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10--数据结构专题实验rev2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2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数据结构来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将会使用某种数据结构(例如链表、堆栈、队列等)来实现一个特定功能,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2、实验背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会探索数据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种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以便能够高效地访问和操作这些数据。
3、实验内容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经典的数据结构,以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
具体而言,我们将会使用链表来实现一个简单的联系人管理系统。
3.1 数据结构选择我们选择了链表作为联系人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
链表是一种灵活的数据结构,它能够动态地增加或删除元素,并且支持高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3.2 实现功能我们的联系人管理系统将会具有以下功能:- 添加联系人:用户可以输入联系人的姓名、方式号码等信息,并将其添加到联系人列表中。
- 删除联系人:用户可以选择要删除的联系人,并从列表中删除该联系人。
- 查找联系人:用户可以根据姓名或方式号码来查找联系人,并显示相关信息。
- 显示所有联系人:系统将会将所有联系人按照姓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序,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4、实验步骤下面是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4.1 初始化联系人管理系统在系统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初始化联系人管理系统。
这包括创建一个空的联系人列表,并提供用户菜单来选择相应功能。
4.2 添加联系人用户可以选择添加联系人的功能,并输入联系人的相关信息。
系统将会将联系人添加到联系人列表中。
4.3 删除联系人用户可以选择删除联系人的功能,并输入要删除联系人的姓名或方式号码。
系统将会在联系人列表中查找并删除相应联系人。
4.4 查找联系人用户可以选择查找联系人的功能,并输入要查找联系人的姓名或方式号码。
系统将会在联系人列表中查找相应联系人,并显示其相关信息。
4.5 显示所有联系人用户可以选择显示所有联系人的功能。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据结构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一)链表的实现与操作1、单向链表的创建首先,定义了链表节点的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域。
然后,通过函数实现了单向链表的创建,从用户输入获取节点的数据,依次创建新节点并连接起来。
2、链表的遍历编写函数实现对单向链表的遍历,依次输出每个节点的数据。
3、链表的插入与删除实现了在指定位置插入节点和删除指定节点的功能。
插入操作时,需要找到插入位置的前一个节点,修改指针完成插入。
删除操作时,同样找到要删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修改指针并释放删除节点的内存。
(二)栈的实现与应用1、栈的基本操作使用数组实现了栈的数据结构,包括入栈、出栈、判断栈空和获取栈顶元素等操作。
2、表达式求值利用栈来实现表达式求值的功能。
将表达式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分别入栈,按照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三)队列的实现与应用1、队列的基本操作使用循环数组实现了队列,包括入队、出队、判断队空和队满等操作。
2、模拟银行排队系统通过创建队列来模拟银行客户的排队情况,实现客户的入队和出队操作,统计平均等待时间等。
(四)二叉树的遍历1、二叉树的创建采用递归的方式创建二叉树,用户输入节点数据,构建二叉树的结构。
2、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分别实现了二叉树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并输出遍历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链表实验结果成功创建、遍历、插入和删除单向链表。
通过对链表的操作,深入理解了链表的动态存储特性和指针的运用。
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中,能够正确处理指针的修改和内存的释放,避免了内存泄漏和指针错误。
(二)栈实验结果栈的基本操作运行正常,能够正确实现入栈、出栈等功能。
数据结构实验二数据结构实验二: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实现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实现方法,加深对数据结构中线性表概念的理解,以及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和操作。
二、实验内容1. 了解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和特点;2.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初始化操作;3.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插入操作;4.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删除操作;5.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查找操作;6.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修改操作;7.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打印操作;8. 编写测试用例,验证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各项操作是否正确。
三、实验步骤1. 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包括表头指针、表长度和表最大容量等成员变量;2. 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初始化操作,包括动态分配内存空间、初始化表头指针、表长度和表最大容量等;3. 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插入操作,包括判断插入位置的合法性、移动元素、插入新元素等;4. 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删除操作,包括判断删除位置的合法性、移动元素、修改表长度等;5. 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查找操作,包括按值查找和按位置查找两种方式;6. 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修改操作,包括判断修改位置的合法性、修改元素值等;7. 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打印操作,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输出线性表中的元素;8. 编写测试用例,包括插入、删除、查找、修改和打印等操作的测试,验证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正确性。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实现了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修改和打印等操作,并且各项操作的结果与预期一致。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实现原理和操作方法。
顺序存储结构具有随机访问的优点,但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效率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精选2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 掌握线性表、栈、队列、链表等经典数据结构的实现方法;3. 掌握数据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线性表的实现方法,包括顺序表和链表,分别使用数组和链表来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2. 栈的实现方法,包括顺序栈和链式栈,分别使用数组和链表来实现栈的基本操作;3. 队列的实现方法,包括顺序队列和链式队列,分别使用数组和链表来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4. 链表的实现方法,包括单链表、双链表和循环链表,分别使用指针链、双向链和循环链来实现链表的基本操作;5. 综合应用,使用各种数据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使用栈来实现括号匹配、使用队列来实现马铃薯游戏等。
实验步骤及结果:1. 线性表的实现方法:a)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创建表、插入元素、删除元素、查找元素等;b) 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等;c) 比较顺序表和链表的优缺点,分析适用场景。
结果:通过实验,确认了顺序表适用于频繁查找元素的情况,而链表适用于频繁插入和删除节点的情况。
2. 栈的实现方法:a)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进栈、出栈、判空、判满等;b) 链式栈的基本操作:进栈、出栈、判空、判满等。
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栈的基本操作,并了解了栈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例如括号匹配。
3. 队列的实现方法:a) 顺序队列的基本操作:入队、出队、判空、判满等;b) 链式队列的基本操作:入队、出队、判空、判满等。
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队列的基本操作,并了解了队列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例如马铃薯游戏。
4. 链表的实现方法:a) 单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等;b) 双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等;c) 循环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等。
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链表的基本操作,并了解了链表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数据结构实验二数据结构实验二:队列与栈的实现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队列和栈数据结构,加深对队列和栈实现原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队列和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要求1.使用C/C++语言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初始化队列、入队、出队、判空、判满等。
2.使用C/C++语言实现栈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栈、入栈、出栈、判空、判满等。
3.验证队列和栈的实现是否正确。
4.分析队列和栈的时间复杂度,并给出实验结果。
5.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程序源代码、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总结等内容。
三、实验原理1.队列: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0)的数据结构。
在队列中,数据元素按照进入队列的顺序排列,首元素是最先进入的元素,尾元素是最后进入的元素。
队列的基本操作有:初始化队列、入队、出队、判空、判满等。
2.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
在栈中,数据元素按照进入栈的顺序排列,但是只能从栈顶进出,即最后进入的元素最先出栈。
栈的基本操作有:初始化栈、入栈、出栈、判空、判满等。
四、实验步骤1.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1.初始化队列:创建一个空队列,并设置相关指针。
2.入队:将新元素插入到队尾。
3.出队:将队头元素删除,并返回其值。
4.判空: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5.判满:判断队列是否已满。
2.实现栈的基本操作:1.初始化栈:创建一个空栈,并设置相关指针。
2.入栈:将新元素压入栈顶。
3.出栈:将栈顶元素弹出,并返回其值。
4.判空:判断栈是否为空。
5.判满:判断栈是否已满。
3.编写测试代码,验证队列和栈的基本操作是否正确。
4.进行性能测试,分析队列和栈的时间复杂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队列的时间复杂度:●初始化队列:O(1)●入队:O(1)●出队:O(1)●判空:O(1)●判满:O(1)2.栈的时间复杂度:●初始化栈:O(1)●入栈:O(1)●出栈:O(1)●判空:O(1)●判满:O(1)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队列和栈的基本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即常数时间复杂度,具有高效性。
数据结构第二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第二章主要涉及线性表的相关知识,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现,深入理解线性表的概念、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编程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一)顺序表的实现顺序表是一种用顺序存储方式实现的线性表。
在实验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结构体来表示顺序表,包括存储数据的数组和表示表长度的变量。
实现了顺序表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二)链表的实现链表是一种通过指针链接实现的线性表。
我们分别实现了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
在单向链表中,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双向链表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使得链表的操作更加灵活。
(三)线性表的应用运用实现的线性表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如数据排序、查找特定元素等。
四、实验步骤(一)顺序表的实现步骤1、定义顺序表结构体,包括数据数组和长度变量。
2、实现顺序表的初始化函数,将长度初始化为 0。
3、插入操作:首先判断表是否已满,如果未满,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并将后续元素后移。
4、删除操作:首先判断指定位置是否合法,然后将该位置元素删除,并将后续元素前移。
5、查找操作:遍历表中的元素,找到目标元素返回其位置,否则返回-1。
(二)链表的实现步骤1、单向链表定义单向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实现链表的初始化函数,创建头节点。
插入操作:分为头插法和尾插法,根据插入位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
删除操作:找到要删除的节点,将其前后节点连接起来,释放删除节点的内存。
查找操作:遍历链表,找到目标元素返回节点指针,否则返回NULL。
2、双向链表定义双向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指向前一个节点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初始化函数与单向链表类似,但需要同时处理前后指针。
插入和删除操作:在单向链表的基础上,同时更新前后节点的指针。
《数据结构B》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说明及要求 0实验一线性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队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树.. (7)实验五散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排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查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图. (20)综合设计考核 (23)附录1 在V isual 2003中建立、编译和运行程序 (24)附录2 使用教材提供的参考文件的方法 (29)附录3 如何设置编译器生成C代码 (32)参考文献 (33)实验说明及要求一实验说明《数据结构B》实验是为了辅助《数据结构B》(双语教学)而开展的。
因为理论教学采用了两种教材(《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的C++版和C语言描述版),所以在实验时程序的编写既允许采用C语言,又允许采用C++语言。
目录实验一线性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实验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堆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结构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实践来让学生掌握数据结
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及应用等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和算法实现能力。
以下是数据结构
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的实现方法。
2. 掌握数据结构中各种算法的实现方式,如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快速排序等。
3. 学会通过编程实现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并能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
1. 数组和链表的操作实现。
2. 栈和队列的实现。
3. 二叉树和图的操作实现。
4. 常见查找算法的实现,如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等。
5. 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
6. 哈希表和堆的实现。
三、实验步骤
1. 数组和链表的操作实现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数组和链表来存储数据,并实现一些基本的操作,如查找、添加、删除等。
4. 常见查找算法的实现
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等是常见的算法,我们将通过编程来实现这些算法,并掌握其原
理和使用方法。
5. 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是常见的排序算法,在本实验中,我们
将通过编程来实现这些算法,并学习如何调用这些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6. 哈希表和堆的实现
哈希表和堆是常用的高效数据结构,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哈希表和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习哈希算法及堆操作的实现方法。
四、实验结果。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 实验目的1.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1.2 学会使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1.3 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2. 实验环境2.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2 编程语言:C++2.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和应用3.1.1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3.1.2 实现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功能 3.1.3 实现线性表的排序算法3.1.4 应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3.2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和应用3.2.1 设计并实现栈的基本操作函数3.2.2 设计并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3.2.3 实现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3.2.4 比较栈和队列的优缺点3.3 实验三:树的实现和应用3.3.1 设计并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3.3.2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等功能3.3.3 实现树的遍历算法(前序、中序、后序遍历)3.3.4 应用树解决实际问题4. 数据结构实验结果4.1 实验一的结果4.1.1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1.2 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功能测试结果4.1.3 线性表的排序算法测试结果4.1.4 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4.2 实验二的结果4.2.1 栈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2 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3 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测试结果4.2.4 栈和队列优缺点的比较结果4.3 实验三的结果4.3.1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3.2 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功能测试结果 4.3.3 树的遍历算法测试结果4.3.4 树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5. 实验分析与总结5.1 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5.2 实验结果分析5.3 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6. 附件附件一:实验源代码附件二:实验数据7. 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版权:著作权法规定的对原创作品享有的权利7.2 专利:国家授予的在一定时间内对新型发明享有独占权利的证书7.3 商标:作为标识企业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标志的名称、符号、图案等7.4 许可协议:指允许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协议。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实验二验实验 2 堆栈与队列(2 学时)实验目的 1.定义顺序栈和链栈的结点类型。
2.掌握栈的插入和删除结点在操作上的特点。
3.熟悉对栈的一些根本操作和具体的函数定义。
4.定义顺序队列和链队列的结点类型。
实验内容堆栈的操作 1.该程序的功能是实现顺序栈的定义和操作。
该程序包括定义的栈结构类型以及对每一种栈操作的具体的函数定义和主函数。
/* 定义 DataType 为 int 类型 */ typedef int DataType; /* 栈的结点类型 */ #define MAXSIZE 1024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top; }SeqStack; /* 初始化顺序栈 */ SeqStack SeqStackInit() /* 检查顺序栈是否为空 */ int SeqStackEmpty(SeqStack S) /* 把 S 置为空栈 */ void ClearStack(SeqStack *S) /* 把元素 x 压入栈,使其成为新的栈顶元素 */ void SeqStackPush(SeqStack *S,DataType x) /* 把栈顶元素弹出 */ DataType SeqStackPop(SeqStack *S) /* 取栈顶元素 */ DataType SeqStackGetTop(SeqStack S) /*输出顺序栈中的元素*/ void SeqStackPrint(SeqStack S) 2.试利用堆栈将队列中的元素逆置。
3.编写括号匹配算法。
* 队列的操作 1. 队列的根本操作:InitQueue(&Q) 构造一个空队列 Q QueueEmpty(Q)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QueueLenght(Q) 返回队列 Q 的元素个数,即队列的长度GetHead(Q,&e) 取队列 Q 的队头元素,并用 e 返回EnQueue(&Q,e) 将元素 e 入队列 DeQueue(&Q,&e) 删除非空队列Q 的队头元素,并用 e 返回其值 2. 队列的表示:队列有两种表示方法:链队列、循环队列(顺序队列)。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系别:班级:学号:姓名:日期:指导教师: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单链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
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单链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
具体实现要求:1.从键盘输入10个字符,产生不带表头的单链表,并输入结点值。
2.从键盘输入1个字符,在单链表中查找该结点的位置。
若找到,则显示“找到了”;否则,则显示“找不到”。
3.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单链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4.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单链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5.(★)将单链表中值重复的结点删除,使所得的结果表中各结点值均不相同,输出单链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6.(★)删除其中所有数据值为偶数的结点,输出单链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7.(★)将单链表分解成两个单链表A和B,使A链表中含有原链表中序号为奇数的元素,而B链表中含有原链表中序号为偶数的元素,且保持原来的相对顺序,分别输出单链表A和单链表B的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包括程序的结构,数据结构,输入/输出设计,符号名说明等)1.程序结构:定义一个主函数和五个子函数(分别用来实现单链表的创建、查找、插入、删除及单链表的打印)。
2.数据结构:定义一个结构体,作为单链表的结点。
typedef struct stu /*DataType可以是任何相应的数据类型如int, float或char*/ {char Name[Max]; /*定义了数据域,这里存放的是一个字符型数组*/struct stu *next; /*定义了指针域*/}student;3.输入输出设计:创建单链表函数:student *create();输入:通过scanf( )函数及for语句为数据域定义,并定义指针域的指针所指的下一个结点。
北京林业大学实验任务书备注:实验共分4次,其中实验1――实验3为设计性实验,实验4为综合性实验,具体安排下面一一列出。
北京林业大学10学年—11学年第 2学期数据结构实验任务书专业名称:实验学时: 4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任课教师:李冬梅实验题目: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实验环境: Visual C++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等。
实验内容: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的顺序表和链表,使其具有如下功能:(1) 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2) 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3) 根据姓名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4) 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5) 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6) 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7) 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实验提示:学生信息的定义:typedef struct {char no[8]; //8位学号char name[20]; //姓名int price; //成绩}Student;顺序表的定义typedef struct {Student *elem; //指向数据元素的基地址int length; //线性表的当前长度}SqList;链表的定义:typedef struct LNode{Student data; //数据域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LNode,*LinkList;实验要求:(1) 程序要添加适当的注释,程序的书写要采用缩进格式。
(2) 程序要具在一定的健壮性,即当输入数据非法时,程序也能适当地做出反应,如插入删除时指定的位置不对等等。
(3) 程序要做到界面友好,在程序运行时用户可以根据相应的提示信息进行操作。
(4) 根据实验报告模板详细书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给出链表根据姓名进行查找的算法和插入算法的流程图。
数据结构实验十数据结构实验十:树的遍历算法实现及性能比较一、实验背景和目的树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
树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规则依次访问树中的每个节点,以达到对树中所有节点的访问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树的遍历算法的实现方法,并通过性能比较,分析不同算法的优劣。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现二叉树的先序遍历算法。
2. 实现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算法。
3. 实现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算法。
4. 比较三种遍历算法的性能。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 实现二叉树的先序遍历算法:先序遍历算法的实现方法可以使用递归或非递归方式。
递归方式较为简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现:- 如果树为空,则返回。
- 先访问根节点。
- 递归地先序遍历左子树。
- 递归地先序遍历右子树。
2. 实现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算法:中序遍历算法的实现方法也可以使用递归或非递归方式。
递归方式较为简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现:- 如果树为空,则返回。
- 递归地中序遍历左子树。
- 访问根节点。
- 递归地中序遍历右子树。
3. 实现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算法:后序遍历算法的实现方法同样可以使用递归或非递归方式。
递归方式较为简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现:- 如果树为空,则返回。
- 递归地后序遍历左子树。
- 递归地后序遍历右子树。
- 访问根节点。
4. 比较三种遍历算法的性能:为了比较三种遍历算法的性能,可以使用相同的测试数据集进行测试,并记录下每种算法的运行时间。
可以选择不同规模的树进行测试,以观察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记录下了三种遍历算法的运行时间,并进行了性能比较。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分析:1. 先序遍历算法的运行时间较短,因为先序遍历是从根节点开始访问,直接按照顺序遍历即可。
2. 中序遍历算法的运行时间较长,因为需要先遍历左子树,再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3. 后序遍历算法的运行时间最长,因为需要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数据结构实验二线性表数据结构实验二线性表1. 实验目的1.1 理解线性表的概念和特性1.2 学习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1.3 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修改、遍历等1.4 熟悉线性表的应用场景2. 实验内容2.1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实现2.1.1 定义线性表结构体2.1.2 初始化线性表2.1.3 插入元素2.1.4 删除元素2.1.5 查找元素2.1.6 修改元素2.1.7 遍历线性表2.2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实现2.2.1 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2.2.2 初始化链表2.2.3 插入元素2.2.4 删除元素2.2.5 查找元素2.2.6 修改元素2.2.7 遍历链表3. 实验步骤3.1 实现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3.2 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3.3 编写测试程序,验证线性表的各种操作是否正确3.4 进行性能测试,比较两种存储结构的效率差异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执行测试程序,检查线性表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4.2 对比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性能差异4.3 分析线性表的应用场景,总结线性表的优缺点5. 实验总结5.1 总结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5.2 回顾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3 提出对线性表实现的改进方向和思考附件:请参考附件中的源代码和实验报告模板。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对某一作品享有的法律上的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等。
2. 法律责任:指违反法律或合同规定所承担的责任。
3. 保密义务:指个人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合同等规定需要承担的保密责任。
4.知识产权: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二叉树的基本概念,熟练使用多种表示法构造二叉树,掌握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实现二叉树的构造、遍历、插入、删除等操作算法;理解线索二叉树的作用,掌握获得线索二叉树节点在指定遍历次序下的前驱或后继结点的方法;理解哈弗曼编码和哈弗曼树的作用,掌握由指定文本求得哈弗曼编码的方法。
理解树的基本概念,熟悉树的多种存储结构,掌握采用孩子兄弟链表存储结构实现树的遍历、插入、删除等操作算法。
通过研究树和二叉树,深刻理解链式存储结构用于表达非线性结构的作用,掌握采用递归算法实现递归数据结构基本操作的设计方法。
二题目及题意分析题目:插入x元素作为p结点的第i个孩子分析:以中国城市作为元素,以插入孩子结点的方式构造一棵树,找到结点p,p不为空时,若p的孩子结点为空,则直接插入x元素作为p的孩子;若p的孩子结点不为空,插入的x元素的位置n小于等于1时,将x元素直接插在最前面;若n大于1时,查找插入的位置执行插入。
三设计方案和功能说明源程序如下:TreeNode.htemplate<class T>class TreeNode //数的孩子兄弟链表结点类{public: //数据域,保存元素T data;TreeNode<T>* child,*sibling; //指针域,分别指向孩子兄弟结点TreeNode<T>(T data,TreeNode<T>*child=NULL,TreeNode<T>*sibling=NULL){this->data=data;this->child=child;this->sibling=sibling;}};Tree.h#include<iostream.h>#include"TreeNode.h" //树的孩子兄弟链表节点类template<class T>class Tree //树类{public:TreeNode<T>*root; //指向根结点Tree(); //构造空树bool isEmpty();//判断是否空树TreeNode<T>* insertChild(TreeNode<T>*p,T value); // 插入value作为结点p的孩子TreeNode<T>* insertChild(TreeNode<T>*p,T x,int i);// 插入x元素作为p结点的第i 个孩子friend ostream&operator<<(ostream&out,Tree<T>&tree);//先根次序遍历树并以树的横向凹入表示法输出树void preOrder(TreeNode<T> *p,int i);};template<class T>Tree<T>::Tree() //构造空树{root=NULL;}template<class T>bool Tree<T>::isEmpty()//判断是否空树{return root==NULL;}template<class T>TreeNode<T>* Tree<T>::insertChild(TreeNode<T>*p,T value) //插入value作为结点p的孩子{TreeNode<T>*q=NULL;if(p!=NULL){q=new TreeNode<T> (value);if(p->child==NULL)p->child=q;else{p=p->child;while(p->sibling!=NULL)p=p->sibling;p->sibling=q;}}return q;}template<class T>TreeNode<T>*Tree<T>::insertChild(TreeNode<T>* p,T x,int i)// 插入x元素作为p结点的第i 个孩子{TreeNode<T>*q=NULL;if(p!=NULL){q=new TreeNode<T>(x);if(p->child==NULL)p->child=q;else{{if(i<=1)//带有容错功能{p->child=new TreeNode<T>(x,NULL,p->child);return p->child;}p=p->child;for(int j=1;p->sibling!=NULL&&j<i-1;j++)p=p->sibling;if( p->sibling==NULL)p->sibling=q;elsep->sibling=new TreeNode<T>(x,NULL,p->sibling);}}}return q;}template<class T>void Tree<T>::preOrder(TreeNode<T> *p,int i){if(p!=NULL){for(int j=0;j<i;j++)cout<<"\t";cout<<p->data<<endl;preOrder(p->child,i+1);preOrder(p->sibling,i);}}template<class T>ostream&operator<<(ostream&out,Tree<T> &tree)//先根次序遍历树并以树的横向凹入表示法输出树{tree.preOrder(tree.root,0);return out;}Main.cpp#include "Tree.h"TreeNode<char*>*aa;void make(Tree<char*>&tree){tree.root=new TreeNode<char*>("中国");tree.insertChild(tree.root,"北京");tree.insertChild(tree.root,"上海");TreeNode<char*>*js=tree.insertChild(tree.root,"江苏省");tree.insertChild(js,"南京市");tree.insertChild(js,"苏州市");TreeNode<char*> *zj=tree.insertChild(tree.root,"浙江省");tree.insertChild(zj,"杭州市");tree.insertChild(zj,"宁波市");TreeNode<char*> *sx=tree.insertChild(tree.root,"山西省");tree.insertChild(sx,"太原市");tree.insertChild(sx,"大同市");aa=zj;}int main(){Tree<char*>tree;make(tree);cout<<tree;tree.insertChild(aa,"无锡市",2);cout<<tree;return 0;}四运行结果及分析1插入位置小于等于1(即n<=1)n=-2时n=0时n=1时2插入位置大于1(即n>1)n=2时五实验总结通过实验理解了树及二叉树的存储结构熟悉掌握了孩子兄弟链表的存储结构实现,以及遍历、查找、删除等操作,深刻理解实现链式存储结构表达非线性的树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曹记东李征郭天印编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1年9月目录《数据结构》上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实验一线性表的插入和删除 (2)实验二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5)实验三栈 (9)实验四栈和队列 (12)实验五二叉树操作 (17)实验六哈夫曼树的应用 (21)实验七图的遍历操作 (28)实验八排序 (35)实验九查找 (41)实验十哈希表设计 (46)《数据结构》上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上机实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软件设计、编写及调试程序的能力。
要求所编的程序能正确运行,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为:1、需求分析:陈述程序设计的任务,强调程序要做什么,明确规定:(1)输入的形式和输出值的范围;(2)输出的形式;(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4)测试数据:包括正确的输入输出结果和错误的输入及输出结果。
2、概要设计:说明用到的数据结构定义、主程序的流程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3、详细设计:提交带注释的源程序或者用伪代码写出每个操作所涉及的算法。
4、调试分析:(1)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算法的时空分析;(3)经验与体会。
5、用户使用说明:说明如何使用你的程序,详细列出每一步操作步骤。
6、测试结果:列出对于给定的输入所产生的输出结果。
若有可能,测试随输入规模的增长所用算法的实际运行时间的变化。
实验一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Turbo C上机调试线性表的基本方法;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以及线性表合并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上的运算。
二、实验内容线性表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合并)的实现三、程序实现:typedef Null 0;typedef int datatype;#define maxsize 1024;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int last;}sequenlist;int insert(L, x, i)sequenlist *L;int i;{ int j;if ((*L).last= =maxsize-1){ printf(“overflow”);return Null;}else if ((i<1)‖(i>(*L).last+1){ printf(“error”);return Null;}else{ for(j=(*L).last;j>=i-1;j--)(*L).data[j+1]=(*L).data[j];(*L).data[i-1]=x;(*L).last=(*L).last+1;}return(1);}int delete(L,i)sequenlist *L;int i;{ int j;if ((i<1)‖(i>(*L).last+1)){printf (“error”);return Null;}else{ for(j=i, j<=(*L).last;j++)(*L).data[j-1]=(*L).data[j];(*L).data - -;}return(1);}void creatlist( ){ sequenlist *L;int n, i, j;printf(“请输入n个数据\n”);scanf(“%d”,&n);for(i=0;i<n;i++){ printf(“data[%d]=”, i);scanf (“%d”, (*L).data[i]);}(*L).last=n-1;printf(“\n”);}printout (L)sequenlist *L;{ int i;for(i=0;i<(*L).last;i++){ printf(“data[%d]=”, i);printf(“%d”, (*L).data[i]);}}main( ){ sequenlist *L;char cmd;int i, t;clscr( );printf(“i, I…..插入\n”);printf(“d,D…..删除\n”);printf(“q,Q……退出\n”);do{ do{cmd =getchar( );} while((cmd!=‘d’)‖(cmd!=‘D’) ‖(cmd!=‘q’)‖(cmd!=‘Q’)‖(cmd!=‘i’)‖(cmd!=‘I’));switch (cmd){ case ‘i’,‘I’;scanf(&x);scanf(&i);insert(L, x, i);printout(L);break;case ‘d’,‘D’;scanf(&i);delete(L, i);printout(L);break;}}while ((cmd!=‘q’)&&( cmd!=‘Q’));}实验二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上机实验要求及规范《数据结构》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上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重视实验环节,对于编写程序上机练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容易忽略实验的总结,忽略实验报告的撰写。
对于一名大学生必须严格训练分析总结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需要逐步培养书写科学实验报告以及科技论文的能力。
拿到一个题目,一般不要急于编程,而是应该按照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路(关于面向对象的训练将在其它后继课程中进行),首先理解问题,明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的策略,逐一地解决子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问题分析与系统结构设计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限制条件是什么。
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搞清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线性表还是树、图?),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顺序结构还是链表结构?),然后设计有关操作的函数。
在每个函数模块中,要综合考虑系统功能,使系统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
最后写出每个模块的算法头和规格说明,列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便完成了系统结构设计。
2.详细设计和编码详细设计是对函数(模块)的进一步求精,用伪高级语言(如类C语言)或自然语言写出算法框架,这时不必确定很多结构和变量。
编码,即程序设计,是对详细设计结果的进一步求精,即用某种高级语言(如C/C++语言)表达出来。
尽量多设一些注释语句,清晰易懂。
尽量临时增加一些输出语句,便于差错矫正,在程序成功后再删去它们。
3.上机准备熟悉高级语言用法,如C语言。
熟悉机器(即操作系统),基本的常用命令。
静态检查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用一组测试数据手工执行程序(或分模块进行);二是通过阅读或给别人讲解自己的程序而深入全面地理解程序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注释和断言。
如果程序中逻辑概念清楚,后者将比前者有效。
4.上机调试程序调试最好分块进行,自底向上,即先调试底层函数,必要时可以另写一个调用驱动程序,表面上的麻烦工作可以大大降低调试时所面临的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5.整理实验报告在上机实验开始之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完成之后必须及时总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成绩评定标准成绩构成成绩=程序实践×80%+出勤×10%+课上表现×10%出勤与课上表现(1)出勤统计100分×出勤率(2)课上表现任选一个算法做相应PPT报告,由老师评分,总分100分程序实践(1) 分组✧自由组合,4人/组;✧9月8日完成分组,未选择分组的同学由老师指派。
(2) 选题✧不带*的实验题目为基本内容,应至少完成80%,否则实验成绩不合格。
✧带*的实验题目难度较高,学生可自选。
该部分完成40%,实验成绩为中等;完成60%,实验成绩为良好;完成80%,实验成绩为优秀。
✧每组将所选题目的编号(如1-5)上报老师;✧可自拟题目,但自拟题目的难度由老师认定并备份。
✧算法中元素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3)程序检查✧检查时间(见课表)✧检查要求程序调试通过,应有相应的注释;准备测试数据;回答老师针对算法提出的问题。
(4)文档提交✧实验报告模板见本文第11页所示;✧12月27日,以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一线性表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以及这种特性在计算机内的两种存储结构。
2. 重点是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两种存储结构上的实现;其中以链表的操作为侧重点;并进一步学习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1-1 输入整型元素序列利用插入算法建立一个非递减有序表。
请设计程序实现。
要求: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实现;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1-2 设计程序实现把题1建立的顺序表中所有奇数排在偶数之前,即表的前面为奇数,后面为偶数。
1-3 设计程序实现把题1建立的单链表中值相同的多余结点的删除。
1-4 约瑟夫环问题。
有n个人围坐一圈,现从某个人开始报数,数到M的人出列,接着从出列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报数,数到M的人又出列,如此下去,直到所有人都出列为止。
试设计确定他们出列次序的程序。
要求选择单向循环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模拟整个过程,并依次输出出列人的编码。
*1-5 用链表建立通讯录。
通讯录内容有: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要求:通讯录是按姓名项的字母顺序排列的;能查找通讯录中某人的信息。
*1-6 超长正整数的加法,设计一个程序实现两个任意长的整数求和运算【提示】可采用一个带有头结点的循环链表来表示一个非负的超大整数。
从低位开始每四位组成的数字,依次放在链表的第一个、第二个、……第n个结点中,不足四位的最高位存放在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中,表头结点值规定为-1。
例如:大整数“567890987654321”可用如下的头结点的链表表示:按照此数据结构,可以从两个表头结点开始,顺序依次对应相加,求出所需要的进位后,将其代入下一个结点进行运算。
*1-7 综合训练。
利用单链表实现一个班级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录入、插入、删除、排序、查找等)。
实验二 栈和队列一、实验目的1. 掌握栈这种数据结构特性及其主要存储结构,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2. 掌握队列这种数据结构特性及其主要存储结构,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3. 了解和掌握递归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2-1 采用顺序存储实现栈的初始化、入栈、出栈操作。
2-2 采用顺序存储实现循环队列的初始化、入队、出队操作。
2-3 设单链表中存放着n 个字符,利用栈结构,试设计算法判断字符串是否中心对称。
例如xyzzyx 即为中心对称的字符串。
2-4 假设仅知循环队列中队尾元素的位置rear 和内含元素的个数len(len<Maxsize),试为该循环队列设计相应的入队和出队算法。
*2-5 阿克曼函数(Ackermann’s function )定义如下:人们之所以研究该函数,是因为m 和n 值的较小增长都会引起函数值的极快增长。
(1)设计一个递归算法的源程序,上机运行。
(2)设计一个非递归算法的源程序,上机运行。
并进行比较。
*2-6 综合训练。
利用栈实现表达式求值算法。
*2-7 离散事件模拟。
*2-8 编写递归程序求顺序表中的最大(最小)值。
*2-9 二项式(a+b)n 展开后,其系数构成杨辉三角形,利用队列写出打印杨辉三角形的前n 行的程序。
n+1 当 m=0 时 akm(m-1,1) 当 m>0,n=0 时 akm(m-1,akm(m,n-1)) 当 m>0,n>0 时akm(m,n)=1 1 1 12 1 13 3 1实验三串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串类型的实现方法,了解简单文字处理的设计方法。
2. 熟悉C语言的字符和把字符串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C语言常见的字符串处理函数。
二、实验内容3-1 输入一个由若干单词组成的文本行,每个单词之间用若干个空格隔开,统计此文本中单词的个数。
3-2 设s、t为两个字符串,分别放在两个一维数组中,m、n分别为其长度,判断t是否为s的子串。
如果是,输出子串所在位置,否则输出0。
3-3 设计可以在主串s中第i个位置插入一个子串t的程序。
3-4 串的置换。
将主串s中的t串,置换为v串。
3-5 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大小。
实验四 数组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数组的存储结构及应用。
2. 熟悉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和“十字链表”存储结构,运用它们进行矩阵简单运算处理。
二、实验内容4-1 编写用“三元组表”存储稀疏矩阵,进行矩阵处理的程序。
(1)矩阵转置 (2)矩阵相加4-2 给定一奇数n ,构造一个n 阶魔阵。
n 阶魔阵是一个n 阶方阵,其元素由自然数1,2,3,…,n 组成。
魔阵的每行元素之和,每列元素之和以及主、副对角线元素之和均相等。
即对于给定的奇整数n 以及i=l ,2,3,…,n ,魔阵a 满足条件。
∑∑∑∑====+-===nk n k n k n k k n k kkkiikaa a a 11111,要求输出结果的格式要具有n 阶方阵的形式。
*4-3 迷宫实验。
迷宫实验是取自心理学的一个古典实验,在该实验中,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大盒子的口放入,在盒中设置了许多墙,对行进方向形成了多处阻挡。
盒子仅有一个出口,在出口处放置一块奶酪,吸引老鼠在迷宫中寻找出路以到达出口,对同一只老鼠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一直到老鼠从入口到出口,而不走错一步,老鼠经多次实验终于得到它学习走通迷宫的路线。
试设计一个算法,寻找一条从迷宫入口到出口的最短路径。
要求程序输出:(1)一条通路的二元组( i,j)数据序列,(i,j)表示通路上某一点的坐标。
(2)用一种标志(如数字8)在二维数组中标出该条通路,并在屏幕上输出二维数组。
实验五树与二叉树一、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二叉树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中的常用遍历方法:先序递归遍历、中序递归和非递归遍历、后序递归遍历。
了解二叉树的按层遍历、先序非递归遍历及后序递归遍历。
2. 用树解决实际问题,如哈夫曼编码等。
3. 加深对“数据结构+算法=程序”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编写较复杂程序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5-1 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以一维数组作为存储结构,试设计一个对该完全二叉树进行先序遍历的算法。
5-2 二叉树的建立和操作。
结构。
(2)采用递归算法中序遍历该二叉树。
(3)采用非递归算法中序遍历该二叉树。
(4)求该二叉树的高度。
(5)求该二叉树的叶子个数。
(6)对该二叉树,建立相应的中序线索二叉树,并实现中序遍历。
5-3 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写出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的算法。
*5-4 哈夫曼树问题。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讯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进行预先编码;在接受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解码(复原)。
对于双工信道(即可以双向传输的信道),每端都要有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
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一个哈夫曼的编译码系统。
要求:(1)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为n(即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进行编码并且输出,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中。
(2)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编码文件hfmtree,对键盘输入的正文进行译码。
输出字符正文,再输出该文的二进制码。
实验六 图一、实验目的1. 熟悉图的两种常用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以及在这两种存储结构上的两种遍历图的方法,即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进一步掌握递归算法的设计方法。
2. 掌握图的经典算法。
二、实验内容6-1 设计一个程序,为下图的建立邻接矩阵,并进行深度优先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