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十四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8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知识框架即时巩固的入场劵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复习建议:1.学习苏联的经济建设的历程中汲取其经验与教训,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适合本国国情;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是易错易混点,在记忆时要注意区分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1)十月革命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①________年,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内容(1)农业:实行②______________(核心)(2)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商业:取消了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特点兼有“③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的特色【点题训练1】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考点二新经济政策【点题训练2】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要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相同点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同点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以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特点行政命令式发展经济利用市场来发展经济作用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下半年—1921年春)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20世纪20年代末)背景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
形势十分险恶。
经济、政治危机严峻(直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情况(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水平—根本)。
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品禁止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评价是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后来引发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
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列宁在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原因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过早终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创举,对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
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
( )斯大林模式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
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
1.背景苏联建立。
1922、12 列宁逝世。
1924、1必要性(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黔江民族中学高三历史学案制作:卢魁峰7.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标要求】(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与作用。
(2)“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资料卡片】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条件。
应从内因(主观原因)和外因(客观原因)等方面去分析,一般说来,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
⑴内因:苏联是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而斯大林的个人品性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⑵外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的产物。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集中在所难免。
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和认识。
要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
评价:⑴苏联模式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⑵苏联模式是苏联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
这就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认识:⑴它不是社会主义惟一模式,不可盲目照搬;⑵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⑶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平衡地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地、健康地发展。
3.斯大林模式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要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待其影响。
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是照搬苏联模式,对中国发展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⑵但后来其弊端越来越来明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的剧变与苏联的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产生了转换发展模式与战略的内在要求。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创立并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4.大清洗运动:是从斯大林一件小小的礼仪失崇开始的。
苏联新经济政策-高考历史知识点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济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②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结果,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浅谈列宁时期苏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背景和意义浅谈列宁时期苏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背景和意义如下:“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1918至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在1921年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实行余粮征集制。
它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
粮食短缺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最大挑战,1918年5月初,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实行粮食垄断,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国家“对全部存粮实行最严格的核算和平均主义的分配”,不交出余粮者被宣布为“人民敌人”。
从1918年至1920年,全国共组建工人征粮队2700个,参加者达8万多人。
(2)银行和工业企业的国有化。
列宁吸取巴黎公社未没收法兰西银行的教训,从1917年11月中旬开始,苏维埃政权就着手接管国家银行和私人银行;接着对大型工业企业、运输、外贸企业实行国有化。
至1920年底,国有化企业已达3.7万多家,其中包括雇工5至10人的小企业。
(3)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苏维埃政权向所有非劳动者(雇主、私商、自由职业者等)发放劳动手册,规定每个人必须参加义务劳动,才能迁徙和获得口粮。
(4)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但从事黑市交易的“背口袋的人”,始终无法杜绝。
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作为一种战时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如列宁后来在《论粮食税》中所说: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一、概论在战争时期,共产主义国家常常面临生产力下降、资源短缺、经济危机等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共产主义国家往往需要转向新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本文将探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方法。
二、完善生产体系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主义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工业化进程:通过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和支持,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工业化进程,以满足战时需求。
2. 加强农业改革: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和质量,以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
3.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更完善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改善资源分配和管理体制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如何合理分配和管理资源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共产主义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经济体制:完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2. 推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应对战时资源不足的问题。
3. 加强财政管理:合理分配财政资源,加大对关键领域的支持和投资,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四、加强对外合作与贸易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面临外部市场的封闭和贸易的不畅,如何拓展对外合作与贸易成为了解决经济困境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对外合作与贸易,共产主义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拓展出口市场,增加外汇储备。
2. 拓展外交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加强与外部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提高民生保障和福利制度在战时,共产主义国家需要更加关注人民的福祉和民生保障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