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任意一点且PE ⊥DB ,PF ⊥CA ,垂足分别为E ,F ,则PE +PF =__ __.1.如图、已知矩形ABCD ,R ,P 户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P 在BC 上从B 向C 移动而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C .线段EF 的长不改变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矩形AOCD 的顶点A 的坐标是(0,4),现有两动点P 、Q ,点P 从点O 出发沿线段OC (不包括端点O ,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C 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不包括端点C ,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D 运动.点P ,Q 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2秒时PQ =52.(1)求点D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连接AQ 并延长交x 轴于点E ,把AE 沿AD 翻折交CD 延长线于点F ,连接EF ,则△A EF 的面积S 是否随t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变化,求出S 的值.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G 是正方形内一点,AD =4,P 是BC 的中点,且BG =BP ,则DG +12GC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提示:考虑用相似转化,系数需要化成相同)。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中考数学中最值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通常涉及到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不等式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最值问题及解决方法:1.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最常见的最值问题之一。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或开口方向来求最值。
如果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那么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当x<0时),在x轴上取得最大值(当x>0时)。
如果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下,那么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当x<0时),在x轴上取得最小值(当x>0时)。
2. 一次函数最值问题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常涉及到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如果一次函数是递增的,那么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最大值是当x取最大值时的函数值,最小值是当x取最小值时的函数值。
如果一次函数是递减的,那么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最大值是当x取最小值时的函数值,最小值是当x取最大值时的函数值。
3. 不等式最值问题不等式的最值问题通常涉及到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取值范围。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不等式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求最值。
如果是不等式左边是一个定值,右边是一个变量的形式,那么当变量取最大或最小值时,不等式取得最值。
如果是不等式两边都是变量,那么需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求解。
4. 代数式的最值问题代数式的最值问题通常涉及到代数式的化简和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将代数式进行化简,然后根据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来确定最值。
如果代数式中包含有二次项,那么可以利用配方法将其化简为顶点式或开口方向式来求解最值。
如果代数式中包含有绝对值,那么需要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再化简求解最值。
解决中考数学最值问题需要掌握各种知识点和方法,包括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不等式、代数式等,同时需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的单调性等问题。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及参考答案一、轴对称求最小值1.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2.四边形ABCD中,∠BAD=122°,∠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当△AMN周长最小时,求∠MAN的度数.3.如图,∠AOB =45°,OC为∠AOB内部一条射线,点D为射线OC上一点,OD=√2,点E、F分别为射线0A、OB上的动点,求△DEF周长的最小值.二、垂线段最短求最值4.如图,矩形ABCD中,AD=3,AB=4,M为线段BD上一动点,MP⊥CD于点P,MQ⊥BC于点Q,求PQ 的最小值.5.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求DF的最小值.6.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C=90°,AC=4,BC=3,P为AB上一动点(不与A、 B重合),作PE ⊥AC于点E,PF⊥BC于点F,连接EF,求EF的最小值.7.如图,在ΔABC中,∠BAC=90,AB=6,BC=10,BD平分∠ABC,若P,Q分别是BD,AB上的动点,求PA+PQ的最小值.8.如图,Rt△ABC中,∠C=90°,以AB为边在AB上方作正方形ABDE,过点D作DF⊥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E,P,N分别为AC,BE上的动点,连接AN, PN,若DF=5,AC=9,求AN+PN的最小值.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9.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过点B的直线l⊥AB,且△ABC与△A´B´C´公关于直线l对称,D为线段BC´上一动点,求AD+CD的最小值是( )10.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AD=4,动点P满足S△PCD=14S长方形ABCD´,求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三、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最值问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坐标分别为A(-1,0)、B(0,2)、 C(4,2)、D(3,0),点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若点A关于BP的对称点为A´,求则A´C的最小值.参考答案1.析:连接BP.因为点B 与点D 关于直线AC 对称,所以PB=PD .所以PD+PE =PB+PE≥BE,所以PD+PE 的最小值即为BE 的长.BE =AB =6,则PD+PE 的值最小为6.2.析:如图,延长AB 到A ´使得BA ´=AB,延长AD 到A ´使得DA"=AD,连接A ´A"与BC 、CD 分别交于点M 、N.∵∠ABC=∠ADC=90° ∴ A 、A ´关于BC 对称,A 、A"关于CD 对称,此时ΔAMN 的周长最小∵BA=BA ´,MB ⊥ AB ∴MA =MA ´同理:NA=NA" ∴∠A ´=∠MAB,∠A"=∠NAD∵∠AMN =∠A ´+∠MAB =2∠A ´,∠ANM =∠A"+∠NAD =2∠A"∴∠AMN +∠ANM = 2(∠A ´+∠A")∵∠BAD=122° ∴ ∠A ´+LA"=180°-∠BAD=58° ∴∠AMN +∠ANM=2x58°=116∴∠MAN =180-116°=64°3.析:作点D 作关于OA 的对称点P,点D 关于OB 的对称点Q,连接PQ,与OA 的交点为点E,与OB 的交点为点F.△DEF 的最小周长为DE +EF +QF =PE+EF+QF =PQ连接OP 、OQ,则OP=0Q=√2 ∵∠POQ =2∠AOB=90°∴ΔO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 =√2OD=2∴ΔDEF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2.4.析:如图,连接CM∵MP ⊥CD 于点P,MQ ⊥BC 于点Q ∴∠CPM =∠CQM=90°∴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AD=3,CD=AB=4,∠BCD=90°∴四边形PCQM 是矩形,PQ =CM∴BD =√32+42=5当CM ⊥BD 时,CM 最小,则PQ 最小,此时,S △BCD =1 2BD ·CM=12BC ·CD ∴PQ 的最小值为125.5.析:取线段AC 的中点G,连接EG∵ΔABC 为等边三角形,AD 为△ABC 的对称轴∴CD=CG=1 2AB=3,∠ACD =60° ∵ ∠ECF =60°∴∠FCD =∠ECG在ΔFCD 和ΔECG 中,FC =EC,∠FCD=∠ECG,DC=GC∴ΔFCD ≌AECG ∴DF =GE当EG ⊥AD 时,EG 最短,即DF 最短∵点G 为AC 的中点,EG=DF=1 2CD=32 6.析: 连接CP.∵∠C=90,AC=3,BC =4 ∴AB =√32+42=5∵PE ⊥AC,PF ⊥BC,∠C=90°∴四边形CFPE 是矩形∴EF =CP由垂线段最短可得CP ⊥AB 时,线段EF 的值最小S △ABC=1 2BC ·AC=12AB ·CP ∴1 2×4×3=12×5·CP ∴CP =2.4 7.如图,作点Q 关于直线BD 的对称点Q ´∵BD 平分∠ABC ∴点Q 在BC 上连接PQ ´,则PA+PQ 的最小值即为PA+PQ ´的最小值∴当A 、P 、Q ´三点共线且AQ ´⊥BC 时,PA+PQ 的值最小过点A 作AM ⊥BC 于点M,则PA+PQ 的最小值即为AM 的长∵AB=6,BC=10 ∴AC ²=10²-6²=64 ∴AC=8∵ S △ABC =1 2AM ·BC=1 2AB ·AC ∴AM=AB·AC BC =48 10=4.88.析:连接AD ,与BE 交于点O∵四边形ABDE 是正方形 ∴BE ⊥AD,OD =OA ,点A 与点D 关于直线BE 对称 求PN + AN 的最小值,只需D ,N ,P 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P ,N 分别是AC 和BE 上的动点,过点D 作DP ⊥AC 于P 交BE 于点 N ,此时PN + AN =PN+ND=PD ,由△ABC ≌ △BDF 可知,BF= AC = 9,BC=DF=5,易知四边形DFCP 是矩形,CF=PD=BF+BC=9+5=149.析:如图,连接AD∵△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AB =BC=4,∠ABC=60° ∵△ABC 与△ 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A ´B=BC,∠AB ´C ´=60°∴∠CBC ´=60°=∠A ´BD∴△BCD ≌△BA ´D(SAS)∴A ´D=CD ∴CD +AD =AD +A ´D当A 、D 、A ´三点共线时,AD+A ´D 最小,此时CD+AD 最小,最小为4+4=8.10.析:如图,设APC 的CD 边上的高是h.∵S △PCD =1 2S 长形ABCD ,AD=4 ∴1 2·CD ·h =1 4CD ·AD ∴h=12AD=2 ∵动点P 在与CD 平行且与CD 的距离是2的直线l 上连接AC 交直线l 于点P ´∵l//CD,AD=4,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 ∴l ⊥AD,l ⊥BC∴直线l 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BP ´=CP ´∴AP ´+BP ´=AP ´+CP ´ ∴ AC 的长是最短距离∴AC=√32+4=5,PA +PB 的最小值为5.11.析:连接BA ´∵AB=√5,BC =4若点A 关于BP 的对称点为A ´ ∴BA ´=BA=√5在△BA ´C 中,A ´C ≥BC-BA ´,即AC ´≥4-√5∴AC ´的最小值为4-√5。
中考最值问题归纳
在中考中,最值问题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最值问题类型:
1. 线性函数最值问题
对于形如y = kx + b 的线性函数,其中k 和b 分别为常数,该函数的最值很容易计算。
如果k > 0,那么最小值为b,最大值不存在;当k < 0 时,最大值为b,最小值不存在。
2.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对于形如y = ax^2 + bx + c 的二次函数,其中a、b、c 是常数,通过求导数可以求出函数的极值点并进而得出最值。
如果a > 0,那么最小值在极值点出现;如果a < 0,那么最大值出现在极值点处。
3. 几何图形最值问题
对于几何图形的最值问题,需要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
例如,对于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任何一个斜边的长度都大于等于第三边,所以该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就是最大角。
4. 实际问题最值问题
实际问题最值问题通常需要将问题建模成一个数学形式,然后利用求解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计算最值。
例如,某公司需要运送一些物品到另一个城市,在不同的路线上行驶,每条路线有固定的费用和运输时间,问题是如何选择最优路线来最小化成本或时间。
当然,不同的最值问题类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及题型分别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进行解答。
初三最值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求解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法:
1. 配方法:通过配方将二次函数转化为顶点式,从而找到最大或最小值。
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找到函数的最值。
2. 判别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判断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3. 均值不等式法: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出函数的最小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可以在一些特定的问题上非常有效。
4. 利用函数的增减性:通过判断函数的增减性来求出函数的最值。
这种方法需要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但可以解决一些涉及单调性的问题。
5. 利用导数求最值:通过求导数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求出最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微积分知识,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解决最值问题时,我们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是指在一组或若干个变量中,要求找到一个或几个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类问题在中考数学中比较常见,通常涉及到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解题技巧:1.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通过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求一个二次函数的最值时,可以通过观察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位置等特征,从而得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函数法函数法是指利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最值问题。
通常需要建立一个函数模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然后通过求导数或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来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如,在求一个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ax+b的最值时,可以通过配方将函数转化为顶点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
3.不等式法不等式法是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决最值问题。
通常需要先找到一个不等式,然后通过分析不等式的性质来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如,在求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最大值时,可以通过分析不等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判别式等特征,从而找到最大值。
4.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通常需要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借助图形将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再通过观察图形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如,在求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最大值时,可以通过将不等式转化为二次函数,再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总之,解决中考数学最值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式。
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题。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在中考数学中,最值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考点。
它不仅考察了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检验了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值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求某个量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这类问题形式多样,涉及的知识点也较为广泛。
首先,我们来谈谈利用函数求最值。
函数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力工具,常见的函数类型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对于一次函数,比如形如 y = kx + b(k ≠ 0)的函数,如果 k > 0,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 k < 0,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性质,在给定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找到函数的最值。
而二次函数,形如 y = ax²+ bx + c(a ≠ 0),其最值的求解就相对复杂一些。
当 a > 0 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函数有最小值,其最小值在顶点处取得,顶点的横坐标为 b /(2a),将其代入函数即可求得最小值;当 a < 0 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同样在顶点处取得。
例如,某商品的售价为每件 60 元,每星期可卖出 300 件。
市场调查反映,如果调整价格,每涨价 1 元,每星期要少卖 10 件。
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 x 元(x ≥ 60),每星期的销售量为 y 件,销售利润为 w 元。
我们可以得到关系式:y = 300 10(x 60) = 900 10x,w =(x 50)(900 10x) =-10x²+ 1400x 45000。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问题。
因为 a =-10 < 0,所以函数有最大值,当 x = b/(2a)= 70 时,w 有最大值 9000 元。
除了函数,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也常常出现。
比如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求解一些线段长度的最值。
再比如,圆中的最值问题。
在一个圆中,直径是最长的弦。
初三复习最值问题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有最值问题,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比较高的主要有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以及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来求最值问题。
【利用几何变换求最值】1.1 对称变换可以把点从对称轴的一侧翻到另一侧,从而达到不改变线段的长度却改变其位置的目的.对称变换是把复杂的最值问题转化成基本问题的常用手段.例1 定义一种变换:平移抛物线1F 得到抛物线2F ,使2F 经过1F 的顶点A .设2F 的对称轴分别交1F 、2F 于点D 、B ,点C 是点A 关于直线BD 的对称点. 如图1,若1F :2127333y x x =-+,经过变换后,23AC =,点P 是直线AC 上的动点,求点P 到点D 的距离和到直线AD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图1图21.2 平移变换的特征是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它可以改变线段的位置却不改变其方向和长度.平移变换是把复杂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的重要手段.例2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章造桥选址问题)如图3,A 和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 ,造桥在何处才能使从A 到B 的路径AMNB 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MN要与河岸垂直)图 3 图4(1)图4(2)1.3 旋转变换是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一个角度,其作用是不改变原有图形的性质,但改变其位置,使之组合成新的有利论证的图形.有些最值问题必须通过旋转变换才能转化成基本问题,旋转变换是解决最值难题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例3 如图5(1),已知正方形ABCD 内一动点E 到A 、B 、C 三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6 ,求此正方形的边长.DECBA图5(1) 图5(2)图5(3)练习1 平移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y 轴正半轴上一点(0,)A m (m 为非零常数)为端点,作与y 轴正方向夹角为60°的射线l ,在l 上取点B ,使AB =4k (k 为正整数),并在l 下方作∠ABC =120°,BC=2OA ,线段AB ,OC 的中点分别为D ,E . (1)当m =4,k =1时,直接写出B ,C 两点的坐标;(2)若抛物线2123(21)23(2)k y x x mk k +=-++++的顶点恰好为D 点,且DE=27,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此时cos ∠ODE 的值;(3)当k =1时,记线段AB ,OC 的中点分别为D 1,E 1,当k =3时,记线段AB ,OC 的中点分别为D 3,E 3,求直线13E E 的解析式及四边形1331D DEE 的面积(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练习2 对称旋转组合(2009北京)如图6-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6,0A -,()6,0B ,()0,43C ,延长AC 到点D , 使CD =12AC ,过点D 作DE ∥AB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D 点的坐标;(2)作C 点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F ,分别连结DF 、EF ,若过B 点的直线y kx b =+将四边形CDFE 分成周长相等的两个四边形,确定此直线的解析式; (3)设G 为y 轴上一点,点P 从直线y kx b =+与y 轴的交点出发,先沿y 轴到达G 点,再沿GA 到达A 点,若P 点在y 轴上运动的速度是它在直线GA 上运动速度的2倍,试确定G 点的位置,使P 点按照上述要求到达A 点所用的时间最短.y xE DCBA O练习3已知:如图5,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不平行,F 、E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若EF =m ,则A D B C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无锡市明远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Wuxi City, Mingyua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姓名 专题复习-----------最值问题年级 课型初三 复习课学科 上课时间数学 5、18扎实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熟悉该题型,能掌握解决该题型的策略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称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本专题的理解与掌握、解题能力的提高一、中考专题诠释 最值问题是指由于一些点、线等位置发生变化导致一些量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会出现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两线段和最小、差最大、三角形周长最小等等)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求线段的最值、求 两线段的和及差的最值、图形周长的最值、图形面积的最值。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由于最值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 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 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 答.由于此题型有固定模式或套路,所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②对称轴是两个对称图形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 分线;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垂直线段最短。
三、中考考点演练 1、(2012 湖北黄石市中考题)如图,在等腰⊿ABC 中,∠ABC=120° ,点 P 是底边 AC 上一个动点, M、N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若 PM+PN 的最小值为 2,则⊿ABC 的周长是_________2、(2011 年滨州市)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 6,AD 是边 BC 上的中线,M 是 AD 上的动点,E 是边 AC 上的 一点,若 AE=2,EM+C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3.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BC 上的一定点,且 BE=10,EC=14,点 P 是 BD 上的一动点,则 PE+PC 的最小值 是 .1无锡市明远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Wuxi City, Mingyua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4、(2012 湖北荆门市中考题) 如图 2,菱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 6 和 8,点 P 是对角线 AC 上 的一个动点,点 M、N 分别是边 AB、BC 的中点,则 PM+P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5、(2012 乐山市中考题)如图 3,MN 是⊙O 的直径,MN=2,点 A 在⊙O 上,∠AMN=30° ,B 为 弧 AN 的中点,P 是直径 MN 上一动点,则 PA+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6、(2010 济宁市中考题)如图,正比例函数 于 点,过 点作 轴的垂线,垂足为 ,已知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面积为 1.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 合),且 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 点的横坐标为 1,在 轴上求一点 ,使 与点 不重最小.7、如图,已知直线 y=1 1 2 x+1 与 y 轴交于点 A,与 x 轴交于点 D,抛物线 y= x +bx+c 与直线交于 A、E 2 2两点,与 x 轴交于 B、C 两点,且 B 点坐标为(1,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 M,使|AM-MC|的值最大,求出点 M 的坐标. yEA D OyBCx8、(威海 2009 ) 如图 5,在直角坐标系中,点 A,B,C 的坐标分别为(-1,0),(3,0),(0, 3),过 A,B,C 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l,D 为对称轴上 l 一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当 AD+CD 最小时点 D 的坐标; (3) 以点 A 为圆心,以 AD 为半径作⊙A,①证明:当 AD+CD 最小时,直线 BD 与⊙A 相切。
2无锡市明远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Wuxi City, Mingyua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②写出直线 BD 与⊙A 相切时,D 点的另一个坐标。
9、已知:P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内的一点,求 PA+PB+PC 的最小值.10. (2012 黄石模拟)已知:如图所示,抛物线 y=-x2+bx+c 与 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 A(1,0),B(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 P 在该抛物线上滑动,且满足条件 S△PAB=1 的点 P 有几个?并求出所有点 P 的坐标; (3)设抛物线交 y 轴于点 C,问该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M,使得△MA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 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著名的恩施大峡谷(A)和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B)位于笔直的沪渝高速公路 X 同侧,AB=50km, A、B 到直线 X 的距离分别为 10km 和 40km,要在沪渝高速公路旁修建一服务区 P,向 A、B 两景区运送游 客.小民设计了两种方案,图(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AP 与直线 X 垂直,垂足为 P) ,P 到 A、B 的距离之 和 S1=PA+PB,图(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点 A 关于直线 X 的对称点是 A',连接 BA'交直线 X 于点 P) ,P 到 A、B 的距离之和 S2=PA+PB. (1)求 S1、S2,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你说明 S2=PA+PB 的值为最小; (3)拟建的恩施到张家界高速公路 Y 与沪渝高速公路垂直,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B 到直线 Y 的距离为 30km,请你在 X 旁和 Y 旁各修建一服务区 P、Q,使 P、A、B、Q 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小.并求 出这个最小值.3无锡市明远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Wuxi City, Mingyua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3 18 12. (2011 山西)如图,抛物线 y= x2- x+3 和 y 轴的交点为 A,M 为 OA 的中点,若有一动点 P,自 M 5 5 点处出发,沿直线运动到 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 E)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 F) ,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 A,求使点 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 E,点 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14. (2010 天津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CB 的顶点 O 在坐标原点,顶点 A、B 分别在 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 为边 OB 的中点. (1)若 E 为边 OA 上的一个动点,当△CDE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 E 的坐标; (2)若 E、F 为边 OA 上的两个动点,且 EF=2,当四边形 CDEF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 E、F 的坐标.15. (2009 泰州模拟)如图,已知点 A(-4,8)和点 B(2,n)在抛物线 y=ax 上. (1)求 a 的值及点 B 关于 x 轴对称点 P 的坐标,并在 x 轴上找一点 Q,使得 AQ+QB 最短, 求出点 Q 的坐标; 2 (2)平移抛物线 y=ax ,记平移后点 A 的对应点为 A′ ,点 B 的对应点为 B′ ,点 C(-2,0) 和点 D(-4,0)是 x 轴上的两个定点. ① 当抛物线向左平移到某个位置时,A′C+CB ′ 最短,求此时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② 当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时,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四边形 A′B′CD 的周长最短? 若存在,求出此时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 A8 6 4 22B2 4D-4C-2O-2 -4x4无锡市明远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Wuxi City, Mingyua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1 2 16. 如图,抛物线 y=- x -x+2 的顶点为 A,与 y 轴交于点 B. 4 (1)求点 A、点 B 的坐标;(2)若点 P 是 x 轴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AB; (3)当 PA-PB 最大时,求点 P 的坐标.17. 如图,直线 y=- 3x+2 与 x 轴交于点 C,与 y 轴交于点 B,点 A 为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A 经过点 B 和点 O,直线 BC 交⊙A 于点 D. (1)求点 D 的坐标; (2)过 O,C,D 三点作抛物线,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线段 PO 与 PD 之差的值最大? 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大值和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 (2012 银川)已知:如图,把矩形 OCBA 放置于直角坐标系中,OC=3,BC=2,取 AB 的中点 M,连 接 MC,把△MBC 沿 x 轴的负方向平移 OC 的长度后得到△DAO. (1)试直接写出点 D 的坐标; (2)已知点 B 与点 D 在经过原点的抛物线上,点 P 在第一象限内的该抛物线上移动,过点 P 作 PQ⊥x 轴于 点 Q,连接 OP.若以 O、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AO 相似,试求出点 P 的坐标; (3)试问在(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T,使得|TO-TB|的值最大?若存在,则求出点 T 点的坐 标;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Y A OMBCX5无锡市明远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Wuxi City, Mingyua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存在问题归纳问题解决方案 提交时间 学科组长审批 教学主管审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