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广安市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5
四川省广安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12个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
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A.盐铁专卖政策B.均田制度C.放宽商业限制D.“匠户”制度2.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
据此可知当时A.嘉峪关地区出现农耕经济B.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C.曲辕犁在北方大规模推广D.已被迫废弃均田制度3.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解决“权力制衡”的措施是A.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C.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4.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A.万物皆有天理B.“灵明”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D.天人感应思想5.中国某一时期的报刊上充斥着“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有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
这些现象最能反映A.社会普遍要求挽救民族危亡B.民族危机促使国人逐渐警醒C.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D.清政府允许西方思想自由传播6.右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②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③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④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右图是一幅题为《中国是不能屈服的》(1938年)的漫画。
该画意在A.担忧中国抗战的命运前途B.赞扬正面战场的持久抗战C.反映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D.宣传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8.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广安市2014级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2、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右图)……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
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
材料反映出当时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
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D.该学者的著作属于第二手材料,无史料学价值4、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5、“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
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为挽救民族危亡“有识之士”发动了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6、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
XXXX年12月,在投入使用之前,它开始派人去参观位于该州西南部的白图镇北部。
它用冶铁作为武器,而且比以前更加锋利。
”(引自北宋苏轼的《石炭纪与铅》),这说明
a .当时民间手工业参与了市场;
b .当时手工业发展不平衡;
c .当时的炼铁技术已经抛弃了木材;
d .当时的煤被用作炼铁燃料;
25。
下面是一个高三学生学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的课文。
对以下史料来源的分析是()
《论语·墨子·孟子·丁燃书》
26。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雅典没有最高官员垄断行政权力”。
这实际上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 .直接民主
b .主权在民原则
c .轮流执政原则
d .权力重叠的制约机制
27。
“当人们被迫服从时,他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然而,一旦人们能够打破他们的枷锁,他们就会去做。
2014·四川卷(课标历史)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2014·四川卷]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1.A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故A项正确。
2.[2014·四川卷]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强化训练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④2.D [解析] 本题以邓小平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起步。
当时我国处于改革的探索时期,缺乏经验,国人的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答案为D项。
中国经济改革国内阻力大,而非国际阻力大,故②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故③错误。
3.[2014·四川卷]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3.B [解析] 本题以司马迁对司马相如赋的评价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司马相如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文家,不可能见证西汉的灭亡,故A项错误;汉赋手法夸张,内容丰富,与《诗经》古朴写实的风格不同,故项错误;汉赋气势恢宏,文辞铺张,故D项错误;B项与题干“然其要归引之节俭”的信息相符。
绝密★启用前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大联考命题中心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引自北宋苏轼所著《石炭并引》),这说明了A. 当时的民间手工业参与市场 B.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并不平衡C.当时冶铁的技术已摒弃木材 D.当时的煤炭已作为冶铁燃料25.下面是高三某同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时标注的文字,分析下面史料的出处为()A.《论语》 B.《墨子》 C.《孟子》 D.《焚书》26.恩格斯曾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实际上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实行直接民主制B.主权在民原则C.轮番为治原则D.权力交叉的制约机制27.“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普罗塔戈拉D.卢梭28.阅读下表,英国人均糖消费量远高于欧洲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B.圈地运动为英国经济提供了国内市场C.英国在此期间占据了海上霸权的优势D.新航路开辟初期英国积极殖民掠夺29.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 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学科 网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2014·四川卷(课标历史)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2014·四川卷]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1.A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故A项正确。
2.[2014·四川卷]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强化训练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2.D [解析] 本题以邓小平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起步。
当时我国处于改革的探索时期,缺乏经验,国人的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答案为D项。
中国经济改革国内阻力大,而非国际阻力大,故②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故③错误。
3.[2014·四川卷]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3.B [解析] 本题以司马迁对司马相如赋的评价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司马相如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文家,不可能见证西汉的灭亡,故A项错误;汉赋手法夸张,内容丰富,与《诗经》古朴写实的风格不同,故项错误;汉赋气势恢宏,文辞铺张,故D项错误;B项与题干“然其要归引之节俭”的信息相符。
2014年下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计分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排列中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2.佛教的发源地在:()A 、古代中国B 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巴比伦3、从发源地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古代亚非文明之处是()A、以海洋为中心B、在大河流域C、远离海洋D、以城市为中心4.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来源于()人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罗马D.古代希腊5.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
”这件事指的是( )A.文艺复兴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的开辟D.交通事业的发展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处死了国王B.推翻了专制制度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7.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今天我们可以①乘火车出门旅游②乘公共汽车上学③使用电灯照明④通过电脑上网查资料。
其中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马丁•路德•金在著名的《I have a Dream》的演中说“一百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就象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的黎明。
”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克林顿9.老师从网上搜集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等资料做课件。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老师的课件内容应属(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10.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明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11.下列哪场革命或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12.1914年6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夫妇,对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②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③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④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二.判断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广安市2014届高三“二诊”试题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12小厄,共48分.)1.“……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
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水利工程的建设A.加快了秦灭东方六国的步伐B.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使当地成为“天府之国”【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的水利工程。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我国的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其开建,促进了多民族的国家的发展。
2下面是孺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
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A.孟子、荀子B.董仲舒、李翱C.朱熹、王守仁 D.李贽、王夫之【答案】C【解析】考点: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根据所学可知, d 处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根据图示应是宋明理学的发展,故 D 项符合题意要求;A、C 错误,B 不合题意。
故应选 C。
3.利玛窦等耶稣会教士们采纳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服饰和行为方式,极力迎合统治阶层的爱好情趣,他们作为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图学家为皇帝效劳,在北京站住脚跟.他们客观上A.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推动了“西学东渐”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D.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解析】考点:早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利玛窦等耶稣会教士到中国来,并带来了西方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虽然没有广泛的流传,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学东渐,故选B。
ACD 项说法错误,中国当时并非受到宗教的严重束缚;CD项是在近代以后。
4.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提出:“…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是以虽当竭服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5页,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利用历史地图可以研究历史的变迁。
从下列组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河道A .迂回曲折B .相对稳定C .迁徙多变D .河水多沙图1 殷商时期图2 宋辽时期图3 宋金时期图4 近现代时期2.《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3.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
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①政治相对开明②庶族士人崛起③科举制度兴起④内忧外患频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
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A.民生建设B.市政管理C.危机管控D.社区自治5.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
高2011级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2.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遵循父系单系世袭的原则。
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B.中国宗法制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吴江的屯村市自明代以来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
苏州长洲县的陆墓镇,“居民多织汗巾为业。
”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
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
这种状况表明A.江浙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具有保守性C.生产的社会化比较明显D.行政区划所导致的地域分割对经济特色产生重要影响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5.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2014届高三模底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E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宽松文化政策促成的战国“百家争鸣”,为中华精神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答l~2题。
1.“崇尚自然”,“不急功、不媚俗”,“追求精神独立”,这些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写照()A.孟子B.庄子C.董仲舒D.王阳明2.《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3.《苟子·议兵》载:“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此有关的主要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整顿吏治D.实行连坐4.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为此,他决定()A.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D.南下并定都于洛阳5.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渐变和突变的统一。
宋元时期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表现在()①指南器具②印刷技术③造纸技术④火药武器图1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广安市2014年高2011级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物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B.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E=mc2,对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不成立。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D.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2.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盘是存储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
光盘上的信息通常是通过激光束来读取的。
光盘截面示意如图所示,若入射的红、蓝混合激光束不是垂直投射到盘面上,则光线在通过透明介质层时会发生偏折而改变行进的方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光束①是蓝光,光束②是红光B.对同一小孔,①的衍射现象更明显C.在透明介质层中光束①比光束②传播更快D.若光束①、②从透明介质层以相同逐渐增大的入射角射向空气中,则②先发生全反射3.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0日晚上九点二十分,在太空飞行了九天的“嫦娥三号”飞船,再次成功变轨,从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降低到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轨道Ⅱ,两轨道相交于点P,如图所示。
关于“嫦娥三号”飞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大B.在轨道Ⅰ上P点的向心加速度比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的向心加速度小C.在轨道Ⅰ上的势能与动能之和比在轨道Ⅱ上的势能与动能之和大D.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4.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相距21m 的a 、b 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 、b 所示,则A.该波的振幅是20cm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12m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 m/sD.该波由a 传播到b 最短历时3.5s5.如图所示,面积为S 、匝数为N 、内阻不计的矩形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绕水平轴oo ’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
人教版四川广安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如果每个人都很有教养,那么家庭将会得到很好的管理;当家庭管理妥当时,国家将会变得有秩序:当国家管理井然有序时,全世界都将会变得和平友好。
此说源自()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答案】B【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是儒家思想内容,故B项正确。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佛教思想主张因果轮回,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B。
第2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据材料可以推知()A: 君主专制受朝议传统反制B: 君主懦弱致秦朝二世而亡C: 丞相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D: 朝议制度能减少决策失误【答案】A【解答】第3题.如表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的描述,描述正确的历史时期是()A: 商周B: 春秋战国C: 唐代D: 宋代【答案】C【解答】A.商周是奴隶社会,当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没有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
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业尽管很繁荣,但是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
C.唐朝时期中国的制瓷业分为南京北白两大瓷系,选项是正确的。
D.宋朝时期城市里面的市和坊界限被逐渐打破了。
第4题.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集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 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C: 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D: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答案】D【解答】20世纪初,国人创办的教育期刊曾大量刊发专号或专刊,如《教育杂志》共发行40个专号,《中华教育界》共发行39个专号,《教育研究》共发行19个专号,《新教育》共发行9个专号,对当时教育的热点与难点进行深入探讨。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并认真核对。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字母。
第II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如需改动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胡乱涂改者相应扣分、私自变更题号者本小题以“零”分计算。
3.考试结束,考生可将试题卷带走并妥善保管、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4.请每位考生认真对待阶段性月考测试,为自己的高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卷共4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5.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8.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2014年四川省广安市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12个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
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A.盐铁专卖政策B.均田制度C.放宽商业限制D.“匠户”制度2.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
据此可知当时A.嘉峪关地区出现农耕经济B.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C.曲辕犁在北方大规模推广D.已被迫废弃均田制度3.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解决“权力制衡”的措施是A.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C.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4.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A.万物皆有天理B.“灵明”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D.天人感应思想5.中国某一时期的报刊上充斥着“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有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
这些现象最能反映A.社会普遍要求挽救民族危亡B.民族危机促使国人逐渐警醒C.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D.清政府允许西方思想自由传播6.右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②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③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④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右图是一幅题为《中国是不能屈服的》(1938年)的漫画。
该画意在A.担忧中国抗战的命运前途B.赞扬正面战场的持久抗战C.反映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D.宣传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8.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B.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C.学习苏联道路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D.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9.古罗马大将恺撒(BC102—BC44)进军埃及,与埃及女王一见钟情,并有了一个儿子。
恺撒归国后,女王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
罗马法庭的处理方式最有可能是A.依据公民法拒绝女王申请B.请求凯撒裁决并修正法律C.依据万民法同意女王申请D.运用自然法精神理性判决10.1933年罗斯福批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压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年)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
这些举措①消除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有利于缓解民众的住房困境④通过增加政府开支以提高就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布罗代尔意在强调A.一切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B.应以现实的立场解读历史C.以整体视角探究过去的历史D.从文明价值角度解读历史12.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Ⅱ卷共2题,共52分。
13.(22分)近代以来的世界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
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
(据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孙中山提出,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
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
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据边疆网《中国海权研究》)(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异同点。
(10分)材料三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
书中阐述了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机器实力的深远影响,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得的好处超过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竞争者。
为了获得这种制海权,就必须拥有“海上实力”。
这种“海上实力”不仅包括了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
马汉的解释,一方面是美国当时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图凭借实力向海外扩张的表现。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2)《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吹捧该书为“绝妙的书”。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罗斯福如此吹捧该书的原因?(8分)并说明该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4分)14.(30分)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8分)材料二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
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
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
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
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
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
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
(6分)材料三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
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
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
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
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
(10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D 2.A 3.C 4.B 5.B 6.C7.D 8.A 9.B 10.C 11.D 12.B13.(1)相同点: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主张加强东南沿海海防;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6分,每点2分)不同点:孙中山还提出加强海权的关键是建立民生政府(民主政府);注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
(4分,每点2分)(2)原因:马汉“海权论”阐述了建设海军,夺取海权,争霸世界的主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经济快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家积极向海外扩张;在海外扩张中,美国与英、德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激烈,尤其是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8分,每点2分)说明:美国加紧争夺殖民地。
(1分)如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夺取了菲律宾等地;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1分,任答一点)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
(1分)如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成为列强瓜分中国中的最大受益者。
(1分)14.(1)趋势:1661—1724年呈下降趋势。
(1分)原因: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趋势:1724—1820年呈上升趋势。
(1分)原因:人口快速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商品经济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
(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2)表现: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人们消费观转向休闲消费、提前消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人们实际消费水平提高;商业支付形式的更新,分期付款成为重要支付形式。
(4分,每点1分)影响:休闲消费、提前消费等,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保证了高就业率及社会稳定;但福利制度和“提前消费”,也给资本主义国际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经济风险。
(6分,每点2分)(3)观点:邓小平认为建筑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可以解决生产与消费问题。
(2分,每点1分)原因: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借鉴西方经济发展道路,经济思想逐渐成熟;完善中国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影响与认识:推动中国建筑业兴起、发展,活跃了社会经济;解决了人们就业问题和满足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同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
(2分,每点1分,任答两点)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反映了领导人敢于创新社会发展理念,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趋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2分,其它认识言之成理也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