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31.07 KB
- 文档页数:13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另外还有变态根。
4、根系具有吸取水分和养料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能够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能够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能够储存水分,实行光合作用。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取)水分和养料,植物的茎能把根和叶连接在一起,能(运送)水分,叶能(蒸发)水分。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假如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氧气)和(淀粉等营养物质)。
5、叶的光合作用,不但为植物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6、把塑料袋罩在盆栽植物上,过一段时间,塑料带里有(水珠)出现,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它能够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二、判断题。
1、植物依靠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
(对)2、植物的茎就是一个“运输兵”,能够将根吸收的养料和水送到叶里面。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的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一、生物学
1. 植物:包括植物的结构、吸水与输送、光合作用等知识点。
2. 动物:涵盖动物的分类、结构、饮食性、生存环境等内容。
3. 人体:重点介绍人体的组成、器官功能和保健常识等。
二、物质与能量
1. 物质: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分类等知识点。
2. 食物与营养:介绍食物的分类、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3. 能量:讲解能量的转化、来源、利用等相关知识。
三、地理与环境
1.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四季变化等基本知识。
2. 气象:讲解气象现象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3. 环境保护: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介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相关知识。
四、实践技能
1. 实验方法: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观察与记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研究以上知识点,四年级学生将对科学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注:本文中所提到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教材为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第1课鸟和哺乳动物1.鸡、鸭、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都属于(鸟类),因为它们都有(两足)和(羽毛),都善于(飞翔)。
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形,都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身体都有(头)、(身)、(翼)、(足)、(尾)五个部分。
鸟的前肢变成了(翅膀)。
3.我们在观察鸟时,发现身体表面都覆盖了(羽毛)。
还发现鸟的羽毛主要有(正羽)和(绒羽)两种,其中(翼)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关系。
4.鹰的喙有尖锐的弯钩,足有尖锐的爪,适于捕食(动物);啄木鸟的喙像锥子,适于捕食(树里的昆虫);绿头鸭的喙扁平,足间有蹼,生活在(水里),适于捕食(鱼虾)。
所以鸟的身体特征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是(有关系)的。
5.猫、兔、绵羊、梅花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毛),都用(乳)喂养后代,都是胎生的。
6.哺乳动物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
7.我还知道(鸵鸟)、(绿头鸭)、(雕)、(企鹅)也是鸟。
8.我还知道(蝙蝠)、(鲸)、(河马)、(海豚)也是哺乳动物。
还知道能飞的哺乳动物有(蝙蝠),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有(鲸),能滑翔的哺乳动物有(鼯猴)。
第2课动物的分类1.动物可以分鸟类、(虫豸类)、(鱼类)、(哺乳类)、(匍匐类)、(两栖类)和其它动物。
2.鲤鱼和鲨鱼属于(鱼)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都有(鳞片),用(鳃)呼吸,用(尾部的摆动、鳍:)游行。
3.蝗虫和蝴蝶属于(虫豸)类,它们的身体都有(腹部)、(胸部)、(头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腹部有(三对)足。
4.观察鱼和猫的骨骼,发现它们都有(脊柱)。
脊柱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是身体的支柱,但并不是每种动物都有。
5.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鱼、鸟、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第一单元: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一单元1.自然界的声音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2.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能说话,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吹竖笛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空气)在振动。
4.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5.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7.(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人们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称为(分贝),用字母( dB )表示。
8.噪声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噪声主要造成听力受损、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9.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健康要做到哪5点?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④远离噪声;⑤避免耳朵进水。
10.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①居民区附近的高速公路建立声屏障;②深夜把电视机的音量近可能的开小;③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④公路两旁种植绿化林;⑤安装双层隔音窗。
二单元1.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食物中还有(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它们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以下是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延展性等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自然物质、人工物质等
2.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 空气的性质:透明、无色、占据空间、有重量等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流动性、可溶解物质等
3. 动物和植物:
- 动物的特征:可以移动、有呼吸、需要食物等
-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类、哺乳动物等
- 植物的特征:不能移动、有光合作用、有根、茎、叶等
- 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乔木植物、水生植物等
4. 太阳系和地球: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流星等
- 地球的特征:有大气层、有水、有陆地、有生命等
-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倾斜度等
5. 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 动物的生长过程:出生、长大、繁殖等
- 生物的变化:生活环境、气候、季节的影响等
这些只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内容之一,复习时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
12.在铝箔、木尺、尼龙线、棉线这几个物体中,传播声音能力强到弱依次是铝箔、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廓收集声音。
15. 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棉花、用手紧紧捂住、包上厚棉布、摇的力量轻一些、慢慢摇等。
16. 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所以,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
17. 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18、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19、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20、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21、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22、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23、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24、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弦的粗细四、《我们的身体》单元一单元、判断题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错)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学案(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一、填空题。
1、气温是指在阴凉、通风的室外测出的温度范围。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速、风向。
4、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5、测量天气的工具有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风速仪等。
6、一天当中,清晨气温最低、正午气温最高、傍晚气温偏低。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史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可用直筒、透明的玻璃杯来制作。
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0、气象学家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1、人们常说降雨就是降水是不正确的,降水指的是降雨、下雪、下冰雹、下雾等。
12、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3、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4、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点测量。
(√)5、我们在制作天气日历中,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但周末和假期可以不记录。
(×)6、我们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
(√)7、某地测24小时降水量是26毫米,这是中雨。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A、风向B、风向标2、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气温最高?(C)A、早上8:00B、中午12:00C、下午2:00D、下午4:003、我们可以使用一些(A)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A、天气符号B、天气日历C、风向标4、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B)个等级。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全册整理复习1. 动物世界- 动物的生活性和特征- 栖息地和食物性- 行动方式和身体特征- 哺乳动物- 门牙、犬齿、臼齿的特征- 不同哺乳动物的特点- 鸟类- 羽毛和翅膀的作用- 不同鸟类的特点和性- 爬行动物- 不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性- 水生动物- 不同水生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性2. 植物的奇妙世界- 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不同种类的种子和特征- 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开花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繁殖方式- 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的生长需要- 光、水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植物的不同部分和功能- 根、茎、叶和花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作用3. 天气和季节- 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风和雪等天气现象-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和气候变化- 天气和人类的影响- 天气对人类生活、农业和交通的影响4. 物质与变化- 物质的属性和分类-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物质的可溶性和燃烧性等属性-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溶解和凝固等变化- 不同物质的酸碱性和氧化性等性质- 环境对物质的影响- 温度、光线和湿度对物质的影响{...}这份文档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的内容,包括动物世界、植物的奇妙世界、天气和季节以及物质与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帮助同学们全面复习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生命起源生命起源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学问,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化石、遗传物质、化学物质等多种形式的科学证据得到证明。
人类的起源是在非洲大陆上的,距今大约600万年左右,而最早的人类化石是距今已有250万年的“萨比纳山人”化石。
在演化的过程中,原始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了各种形态和习性的物种,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各类生物。
第二章:生命在固体物质中的存活生命在自然界中的存活需要水和氧气等元素的支持,同时也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
在固体物质中存活的微生物有很多种类,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在土壤、河流、沙漠等环境中存活,同时也可以在宇宙空间中存活,这为人类在探索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提供了参考。
第三章:大气层的构成和运动大气层是指地球表面到距离地球表面600-700公里的高度之间的气体层,它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大气层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等元素构成,同时还包括一小部分的其他气体和水蒸气等物质。
大气层的运动和温度分布与日照的强弱、地球自转和气压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四章: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气体状态和液态状态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蒸散、渗透、涵洞等过程。
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界都非常重要,因为水是生命的基础。
人类可以通过收集、净化和供应水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水循环控制洪涝、防止干旱。
第五章:生物种类的分类生物种类的分类是指按照生物的结构、形态、功能等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类。
最早的生物分类学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
现代生物分类学则依据研究对象的尺度、现场、功能等不同特殊要求,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如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化学性质、遗传特性等分类方法。
第六章:动物的生命现象动物的生命现象是指动物在生长、运动、繁殖、进食、呼吸、腐化、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
动物的生命现象与它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适合自身生态环境的动物才能够生存和生长。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对照《雨量等级表》可以确定雨的等级.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2月15日白天雨夹雪,晚上阵雪.★风力等级表P10、降水量等级表P13,具体见书.●云的观察:①观察云: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②不同天气的划分: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③云的种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气象学家(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通常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二单元《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与液体和气体.●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搅拌)(加温)(切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食盐溶解在水中,可用(蒸发)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即海水晒盐.●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温度外焰(最高),内焰其次,焰心(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为什么用热开水冲奶粉会结成块?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降低奶粉营养价值.冲奶粉时用65℃左右的温开水即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科学道理:碳酸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温度低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气温低可以使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在温度低时不会析出,所以夏天气温高的时候晒盐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使盐结晶出来.第三单元《声音》●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利用物质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质都在振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传播速度,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物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的变化:①声音的强弱可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②声音的高低可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有长短,短的比长的音高.振动物体有粗细,细的比粗的音高.●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同一个音叉,用较大力敲时,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的强;用较小力敲时,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的弱.)●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钉子越短,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声音越低.拨弹橡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拨动尺子,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拨动琴弦,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人说话时是喉咙带动(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笛子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口琴利用(弦片)的振动发声;汽笛声、喷气式飞机排气时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发生轰鸣声.★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或者其他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人耳被人听见就是声音,所以把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叫(声源),如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振动有规律、悦耳的声音,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又称噪声,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声音的特性可用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①响度(音量):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②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高;声波的频率低,则音调低.③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如:即使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在响度和音调方面都相同,但听起来却不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音色不同.●(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我们这样听到声音: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一个振动的物体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中耳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所引起的液体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被(大脑)接受了,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身体结构:根据外观特征,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还可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人体的外部特点可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借助一些工具观察,也可用看、听、闻、摸等方法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工作或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婴儿有275块骨,成年人有206块骨.人约有600块肌肉.●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人的呼吸器官: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人体运动呼吸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会发生流汗、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变化,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运动与心跳的关系: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我们人体一般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向外排出多余水分,一般从喝水和吃食物等途径得到水分.水占我们人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60%-70%).●人体的消化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被小肠吸收.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8个(门齿)、4个(犬齿)、20个(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有利于身体健康.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人体各器官的联系: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实验整理一、天气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实验题三、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二、溶解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实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2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步骤: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2克的小份.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50毫升的水,温度相同.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实验结论:50毫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7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2份左右.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实验想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实验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实验六:“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到水中沉入水底,蜷缩在底部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不进入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快速扩散无法扩散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实验七: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准备:汽水、注射器、橡皮塞步骤: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观察记录:慢慢地偶尔冒出气泡.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冒出很多气泡,并且气泡变大.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实验八:加快物质溶解的研究A.搅拌材料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③一个烧杯静置不动,另一个烧杯内搅拌.实验结论:搅拌的那个烧杯内的食盐溶解的快,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B.温度材料准备:2个烧杯、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数量的水,一个冷水,一个热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静置片刻.实验结论:热水的烧杯内食盐溶解的快,温度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温度高溶解快,温度低溶解慢.C.打碎材料准备:2个烧杯、粗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粗盐,其中一份打碎.静置片刻.实验结论:打碎的那个烧杯内的实验溶解的快,物体越细越容易溶解.实验九:验证物质是否溶解方法:A.有没有沉淀 B.有没有均匀分布 C.过滤材料准备: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注意事项: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②滤纸不能高出漏斗,液体不能高出滤纸③漏斗要紧靠下边的烧杯.实验结论: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三、声音实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实验二:声音高低变化材料:相同的四个直筒杯子方法:1号杯子满杯、2号杯子四分之三杯、三号杯子二分之一杯、四号杯子一个底A.用同一个力道一次敲击水杯:实验结论:敲击水杯,水和杯子一起振动,但由于杯子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是水在振动,水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相反,水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A.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实验结论: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振动的是杯子里的空气,空气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空气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实验三:空气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材料:玻璃罩、闹钟、抽气管实验结论:慢慢抽掉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直到完全听不到;再慢慢地把空气注进玻璃罩,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四、我们的身体实验一:运动之后会怎样数据收集:平静状态运动后数据比较每分钟呼吸次数25 40 运动后,次数增加每分钟心跳次数70 100 运动后,次数增加实验结论:与平静状态下相比,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增加了.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动所需的氧气需要靠呼吸从外界吸入体内,并靠呼吸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同时,吸入的氧气靠心脏将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需要增加.。
1. 我们的食物有哪些?答:我们的食物主要有蔬菜、水果、大米、白面,肉、蛋、奶、油等。
2. 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
3.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4、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脂肪?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镊子夹住按在白纸上用力划一下,留下的油脂的就是(脂肪)。
5. 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滴管滴上碘酒后变蓝了,说明里面含有淀粉。
6. 哪些粮食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答:小麦,土豆,地瓜,大米,玉米。
7. 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镊子夹着,在酒精灯上烧,如果发出像烧焦头发那样气味,那么里面就含有蛋白质。
8.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有哪些?答: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9. 常见的配餐有哪几种?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
以甜食为主的配餐。
10. 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答: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十份。
米面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11. 怎样饮食才有益于我们健康?答:1.要选择卫生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2.吃东西要定时定量。
3.营养搭配要合理。
4.不要边看书边吃饭。
补充1:怎样订制健康饮食计划?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订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12. 什么叫溶解?答:像食盐、白糖、小苏打等,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13. 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有什么发现?答: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加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沉淀。
这种现象叫做饱和。
14. 溶解对人的生活意义很大,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答:①化肥溶解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一: 生物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四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
3. 人类的五官和感觉器官:
-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结构和功能;
- 皮肤上的感觉器官。
科学知识点二: 物质与能量
1. 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2. 温度和热量: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物质的热胀冷缩。
3. 风的形成和特征:
- 风的原因和风向。
科学知识点三: 地球与太阳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自转的影响;
-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
2. 太阳的位置和运动:
- 太阳的位置在东方和升起的方向;- 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 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物特点。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一、知识点梳理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生长的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制造食物(能量)•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食物(能量),释放二氧化碳1.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生长的过程:卵、幼虫、蛹、成虫(部分动物如蝴蝶)•动物的繁殖:卵生与胎生•动物的生长过程:胚胎、幼体、成体1.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的差别•天气的观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云量等•气候的分类: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变化的类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征:物质形态改变,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变化的特征:物质形态改变,化学性质改变1.电与磁•电的原理: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磁的原理:磁场的相互作用•电与磁的联系:电磁感应现象•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二、重点概念掌握1.能识别和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2.能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3.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理解动物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点。
4.能使用适当的方法观测天气,并记录天气信息。
5.能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不同,理解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稳定性。
6.能理解物质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类型,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7.能了解电和磁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一、知识点梳理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水、阳光、土壤、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等)•植物的分类: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时会朝向阳光生长的现象2.动物的生命周期•变态现象:某些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特性(如蝴蝶、青蛙)•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等•昆虫的变态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如蝴蝶;不完全变态:如蝗虫)3.天气与气候•气象观测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雨量器等•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干旱、暴风雪等•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及其原因4.物质的变化•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如糖在水中溶解•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反应的标志:产生新的物质,如铁生锈、食物变质等4.电与磁•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理•电磁铁: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可控制磁力大小和极性•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如电灯、电视、电冰箱等如何利用电与磁工作•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帮助我们解密自然界的奥秘。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学习的内容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下面将给大家提供一份简洁明了的复习资料。
一、生物1. 多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在四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许多动物的生活习性。
例如,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猫头鹰是夜间活动的鸟类,它们的眼睛特别敏锐,可以在黑暗中看清物体;青蛙有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使自己的身体湿滑以便于跳跃。
通过学习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适应能力。
2. 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在上册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了许多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植物可以根据它们的茎、叶和根的特点进行分类。
例如,以茎为主要特征分类的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以叶片的形态为主要特征分类的植物可以分为针叶植物和阔叶植物。
通过对植物的分类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植物的多样性。
二、物理1. 四季的变化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这是引起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季交替的原因和特点是四年级上册物理中的重要内容。
夏季太阳高度角大,阳光直射地面,天气炎热;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地面,天气寒冷。
通过对四季变化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时间和适应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
2. 简单机械的原理在物理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简单机械的原理。
例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斜面可以减小力的大小;轮轴可以减小摩擦力。
通过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机械原理。
三、化学1.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在四年级上册,我们初步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相变现象。
物质存在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强,分子排列紧密;液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分子排列较为松散;气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小,分子间距较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现象,如凝固、熔化、汽化和凝结等。
完整)四年级人教版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和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被压缩的空气称为压缩空气,它具有弹性。
压缩空气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则会下降。
热气球和孔明灯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制冷空调应该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该放在房间的下方。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和热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的底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是先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并将其竖放在灯旁。
用点燃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将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科学是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以下是为四年级同学整理的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比如,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弹琴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例如,在水中潜水时,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比如,同样粗细的琴弦,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弱。
比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响度强。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我们吸气时,胸廓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廓收缩,腹部放松。
呼吸的过程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
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然后经过咽、食道进入胃。
胃能暂时储存食物,并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进行初步消化。
接着,食物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最后,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力;要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也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我们所吃的食物按照来源分可以分为(来自动物、来自植物、来自微生物)。
2、(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们所吃的食物直接或者间接的来自(大自然)。
3、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或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这7种。
4、怎样检测食物中的营养素?答: (1)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2)淀粉有遇碘变蓝的性质(3)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味道。
5、从食品包装袋上可以获得哪些营养信息?答:蛋白质、维生素、水、脂肪、矿物质(钙、铁、)、淀粉等。
6、人体所需的营养素都主要有什么作用?答: (1)蛋白质、水、盐类: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
(2)淀粉、脂肪:给人体提供能源。
(3)维生素:需要的量不多,但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免疫力。
(4)维生素: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7、怎么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答: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成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8、每个人因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9、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答:(1)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2)要注意营养的搭配(3)吃东西要定时定量(4)不要边看书边吃饭第二单元1、(1)把食盐放到水里:盐不见了,水变咸了,这种溶液叫做食盐溶液。
(2)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发现食盐不再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现象,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把高锰酸钾放在水里:(1)颗粒由大变小(2)由集中在一个地方变成均匀分散(3)由看得见变为看不见。
3、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4、易溶解的物体例如:小苏打、盐、糖、味精、洗衣粉、醋、酱油等5、不溶解的物体例如:铁片、食用油、砂石、土、面粉、木屑等6、可以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用热水)、将物体研碎。
7、设计实验验证哪些因素可以加快溶解。
(1)实验材料:冰糖、水杯、锤子、镊子、冷水、热水、玻璃棒、(2)实验记录单:8、水里有什么:砂石、杂质、细菌。
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9、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消毒。
煮沸是最常见的消毒方法。
10、经过消毒的自来水,为什么煮沸后才能喝?答:自来水一般用氯气消毒,氯气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等物质,水中还有余氯,对健康不利,但余氯受热或者见光后会分解或挥发掉,所以自来水要煮沸才能喝。
11、物质在热水中溶解总是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多吗?答:不是。
对于大部分可溶的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多越快,但是石膏在冷水里反而溶解的比在热水里溶解的多。
12、水中有一些杂质悬浮在水中,请设计一个实验清除这些杂质。
(1)实验名称:过滤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过滤除去水中的杂质(3)实验材料:铁架台、漏斗架、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待过滤的水。
(4)实验过程:1、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烧杯放在漏斗下方,紧靠漏斗管。
2、将滤纸对折两次置于漏斗中紧贴,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3、将待过滤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水位低于滤纸,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滤纸上有黄色或暗色的物质,过滤后流入烧杯中的水变得清澈透明。
5、实验结论:通过过滤能除去水中的杂质,使水得到净化。
第三单元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30多万种。
2、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3、可食用的根:红薯、萝卜、胡萝卜、人参、山药等(有主根和侧根)4、地下茎:土豆、莲藕、芋头、大蒜、姜等(有侧芽或节)5、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
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很毛越多,洗水越多。
6、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7、叶子的蒸腾作用有什么好处?答:(1)使空气变得湿润(2)让根不断的吸收水分和养分(3)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不被晒伤8、植物吸水的多少与叶子的大小、多少有什么关系?答:叶子越多越大,蒸腾作用越快,于是根吸收的水分越多。
9、观察气孔:把叶子的下表皮撕下一小片,贴在玻璃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10、设置叶子蒸腾作用的实验答:(1)设计方案:准备一盆有叶的植物,浇足水,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把枝叶罩起来,将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处,注意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出现许多小水珠(3)实验结论:说明植物的叶子有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这种现象叫做蒸腾。
)11、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12、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绿叶提供的。
13、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14、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5、光合作用的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16、分离叶绿素的实验:(1)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烧瓶、酒精、水、棉花、绿叶、镊子。
(2)试验过程:1、倒适量酒精在烧瓶中,把绿叶放进烧瓶,用棉花堵住烧瓶口。
2、烧杯中盛适量的水,把烧瓶放在烧杯里。
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3、点燃酒精灯后把酒精灯慢慢推到三脚架下方,让绿叶在酒精中煮。
(3)实验现象:酒精慢慢变成绿色,用镊子夹出叶子,发现叶子变黄变白了。
(4)实验结论:绿叶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中有叶绿素,除去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17、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试验名称:光合作用产生氧气(2)试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
(3)实验过程: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
2、将盛满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
3、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
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1/2的时候取出试管,取试管时用大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4)试验现象:卫生香重新燃烧(5)实验结论:氧气能使卫生香复燃,说明叶子在阳光下产生了氧气。
18、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养料):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19、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好处?答:环割后,叶子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使这个树枝上的果实长得又多又大,从而增产增收。
第四单元1、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会上升。
(热气体会上升)2、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中国是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907-960年),在欧洲,人们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了热气球。
3、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答:热气球、油烟机安在燃气灶上方、排气扇安在油烟机上方、暖气片安在房间下方等。
4、在一只小碟子内倒入少量酒精并点燃,将一个不漏气的大塑料袋套在上面,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答:(1)会看到大塑料袋慢慢鼓起来,松手后塑料袋会上升的现象。
(2)说明了空气受热以后会上升。
5、把硬纸剪成螺旋状(小纸蛇),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答:(1)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2)解释这种现象:蜡烛加热了空气,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3)实验说明了:热空气会上升。
6、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7、反冲现象: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8、利用反冲原理的例子:喷气式飞机、火箭、放烟花、子弹射出等9、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充气的?为什么要充气?答:(1)充气的物品:球、轮胎、汽艇、蹦蹦床、救生圈、游泳圈等。
(2)充气的原因:1、球充气是为了弹起来2、轮胎、蹦蹦床、救生圈、游泳圈充气是为了减震缓冲。
3、汽艇充气是为了能浮在水面上。
10、我国在三国时代就发明了火箭。
11、火箭的制作方法:(1)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1/4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将瓶塞鼓开,水在气的压力下会喷出,从而推动火箭升空。
(2)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动力。
(3)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火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12、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
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3、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答:水泵、吸盘、拔火罐、钢笔吸墨水、针管吸药水等。
14、说说瓶“吞”鸡蛋的秘密是什么?答:把点燃的火柴放入瓶里,空气受热膨胀跑出瓶外。
盖上鸡蛋后,火柴慢慢熄灭,瓶内的氧气被消耗,瓶内的空气逐渐降温,体积缩小,压力变小,外面的大气压力把鸡蛋压入瓶内。
15、想办法让瓶子把鸡蛋“吐”出来。
答:想办法给瓶子加热,例如放在热水里,瓶子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把鸡蛋推了出来。
16、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位高低、水流速度、水流量的大小有关。
17、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就越大。
18、2002年夏季,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19、利用易拉罐、剪刀、细铁丝、胡萝卜、吸管制作一个小水轮。
答:(1)把易拉罐剪成金属片,利用金属片制作水轮架,钻好轴孔。
(2)用金属片剪成6个叶片。
(3)将胡萝卜中心插入10cm的细铁丝,把叶片插在胡萝卜上。
(4)借取适当长度的吸管两根,套在细铁丝上。
(5)将细铁丝穿入水轮架轴孔,制成小水轮。
20、说一说你了解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答:(1)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中段,能够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之间的航通条件,满足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
(2)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建造的最大的利用水利发电的设施,位于河南省孟津小浪底,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工程。
21、水流的力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举例。
22、设计压缩空气的实验和气球的反冲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