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改珠三角金融集聚效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6
“集聚效应”理论的实践价值分析|集聚效应的理论【摘要】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地实现产业布局的集中优化,形成规模效应,继而产生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中国光谷”的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的优势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不同定位。
【关键词】集聚效应,产业集聚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创造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它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并从整体上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以集聚效应理论为基础形成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集聚效应”的基本内涵对集聚效应理论的关注和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经济学家马歇尔关注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他描述到:“当一种工业已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它是会长久设在那里的。
因此,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所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
”他进而又分析了这些积聚在一起的企业的机械使用效率和劳动者生产技能的利用率更高,据此,马歇尔提出了“外部经济”的理论,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组织制度和经营效率等因素,也要依赖于企业的区位因素。
区域经济学家强调外部经济源于相关资源的相对集中,由此可以发展和改进一定集聚企业生产的有利环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可见,集聚效应既是一种规模经济的外在表现,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其实质是空间上的企业外部规模经济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效应。
总的来说,“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
产业集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成本的边际递减现象。
由于一定的企业集聚区域内,企业相互临近或同时处于生产链的某一个环节,随着产业集聚程度提高,集群内企业减少了原料购置和产品销售的运输成本,降低了相关信息的收集成本和劳动力的搜寻成本,使产品平均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企业呈现出收益递增的态势。
金融产业集聚效应研究综述[提要] 对金融集聚效应的专门研究是一个新的话题,当前金融业空间集聚的趋势日益凸显,并通过集聚效应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为此,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相关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这使得有必要对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金融集聚效应;经济增长;研究综述的资助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业空间集聚的趋势日益凸显,而且通过与实体经济和其他产业的相互促进,逐步形成金融产业集群,这不仅提高了金融的创新速度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而且还通过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金融集聚效应问题进行过研究。
国外学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对产业集聚效应和针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对金融集聚效应直接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角度、从金融组织的微观视角、从金融集聚效应产生的机理角度进行研究,并对金融集聚产生的负效应做出了讨论。
一、国外的研究成果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的关系时,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性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便容易形成金融集聚或者金融中心,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集聚地经济的发展。
(一)对产业集聚的研究。
Marshall是产业集群研究的奠基人,主要从规模经济角度研究了集群的形成。
Marshall(1920)阐述了企业集聚的三个优势,或者说是企业为什么要集聚的三个原因:一是能促使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尤其能提供不可贸易的特殊投入品;二是为有专业技术的工人提供了一个公共市场,有利于劳动力共享;三是独特的非正式信息扩散方式有助于知识外溢。
这三点其实是指出了集聚经济的外部性。
熊彼特在20世纪四十年代时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指出产业集聚有助于创新、创新有赖于产业集聚。
财经理论研究2023年 第5期[收稿日期]2023-05-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TJ071)[作者简介]赵峰(1978-),女,山东莘县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金融集聚、区域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通讯作者]邹悦(1996-),女,山东泰安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集聚、区域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金融集聚、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赵 峰,邹 悦(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摘 要]金融集聚主要通过集聚与扩散两个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我国的外源性金融风险和内生性金融风险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此,本文收集了2007年至2019年我国各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并依照地理方位将各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金融集聚和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空间效应以及金融集聚对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影响。
研究表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层面上具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总体而言,金融集聚总体上会助推区域经济的向好发展,但更多地表现为对本区域的促进作用,而为相邻地区带来的经济效应是有限的;金融风险总体上会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但更多地表现为对周边地区的抑制效应。
因此,要重点关注金融风险在不同区域的空间依赖性。
此外,我国四个区域的金融集聚和金融风险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金融集聚对金融风险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
[关键词]金融集聚;金融风险;区域经济;区位熵;熵值法[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23)05-0030-13 一、引言金融集聚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强化本区域的经济实力,并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带动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金融集聚也会促使金融集聚区内和区外产生经济发展差距,提高金融集聚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阻碍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
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金融科技的飞速进步,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日益明显,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日趋显著。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内涵、形成机制及其如何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旨在揭示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金融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界定了金融产业集聚的概念,并探讨了其形成的动因,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
接着,本文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
本文还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角度,探讨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周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深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本文提出了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支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等。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建议,有望推动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金融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金融产业集聚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高度集中和有机组合,是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理论的支持与引导,其中主要包括产业集聚理论、金融地理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及金融发展理论等。
产业集聚理论认为,产业集聚是产业空间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和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
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是什么?答案既不是企业,亦不是国家。
当今世界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变化和特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政治越来越多元化、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社会越来越信息化。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国际间越来越流行的说法是“得城市者得天下”。
的确如此。
由于现代经济活动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中进行,因此,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未来的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一国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实际上是大城市、是城市群,因为只有它们才具备参与世界分工、合作和交流所需的基础设施,也只有它们才能形成足够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
然而单个城市的能量毕竟有限,即使是大城市。
可以这样说,城市群已当仁不让地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新主体。
“城市群”的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提出的,意指“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戈氏总结其特征包括:以2500万的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的庞大空间;以国际化大城市为核心,沿海轴线发展形成的枢纽;职能分工合理的多中心城市网络;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及其基础设施。
当今世界五大城市群(大纽约城市群、美加大湖城市群、大东京城市群、英国城市群、西北欧城市群)代表了其本国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力量。
大纽约城市群仅占美国版图1/918的面积,却聚集了全美1/11的人口,占去了美国公司500家强的1/3。
目前,中国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初现雏形,不过,相较于前五大都市群,差距尚远。
就拿都市群经济总量占其本国的百分比来说,我国三大城市群仅为38%,而美国三大城市群高达67%,日本仅大东京区大阪区就占70%。
在国内,得改革风气之先的珠三角各城市恰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快速崛起在珠江两岸,但由于长时间以来各自为营,明争暗斗,内耗严重,正被已形成合纵连横之势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日渐抛离。
在国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之时,在加入wto后国门日渐洞开之际,处于内忧外患中的珠三角城市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珠三角城市群能撤掉藩篱,用同一种声音讲话吗?能抱成团,握成拳,重现昨日辉煌吗?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去探寻现实的答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看看珠三角城市群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珠三角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实证分析作者:黄佑军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10期摘要:以广东省珠三角九市数据为样本,利用最近10年(2000~2010年)的金融与经济数据,对珠三角区域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存在何种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使得前期获得有效回报,这很可能加剧了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的问题,从而提升了地方城市的贷款效率等能力,引起经济增长水平的上升。
但同时发现政府的过度行为有可能会损害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珠三角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系统广义矩估计一、前言随着经济发展、增长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现有经济发展、增长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尚未被满足的这些要求以各种类型的矛盾或问题突出表现出来。
例如,经济运行中的结构失衡、区域分化和非集约性发展等现象。
具体到广东省,这类问题则表现为金融增长速度缓慢、产业竞争力弱、金融风险隐患大、金融中心地位不突出、金融开放程度滞后和金融结构失衡等(姜永宏,廖毅芳,2006)。
尤其珠三角九市在广东省金融创新发展中处于领头地位,这些矛盾在珠三角地区亟待解决。
为了更好的研究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入剖析区域金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合理而有效的金融结构调整方向,本文以广东省珠三角九市数据为样本,利用最近10年(2000~2010年)的金融与经济增长数据,对珠三角区域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存在何种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然而,学术界对如何理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存在较多争议。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方面存在三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供给引导型”的,即金融发展引领经济增长;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需求跟随型”的,即实体经济的增长导致了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从而拉动了金融的发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内生性的双向因果关系(马卫峰等,2006)。
产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大量相关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并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实现经济增长的现象。
本文将从产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产业集聚增加经济效益产业集聚可以增加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形成配套生产和供应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能利用率。
例如,汽车工业集聚区域的高效供应链可以实现零部件供应的即时交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产业集聚还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技术交流和创新,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二、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产业集聚的形成会吸引大量企业和相关人才流入特定区域,形成专业分工和产业聚集效应。
这些企业和人才聚集非常有利于形成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例如,硅谷的IT产业集聚就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和研发人员,使该地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
这种区域的竞争力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三、产业集聚促进就业机会产业集聚的形成会带动大量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企业的集聚会形成人才需求,吸引外来劳动力就业。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内企业的合作和互补,可以发挥分工效应,促进更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例如,深圳特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相关产业从业者就业,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四、产业集聚提升区域发展潜力产业集聚可以带来经济规模效应,促进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优化利用。
这些优势能够提升区域的发展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中,鼓励制造业集聚形成国家级产业集群,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能力。
这种集聚效应可以形成区域特色优势,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和产业要素流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五、产业集聚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产业集聚的企业和产品常常形成地方品牌形象,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
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产业都在蓬勃发展。
金融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资本和人才流动的方便性,金融业已逐渐形成了一些集聚区。
本文将探讨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金融产业集聚金融产业集聚是指以金融产业为主导的一系列商业活动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聚集现象。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金融要素集中、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等。
金融产业集聚的核心区是金融业的聚集地,通常是一个城市或该地区的商业中心,例如,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市和纽约市。
此外,在金融中心周围,也会形成许多专业化的金融市场、交易所和服务机构等。
金融产业集聚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首先,金融产业集聚有助于省去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效率。
其次,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规模大,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信用。
最后,金融产业集聚可以吸引许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该地区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
二、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就业机会产业集聚往往意味着市场的规模和需求增加,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因此就业机会会随之增加。
就业机会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税收和消费,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提高资金效益金融业的聚集可以产生金融活动的规模和效率优势。
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可以在同一地区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传输时间和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由于影响范围的扩大和方法的多样化,这些机构可以更广泛地获取投资和优惠利率,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些启示我们,在金融产业集聚的地区,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获得更优的资本效益。
(三)创新与改革金融产业的聚集有助于促进创新和改革。
金融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创新理念、技术和企业机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中国,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工业增长的减速,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2000年到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全国总就业比重由61增加到43,显示出其在国内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集聚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不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而且通过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知识技术由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向地理距离较近的临近区域传播,以及由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的过程,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和溢出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且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1. 阐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一文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一个动态且复杂的互动机制。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制造业升级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关键部门,其集聚不仅增强了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与知识交流,还促进了技术、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快速流动与扩散。
这种集聚现象,尤其是在城市群或特定区域的发展中,形成了高度密集的知识与服务中心,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肥沃土壤。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总第2M期)金融研究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龚勤林,宋明蔚(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5)摘要: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人才三方面出发构建了金融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且这种差异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趋同;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在不同地区间作用差异明显,金融集聚度越高的地区,其经 济效应越明显;通过对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金融集聚能通过形成资本积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三条途径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其中,金融集聚的资本积累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作用明显,而产业升级效应相对较弱。
关键词:金融集聚;经济增长;资本积累效应;科技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中图分类号:F127;F83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543(2021 )04 -006丨-14— '弓丨言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约束条件,其空间配置、发展、集聚尤其成为研 究热点。
其中,金融集聚作为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态,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11]。
金融集聚是推动城市群崛起的重要驱动力[2]。
目前,中国已确立了建设以上海、深圳等地为代 表的国家金融中心,以期通过金融集聚形成经济增长极,从而促进城市群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集聚正成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
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 略”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合理评价金融资源的集聚水平,如何正确理解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 系和作用机制,又应如何利用金融资源分布差异,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转型,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近年来,金融集聚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金融集聚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城市内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密集程度。
金融集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既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增长,也可以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融集聚能够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进入该地区。
金融机构的集中会形成金融中心,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资金流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上海和深圳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进驻,为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和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金融集聚能够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金融机构在一个地区集聚,相互之间形成合作和竞争关系,推动金融创新和产品多样化。
这样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活跃的地区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帮助他们发展壮大;个人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提升自己的消费能力。
金融集聚有利于培养和吸引金融专业人才。
金融机构的集中会带动相关专业人才的流动和聚集,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这些专业人才在金融行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更多,能够获得更好的晋升和发展机会。
金融专业人才的流动和聚集也能够增强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专业人才的聚集,成为全球金融创新和交易的中心之一。
金融集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金融集聚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
金融机构在一个地区集中,当其中一家机构出现风险时,可能引发其他机构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不稳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遭受重大打击,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金融集聚可能加剧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金融集聚往往发生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其他地区可能因此缺乏金融资源和机会。
这会造成财富和机会的集中,加剧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
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某一行业的资源在某一区域的快速集中就会形成其产业集群,文章介绍了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构成及其特点,并分析了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效应。
【关键词】金融集群经济效应地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许多城市会争夺金融资源。
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己经有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它们在自身金融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也让城市经济也得到了显著的增长。
本文主要探讨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为以下内容进行论述。
一、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构成金融产业集群是由地区金融产业的发展而演变出来的一种金融产业集中发展的模式,一般是有由很多金融企业集中在固定区域所共同组成的金融产业,慢慢发展为集群效益。
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主要方式为:一是选取样本,挑选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地区,对其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二是相关指标的说明,主要包含技术创新能力、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以及环境支撑竞争力;三是計算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是指金融控制能力、经营效率以及金融创新能力几个方面。
二、金融产业集群的特点金融产业集群和其它产业集群都具备一些共性,但基于金融自身的一些特点,与一般产业集群相比具备一些独特之处,其具有以下特点:(一)地域契合性由于金融产业集群自身所处地域初始条件的差异,最初对金融资源的开发能力就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一些地域在空间条件上更为适宜,会使地域和资源之间具有更好的契合性,形成金融产业慢慢聚集的现象,最终发展成产业集群。
地域契合性是其所具备的显著特性之一。
(二)成长递进性金融产业集群是从零到一逐渐发展壮大的一个产业集群,其成长是在自身的空间上进行产业的集聚,外在表现为数量的增长,内在则为质量和规模上的成长,表现出成长的递进性规律。
随着金融产业集群内金融组织彼此促进和影响,并不断成长为多元化,使金融产业集群的组织更加完善,等级不断地提升,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淘汰一些自身能力的不适合的个体。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书
题目珠三角金融集聚效应分析
姓名陆国豪
学号 111042209
院(系)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张家平
2014年11月28日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珠三角金融聚集效应分析
课题的根据:
1)说明本论文的理论、实际意义
在金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整个世界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因此也就出现了金融聚集现象。
当前金融聚集现象异军突起,并且这一聚集效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发展的效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金融专家都在对金融聚集效应进行分析。
我国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金融聚集现象也较为明显。
因此对本地区金融聚集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更加透彻的了解金融聚集的正负效应,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
了解金融聚集所带来的利弊,引导金融市场的发展。
对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更透彻的研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份宝贵的意见。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论文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关于金融聚集现象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外许多文献都有比较鲜明和深入的见解。
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多纷纷从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对金融集聚效应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以克鲁格曼(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家,开始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现象。
克鲁格曼(1991)认为,促进产业地理集中的向心力主要包括市场效应、充裕的劳动力市场和纯外部经济性。
Economists Advisory Group(1984)在《城市20年: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一文中指出:“金融中心发展缓慢,但是一旦建立,它们就显示出生存的巨大能量。
这部分是因为习惯的力量、顾客的忠诚或者简单的惯性(或者说是“路径依赖”),但大多是源于建立金融中心所享有的各种规模经济。
”Arthur(1994)提供了一个路径依赖模型来描述下面情形:如果外部经济(或者集聚经济)盛行,那么一个具体企业定位是怎样变得比其他更为优越。
他表明,对于一个特定种类的金融业务,这会使得这项业务对于其他银行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这些规模递增收益有助于一个地理上的“锁定(lock-in)”。
我国对金融聚集现象分析起步较晚,并且多数是对上海金融聚集进行分析,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其动因下手开始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例如冉光和在《金融产业资本论》中提及金融产业的资本问题,认为金融集聚区内的创新效应是指由于金融产业资本集聚区域创新系统高效,会引起金融产业集聚区的技术进步和扩散速度要高于其他地区的那部分额外的收益。
连建辉(2005)指出,金融企业集群式的金融机构具有区域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缓释以及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本篇论文将在大量参考各类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从金融集聚角度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并且从金融聚集现象逐渐普遍的现象的分析以及这一效应对珠三角经济今后发展的影响。
从中进一步分析对我国各企业和整个经济脉络的发展前景的影响。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纲):
一、金融聚集现状概论
1.1什么是金融聚集
1.2我国金融聚集现状
二、分析形成金融聚集现象的因素
2.1内部因素
2.1.1国内经济因素
2.1.2其它因素
2.2外部因素
2.2.1世界经济因素
2.2.2政治因素
三、金融聚集现象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3.1有利影响
3.1.1优化金融结构
3.1.2提高了金融的创新速度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3.1.3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
3.2不利影响
3.2.1信息成本增加导致利润下降
3.2.2金融业的过度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2.3中小企业生存困难
3.2.4对经济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四、如何看待金融聚集现象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将在大量查阅国内外各种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的时事政策的发展,运用经济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分析整合,通过数据分析法,统计,辩证法,比较分析法,举例子等在结合我国经融和政治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上分析,由各个较小的切入点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众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4年11月22日至2014年12月4日前收集资料,撰写并上交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
2015年2月15日至2015年4月02日前进行调研,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2015年4月15日至2011年5月6日前修改论文,撰写并完成论文第二稿;2015年5月10日至2015年5月20日前修改论文,撰写并完全定稿提交打印好的论文;
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10日前进行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丁艺,李林,李斌.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6.
[2]王婷,金融街区域竞争的“晴雨表”[J]. 招商周刊. 2007.
[3]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 陈凌白,冯强,王波.世界经济动荡的原因与影响分析[J]. 时代金融. 2012
[5]刘军,黄解宇,曹利军.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J].管理学刊,2007.4.
[6]任英华,姚莉媛.金融集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
[7]何玉付.经济学原理[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8]王曼怡,刘同山.我国中央商务区金融集聚问题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经济纵横,2010
[9]李正辉,蒋赞.基于省域面板数据模型的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
[10]车欣薇,部慧,梁小珍,王拴红,汪寿阳.一个金融集聚动因的理论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2
[11]黄永兴,徐鹏,孙彦骊.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基于长三角的实证分析[J].投资研究,2011
[12]张望.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经济研究,2009
[13]Kindle Berger C P.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
[14]Clark,G.L.,2000,The Functional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dustry[J].Geoforum,vo1.31.
[15]Friedman,1986,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Development and Change[J].Internatio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Vol.17.
存在的主要困难:
首先,资料查找存在困难,影响分析;然后,国内外关于这项研究观点分散不统一的问题。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可行性等):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所在系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