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力平衡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结论。
3.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用具两端带定滑轮的光滑桌面、小车、托盘、砝码、卡片、细线等。
四、相关资源《跳伞》图片集、《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图片等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教师提问:请说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学生回答: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那么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能不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新知讲解】(一)二力平衡教师:生活中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往往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和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它们受到力的作用吗?若受到,它们又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并分析:电灯和跳伞运动员的受力情况,它们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
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效果互相抵消了。
教师总结: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不受力时的效果是一样的,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我们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我们把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教师明确指出: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它肯定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反过来,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此时它受到的力肯定是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往往受到两个力或者多个力的作用,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时,叫二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探究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静止在桌面上的花瓶,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并回答:花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可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5 二力平衡的条件01学习目标1.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能说出二力平衡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能说出一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02预习导学一、二力平衡(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的受力情况分析①可能不受到任何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可能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保持静止或勾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③可能受多个力的作用,但合力为零。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其特点可概括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称为相互作用力,其特点可概括为“等大、反向、共线、异物”。
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而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则不同平衡力中的一个力不会因另一个力的存在而存在,也不随另一个力的消失而消失。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的运动与受力情况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判断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可以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二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不受力、受平衡力(合力为0)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单个力或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③当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时,物体可能不受力、可能受平衡力;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力,可能受单个力或非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设计者:单小英【设计理念】中国著名科学启蒙教育家刘默耕先生曾说:“科学教师不要先把什么东西都交给学生,而应该在给出一定情境、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自己做出结论。
即使结论明明是错的或者是不完全的,也不要一下就指出来,要看看错在什么地方,针对错处再提出问题,促使其再去思考。
”因此,科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思考得出真知。
【教材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是继《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对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关系的又一深入研究的一课。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二力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希望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并且明确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也将对于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以后学生研究压力和浮力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一课《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然而,他们基本不会进一步深入思考物体在受力的时候是否也会保持初始的运动状态这个问题,但鉴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知道一些物体在受力的时候运动状态会改变,一些则不会,也能够举出一些二力平衡的例子。
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些来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外,学生经过本单元前面课程内容的学习,已经学会了作力的图示,所以,在本课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作图的方式,更加直观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并且以此分析物体是否受到两个平衡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能够明确说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能够借助力的图示,分析与物体相关的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3.能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用处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以及大胆表达交流的意识,学会倾听;【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并明确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学生能够借助力的图示,判断作用在与物体有关的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材料】学生小组实验材料:带绳套的塑料板,1盒钩码教师演示材料:同学生一样【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疑激趣(用时:3分钟)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谁能回忆一下?生: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浙教版科学七下《二力平衡的条件》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能够解决相关应用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认识和解释相关现象,并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应该理解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难点。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
难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02教学内容与过程总结词:激发兴趣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一些与二力平衡相关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同时,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导入新课总结词:探究学习详细描述: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维持物体平衡的条件,并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组织探究总结词:形成概念详细描述: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并学会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概念形成总结词:巩固应用详细描述: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应用03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七年级科学教案总序号:备课日期:5.10 上课日期: 5.11【读图】P111,小组讨论:1、图中的吊灯和货物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2、吊灯和货物各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学生板画】请2名同学上台画出上述2例中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答:静止悬挂的电灯,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保持静止。
正在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拖车受到重力和拉力。
【小结】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也是有可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T:前提是什么?S:两个力要平衡。
T:所以,反过来,我们也能通过哪些运动状态判断出物体受力平衡?S: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问】是不是只要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就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那这两个力需要满足些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静止呢?【猜测】方向、大小、作用对象......【活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呢?●∙思考:在桌面上用两个力直接拉木块有何不妥之处?如何改进?用塑料板代替木块后,又会有什么问题?●∙实验:1、活动一:探究二力的大小关系。
用如图的装置,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此时塑料板两侧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
放开塑料板后,可看到塑料板将_____________。
如图甲,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此时塑料板两侧受到的拉力大小不相等。
放开塑料板后,可看到塑料板将会向钩码____(填“重”或“轻”)的一侧运动。
小结:实验表明,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才能使物体受力平衡。
2、活动二:探究二力的方向关系。
如图3-66乙,在两边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向下移动,此时塑料板两侧受到的拉力虽然大小相等,但方向并非严格相反。
放开塑料板后,可看到塑料板会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实验表明,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才能使物体受力平衡。
3、活动二:探究二力的作用线。
如图3-66丙,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塑料板两侧绳子相互平行,此时塑料板两侧受到的拉力虽然大小相等、。
学过程演示实验:在两个铁架台上各装一小滑轮,滑轮位置可以上
下调整。
剪一菱形硬纸板,并在对称的两个项角上,各系一
根细线,使其跨过两个滑轮。
再在细线的下端做一线环,挂
上钩码,如图所示。
1、研究对象:木块.
2、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
加的两个拉力.
3、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
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4、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
向、作用点.
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
装置的特征
实验1:A、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
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B、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
止.
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实验2:左右两端各挂一个码,但滑轮一高一低,放手后纸
板将不能保持平衡。
总结: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
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
以平衡呢?
认真观察实验并思考
结论
答:不一定
思考该步实验能说明
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七年级科学下册3.5二力平衡的条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 3.5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3.5二力平衡的条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二力平衡【设计理念】现代课堂强调“以生为本”,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本课着眼于二力平衡。
本着“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的原则,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课堂的互动;并且依据STS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念;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而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究,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探究的地位,设计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奠定可迁移的科学基础知识。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教材通过生活实例讲述力的平衡状态;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进行应用;区分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内容具有基础性、人文性、趣味性,并将科学探究的高效性和有效性相结合,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ﻩ学情分析【认知思维】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但是发展水平不高,需要采用更多的直观性教学原则,学生的机械记忆正在转向意义记忆,因此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持.【知识基础】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力的知识,对于运动状态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本节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ﻩ学生能够学会应用二力平衡;3、ﻩ学生能够区分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平衡状态;2、学生能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2、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分析与概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预备:1.学生课前预备:观察周围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2.教学器材:钩码、细线、两边有固定定滑轮的演示板、小塑料板。
教学设计:教学进程设计:新课引入温习设疑:牛顿第必然律告知咱们: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实际上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物体受力其运动状态是不是必然改变呢?力的作用究竟是什么?1.二力平衡概念学生读图:分析吊灯、货物的受力和运动情形教师引导分析:吊灯——受到两个力:一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二是细线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吊灯处于静止状态。
货物——受到两个力:一是重力,方向向下;二是钢索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货物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得出结论:物体受到力其运动状态并非必然改变,咱们把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咱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学生举例:请举出两个二力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到的是那两个力,小组交流。
教师讲解:现实生活中物体不受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如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后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咱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的,二力平衡的力的平衡中最简单的情形。
设问:两个力在什么情形下才能平衡呢?或说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2.二力平的条件教师讲解:由于在实验中判断物体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困难,咱们先讨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的两个力之间应该知足条件呢?设计思想: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塑料板。
要研究的是塑料板两边绳索受到的两个拉力之间的关系。
受力分析:塑料板受到几个力?学生:三个力:重力、两边细绳的拉力。
教师:若是要忽略重力的影响,对塑料板有什么要求?学生:应使塑料板受到的重力远远小于两边细绳的拉力。
教师:如何才能知足上述要求?学生:塑料板的重力要比钩码的重力小得多。
教师:咱们就用重力比钩码的重力小得多的塑料板,如此就可以够它近似看成只受到两边绳索的拉力。
实验探讨:当两边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时,塑料板处于静止状态;反之,当大小不相等时,塑料板不能维持静止;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取得什么结论?结论:要使两力平衡,必需使两力的大小相等;再设问:只要两力的大小相等两力就必然会平衡吗?当两边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即便两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取得什么结论?结论:要使两力平衡,还必需在同一条直线上;再设问: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必然平衡吗?当两边的力大小相等、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两个力方向不相反。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观察周围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2.教学器材:
钩码、细线、两边有固定定滑轮的演示板、小塑料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复习设疑: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实际上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物体受力其运动状态是否一定改变呢?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1.二力平衡定义
学生读图:
分析吊灯、货物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教师引导分析:
吊灯——受到两个力:一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二是细线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吊灯处于静止状态。
货物——受到两个力:一是重力,方向向下;二是钢索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货物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得出结论:
物体受到力其运动状态并不一定改变,我们把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学生举例:
请举出两个二力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到的是那两个力,小组交流。
教师讲解:
现实生活中物体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如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后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的,二力平衡的力的平衡中最简单的情形。
设问:两个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平衡呢?或者说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
2.二力平的条件
教师讲解:
由于在实验中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困难,我们先讨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的两个力之间应该满足条件呢?
设计思想: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塑料板。
要研究的是塑料板两边绳子受到的两个拉力之间的关系。
受力分析:塑料板受到几个力?
学生:三个力:重力、两边细绳的拉力。
教师:如果要忽略重力的影响,对塑料板有什么要求?
学生:应使塑料板受到的重力远远小于两边细绳的拉力。
教师:怎样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学生:塑料板的重力要比钩码的重力小得多。
教师:我们就用重力比钩码的重力小得多的塑料板,这样就可以它近似看成只受到两边绳子的拉力。
实验探究:
当两边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时,塑料板处于静止状态;反之,当大小不相等时,塑料板不能保持静止;
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要使两力平衡,必须使两力的大小相等;
再设问:
只要两力的大小相等两力就一定会平衡吗?
当两边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即使两力不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要使两力平衡,还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
再设问:
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一定平衡吗?
当两边的力大小相等、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两个力方向不相反。
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要使两个力平衡,还必须方向相反;
学生归纳两个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应用——问题讨论
例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已知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举例分析:小组讨论。
例2、二力平衡条件的逆应用: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当这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
小结:
板书设计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定义
我们把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探究:
结论1:要使两力平衡,必须使两力的大小相等;
结论2:要使两力平衡,还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
结论3:要使两个力平衡,还必须方向相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应用——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