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成教学院经济法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52.34 KB
- 文档页数:48
《经济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导论1.1 课程介绍介绍经济法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解释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强调学习经济法学的重要性1.2 经济法的基本概念解释经济法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经济法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分析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领域的区别和联系1.3 经济法的历史发展概述经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介绍我国经济法的发展概况分析经济法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影响第二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2.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解释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和内容分析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重要性和意义2.2 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介绍经济法调整方法的种类和特点分析各种经济法调整方法的适用情况和效果探讨经济法调整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第三章:经济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3.1 经济法的价值解释经济法价值的含义和意义探讨经济法价值的目标和追求分析经济法价值对经济法的作用和影响3.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介绍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种类和内容解释各个基本原则的含义和意义探讨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适用情况和作用第四章:经济法的主体和客体4.1 经济法的主体解释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经济法主体的种类和范围分析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法中的作用和地位4.2 经济法的客体解释经济法客体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经济法客体的种类和范围分析经济法客体在经济法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五章:经济法的渊源和效力5.1 经济法的渊源介绍经济法渊源的种类和特点解释各种经济法渊源的含义和作用探讨经济法渊源的适用情况和效力5.2 经济法的效力解释经济法效力的含义和意义探讨经济法效力的来源和依据分析经济法效力对经济法的作用和影响第六章: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6.1 经济法的制定介绍经济法制定的程序和机构解释经济法草案的制定和审议过程探讨经济法制定中的立法技术和方法6.2 经济法的实施解释经济法实施的含义和意义探讨经济法实施的途径和手段分析经济法实施的效果和问题第七章:经济法的监督和救济7.1 经济法的监督介绍经济法监督的机构和职能解释经济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探讨经济法监督的方式和机制7.2 经济法的救济介绍经济法救济的途径和手段解释经济法救济的性质和目的探讨经济法救济的适用情况和效果第八章:经济法的案例分析8.1 案例选择和分析方法解释案例选择的重要性and 标准介绍经济法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案例分析对理解经济法的作用和意义8.2 案例分析和讨论分析具体的经济法案例讨论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案例对经济法学习和实践的启示第九章: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9.1 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解释国际经济法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和联系分析国际经济法对经济法的影响和作用9.2 国际经济法的领域和内容介绍国际经济法的主要领域和内容解释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探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十章:经济法的未来与发展10.1 经济法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经济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经济法发展的机遇和前景强调创新和经济法发展的关系10.2 经济法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经济法创新的途径和手段解释经济法创新的重要性and 意义探讨经济法发展的方向和目标10.3 结论总结整个经济法学教程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强调经济法学习的重要性and 实践意义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经济法,为我国经济法发展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导论中的“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经济法的历史发展”部分是理解整个经济法学的基础。
济法讲稿论方法论介绍:证法,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论,矛盾论,选择法。
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非此即彼、殊途同归)性选择与理性选择(趋同效应、囚徒困境)单归纳与综合判断(黑白乌鸦、黑天鹅事件、最优化)维方式与行为风格: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猜谜),法律意识与行为方式(公园观熊)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架构第1节法律的主体,主体范围(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主体资格(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独立人格),主体资格的确认(身份的确认)。
自然人(出生证户口簿身份证或护照)业法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政机关法人(批准证书)业单位法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会团体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法人组织(营业执照、社会团体登记证)第2节法律的客体律客体的一般性问题(有形物):人体以外占有一定空间,能被人控制、利用、带来价值的客观存在。
(天体的法律地位)为:人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与事实行为。
物质财富(无形物):人类的智力成果。
于法律客体存在的权利(财产权)权(对物权):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权(对人权):请求给付,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识产权:著作权与工业产权(专利权、商标权与专有技术),兼具财产权和人身权属性。
于法律主体产生的权利(人身权)份权:配偶权、亲属权、监护权、继承权格权: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事权利(民事权益)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侵权责任法》(2009-12-26)第3节法律责任律责任的一般问题念:主体因自身行为所应承受的法律后果(代价)律责任是法律主体的责任,主体应具备行为能力担法律责任的一般条件观上有违法行为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意外事件)成实际损害后果害后果与违法行为间有因果关系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专指民事责任)错责任(主观归责;过错推定为特例,举证责任倒置)过错责任(客观归责、严格责任;适用于法定情形)平责任(法官分配责任;见义勇为受益人)第4节法律责任的形式事责任刑【拘役(1个月——6个月,并罚1年);管制(3个月——2年,并罚3年);有期徒刑(6个月——15年,并罚总和刑35年以下不超20年,35年以上不超25年);无期徒刑(减刑不能少于13年)死刑(死缓减为无期不少于25年,有重大立功减为25年减刑不少于20年)】《刑法修正案》(八)2011-2-25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事责任约责任(违约金、定金、赔偿金、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权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原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问题政责任政处罚(人身罚、财产罚、能力罚、声誉罚)政强制措施(收容、劳教、强制戒疗;查封扣押、冻结;双规)政强制执行(加处罚款或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行政强制法》2011-6-30)第5节免除法律责任的几种情形事责任的免除: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事责任的免除: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受害人自身过错、紧急避险由自然原因引起,避险人措施无不当,不承担民事责任,可补偿。
《经济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介绍经济法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解释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1.2 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简述经济法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介绍我国经济法学的起源和发展现状。
1.3 学习目标与方法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体系。
介绍学习经济法学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经济法的基本原理2.1 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阐述经济法的概念和内涵。
分析经济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2.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介绍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市场经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国家干预原则等。
分析这些原则在经济法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2.3 经济法的主体与客体明确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讲解经济法的客体,如经济管理关系、经济竞争关系等。
第三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3.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分析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包括经济管理关系、经济竞争关系、经济协作关系等。
阐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3.2 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介绍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如规范方法、强制方法、协调方法等。
分析这些方法在经济法实施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3.3 经济法的效力范围讲解经济法的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分析经济法效力范围的具体规定和实践中的问题。
第四章: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4.1 经济法的制定介绍经济法的制定过程、程序和主体。
分析经济法制定中的立法原则和立法技术。
4.2 经济法的实施阐述经济法的实施机制和实施手段。
讲解经济法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和解释。
4.3 经济法的监督与保障介绍经济法的监督机制,如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
分析经济法保障措施的作用和实施效果。
第五章:经济法的主要制度5.1 市场主体制度讲解市场主体的资格、条件和登记管理。
分析市场主体在经济法中的权利和义务。
5.2 市场竞争制度介绍市场竞争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制。
分析市场竞争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3 经济合同制度阐述经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
经济法讲稿绪论方法论介绍:辩证法,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论,矛盾论,选择法。
–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非此即彼、殊途同归)–感性选择与理性选择(趋同效应、囚徒困境)–简单归纳与综合判断(黑白乌鸦、黑天鹅事件、最优化)思维方式与行为风格: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猜谜),法律意识与行为方式(公园观熊)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架构第1节法律的主体第一章:,主体范围(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主体资格(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独立人格),主体资格的确认(身份的确认)。
自然人(出生证---户口簿---身份证或护照)企业法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i.行政机关法人(批准证书)ii.事业单位法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iii.社会团体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iv.非法人组织(营业执照、社会团体登记证)第2节法律的客体b)法律客体的一般性问题i.物(有形物):人体以外占有一定空间,能被人控制、利用、带来价值的客观存在。
(天体的法律地位)ii.行为:人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与事实行为。
iii.非物质财富(无形物):人类的智力成果。
c)基于法律客体存在的权利(财产权)i.物权(对物权):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ii.债权(对人权):请求给付,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iii.知识产权:著作权与工业产权(专利权、商标权与专有技术),兼具财产权和人身权属性。
d)基于法律主体产生的权利(人身权)i.身份权:配偶权、亲属权、监护权、继承权ii.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e)民事权利(民事权益)i.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侵权责任法》(2009-12-26)第3节法律责任f)法律责任的一般问题i.概念:主体因自身行为所应承受的法律后果(代价)ii.法律责任是法律主体的责任,主体应具备行为能力g)承担法律责任的一般条件i.客观上有违法行为ii.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意外事件)iii.造成实际损害后果iv.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间有因果关系h)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专指民事责任)i.过错责任(主观归责;过错推定为特例,举证责任倒置)ii.无过错责任(客观归责、严格责任;适用于法定情形)iii.公平责任(法官分配责任;见义勇为受益人)第4节法律责任的形式i)刑事责任1.主刑【拘役(1个月——6个月,并罚1年);管制(3个月——2年,并罚3年);有期徒刑(6个月——15年,并罚总和刑35年以下不超20年,35年以上不超25年);无期徒刑(减刑不能少于13年)死刑(死缓减为无期不少于25年,有重大立功减为25年减刑不少于20年)】《刑法修正案》(八)2011-2-252.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ii.民事责任1.违约责任(违约金、定金、赔偿金、继续履行、补救措施)2.侵权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原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3.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问题iii.行政责任1.行政处罚(人身罚、财产罚、能力罚、声誉罚)2.行政强制措施(收容、劳教、强制戒疗;查封扣押、冻结;双规)3.行政强制执行(加处罚款或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行政强制法》2011-6-30)第5节免除法律责任的几种情形iv.刑事责任的免除:正当防卫、紧急避险v.民事责任的免除: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受害人自身过错、紧急避险由自然原因引起,避险人措施无不当,不承担民事责任,可补偿。
第二章经济法概述第1节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经济法学作为一门以经济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它是建立在民法学和行政法学基础上的边缘学科(现代)。
而经济法律制度则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直接结果。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什么是法律的调整对象调整:意为规定并纳入一定范围再加以调节,即规范–任何法律都是国家通过规范法律主体活动达到调整社会各种关系目的而制定的强制性规则。
–法律主体的活动是法律的规范对象,而主体在活动中产生的关系则是法律的调整对象。
–通过规范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而把经济关系纳入一定范围进行调节是国家经济立法的目的。
它体现了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经济活动的意向。
–经济法的内容实际是制度化、规范化了的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既不是广义上的经济关系(所有的经济关系,考虑法律部门的具体分工),也不是狭义上的经济关系(主体的单一性,财产性质的单一性),它的范围主要由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和国家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具体职能来决定。
是动态发展的。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体表现为:•国家在管理国民经济过程中发生的纵向经济关系(行政隶属和业务隶属经济关系)----管理与被管•市场主体之间在交易活动中发生的横向经济关系(平等主体间的对等交易关系)------合作•市场主体内部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内部交叉关系这些经济关系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不能人为分割(部分的简单相加不等于整体)(二)、经济法的概念与地位•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就是调整一定范围经济关系的各项法律法规的总称。
它是有关国家在管理国民经济活动中和各市场主体在经济交往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法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它的作用不能被现有的任何法律部门所替代,因此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法地位的学术之争(综合经济法论、经济行政法论、学科经济法论、纵横经济法论)。
–经济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异同:»与民法(许多概念相同,调整原则渗透;调整对象、规范的主体、调整原则、纠纷处理程序不同)与行政法(隶属关系有交叉;调整对象、调整原则不同第2节经济法的历史沿革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个别到一般、从不健全到完善的过程。
探讨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应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为前提(经济现实、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经济法律)(三)、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规溯源(个别经济法律制度)–BC18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中国秦朝的《秦律》(田律、工律、均工律、金布律等)–古罗马的《罗马法大全》(公法与私法)古代法律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没有法律部门的划分,诸法合体,刑民不分,民商不分,民商经不分。
经济法名词溯源1755年,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首次提出经济法。
1843年,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中再次提到。
1862年,蒲鲁东在《工人的政治权力》又一次提到。
上述人士均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提出的经济法名词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不具有现代经济法的含义。
–1906年,怀特在《世界经济年鉴》中使用了经济法这一名词,与德国开始的经济立法实践相应,但也不具有严格的科学含义。
–至今美国都没有使用经济法这一名词。
经济法作为一个名词在大陆法系国家的使用较为普遍。
(四)、经济法的发展•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立法(十五世纪------十八世纪)–经济学说----重商主义:货币(黄金和白银)=财富,货币的拥有量决定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应严格管制社会经济生活,通过国际贸易顺差扩大货币差额。
–经济政策:发展贸易,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经济立法:以出口原材料羊毛为突破口-----圈地运动:»为羊争得生存空间(牧场),掠夺自耕农土地»为工厂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对流浪者处以鞭打、监禁,对行乞者处以死刑;限制工资,对接受高于法定工资的人监禁21天,对支付者监禁10天。
)»限制进出口:颁布《谷物法》,征收谷物进口税,对出口进行补贴。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立法(十九世纪)–经济学说----亚当。
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国家不应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应当听任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让“看不见的手”对市场进行自发调节。
–经济政策:自由放任–经济立法:尽管这一时期国家放松了对经济的管制,许多国家还是出台了一些经济法规:»美国:1890年的《谢尔曼法令》和《克莱顿法令》,1862年的《宅地法》和1864年的《国家银行法》。
»英国:1833年的《工厂法》和1842年的《矿业法》。
法国:1793年的《粮食限价法》和《全面限价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立法(二十世纪前半叶)–经济学说:凯恩斯主义:否定价格机制可自发调节供求关系使市场达到均衡。
自由竞争市场中,非理性的社会公众预期和其他心理因素会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经济危机。
要避免危机,政府应相机择抉使用扩张性或收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生产的相对过剩,主要缘于社会公众的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应当通过增加投资,拉动内需等手段刺激物价水平的上升,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经济政策:国家全面干预和控制社会经济生活---强权政治(特别表现在1929年-----1933年:德国希特勒的战时统制和美国罗斯福的“新政”)–典型经济立法»一战:德国1915年《限制契约最高价格》,1916年《确保战时国民粮食措施令》,1919年《卡特尔规章法》和《煤炭经济法》。
»二战后:日本《禁止垄断法》、《劳动关系调整法》、《物价统制令》、〈六法全书〉等。
•后工业资本主义时期(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六十年代,“滞胀”现象出现,凯恩斯理论受到了致命的挑战,西方出现了许多经济学流派,重举经济自由主义旗帜。
»六十年代的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供应学派(阿瑟。
拉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不应积极干预经济,因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短期内有效,不可能长期起作用,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凯恩斯革命的革命。
»七十年代卢卡斯的“理性预期革命”: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或短期内都不可能从正面产生效果,相反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增加经济系统噪音、干扰市场机制正常运转、降低价格信号的自动调节功能等,实际上,政府着重考虑的应是规则而非政策,市场的自组织功能不仅从宏观上能增加社会生产总量,而且在微观上增加社会成员福利。
–经济政策:私有化运动(1979年英保守党上台、美里根政府、法左转右,日转向–经济立法:保护私有制,国家干预经济以反垄断为中心(微软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立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模式»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管理模式(»罗马尼亚模式: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南斯拉夫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高度自治–中国的改革路线»计划经济(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指令性计划)---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行政和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市场经济(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立法»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经济法典〉»中国体制改革中的“行政立法”,立法试点,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经济运行法律制度、市场调控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制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