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房价的区域差异研究_基于面板协整模型的实证分析_邹瑾
- 格式:pdf
- 大小:640.35 KB
- 文档页数:16
2023-11-10CATALOGUE目录•引言•人口老龄化现象概述•住房空置现象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的影响机制•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01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其影响机制和区域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空置率的差异。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收集全国各地区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研究创新与贡献创新点从全新的视角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的影响,揭示了影响机制和区域差异,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
贡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有助于提高住房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2人口老龄化现象概述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通常指65岁及以上)比例逐渐上升,同时工作年龄人口比例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种趋势通常导致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压力增加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VS03在发展中国家,虽然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预计未来将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01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且趋势日益明显。
02在发达国家中,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如日本、欧洲等国家。
1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23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生育率下降、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改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等。
生育率下降导致工作年龄人口减少,而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保障改善则延长了人们的寿命,使得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也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现象。
03住房空置现象研究0102住房空置的定义住房空置是指房屋在一定时间内无人居住或无人使用的状态。
人口老龄化与房地产行业研究分析报告2014年10月目录第一章全球老龄化趋势分析 ...................................................................................................... - 1 -第一节全球老龄化趋势分析 .. (1)第二节发达国家已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 (2)第三节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时代 (4)第二章以房养老模式分析 .......................................................................................................... - 6 -第一节以房养老模式介绍 (6)第二节各国以房养老的实践分析 (8)第三节日本以房养老的经验借鉴 (14)一、日本以房养老的经验........................................................................................................ - 14 -二、日本逆向按揭实践介绍.................................................................................................... - 14 -三、日本以房养老的进展动因................................................................................................ - 15 -四、市场格局:私营参与较多................................................................................................ - 17 -第四节中国以房养老的前景展望 . (18)一、逆向按揭产品更适合一二线城市.................................................................................... - 18 -二、市场规模测算.................................................................................................................... - 19 -三、产品模式预测.................................................................................................................... - 21 -第三章养老地产服务模式分析................................................................................................. - 23 -第一节美国养老地产的经验借鉴 . (23)一、美国养老地产的经验........................................................................................................ - 23 -第二节美国养老地产的市场格局 (27)一、太阳城模式:Del Webb与Pulte Homes主导 ................................................................. - 27 -二、CCRC模式:竞争猛烈 ...................................................................................................... - 29 -第三节中国养老地产的市场展望 . (31)第四章结论 ............................................................................................................................... - 35 -图表目录图表1:全球人口老龄化 (1)图表2:全球老年人口抚养比 (2)图表3:部分OECD成员国人口预期寿命 (2)图表4:部分OECD成员国出生率 (3)图表5:部分OECD成员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 (3)图表6:部分OECD成员国老年人口抚养比 (4)图表7:我国出生率 (4)图表8:我国人口预期寿命 (5)图表9:部分OECD国家2012年末65岁以上人口占比 (5)图表10:部分OECD国家养老保险制度 (6)图表11:部分发达国家养老支出占GDP比重 (8)图表12:部分OECD国家以房养老实践 (9)图表13:美国HOME EQUITY CONVERSION MOTGAGE年发放数量 (10)图表14:英国EQUITY RELEASE PLAN年签约数量 (11)图表15:英国EQUITY RELEASE PLAN年签约价值 (11)图表16:澳大利亚REVERSE MORTGAGE存量 (12)图表17:澳大利亚REVERSE MORTGAGE市场规模 (12)图表18:逆向按揭产品供需双方面临的风险分析 (13)图表19:日本以房养老实践 (14)图表20:日本各年龄阶段的住宅资产净值(万日元) (16)图表21:美国、澳大利亚与日本平均住房价值(万美元) (16)图表22:日本各年龄阶段的住房自有率 (17)图表23:日本各银行与厚生劳动省逆向按揭产品介绍 (18)图表24:住宅市场价值/GDP (19)图表25:百城住宅价格指数同比 (19)图表26:部分OECD国家逆向按揭产品渗透率 (20)图表27:我国逆向按揭产品市场规模测算 (20)图表28:我国以房养老的尝试 (21)图表29:各个地区中等小区平均房价(万日元/套) (22)图表30:全美部分太阳城情况 (23)图表31:美国四种类别的老年照料 (25)图表32:全美CCRC进展情况 (26)图表33:太阳城模式与CCRC模式比较 (26)图表34:D EL W EBB的总收入 (27)图表35:D EL W EBB的毛利率 (28)图表36:D EL W EBB的净利率 (28)图表37:D EL W EBB的ROE (29)图表38:D EL W EBB的P/E与P/B (29)图表39:CCRC有关公司介绍与最近一年财务指标 (30)图表40:我国太阳城模式实践情况 (32)图表41:我国养老养生地产比较 (32)图表42:世界亚健康人群比例 (33)图表43:北上广亚健康人群比例 (34)第一章全球老龄化趋势分析第一节全球老龄化趋势分析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与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全球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April2021No. 8 Total No. 4742021 年4 月第8期总第474期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老龄化、城镇化与房地产价格研究——基于PVAR 模型的分析程美淋(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39$摘 要: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000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 PVAR 模型$实证分析了老龄化、城镇化与房价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老龄化对房价有负向影响;而城镇化对房价有显著正向影响;反过来,房价对城镇化有负向影响,老龄化对城镇化无显著影响;而老龄化主要受自身因素影响,与 房价、城镇化影响不显著&关键词:房价;老龄化;城镇化;PVAR 模型中图分类号:F299. 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21)08—0043—05当前,我国正在逐渐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末,我国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2.6%#远超联合国以7%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 度日趋接近,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口结构 的转变势必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019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 8. 48亿人#占总人口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 60%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 市,从而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产生了正向影响°从欧美国家的城镇化规律特征来看,我国当前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未来还存在10%的上升空间才会进入“横盘”阶段(巴曙松、杨现领#020$°党的 十八大就明确了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最大内需来源的定位'于是,这里存在两个关键问题°①老龄化程度 加深及城镇化水平提升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是否显著相关?其作用方向如何?②当前我国房价发展态 势能够与城镇化进程、老龄化趋势形成良性互动,还 是带来更多的矛盾、问题°鉴于此研究目的,笔者将集中分析老龄化、城镇化和房地产价格三者间的关系,探寻未来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应考虑的问题°1 文献综述当前,城镇化和老龄化趋势在中国叠加出现,与 之相关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热点'针对老龄化与房价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①老龄化会抑制房价,这 也是国外学者得出的普遍性结论(Lindh A Malm-berg ? 2008 ; Yates A Bradbury , 2010 $, Yumi et al(2013)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从而对房价产生负面影响°国内方面,陈斌开等人(2012)就提出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将导致住房需求在2013年后呈现负增长态势°顾晶晶、田伟(2018$ 也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 )实证分析后提 出在老龄化社会初期,房价会趋于上升,但是长期来看影响老龄化对房价影响将逆转为负’王先柱、吴义东(2017)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出生率和房价之间的,三角关系.研究得出:人口老龄化会对房价上涨 产生抑制作用,而出生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当前我国国内老龄化程度加深且出生率持续降低的形势使 得房价在未来存在可预见的下跌空间’②人口老龄化有利于房价上涨°郭娜、吴敬(2016)使用门限面 板模型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的老龄化并未如同其 他发达国家那样对房价产生强烈的负向作用,反而 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李通屏等(2017)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房价有推高作用,但老龄化和房 价预期的交互项则会抑制房价上涨,且这种趋势存 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在具体影响机制上,邹瑾(2017)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利用面板协整理论研究发现,老年人群对房价具有长期的显著推动作用,主 要原因在于老年人群的高储蓄率、家庭规模小型化和财富的代际转移°况伟大等(2018)则提出老年人 群会通过遗产动机对房价产生正向影响°学术界关于城镇化对房价影响的研究有很多#众多学者已经证实了城镇化在引起房价变动方面的 作用,且普遍认同城镇化有利于推动房价(谢福泉、 黄俊辉 #013;黄庆华 2014;Garriga et al 2017;陈浩 宇、刘园#019) °李怀、何富彩(2016)选取中国31 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999年〜2014年的情况为样本,发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激励和城镇化水平与 房价上涨存在显著正相关,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显著°吴振华、曹趁梅(2018)基于珠三角经 济区2005年〜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 现,城镇化一方面通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为房地产收稿日期:2020 —11 —17・43・总第47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市场增加刚性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由受益于城镇化的富裕人口所带来的投资性需求°龚维进等(2019)则从城镇化分解的视角探讨了城镇化对房价上涨的正向影响,提出城镇化的分解因素交通便利性、公路密度、人口密度、公路质量均会显著影响中国房价水平°罗良文、潘雅茹(2015)采用2004年〜2012年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会给房价带来不同影响,人口城镇化水平和产业城镇化水平分别在中西部和东中部地区对房价水平影响显著,其他地方不显著°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城镇化并不是房价上涨的因素,如姜松、王钊(2014)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以非农就业人口衡量的城镇化并没有推动房价上涨,这与以户籍人口占比衡量的城镇化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同,原因在于转移进城的农村劳动力“刚需”受到过高的房价抑制,无法成为真正需求主体°马光远(2014)就指出,城镇化并未推动房价上涨,反而正是居高不下的房价阻碍了农民城镇化的进程'通过对上述相关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现有的关于老龄化、城镇化与房价的关系研究大多都是分离的,主要是研究两者间的关系,而较为缺乏将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研究°鉴于此,笔者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老龄化、城镇化与房价间的动态关系,以期为构建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2模型设定与变量描述2.1模型设定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能将所有目标变量囊括在一个内生系统中,可控制横截面的异质性#更好地保证实证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面板数据间动态关系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统计工具°笔者通过构建该模型实证研究老龄化、城镇化与房价间的互动关系,模型设定如下所示:w i#=&+'+!$W i#>+%,<(")其中,i表示除西藏自治区外的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2000,2001,…,2018表示年份°W 表示包含所有内生变量的向量,入为各内生变量滞后项的系数向量,p为滞后阶数°.2分别为引入的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列向量,为随机扰动项°文中模型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根据AIC.BIC和HQ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②利用广义矩估计(GMM)分析变量间的互动关系’③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描述某一内生变量发生冲击时对其自身及其他变量在若干期后所受到的动态影响°④最后进行方差分解,进一步度量不同扰动项对内生变量波动的贡献度2.2变量描述鉴于我国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基于数据可得性,笔者选取了全国30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除西藏外)2000年〜2018年的数据作为研・44・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对于部分缺失数据按照各省、自治区、市的统计年鉴进行增补°变量选取如下:①房价°房价水平由各省商品房总销售面积除以商品房总销售额得到,单位为元/平方米,为消除异方差影响,将房价取对数化处理,相应变量名为nhp°②老龄化°借鉴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将各省老龄人口抚养比作为老龄化的衡量标准,单位为%,同样也进行对数化处理,变量名为lnag-ing③城镇化使用户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值作为城镇化的度量指标,变量名为urb,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笔者采用连玉君和Love的PVAR2程序进行后续实证分析,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tata15.0°表1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lnhp5708.1400.712 6.75010.458 lnaging570 2.5170.219 1.937 3.122urb5700.5000.1500.2320.8963实证分析3.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在实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伪回归问题,在进行模型估计之前需要先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LLC和IPS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有变量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面板数据均为平稳序列’表2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3.2最优滞后阶数检验方法LLC IPS 变量T值P值T值P值lnhp$12.04860.0003$2.36100.0091lnaging$13.47700.0000$6.07400.0000urb$16.37000.0000$3.59750.0002确定变量平稳后,即可建立PVAR模型,使用连玉君的PVAR2程序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依据AIC.BIC和HQIC准则进行判定,根据表3可知,滞后阶数为4阶时,各统计量的计算结果均为最小,表明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应该为4阶表3各阶数下模型AIC、BIC、HQIC统计量计算结果在进行模型估计前,为了消除PVAR模型的时间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使用均值差分法以消除时间效应可能造成的系数估计偏差,并使用向前均值差分法(即Helmrt过程)消除个体固定效lag AIC BIC HQIC1$10.3749$9.55291$10.05262$10.4854$9.54633$10.11633$10.5105$9.44209$10.08944—11.08556$9.873446$10.606565$11.0593$9.68636$10.5153.3GMM 估计程美淋•老龄化、城镇化与房地产价格研究一一基于PVAR 模型的分析2021年第8期应的影响,构建PVAR(4)模型,随后采用GMM 方 法对参数进行估计(表4) o 其中,h _ lnhp 、h _ lnag-ing 和h_urb 表示经过向前均值差分后的变量。
第41卷第6期 城市学刊 V ol.41 No.6 2020年11月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Nov. 2020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空间特征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周建军,刘奎兵,李 祥(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摘要:基于2007—2018年的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住房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表明,省际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高值与高值集聚、低值与低值集聚的空间特征;人口老龄化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中均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影响为正,这说明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老龄化对住房消费的负面冲击尚未显现;房价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中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影响在临近省份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都是正向的;引入老龄化与房价的交互项发现,老龄化不但本身会对住房消费产生影响,还将通过房价进一步对住房消费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房价;城镇住房消费;空间特征中图分类号:F 293.3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 2096-059X.2020.06.004文章编号:2096-059X(2020)06–0020–08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口占比快速提高,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2.9%,我国已经进入中深度老龄化社会。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房价与住房需求同时上升的现象。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9 206元每平方米,相比于2007年的3 863.9元上涨了138%,东部地区房价的增长远高于中西部房价的增长并且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我国的年住房销售面积也由2007年的77 354.72万平方米增长至2019年的171 558万平方米,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更高,我国城镇住房需求快速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人口老龄化、房价与住房空置率的影响研究作者:周建军马雪晴贾丽娜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3期[摘要]利用2007-2018年30個省级行政区(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在分析人口老龄化、房价以及住房空置率三者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和房价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人口老龄化和房价均对住房空置率有正向影响;在区域层面上,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最大,各区域房价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均为正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房价确实是人口老龄化影响住房空置率的中间桥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房价;住房空置率;中介效应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facing an accelerated phase of population aging, which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housing market by affecting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excluding Tibet) from 2007 to 2018,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housing vacancy rat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three mechanisms of population aging, housing prices and housing vacancy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national level, population aging and housing pric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housing vacancy rate; at the regional level, population aging in the central region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housing vacancy rate, and the impact of housing prices on housing vacancy rate is positive in all regions; the mediation effect indicates that house prices are indeed the middle bridge between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housing vacancy rate.Key words: Population ageing; Housing prices; Housing vacancy rate; Mediating effect一引言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住房问题又是当前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口因素对地区房地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住房空置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住房空置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住房空置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进行研究。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住房需求结构的变化。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他们对住房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健康问题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老年人更倾向于居住在舒适、安全的小型住宅或养老院等设施。
因此,一些老旧的住宅可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导致了这些住房的空置。
其次,人口老龄化使得一些地区出现住房空置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老年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的住房需求相对较高,住房空置问题相对较少;而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的西部地区,住房空置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再次,人口流动与住房空置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一些青壮年人口为了就业与生活的需要离开家乡,使得家庭住房出现空置。
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发展较慢的地区,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导致住房空置问题进一步加剧。
因此,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问题的影响与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密切相关。
最后,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一方面,应建设适老化社区和养老院,提供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房设施,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租赁制度,提供住房租赁服务,吸引年轻人口流入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减轻住房空置问题。
总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住房空置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应对住房空置问题时,需要考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区域差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住房利用效率,提供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房设施。
同时,也需要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人口流动,减轻住房空置问题的压力。
Population Aging and Housing Pri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anel Data at Provincial-level in
China
作者: 邹瑾[1]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出版物刊名: 华东经济管理
页码: 48-5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人口老龄化;房价;区域效应
摘要:文章采用200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住房价格的
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结果发现:老龄化所导致的房价波动滞后于老龄化进程,各年龄阶段人口
比例对房价均产生正向影响,但不同年龄阶段在不同区域的解释力度不尽相同。
对此实证检验
结果,文章认为可以从我国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与投资渠道匮乏、人口家庭结构小型化以及
城市集聚效应等方面进行解释,并以前瞻性政策加以应对。
人口老龄化发展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徐筱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20年第07期【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其影响了社会整体的购买力结构,因此有可能对房地产消费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收集23个省及直辖市的老龄化水平及商品房价格等数据,采用门限分析法发现在人口老龄化早期和峰值期时,人口老龄化发展时房地产价格会随之增长,而在人口老龄化稳定增长期时,人口老龄化发展时房地产价格会随之下降,这可以为房地开发与销售企业的开发和经营战略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房地产价格;实证;开发与定价1、人口老龄化发展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方式目前国际房地产价格研究领域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为重视,也出现了较多观点,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由市场选择所导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种:一是人口老龄化整体降低新增购房需求,供需关系变化导致房地产价格被动下滑;二是人口老龄化对对既有特殊需求产生特定刺激,主要是由于养老需求下可能出现一部分对房屋要求更高的消费者,但多数研究认为养老者购房需求不属于一般性需求;三是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国家、地区或城市中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较小,主要在于此类地区的人口总量较高但整体资源总量偏低,房产资源的价格能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1]。
此外从中国国情来看,人口老龄化还可能通过限制大众储蓄量、影响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2]等抑制房价增长。
总体来看,多数研究都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下降。
本文对二者关系做出如下架设:H1.人口老龄化水平增长时房地产价格会随之下降。
2、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2.1模型设计、变量选择与样本来源结合上文分析来看,人口老龄化不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和经销企业的定价决策,而会通过其他外部环境因素、市场选择来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因此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即便存在关系也不太可能为绝对的线性关系。
所以本文选择采用门限回归模型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Yit=α+βXit(qit≤λ1)+β'Xitl(λ1λ2)+γZit+εit其中:Yit為被解释变量;Xit为解释变量;qit为门限量;λ为门限值;l()为指数函数,门限量符合括号内定义是则l()为1,否则为0;Zit为控制变量;εit为随机干扰量;系数为待估参数,其中β为门限量(大于或小于λ值时)解释和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在确定模型的后第二个门限值的估值采用第一门限的最小二乘法残差平方和来确定。
人口老龄化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OECD国家的经
验证据
王云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4)2
【摘要】利用OECD组织32个国家1960-2017年的数据,多维度刻画人口老龄
化境况,按照不同老龄化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对样本进行分类,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2SLS和系统GMM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同时将人均预期寿命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到模型中。
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短期内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
长期内会抑制房价上涨。
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对房价上涨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无论是高老龄化国家还是低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都是促进房价上涨的积极因素,
且人口老龄化对房价影响的边际效应呈现增强趋势。
基于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
断加重的客观背景下,应当进一步明确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可能产生的各项冲击,并提早做好应对准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总页数】9页(P54-62)
【作者】王云
【作者单位】皖江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4;F293.3
【相关文献】
1.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和投资资本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
2.个人住房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上海试点的经验证据
3.人口老龄化、教育水平和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自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验证据
4.公共教育投入对女性就业及生育的影响分析——来自OECD 国家的经验证据
5.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凛冬将至吗——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房价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
析
张一星
【期刊名称】《当代经济》
【年(卷),期】2016(000)030
【摘要】本文尝试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首先从理论层面,结合厂商理论建立世代交叠模型,得到结论:老年人口数的上升会引起房价下降.其次利用我国2000-2014年东部、中部以及西部28个省市数据,建立省际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与房价呈现正向关系,与理论模型结论相悖.对于此结果,本文认为可以从上世纪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以房养老”的传统观念等角度解释,并认为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的抑制作用较小,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其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大.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张一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口结构、房价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和我国省际面板的分析 [J], 熊超
2.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J], 季模模;孙敬水
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文化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 戴晓芳;李震;李杏
4.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J], 刘双宇
5.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王笳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口结构变化对住宅细分市场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
究
肖智;胥芹
【期刊名称】《现代管理科学》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文章从人口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两方面考虑,以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与教育结构变化为切入点,研究人口结构变化对住宅细分市场房价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抚养比与房价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对普通商品房市场房价的影响最大,对别墅市场的房价影响最小。
验证了我国老年人通常会帮助子女买房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普通商品房市场。
(2)高等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房价的上涨,高等教育对普通商品房房价的影响系数是别墅价格的2倍左右,且受教育程度确实影响了居民在住房需求方面的消费偏好。
(3)人口增长率对我国的普通商品房市场房价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只有在经济适用房市场和别墅市场才表现出不明确的影响。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肖智;胥芹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口结构、地区差异与社会保险支出r——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周依群;王国军
2.人口结构、环境污染与居民医疗保健需求\r——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J], 李毅
3.人口结构变化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J], 刘慧
4.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2005-2017年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J], 汪剑清
5.人口结构转变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张博;冯江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ousing Price and Living Arrangement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The Posi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Two-period Panel Data of CHARLS 作者: 吴伟[1];周钦[1]
作者机构: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财经科学
页码: 40-52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房价;中老年人居住安排;影响机制;政策启示
摘要:本文应用CHARLS两期面板数据,构建相关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房价确实对中老年人居住安排产生了影响。
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房价每上升1000元/平方米,子女与中老年父母分开居住于同一个社区另一个家庭的概率下降13.3%,中老年父母与子女合住的可能性增加。
房价这一变动对城市居民影响效应更为显著和稳健,会使子女与中老年父母分开居住于同一社区另一个家庭的可能性下降36%,父母与子女合住的概率增加。
房价影响中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可能机制在于:房价影响了中老年人及已婚子女形成新家庭的最优居住安排,即既住的不太远从而方便代际转移又可照顾代际隐私和自治的"一碗汤的距离",而高房价使已婚子女与中老年人合住。
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其健康发展,这对于中老年人居住安排优化,提升中老年人及已婚子女福利均有积极意义。
2015年第11期(总第425期)No.11,2015General No.42564收稿日期:2015-03-02作者简介:邹瑾,经济学博士,讲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Email :zoujin816@126.com.于焘华,经济学硕士,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
王大波,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本文感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XJC790007)、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zx2015-gb19、skzx2015-sb35)的资助。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文责自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所供职机构观点。
人口老龄化与房价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面板协整模型的实证分析邹瑾于焘华王大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北京100800;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成都610049)摘要:本文通过结构性视角,由面板协整检验证明了人口老龄化对房价波动存在长期影响,继以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影响房价波动的区域差别、原因及政策建议。
实证结果显示:储蓄、住房需求多元化和家庭结构是造成老年人群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未来人口老龄化能否引起房价的长期下降,取决于青年人群对住房需求的实现能力;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预示着部分区域房价或已脱离实际面、青年人群的购买力与高房价间矛盾日蹙。
从减缓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房地产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冲击的角度来看,应及早以前瞻性政策应对。
关键词:人口结构;房价;面板协整;区域差异JEL 分类号:J11,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246(2015)11-0064-16一、引言近年来,中国老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至2014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达10.1%,远超发展中国家5%的均值,“未富先老”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冲击是多方位的,而房价作为重要的价格变量,是联系老龄化国情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较重要的纽带。
老龄化可能影响住房需求,从而通过对房价的冲击,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中的资源配置格局,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
因此,稳妥应对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亟需探究老龄化发2015年第11期人口老龄化与房价的区域差异研究65展与房价的逻辑关系。
老龄化是否会导致房价的单边下降或剧烈波动,一定程度上攸关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国外文献就老龄化与住房价格的关系,主要提出了“资产消融”(Asset Market Melt-down)假说,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居民住房总需求,导致房价下降,甚至市场崩溃(Man-kiw and Weil,1989;Poterba et al.,1991)。
关于“资产消融”假说的后续研究很多,但结论莫衷一是。
一些文献(如Bergantino,1998;Yumi et al.,2013)赞同这一假说。
但也有文献提出质疑,认为其它机制会熨平老龄化对房价的冲击。
如Brooks(2002)指出人力资本会随年老而衰退,为应对人力资本衰退的影响,人们会调整其资产组合,减持股票等高风险资产而增持房地产等低风险资产。
Siegel(2005)则认为在开放经济体中,国际资本的流动会减缓“资产消融”现象,使房价保持稳定。
可见,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理论假说演绎的效应与被抽象掉的其它因素的合力作用。
在不同国情下,理论假设与现实世界的契合程度必然有差,“资产消融”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值得探究,并已引起学界的关注。
如陈斌开等(2012)基于人口普查数据,讨论了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住房需求的影响,但未进一步分析其对房价的影响。
徐建炜等(2012)与陈国进等(2013)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方法测定了老年抚养比对房价的影响,都发现老年抚养比与房价正相关。
但上述研究未考虑时间序列非平稳性可能导致的伪回归,且对于房价的区域性差异等结构性因素未予以充分重视。
因此,本文从结构化视角出发,将房价的地域差异性这一结构性特征引入,以期更符合中国现实状况。
为此,本文按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将各省(市)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同时,鉴于不同年龄段经济行为的差异,以各年龄段人群比例为人口变量。
本文重在用面板数据协整理论研究人口结构与房价的关系及其地区差异,以深化对老龄化趋势下中国房价波动规律的探索。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模型构建,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模型构建与面板数据分析(一)基本模型人口结构变迁一般通过影响需求作用于房价。
因此,本文将参考相关文献的常用方法(如Brown and Liu,2001;Stevenson,2008),通过求解住房需求方程的逆函数得到房价方程。
我们以市场交易量来衡量住房需求(假定市场交易量与住房需求成正比)。
在标准的消费者需求函数中,实际收入和相对价格通常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
Chow(1957)指出,住房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仍然可以比照这一标准形式处理。
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东部地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山东、广西和广东。
中部地区:山西、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
西部地区:四川、重庆、西藏、贵州、云南、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
66总第425期我们综合了两方面因素建立了住房需求方程。
一方面,住房总需求量是不同年龄水平的所有个体消费的加总,人口规模的增加可能导致总需求变化;同时,根据前述“资产消融”假说,不同年龄个体的房产消费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建立住房需求函数时,需要剔除人口规模的影响,以人均实际收入来解释人均市场交易量;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引入人口年龄结构作为重要的解释变量。
另一方面,房屋作为一种一次性购买、多期消费的持久消费品,其价格与购买和居住房屋所产生的全部成本存在密切联系。
综上,住房需求函数可表示为:K/POP=f(Y/POP,μ,G,F)(1)其中,K表示市场交易量,Y表示实际收入,POP表示人口规模。
μ表示住房的全部使用成本,G表示人口年龄结构变量,F表示其它可能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如外资流入。
显然,μ是房价的函数。
为便于实证分析,须将μ转换为由房价表述的函数关系。
下面,我们将借鉴Meen(1990)的跨期优化模型来得到这一关系。
假设消费者仅购买住房(H)和其他一般消费品(C)两种商品,H表示住房存量(假定住房流量与住房存量成正比),C表示一般消费品的消费量。
这里,H和C都是时间t的函数,用v表示主观贴现率,则消费者的终身效用函数为:∫ɕe-νt U(H(t),C(t))dt(2)假设没有信用限制,消费者可以以利率r借入或借出资金,并将一般商品的价格设定为1,可以得到消费者跨期消费行为面临的预算约束条件(3)式,即支出和储蓄之和等于收入。
p(t)X(t)+S(t)+C(t)=(1-φ)Y(t)+(1-φ)rA(t)(3)其中,p(t)表示房价,X(t)表示新住房购买总量,S(t)表示总储蓄,φ表示税率,Y(t)表示收入,A(t)表示消费者的金融资产,(1-θ)r A(t)为金融资产的税后收益。
以(4)、(5)式描述房产存量与其它资产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H·(t)=X(t)-δH(t)(4)A·(t)=S(t)-πA(t)(5)其中,δ表示住房折旧率,π表示通货膨胀率,(·)表示变量关于时间的导数。
在(3)、(4)、(5)式的约束下,最大化消费者的终身效用(2)式。
根据汉密尔顿函数可以得到房产和复合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U H/U C)方程:UH /UC=p(t)(1-φ)r-π+δ[]-rpe(6)其中,rpe表示房产的预期收益率。
U H和U C分别代表住房和复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
当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时,必须满足如下原则:2015年第11期人口老龄化与房价的区域差异研究67UH /μ=UC/1,即UH/UC=μ(7)将(7)式代入(6)式,得到μ=p(t)(1-φ)r-π+δ[]-rpe(8)将(8)式代入(1)式,再对(1)式求逆,可以得到房价决定模型:p=f(K/POP,Y/POP,r,δ,φ,π,rpe,G,F)(9)因住房折旧率δ和税率φ的统计数据很难获得,且一般不随时间变化,可以将其归入截距项。
同时,将所有价值变量都按物价指数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即不将通货膨胀率纳入模型。
因此,根据理论模型(9)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10)式,作为本文实证分析的基础:ln pj,it =ωj+αj2ln kj,it+αj3ln yj,it+αj4rj,it+αj5rpej,it+αj6qj,it+αj7ln lj,it+fdi+εj,it(10)其中,k、y表示(9)式中的人均市场存量(K/POP)和人均实际收入(Y/POP),r表示实际利率,q、l代替(9)式中的G,表示青年人口比例与老年人口比例。
其它影响因素F 主要考虑外资流入,以fdi表示。
rpe如(11)式所示,用近似预期法定义:rpej,it =(pj,it-pj,it-1)/pj,it-1+(pj,it-1-pj,it-2)/pj,it-[]2ː2(11)此外,ω为截距项,ε为随机扰动项。
j=1,2,3,4分别表示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i表示全国与分区域估计中的截面数,t表示时间。
(二)数据说明、面板单位根与协整检验1.数据说明本文使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1998-2013年的年度数据。
其中,实际利率r用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得到,名义利率为五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卡尔曼滤波估计?。
p由(住宅)商品房销售额除以(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到,k由(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除以各省年均非农人口得到,y来自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
fdi为各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经年均汇率转换为人民币表示。
为消除通货膨胀影响,所有价值变量(p、y、fdi)均经以1998年为基期的各地CPI转化为实际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因无法取得城镇人口年龄结构的完整数据,我们只能以各省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来代替,q为15-64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之比,l为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之比。
除名义利率、汇率和各省实际利用FDI数据来自《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外,其余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库》以及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 ?根据历年历次利率调整情况,按实际生效天数占全年天数之比加权处理为年度数据。
根据Hamilton(1985)的思想,使用eviews8.0软件,基于可观测的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假设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利率均服从向量自回归过程,在理性预期假设下将其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出不可观测的预期通货膨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