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一)
- 格式:doc
- 大小:674.00 KB
- 文档页数: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第5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别问题中的数学信息,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以及通过画图等直观方式帮助理解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画图等方式直观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此外,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实物模型(如小汽车、水果等)- 数学练习本- 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实际问题产生好奇心。
2.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通过画图等方式理解问题。
3. 知识讲解:对加减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识别数学信息,并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展开,包括识别问题、提取信息、运用加减法计算、验证结果等环节。
通过图示和简洁的文字,将解题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础练习,旨在巩固加减法计算能力;二是实际问题解决,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同时,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第5课时解决问题(1)课题解决问题(1)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这一单元后进行的教学,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生在能力上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欠缺灵活,容易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学习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6分钟)1.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1.(1)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1)23÷6=3(筐)……5(棵)(2)23÷3=7(棵)……2(棵)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水果超市购进33个香瓜,每4个装一盒销售,一共可以装几盒?还剩多少个?33÷4=8(盒)……1(个)答:一共可以装8盒,还剩1个。
2.有45人坐车旅游,每辆车只能坐6人,至少需要几辆车?45÷6=7(辆)……3(人)7+1=8(辆)答:至少需要8辆车。
3.有27个西瓜,每筐最多可以装8个,至少需要多少筐?27÷8=3(筐)……3(个)3+1=4(筐)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从儿童生活出发与童心和谐共振——《解决问题》案例(一)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5,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本单元例1~例4的学习,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例5是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生活的中问题,并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在思维水平上,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知识和能力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在课前我对个别学生做了小调查,发现学生对类似例5中同时出现的“最多”“至少”这样一对反义词的理解有困难,特别是它们在题目中彼此制约的关系是不易理解的。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复习引出新知识,为后面例5的学习做好巧妙铺垫;第二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的解决问题。
在情境体验中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最多”、“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让学生自主的尝试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以及直观的课件演示,理解“进一”的道理。
再将租船问题和复习中的买糖果问题进行对比反思,体会用有余数解决问题中商是否加1,应结合具体情境去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建构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三个环节:在实际运用、拓展延伸,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并用进一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2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1。
2、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65例5,完成教科书P65“做一做”,P68“练习十五”第8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课题课堂随机收取一些铅笔,组织进行“猜一猜”的游戏。
第一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最多有8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仔细聆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出现的数量。
教师揭晓答案:可能有1支、2支……8支。
师:现在你们再猜一猜,我手上还有多的铅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最多有8支,所以不可能超过8,但可以少于或等于8。
第二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仔细聆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出现的数量。
教师揭晓答案:可能有5支、6支、7支……师:看来答案还有很多很多。
会不会只有4支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至少有5支,所以不可能是4支,老师手中铅笔的数量一定大于或等于5。
第三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最多有8支。
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仔细聆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出现的数量。
教师揭晓答案。
师:只有这几种答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分析题意,可知铅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8,即可能有5支、6支、7支或8支。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个“最多”和“至少”有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至关重要,因此课始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和“至少”的含义,为新课作铺垫。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除法计算并求解问题的过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计算方法,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逐步体会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相结合,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实例PPT。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有关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的例子,如“妈妈买了3个西瓜,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西瓜,还剩几个?”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以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综合与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
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情境图,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先圈一圈,再填空。
(1)9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份,还剩()个。
★★★★★★★★★(2)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还剩()个。
◆◆◆◆◆◆◆◆◆◆◆◆◆◆二、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第67页例5,22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坐4人,至少要租()条船。
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解决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22÷4=5(条)……2(人)(2)小组内解决:列式计算。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谈话:从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4条船,还余下2人。
那么4条船够吗?剩下的2人怎么办?提出问题:至少需要多少条船?追问:题目中的“至少”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至少”。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有5条船,能坐下22名学生吗?”“为什么要多准备1条船?”那么至少要准备5条,还是6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教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现在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这一组的讨论情况?学生回答分析结果。
教师读学生的分析做出肯定和鼓励,然后再转入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师:生活中碰到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给所得的答案“进一”。
2.检验。
让学生小组交流,进行检验。
3.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各种面包的价钱。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 第5课时解决问题》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入本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巩固加法的运用。
如:爸爸买了5个橙子,又买了3个橙子,一共有多少个橙子?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加法的运用。
如:小华有5个糖果,小明有3个糖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糖果?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妈妈买了7个蛋糕,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蛋糕?6.小结(3分钟)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