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0.80 MB
- 文档页数:5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坐落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捷,通信繁盛,人流量小;付租能力弱。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就是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构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1)城市规模:大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显著,提供更多的服务种类太少、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小(热带地区的城市原产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炎热)。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同意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二)社会经济方面1、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3、政治(例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御、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够推动城市的构成和发展壮大。
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减少。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1)特点: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建议提升。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1)第二节城镇化 (9)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1)类型: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分布: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的功能区(1)居住区:是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
(2)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务区(CBD)。
(3)工业区: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4)其他功能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定义: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
(2)案例香港⎩⎨⎧商业区: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远离商业区和住宅区沈阳⎩⎨⎧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 市的东西两侧居住区: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缘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交通便捷程度②距离城镇中心远近(2)其他影响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城镇功能分区≠城镇用地城镇功能分区和城镇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区的的关系。
3、阅读有关城市地图,说出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其空间结构特征。
4、结合实例,利用地理原理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根据有关理论分析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5、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自主学习】1、城市土地利用有哪些类型?2.城市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有哪些4.什么是城市地域结构?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预习自测】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用地B 、交通用地C 、工业用地D 、住宅用地 2、城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A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B 、城市外围,并沿交通干线分布C 、环境优美的区域D 、与商业区相邻的地带 3、城市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 、城市规划的需要B 、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 、交通条件的发展D 、人口的消费需要4、工厂企业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的低平地带布置厂房,主要原因是( ) A 、接近原料地 B 、接近消费市场 C 、大量的运输需求 D 、接近能源地5、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 A.商业和工业 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 D.工业和住宅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合作学习】一、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读图一“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回答:A 地应形成 区,B 地形成 区,C 地形成 区。
【结论】: 。
ABC图一图二读图二“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回答:2、地租最高峰是处,原因是:。
3、地租次高峰是处,原因是:。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4、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解决方法:讲述、分析判断、举例说明、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城市形态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5、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
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教学后记:。